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DDRT-PCR技术分离和克隆玉米抗大斑病相关基因片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
云南省玉米大斑病菌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7条随机引物对采自云南省不同玉米产区的玉米大斑菌81个菌株的DNA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共产生60条谱带,其中43条为多态性带,占71.7%.利用UPGMA法对DNA扩增图谱进行聚类分析,以遗传距离0.50为阈值,81个菌株可分为5个遗传群体,表明云南省玉米大斑病菌中具有丰富的种内遗传多样性.然而,这种分子标记所划分的群体与菌株来源地及致病类型间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玉米小斑病菌生理小种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云南省13个地区42个县(市)采集玉米小斑病样本,分离出113个单孢菌株,并在中国鉴别品种上开展了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玉米小斑病菌生理小种O,C,S和T小种在云南省均有分布,O小种是优势小种,且O小种菌株具有不同致病力,中等致病力菌株和弱致病力菌株频率明显高于强致病力菌株.此外,生理小种类型在不同海拔上分布存在差异,S小种多分布于高海拔地区.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以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制备玉米大斑病菌2号小种毒素的方法,研究了以Nova-PakC18分析柱、制备柱对检测波长、流动相、pH值对分离和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5-羟甲基-2-呋喃甲醛的检测限为0.017 mg/L,其他组分的相对偏差为0.09%~1.9%.在0.005~0.10 g/L范围内,标准毒素的线性回归良好,相关系数和回收率分别为0.971 3和98.2%.该方法快速、准确且重现性好,适于毒素的分离制备. 相似文献
5.
利用美国A632,B37,B73,B68,C103,Va26等30个Ht单基因鉴别寄主, 按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大田接种方案与鉴定方法, 建立了适合中国的监测玉米
大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的21个Ht单基因系. 从吉林省15个地区的不同玉米品种中采集玉米大斑病样本, 采用单孢分离获得了32个玉米大斑病菌菌株, 利用已建立的上述21个Ht单基因鉴别寄主, 通过美国的大田鉴定方案进行生理小种鉴定. 结果表明, 这32个菌株均为0号小种, 并未出现生理小种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大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的21个Ht单基因系. 从吉林省15个地区的不同玉米品种中采集玉米大斑病样本, 采用单孢分离获得了32个玉米大斑病菌菌株, 利用已建立的上述21个Ht单基因鉴别寄主, 通过美国的大田鉴定方案进行生理小种鉴定. 结果表明, 这32个菌株均为0号小种, 并未出现生理小种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用T-DNA插入法构建一个玉米大斑病菌突变体库, 并筛选到一株致病力明显下降的突变体. 该突变体T DNA插入位点为非核糖体肽合成酶基因6(StNPS6基因)的上游启动子区. 先敲除StNPS6基因, 再对StNPS6基因敲除突变体和野生型进行转录组差异表达分析及蛋白质组差异表达分析. 结果表明: 在1 767个差异表达基因中的上调表达基因903个, 下调表达基因864个; 在突变体中鉴定30个差异表达蛋白质中的上调表达蛋白质8个, 下调表达蛋白质22个. 相似文献
7.
8.
水稻稻瘟病菌特异性抗病蛋白质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稻瘟病抗病品种“地优63”的组织蛋白提取液对稻瘟菌株A_(15)的孢子萌发有显著抑制作用,而感病品种“索马里稻V_(41)B”则否,此抑制作用与“地优63”的蛋白质组成有关。IEF电泳显示,在“索马里稻V_(41)B”中有一pI为5.4的蛋白质与孢子吸附后消失。 相似文献
9.
不同培养基对玉米小斑病菌生长繁殖及致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燕麦、玉米、彼查、PDA及PDA+宿主叶片、PDA+VB1 7种固体培养基培养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结果表明,PDA+VB1和PDA培养基表面加宿主叶片2种培养基培养的菌株,无论是菌丝生长速度、产孢量还是致病力均显著高于其他培养基,可用这2种培养基复壮、保存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玉米灰斑病菌孢子相关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玉米灰斑病在云南省发病较重的原因,该试验在田间条件下,采用人工喷雾接种玉米灰斑病菌,研究玉米灰斑病潜育期、病斑产孢、孢子飞散以及菌龄、温度、湿度和光照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昆明地区玉米灰斑病在感病品种会单4号上的潜育期为12~13d;病斑产孢量随显症天数的增加呈单峰曲线,显症后24~27d病斑产孢量达到最大值;玉米灰斑病菌孢子主要在夜间飞散,风或雨有助于孢子的飞散与传播;菌龄对孢子萌发影响较大,随菌龄的增长,孢子萌发率降低;在10~30℃时,分生孢子均能萌发,但以22℃最适,35℃以上或4℃时均不能萌发;水滴有利于孢子萌发,光照对孢子萌发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研究发现甘薯“闽抗330”的叶片组织粗提液对甘薯薯瘟病原细菌(Pseudomonas solanacoarum E.F.Smith)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而感病品种“新种花”则无明显的抑制效应.IEF分析结果表明,这种不同的作用与一种特异性的蛋白质有关,其等电点pH在6左右,这两种甘薯品种叶片组织的粗提液经薯瘟病原细菌(低毒菌)吸附后,“闽抗330”品种中的这条蛋白质带消失,而感病品种“新种花”本身就无这条蛋白带,表明品种对薯瘟病的抗病性与这一蛋白质有关。凝集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叶片粗提液均存在对兔红细胞的凝集活性。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主要玉米杂交种籽粒蛋白质脂肪含量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河南省主要玉米杂交种籽粒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变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在明:杂交种是影响籽粒蛋白质、脂肪含量的主要因素,环境因素对籽粒的蛋白质、脂肪含量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特异性组分与原生质膜蛋白互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叶片原生质为研究对象,以ANS(1-苯胺基-8-萘磺酸)作荧光探剂,用荧光标记法研究了毒素与质膜蛋白的互作.在被ANS标记后的原生质悬浮液中加入不同浓度HT-毒素后,ANS荧光强度明显增加,呈现出了剂量—效应关系,表明HT-毒素与质膜上ANS某些受体发生了互作.本实验采用2种试剂,从2个角度表明了ANS受体和质膜上存在的毒素受体具有蛋白特性.初步推测HT-毒素特异性组分的原初作用位点在质膜外侧.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SDS线性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分析和比较了鱼类、两栖类,乌类及哺乳类共8种动物的角膜中蛋白质组分及数目的异同。结果表明:这些动物角膜中所含蛋白质组分约为:鱼17种,蟾蜍28种,鸡34种,小鼠32种,家兔35种,羊34种,牛36种,猪35种。若根据两种动物角膜中不同的蛋白质组分数与两种动物角膜中蛋白质组分总数之比为蛋白质组分差异距离的定义。则牛和羊的蛋白质组分差异距离最近,小鼠和家兔的次 相似文献
15.
16.
辣椒93-100-17-1-0抗疫病遗传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个亲本93-100-17-1-0和茄门及93-100-17-1-0×茄门的F1代和F2群体进行接种试验,初步分析了93-100-17-1-0品种的抗疫病遗传规律,认为其抗疫病性状是受多基因所控制. 相似文献
17.
转EPSPS基因抗草苷膦油菜基因漂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苷膦是一种广谱内吸传导型除草剂[1].草苷膦通过竞争性抑制植物莽草酸代谢过程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莽草酸-3-磷酸合酶(简称为EPSPS)活性,阻断芳香族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导致植物死亡[2].因此,转EPSPS基因(来自微生物的基因)作物对草苷膦类型的除草剂具有抗性.在1996~2004年的9年间,抗除草剂生物技术产品一直占市场的主导地位.2004年,全球种植的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有油菜、大豆、玉米及棉花等,种植面积共计有5,860万公顷,占全球转基因作物总种植面积(8,100万公顷)的72%.抗除草剂油菜品种在国外已广泛种植,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 相似文献
18.
以钝顶螺旋藻粉为原料, 经复水、胶磨、均质、浸提, 及等电点法, 提取其中的蛋白质,同时研制出钝顶螺旋藻蛋白质提取工艺条件, 使产品的蛋白质含量达89-8 % . 蛋白质的提取率达98 % . 相似文献
19.
食品蛋白质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肽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I在人体血压调节过程中起重要的生理作用.一方面,它使无活性的血管紧张素I转化为升压物质——血管紧张素Ⅱ,另一方面它能使降压物质——缓激肽分解成失活片段.源于食品蛋白质中的降压肽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这些肽又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起降血压作用.综述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肽的降血压机理和研究现状,展望其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