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演马矿煤矸石进行浸泡和淋溶实验,研究了煤矸石矿井填充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实验测定淋溶液中矿化度最高为6.80 g.L-1,高锰酸盐指数为7.50 mg.L-1,锰指数为2.30 mg.L-1;浸泡试验溶出液中pH值、高锰酸盐指数、氟离子(F-)超过地下水3类标准.结果表明,对地下水产生影响的主要污染因子为矿化度、氟离子、高锰酸盐.锌、锰、铜等重金属溶出率随时间增长较快,但不超标.这表明可以用煤矸石进行矿井填充,以解决煤矸石的污染.  相似文献   

2.
为了得到煤矸石中砷的析出规律,采用模拟天然降水的淋溶实验法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淋溶液的pH值对煤矸石中砷的淋溶析出量影响较大,淋溶液的酸性越强,煤矸石中砷的析出量越大.初始淋溶时,砷的析出量相对较大,随着淋溶量的增加,砷的析出量逐渐降低.裸露堆放煤矸石的淋溶是砷污染的重要途径和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露天煤矿排土场淋溶水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于家沟地区地下水的各种污染源和污染途径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地下水水质分析以及煤矸石的淋溶实验和浸出实验,获得了大量真实可靠的数据,再通过综合分析研究认为露天煤矿排土场淋溶水中的盐类是造成于家沟地区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并对研究区地下水水质的污染程度做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利用淋溶试验,模拟天然降雨,分析煤矸石路堤填筑过程中给高速公路沿线地下水造成的污染,获得了大量真实可靠的数据,得出了煤矸石淋溶液中无机盐是是造成高速公路沿线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并基于多孔介质流体力学和溶质运移动力学建立了描述微量元素在土壤-水环境系统中迁移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煤矸石淋溶微量元素在道路沿线土壤-水环境中的迁移规律进行了模拟分析,预测了污染物浓度变化规律及分布特征.图5,表2,参12.  相似文献   

5.
基于灰色局势决策分析的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概要叙述了灰色局势决策分析的原理及其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方法,就阜新新邱露天煤矿排土场淋溶水对附近于家沟地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的影响进行了评价研究。对研究区内的17眼水井分别采样,进行水质分析,识别出总硬度、硫酸盐、硝酸盐、氯化物、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等主要污染因子,采用灰色局势决策方法对影响区内的每个监测点位的水质进行了评价,确定出地下水环境质量的等级,并将该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和灰色聚类分析法相比较,为污染区地下水水质的区划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模糊聚类分析的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阜新新邱露天煤矿排土场淋溶水对附近于家沟地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的影响所存在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的方法,对研究区内的17眼水井分别采样,进行水质分析,识别出总硬度、硫酸盐、硝酸盐、氯化物、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Na、浊度等主要污染因子,进而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影响区地下水质量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大面积地下水已受到严重污染,不可以饮用。根据研究结论可确定出该区域地下水污染范围,为地下水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淋溶实验表明煤矸石中含有大量的无机盐类和重金属元素等污染物质,这些物质在降水淋溶作用下渗入含水层,对地下水造成污染.本文分析了煤矸石淋溶液对地下水的污染过程,指出自然风化作用和水文地球化学作用对污染物的形成和迁移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建立了淋溶液污染物在含水层中迁移的双重介质模型,该模型可为淋溶液污染机理的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柱状模拟试验研究煤矸石和粉煤灰不同工艺处理对淋溶水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矸石淋滤液酸性极强,污染性较大,对照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超标严重。添加粉煤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淋滤水的pH值,SO42-,PO43-,Fe污染,煤矸石和粉煤灰均匀混合以及上下分层工艺能够有效地降低煤矸石对周围水环境的污染,为治理矿区酸性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排土场淋溶水对地下水质影响的灰色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阜新新邱露天煤矿排土场淋溶水对附近于家沟地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首先,对研究区内的17眼水井分别采样,进行水质分析,识别出主要污染因子:进而,采用灰色聚类分析方法对影响区内每个监测点的水质进行了评价,确定出地下水环境质量等级,井将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和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相比较,为污染区地下水质的区划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某高速公路所用的4个煤矿的煤矸石进行采样,通过淋溶和浸泡试验模拟降雨对其有害物质的析出,检测溶出液中的硫酸盐、硝酸盐、锰、铜、铁、氯化物、pH值、溶解性总固体的质量分数,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参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479--2006)煤矸石中无机盐雨淋下渗初始阶段,会对地下水pH值、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铁等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杨彦 《山西科技》2014,(3):138-140
根据麻地沟煤矿整合后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分别从工业场地及场外公路、排矸场、供排水管线工程、开采沉陷区等方面,对该矿水土保持的措施进行了探讨,指出该矿达到了水土保持执行标准的有关规定要求。  相似文献   

12.
 利用煤矿采空区建设矿井地下水库对实现矿井采空区地下空间及矿井水资源化、能源化利用,促进矿区环境生态保护意义重大。综合国内外典型案例,论述了基于矿井地下水库的矿井地下空间及水资源的3种利用模式:矿井地下储滤水库、抽水蓄能电站及矿井地热开发利用。与国外传统地下水库以井巷为主要存储空间相比,目前国内构建的地下水库主要以矿井采空区垮落带为存储空间,这使得矿井地下水库的容量大幅度提升,且垮落带内的煤矸石对矿井水还具有过滤作用。在此基础上,凝练了中国煤矿地下水库2个关键科学问题:矿井地下水库库容能力和矿井地下水库稳定性控制。探讨了库容能力和坝体稳定性控制的影响因素和现阶段主要研究手段,提出了在产矿井和资源枯竭型矿井建设地下水库的后续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矿山废水污染与防治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为了保护水资源和矿区环境,必须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使矿山废水净化、复用,以保护短缺的水资源,综合分析了矿山废水的主要来源,矿山废水中的污染物及其危害;针对煤炭矿山废水的特点,提出了矿山废水污染的综合防治措施;以及矿井水、矿山酸性水、矿山含有毒有害元素及放射性元素废水等几种常见矿山的处理方法和矿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微污染水源水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去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中国饮用水源中的微量重金属及有机物污染存在于常量的碱金属、碱土金属与 Fe,Mn等过渡金属背景下的特点 ,提出了用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去除饮用水中的微量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的处理工艺。文中讨论了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水中重金属及有机物的原理和特点 ,并用14种国产弱碱阴树脂研究了去除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弱碱阴树脂对苯酚的去除以物理吸附作用为主 ,并可通过表面络合作用去除 Hg2 ,Cd2 。弱碱阴树脂确实能有效去除饮用水源中的重金属 (Hg2 ,Cd2 )及有机物 (苯酚 ) ,并能使出水满足饮用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5.
我国曾经有大量的污泥被随意弃置形成了许多简易污泥填埋场,简易填埋的污泥不受控制的堆放在自然环境中,其性质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本文通过对江苏省某化工企业已经简易填存20年陈污泥的取样分析,发现经过多年的堆存,降解简易填埋陈污泥中的有机质含量仍高于50%;污泥中的pH值维持在8.5~9.0,适合产甲烷菌的生存条件;污泥中的含水率大多在90%以上,且水位线在污泥坑表层0~30cm变动,下部都呈厌氧饱和状态。该简易填埋场中老污泥中重金属Zn和Mn总量较高,但浸出量和渗沥液中的含量都很低,表明重金属不是污泥简易填埋场的主要污染物。渗沥液中COD、BOD5、TN、NH4-N、TP大多超标,表明简易污泥填埋场中的主要污染类型为有机污染。简易填埋污泥的渗透系数在10-8cm/s数量级,水分排出困难,不适合采用真空预压或堆载排水加固的方法对场地进行加固施工。  相似文献   

16.
针对黑岱沟露天矿排土场西部变形区无法在该区继续进行后续排弃工作的问题,通过对影响变形区边坡稳定的基底、水、排弃物等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积水入渗是导致变形区排土场边坡稳定性下降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分析了变形区边坡变形破坏的主要模式,结果表明:坡角置换与压脚的设计是边坡控制的关键,结合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提出了对排土场西部变形区坡脚进行土岩置换及填方压脚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