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类典型心脑动脉分支血管中血液流的动力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边界元方法研究了一类典型心脑动脉分支血管中血液流动的流体动力特性,计算了分支血管血液流动的速度矢量分布,同时计算了分支附近有多个颗粒状绕流物时血液的流场分布,及颗粒物所受压力状况,给出了颗粒物的运动趋势,分析了引起粥样斑块病变、血瘤、血栓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2.
用有限元方法数值模拟了血管分支结构内血液流动的三维速度场和温度场,得到了分支血管壁面3个典型径向角度的局部努塞尔数和血管截面平均努塞尔数沿管长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分支血管入口处的速度场和温度场分布与单管的分布明显不同;不同径向角度的局部努塞尔数相差很大;分支血管入口处截面平均努塞尔数大于单个直管内截面平均努塞尔数,且出现一个极大值Numax.计算了不同分支角度和分支半径比时的截面平均努塞尔数,结果表明:分支角度和半径比对Numax的大小和位置有一定影响;半径比越小,分支血管内截面平均努塞尔数趋于稳定值的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3.
用血管铸型方法,观察研究了家兔肾动脉的分支分布情况,家兔肾动脉无论左侧或右侧都为一条,肾动脉的一级分支以2支者为多,占75%,肾内动脉的分支情况和类型常随肾动脉一级支类型而异,多数是按分散的“复支型”排列。  相似文献   

4.
针对血管轴重建中血管段难以配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先验分叉模型的血管轴重建方法。该方法利用血管走向和分叉结构的先验信息,对血管片段进行基于先验分叉模型的配准,从而更有效地将血管分支的三维结构信息提取出来。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降低了血管片断重建的复杂度,提高了重建速度和重建精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冠脉分叉病变主支血管(MV)支架植入术后分支血管(SB)闭塞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46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资料,根据介入治疗后是否发生分支闭塞分为分支闭塞组(n=25)和分支未闭塞组(n=121),收集并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冠脉病变情况、冠脉造影特征、手术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冠脉分叉病变主支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分支闭塞的危险因素.结果 分支闭塞组MV斑块分布于同侧、斑块不规则、中重度迂曲成角显著高于分支未闭塞组(P<0.05),1,0,0型和0,1,0型Medina分型显著低于分支未闭塞组(P<0.05),近端MV直径狭窄率、远端MV直径狭窄率、MV最高直径狭窄率、SB直径狭窄率、SB病变长度、分叉角、MV/SB直径比、MV支架植入前SB直径狭窄率显著高于分支未闭塞组(P<0.05),SB放置保护导丝者显著低于分支未闭塞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B直径狭窄率、SB分支病变长度、分叉角、MV/SB直径比、MV支架植入前SB直径狭窄率是影响冠脉分叉病变主...  相似文献   

6.
用血管铸型和透明方法观察了家兔膀胱的血供情况。膀胱动脉主要起自脐动脉,沿膀胱侧缘行向膀胱顶,沿途发出1~4支基本对称的分支分布于膀胱前面,两侧膀胱动脉的分支在其表面有吻合现象。膀胱动脉及其分支均呈不同程度的弯曲或弹簧状,可能是适应膀胱生理性增大的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7.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ABS丁酮溶液灌注的家兔输卵管的微血管构筑,结果显示输卵管的血液来自生殖动脉的3-5支输卵管支,输卵管支进入管壁后,即在管壁内分支形成3个血管层;浆膜层血管呈网络状,肌层血管丛呈平行树枝状,粘膜血管层呈致密的网状,后者在伞部的密度明显高于近子宫端处。  相似文献   

8.
进行血液动力学模拟和血液传热计算需要先建立血管网络,为此,借鉴强制结构优化(CCO)方法,提出了基于分支法则、Poiseuilles’law及质量守恒原则,直接在模拟区域上生成动脉血管树的新方法及相应的半径比计算公式和分支点确定步骤.模型采用根血管半径已知和末端压力未知作为定解条件,并使用了变化的分支指数.根据该方法建立了球形血管树;分析了搜索数组最佳大小随末端数的变化规律;计算了变化的分支指数对生成血管树直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末端数越多,需要的搜索数组越大;由变指数得到的血管直径分布优于常指数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冠脉树中感兴趣血管段最佳造影角度的计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中,由于其他血管的重叠和透视投影成像导致血管长度缩短,致使基于造影图像的定量分析不能获得精确的测量结果.在冠状动脉树三维重建的基础上,研究了冠状动脉树感兴趣血管段最佳造影角度的计算方法,即通过使血管投影缩短百分比和遮盖百分比最小化来获得最佳造影角度,并且通过对血管段长度和血管分支夹角分别进行基于造影图像和基于最佳造影角度下的定量分析,来比较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基于造影图像的血管段长度和分支夹角的定量分析的平均误差是-3.250 0 mm和-7.955 0°,标准偏差是6.278 3 mm和 5.829 6°.基于最佳造影角度下的血管段长度和分支夹角的定量分析的平均误差是-1.750 0 mm和-0.335 0°,标准偏差是0.866 0 mm和2.438 1°.实验结果表明,最佳造影角度下的定量分析能够有效地提高临床医学参数的测量精度,用于指导介入性治疗.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鸟类心脏的血供情况,用血管铸型和组织透明方法观察了研究了灰鹤(Grus grus)心脏左,右冠状动脉的分支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灰鹤心脏左冠状动脉分为前降支和旋支,前降支又依次分山动脉圆锥支,前室间隔支和左缘支,前室间隔支分布于空间隔前1/2部,左缘支主要分支分布于左室侧壁,前降支主干分支分布于左心室前壁,旋支分布于左心室的隔壁及左心房等处。右冠状动脉沿途分出后室间隔支和右室前支及右缘支,其主干延续为右室后支,后室间隔支分布于室间隔后1/2部,右室前支分布于右心室前壁,右缘支分布于心右缘壁,右室后支分支分布于合心室的隔壁。  相似文献   

11.
动脉分岔血管内注射药液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三维人体主动脉及其分支的物理模型的基础上,数值模拟了在脉动边界条件下由主动脉向分支动脉灌注药液的血液流动和药液传质,获得了连续注射药液时血流的动力学参数分布和药液在心动周期内周期性分布的变化,与体外模型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血管张力固定改良PE管,制作血栓栓塞大脑中动脉脑梗死(Embolic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eMCAO)大鼠模型。方法 采用清洁级Sprague-Dawley大鼠20只制作eMCAO模型,均为单人制作,利用血管张力固定改良PE管。 结果 改良PE插管均成功,大鼠eMCAO造模成功率90%,制作时间每只平均30 min。 结论 利用血管张力法可单人操作制作大鼠eMCAO模型,有效节省造模所需时间以及人力物力。  相似文献   

13.
雀鹰冠状动脉的铸型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阐明雀鹰心脏的血供,用血管铸型和组织透明方法观察了雀鹰心脏左、右冠状动脉的分支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雀鹰心脏左冠状动脉分为前降支和旋支,前降支又依次支出动脉圆锥支、左缘支和前室间隔支,左缘支分支分布于左室侧壁,前室间隔支分布于室间隔前1/2部,前降支主干分支分布于左心室前壁,旋支分布于左心的左缘壁和隔壁及右心室隔壁的部分,右冠状动脉沿途分出后室间隔支和右室前支,其主干延续为右室后支,后室间隔支分布于室间隔后1/2部,右室前支分布于右心室前壁及心右缘壁,右室后支分布于右心室的隔壁。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在舒张期提高冠脉灌注压对缺血区血流时相分布的影响,建立了一个左心室壁血流灌注仿真模型。模型中正常心肌和缺血心肌中血管网都用3个支路来代表,各个支路由符合生理实际的非线性时变阻容元件组成。以6条雄性犬的左心室压和主动脉压的实测数据作为输入进行仿真,得出了符合已有实验观察的结论。结果表明:舒张期提高灌注压对缺血心肌的血流灌注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信息系统作为一种基本的数学模型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的各个分支,例如分类问题、专家系统、决策支持、上下文分析和数据挖掘.而属性约简是信息系统研究的基本问题.文章提出了近似空间映射(ASM)的概念,并讨论了它与属性约简的关系,提出了基于ASM的属性约简新算法.  相似文献   

16.
人参汤提取物对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人参汤提取物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采用体内、外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测定体外血管内皮细胞破裂MTT染色后的OD值、体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时血中CEC数及血清中NO的浓度.体外实验人参汤各剂量组的OD值比模型对照组降低(P<0.05)、体内实验人参汤各剂量组CEC数量、NO浓度比模型对照组都显著降低(P<0.01).实验结果表明,人参汤提取物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汕优63为对照研究了亚种间杂交稻组合赣化7号的维管束结构特征与及结实特性。结果表明,其结实率低主要表现在中部及下部二次枝梗籽粒源不足,维管束负担过重和发育不健全是其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考虑到系统的静态电压不稳定往往是由局部薄弱支路的传输功率超过其功率传送能力所引起,提出了将薄弱支路有功功率约束作为静态电压稳定约束的预防控制模型。该模型首先采用局部性电压稳定指标,确定出关键预想故障、薄弱支路及其功率传送能力;而后结合基于直流潮流模型的静态安全分析方法,给出薄弱支路在关键预想故障下的有功功率非线性表达式,从而得到关键预想故障下的薄弱支路有功功率约束;最后,建立了包含该约束的全二次预防控制优化模型。IEEE14节点系统与IEEE118节点系统的仿真结果验证了笔者所提预防控制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在对目前角联风路自动判别数学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图论和集合论的方法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角联风路的关键影响风路、非关键影响风路等与角联风路稳定性分析相关的新概念。给出了确定角联风路关键影响风路和非关键影响风格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实例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角联风路稳定性奠定了基础。确定角联风路的关键影响风路和关键影响风路对于日常通常通风管理、一通三防、通风系统可靠性、灾变时期风流控制,通风系统改造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