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从分析鲁迅对冯梦龙的评价入手,探寻鲁迅对冯梦龙的承继形态,发现鲁迅关注下层人民的生存困境,为下层人民立言与冯梦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冯梦龙展现了对人性的初步探寻,也对鲁迅有着很大的影响。鲁迅立足于民族的生存,建构全新的创作理念,对小说功利性的重视,打破传统小说的狭隘写作视角,开辟了全新的叙述观念,创造了具有经典性意义的小说文本。  相似文献   

2.
鲁迅作品主题思想的深邃是众所周知的,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严厉抨击和批判封建制度以及封建教育制度、封建礼教,表现其彻底的反封建精神;对劳动人民深厚的感情:同情──赞美──热爱;对大自然和自由生活的热情向往与追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就应该紧紧抓住鲁迅作品的这些主题内涵,对学生循循善诱,达到学习鲁迅作品的真正目的。其一,明确主题法。鲁迅作品的思想内涵铸就了鲁迅作品的血脉,这也是他人格和精神的体现。作品中隐含的鲁迅的思想与鲁迅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有直接的关系。现今,学生对鲁迅作品的主题往往存在模糊认…  相似文献   

3.
论《呐喊》、《彷徨》的意象设置与情感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诸多的本分析中,鲁迅小说的意象研究略显不足。试图以意象分析为研究契机,探讨鲁迅小说意象与深层情感的内在联系;并在小说意象的艺术凸现中,探索鲁迅的精神世界和独异的化思考,以形成对鲁迅小说价值的又一言说方式。  相似文献   

4.
鲁迅曾大量接触过陀氏的作品及研究资料,对国内陀氏的介绍与研究工作给予过热情的帮助与支持,鲁迅许多文章与译作中都有过对陀氏的专门评论,他对陀氏风格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鲁迅对陀氏有独到而深刻的体悟,后期态度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5.
鲁迅立足于正始时期的社会生活对正始文学进行把握,并通过品评正始文学、文士来讽喻现实世界。而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正始文人与鲁迅在精神上产生了共鸣,他们都有着对生命意识的悲剧体悟以及对个性自由、人格独立的追求。这种精神气质反映在文学上,鲁迅小说的狂人形象与正始名士有着深刻的血缘关系,同时,鲁迅的杂文也深受正始文学哲理思辨色彩的影响,有着令人折服的逻辑力量。  相似文献   

6.
鲁迅与朱安的婚姻悲剧,给鲁迅的心理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进而影响了他的创作。鲁迅为了母亲和朱安,被迫与朱安完婚,从而使自己长期处于矛盾和痛苦之中,性欲极度压抑,心理也发生了一定的畸变。他所具有的偏至、猜疑、敏感、躁动、郁闷、孤独、攻击……这一系列偏颇的性格和心理倾向,无不与此有关。文章从鲁迅与朱安的婚姻关系中,对鲁迅的个性心理、文化心理和伦理观念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生命体验是绝望和虚妄,按照知觉现象学的原理,这是鲁迅在生活中经历种种挫折和失败的产物。家道的败落与婚姻的不幸,使鲁迅开始怀疑一切;反抗与追求的幻灭,使鲁迅越来越绝望;最后,鲁迅悟出了一切都是虚妄,这是他最深刻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8.
鲁迅生前,用他如椽巨笔与敌人战、与庸众战、与论敌战、与自己战;鲁迅死后,他的文字与思想,被一些人披附上形形色色的封建主义外衣,成为阶级斗争的武器。今天,面对鲁迅,我们不仅要力图走近他的文学世界,更应走近他作为启蒙战士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探讨鲁迅中年步入文坛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鲁迅在长期失落与追寻的紧张中形成的深沉、稳健的中年意识,使其获得了远远超过别人的洞察。与同时代年轻作家相比,鲁迅小说有着无可比拟的深刻性和丰富性,呈现出精深博大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对鲁迅的批驳一直没有间断,批驳者对鲁迅在生活上泼墨,在政治上诬蔑,在人格上丑化,在地位上贬低,在创作上否定。对鲁迅的研究正是在对鲁迅的批驳的背景下深入开展的。  相似文献   

11.
“五四”时期,希望与绝望,光明与黑暗,理想与现实,进化与轮回,有限与无限......这一组组对立矛盾的范畴,便构成了鲁迅心灵的深层结构。鲁迅这种矛盾抗争的心灵结构也渗透到他的文学创作中,形成了创作中的显结构和潜结构。鲁迅心灵的深层结构在他的小说中已有所表现,而在他的散文诗集《野草》中得到了更充分更全面的呈现。深刻的绝望与对这种绝望的悲壮反抗,便构成了鲁迅精神追求的矛盾运动的两极,贯穿在他心灵的诗篇《野草》中。  相似文献   

12.
对鲁迅精神的解读,极大影响了国统区文学创作的传统。这首先源于个人对鲁迅的崇敬和战时中国的需要,由此展开了对鲁迅的纪念活动和研究工作。通过这些活动和工作,加深了国统区作家对鲁迅精神的认识。鲁迅精神也同样渗透在国统区作家的写作上,他们继承并发扬了鲁迅的现实主义写作传统和讽刺艺术手法,创作了大量作品,揭露并反抗日寇野蛮侵略、国民党黑暗统治和封建观念对人民思想的毒害,为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我看鲁迅的“硬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硬译”观点的提出曾在当时的译坛招来不少的异议,直至今天仍有不同的声音。本文拟从当时的社会背景与人们的文化心态入手,在对鲁迅的翻译语言观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初步探讨鲁迅提出“硬译”的心路历程与其文化意义并进一步提出了对鲁迅“硬译”的客观评价标准问题。  相似文献   

14.
胡征与鲁迅     
胡征是我国革命文艺运动中著名的诗人和学者。他从青年时代起就挚着地学习鲁迅作品,进而研究鲁迅诗歌,无论创作还是思想,都受到鲁迅深刻的影响。学习、研究与追随鲁迅,是胡征行进在人生道路上的三步曲。  相似文献   

15.
本世纪初,鲁迅的文学创作开始受到世界各国的注意。各国汉学家发表了不少有关鲁迅的论著,鲁迅研究逐渐形成一种专门的学问。各国人民之所以重视鲁迅,并对鲁迅予以高度评价,是因为他们把鲁迅看作中国现代文学和现代文化的杰出代表。国外也有一些人出于政治偏见,漠视鲁迅的伟大贡献,但他们的错误观点受到了许多学者的批评。  相似文献   

16.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从多方面对当前高中生鲁迅小说的阅读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虽然高中生课堂内外的鲁迅小说阅读情况都不太理想,但他们对鲁迅小说并不反感;高中生主要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讲解来了解鲁迅,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鲁迅研究的最新进展,更加有意识地挖掘鲁迅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帮助学生走近鲁迅,走进鲁迅的世界。  相似文献   

17.
一、鲁迅充分肯定了劳动人民在文艺创作中的才能,高度评价了民间文艺的成就。二、鲁迅对文艺起源问题的不断探索。三、鲁迅提倡文艺大众化,号召作家向民间文艺学习。四、鲁迅提出了艺术对立的“两种文化”思想。五、鲁迅对神话研究的独特贡献。六、鲁迅对民间文艺搜集、鉴别、整理工作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18.
补白     
许广平在鲁迅生前,是鲁迅亲密的战友;鲁迅逝世后,是鲁迅事业的捍卫者、继承者,她为编辑、出版鲁迅著作,为宣传鲁迅精神和指导鲁迅研究工作,呖心沥血,鞠躬尽瘁。整  相似文献   

19.
这篇文章论述鲁迅与俄罗斯作家契诃夫的关系。叙述了鲁迅从二、三十年代译介和评价契诃夫的作品,到鲁迅早期创作受契诃诃夫影响的情况;比较了两位作家在创作及艺术表现形式中相类似的东西,指出鲁迅早期的创作虽受契诃夫作品的影响,他们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师承关系,但鲁迅作品的思想深度和战斗性远远超出了契诃夫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鲁迅对于出任大学教职与做学问的态度,以及他最后又逃离大学体制的原因,构成了有关鲁迅大学讲席经历的几个问题。概而言之,行走在人生“歧路”与“穷途”的鲁迅,是几代知识分子“走异路逃异地”的一个缩影,他在大学讲堂几进几出的经历,其实也转化为一个社会转型时期知识分子身份的自我认同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