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以仁学为主体的,"爱人"是其核心,"忠恕"是其主线,"孝悌"为其根本.他实现仁学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是立志与学道、慎言和力行、自省和自克、改过和迁善.孔子的教育思想在本质上是积极进步的,实质上提出了符合社会进步的德育思想体系.批判地继承他的德育思想的观点和方法,对于我们当今加强德育建设具有很大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2.
孔子是人类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是绝对的精神领袖、中国文化的圣人.孔子是重“和“的,他的有关“和“的观点极具普世价值,是滋养中国文化传统生根发芽的沃土,其影响也远远超出中国之外.他的“和“思想,关注着人与己之和,人与人之和,人与社会之和,人与自然之和,倾注着对人类自身存在与发展等问题的无比关心,包含着对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无限情怀.  相似文献   

3.
陈正燕 《科技信息》2011,(7):141-141
对孔子思想的解读的文章很多,本文结合西周春秋时代,从思想的核心内涵和理想人格两个方面浅析孔子的仁学思想。作者认为,"爱人"是孔子仁学的核心内涵;"为仁由己"是孔子理想人格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4.
仁学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在儒家学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儒家仁学思想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历代学者如孔子、孟子、程颢、程颐、朱熹等在仁学思想的发展中均有卓越的贡献。朱子在对儒家仁学思想的承继和光大尤为突出。整理和研究朱子对儒家仁学思想的承继和光大,对当今海西和谐社会的构建与海西文化的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诗经》可以说是集中而突出地反映贵和思想的最早的一部书。这种贵和思想一以贯之的本质内涵即人与人之间的相亲相爱、和睦共处。而这一点与孔子的“仁学”思想有着密切联系。由此可见《诗经》对孔子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诗经》可以说是集中而突出地反映贵和思想的最早的一部书.这种贵和思想一以贯之的本质内涵即人与人之间的相亲相爱、和睦共处.而这一点与孔子的"仁学"思想有着密切联系.由此可见《诗经》对孔子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孔子是将人类的孝行为加以概括并上升为理论的第一人,孔子的孝道思想由"秉持尊敬、善事父母","尊重长辈,广敬博爱","尽忠尽职、报效国家","立业扬名、以显父母"等多重内涵构成.注重敬爱之心,这是孔子孝道观之精华所在.孔子孝道思想不仅仅是一种伦理价值观念,实际上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生活习俗、心理素质乃至民族精神.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 孔子孝道思想经过创造性价值转换, 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谐人际关系、维护家庭和社会的稳定、推动社会的发展,仍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就仁学起源于东夷族,孔孟思想是对先秦时期各民族优秀文化的总结;儒学文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孔子没有删《诗》、《书》,作《春秋》等三个问题作了论述。认为儒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当前儒学文化研究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张晔 《科技信息》2013,(23):180-180,240
仁是孔子儒学的核心观念。孔子之后的儒家学者对仁的内涵的阐发和定位不尽一致,如汉唐时期的儒家学者在论仁时,大多仅仅将其看作是以血缘亲情为基础的人与人、以及物之间的情感之爱。而到了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受到佛、道二教关于终极本体的超越性的思维方式的激发,把仁提升为宇宙或人生之本体层面,或者为其建构宇宙论哲学基础,同时也以体用不二之方法论来阐发仁。张载作为北宋理学之奠基者之一,张载有着丰富而独创的仁学思想,可谓是有破有立。他为仁建立起宇宙论哲学基础,贯通天道与人道,形成以"仁体义用"为内核的道德性命价值体系,以及"好恶并举"的仁学结构。另外张载建构了一个以"明礼以践仁"为核心的多环节而又统一的践仁体系。  相似文献   

10.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可持续发展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基础的孔子的仁学思想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人修养及和谐统一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孔子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现了对“人的发现”的伟大思想家,其学说致思于人如何看待自己、看待他人与社会等一系列人道问题,这一致思取向对毛泽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揭示出毛泽东对孔子人道思想批判继承的具体内容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作为在儒家思想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儒家美学,是指孔子开创的以"仁学"学说为哲学基础的、强调个体的心理欲求与社会伦理规范相统一的美学思想.它是一门偏重于探讨个体与社会间和谐的学说,是在中国美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美学思潮和派别之一.儒家美学所崇尚的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突出政治伦理的教育内容、注重启发诱导的教育方法等美学思想,对于语文教育无疑具有极其特别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孔子思想是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中国农业社会的产物。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德治。“为政以德治,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以下未注明出处,均引自《论语》)这是一个总纲,是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思想家孔子设计的一个治国安邦的“理想方案”。孔子是儒家的始祖,他的德治思想对儒家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的德治与法家的刑治的结合,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巩固、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孔子思想与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工业文明基础上的现代商品经济似乎格格不入,有的人甚至认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发展商品经济的桎梏,但是,二十世纪初以来,已经完成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国家对孔子思想的兴趣却越来越浓,希望能找到救治资本主义商业文明弊病的药方。亚洲“四小龙”的崛起,据说  相似文献   

14.
孔子作为儒学的奠基人,其学说的魅力就在于以“仁”为核心的道德精神的塑造,并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当代社会,科技与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人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旧的价值体系已陷困境,新的价值体系尚未产生,在这种情况下,孔子“仁学”中其富有永恒魅力的思想对于当代人性的重塑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美雨 《科技咨询导报》2008,(4):136-136,138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对他的思想向来争议颇多,但纵观诸多论点,似乎都没有看到孔子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孔子个人的生活经历对他的影响,由此就割裂了思维和现实的关系,从而片面的理解孔子思想。  相似文献   

16.
略论孔子的“仁学”林丹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活于春秋末期。作为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思想家,孔子在那个社会动荡、战乱频仍、宗教观念和传统思想衰微、“礼崩乐坏”的时代建立了具有完整的价值信念体系的人文主义的实践哲学,并且终其一生身体力行。孔子自已说:“吾...  相似文献   

17.
为了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创建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持久的智力支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学习传统显得尤为重要.孔子是中国传统教育、传统学习思想之祖,中国的教育、学习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不能绕过孔子."五四"时期,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在"打倒孔家店"的声浪中,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对孔子作两点论,即要把"历史的孔子"与"实在的孔子"区分开来.他认为"实在的孔子""于其生存时代之社会","确足为时代之圣哲,其说也是以代表其社会、其时代之道德",我们必须"敬之"、"尊崇之".孔子死后,成为"历史的孔子",历代统治者都利用他、包装他、强化孔子学说中维护君主政治"护符"的一面,使孔子及其学说愈变愈成为"专制政治之灵魂".因此"五四"时期,批判"历史的孔子"是完全正确而且非常必要的,是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还"实在的孔子"的圣哲真面的革命.本文就是论述"实在的孔子"对中国学习思想的伟大贡献,认为从传统教育、传统学习的视域看,孔子不愧为我们民族的"圣哲".  相似文献   

18.
孔子的学说蕴含着丰富的政治哲学。他的学说从"礼"入手,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完整地阐述了"仁学"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与政治伦理思想的基调。充分认识孔子的哲学思想,深入挖掘其中的政治哲学,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荀子作为先秦著名的教育家,唯物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以性恶论为基础的德育思想,既师承孔子,又立足于社会现实,进行了创造性的发展;荀子的德育思想不仅对当世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孔子的仁学思想是对古代传统文化的传承,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内涵包括由"孝悌"升华到"泛爱众"的"爱人"思想,主要形式为"恭、宽、信、敏、惠",实行仁的途径有"忠恕之道"以及"克己复礼"。推崇孔子的仁爱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