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顾名思义,是指历史上中原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相互进行茶马互市时所形成的商路。历史上进行过茶马交易的地方遍及我国西北、西南地区以及辽东、晋北等地。茶马交易的古道几乎  相似文献   

2.
茶马古道与茶马贸易的历史与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马古道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由于唐宋以后在这条古道上贸易的代表性商品是茶和马,故称之为茶马古道。这条古道上的茶马贸易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衰于清。它把西南地区的许多民族紧紧地系在了一起,加强了彼此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彼此的团结和友谊,巩固了祖国西南边疆,文章试图从多角度去把握茶马古道与茶马贸易的发展历程,挖掘茶马古道与茶马贸易所具有的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论述了茶马古道的由来和研究现状,论述了茶马古道和百越古道的区别,对百越古道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前瞻。  相似文献   

4.
曾兴盛于史的川藏茶马古道,作为潜在的旅游资源,具有独特性与多样性、古老性和民族性、集中性与组合性等独特优势.文章提出开发利用川藏茶马古道的旅游资源,需整体规划、分段打造,突出重点、树立精品、发掘亮点、酿造绝品;凸显川藏茶马古道旅游资源特色,实现专线旅游和专题旅游良性互动;针对区位资源现状,打好“组合拳”,充分实现川藏茶马古道沿线旅游与周边风景名胜区旅游的有机结合;建立并逐渐完善古道沿线交通、食宿等配套服务设施;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域外影响,不断拓展国内、国际“两个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5.
茶马古道文化如同费孝通先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一样,它是和而不同的。清代咏藏诗证明:北、中、南茶马古道文化丛是涵化了的唐、蜀和藏文化丛。循文化地理学阐释,形成三种文化丛的缘由大致可归纳为民族类聚、区域方位、主地标、区域政治文化主阵地四大因子。清代咏藏诗的纪行游踪特征与茶马古道文化线性特征趋于一致,说明两者之间渊源颇深,这为着力打造“茶马古道文化长廊”提供了除地理学、考古学等传统方法之外的另一种视角,即文学路径。底蕴丰厚的清代咏藏诗,无疑会令茶马古道陡增几分书香气息,为茶马古道文化赋予诗书气质。  相似文献   

6.
七十三岁高龄的布根先生是一位生活在康区察瓦龙乡的老人,他自十九岁以来,就跟随当时的几位藏族富商往返于茶马古道,过着传统意义上的马帮生活,达七年之久。在此期间,老人以一个马夫的身份跟随商队先后去过内地五次,印度一次,拉萨两次,昌都四次等。老人家既熟悉茶马古道上过去的道路状况,又对行走于茶马古道上的马帮生活有着十分丰富而深刻的体验,是目前健在的茶马古道的历史见证人之一。作者受《西藏大学学报》编辑部的委托,对布根先生进行了专题采访。  相似文献   

7.
茶马古道历史线路与旅游开发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马古道是中国历史上内地农业地区和边疆游牧业地区之间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它作为内地汉族地区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往来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沟通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方面发挥了十分巨大的作用。本文试图在认识茶马古道历史的基础上,探讨这条古代驿道的历史线路,并由此讨论对古道的旅游开发在旅游经济和旅游文化等方面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茶马古道历史线路与旅游开发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马古道是中国历史上内地农业地区和边疆游牧业地区之间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它作为内地汉族地区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往来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沟通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方面发挥了十分巨大的作用。本文试图在认识茶马古道历史的基础上,探讨这条古代驿道的历史线路,并由此讨论对古道的旅游开发在旅游经济和旅游文化等方面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昌都是茶马古道上的枢纽,是川藏道与滇藏道的交汇地。本通过敦煌藏写卷和考古资料对昌都的古代化及茶马古道的早期历史面貌进行了探讨。认为,早在唐宋汉藏茶马贸易兴起前,这条以昌都为枢纽分别通往今川、滇地区的道路就已经存在和繁荣,它不仅是一个卫藏与川滇地区古代先民们迁移流动的通道,同时也是川、滇、藏三地问古代明交流传播的重要孔道。从考古化遗迹和有关史实线索看,这条道路被开通和利用的历史至少可上溯到距今约4—5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抑或更早。昌都一带则是这一明传播孔道上最重要的枢纽地区。  相似文献   

10.
浅论元代藏区的茶马互市与驿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马互市是古代汉藏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元朝中央政府在藏区设立和推行的驿站制度进一步拓展了唐宋时代就已形成的茶马互市路线,文章探讨了元代藏区的驿站制度,及其对中外文明通道茶马古道上的经济文化交流的极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13年以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已引起我国最高决策层的重视,即将成为我国和中亚各国共同推进的跨洲区域合作。西藏从唐代起就通过唐蕃古道、茶马古道等古商道、驿道或贡道与古丝绸之路相连接。改革开放以后,西藏经济北向、东向发展步伐加快,通过青藏经济一体化,融入“大西南经济圈”,可以说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融入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文章通过阐述西藏和丝绸之路的关系,试图说明西藏加入或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意义及可能性,并对西藏借助该经济带促进自身外向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百越古道"是连接中国西南至南亚"茶马古道",是通往中国东南出海口和东南亚的古老通道。这条古道不仅是经贸之路,也是民族迁徙和交流往来之路。历史上,中国南方民族通过这一古道向东南亚扩散。我国南方与东南亚有20多个民族是"同根生的民族",还有很多民族是"跨境民族",这一民族关系格局的形成与这一古道密切相关。百越古道源远流长,先秦时期,西南、华南与东南亚和大洋洲交往频繁,为古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秦汉时期,百越古道初成格局。三国至唐宋,是百越古道大发展和鼎盛的时期。元至民国时期,百越古道继续发展与变革。解放后,百越古道获得了新生和繁荣。百越古道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为中国走向东南亚、走向世界,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通过追溯历史,考察百越古道在上述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面貌。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曾有一条与“南方丝绸之路”有着同样声誉和价值的滇藏“茶马古道”。这是一条由云南普洱经丽江、中甸、德钦至西藏的商道。当年,客商们通过这条古道,将云南的茶叶销往西藏,换回大量的兽皮、虫草、药材等。而地处古道途中盐井乡的盐田食盐也被驮上马背,销往西藏及整个康巴藏区。盐井为汉语名,以当地特产井盐而得名,藏语称为擦卡洛。它是“茶马古道”在西藏的第一站,海拨3000米左右,紧依澜沧江,峡谷两侧都是4000多米的高山。这片土地古时现在均为滇川藏三省区交汇的三角地带,藏、汉、纳西民族杂居,生活习惯相互融和。盐井式的晒盐方式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就是从世界盐业史上查找,也找不到。但更出人意料的是,在这藏传佛教盛行的藏东南角的高山峡谷中,偏偏有一座天主教堂和一群虔诚的天主教徒。  相似文献   

14.
试论冶力关体育旅游资源现状及开发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冶力关是"唐蕃古道"、"茶马古道"上的一处重要的交通和文化驿站,有着丰厚的历史积淀及多彩的民族风情.优美的生态环境,独具特色的民族体育活动,为体育旅游的开发提供了独特的人文资源.本文通过分析探讨,旨在为开发促进冶力关体育旅游业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2006年2月9日,四川迎来了第一场春雨, 兰花胜地雅安市天全县也在阵阵礼炮声中迎来了天全县兰协成立暨首届春季兰展。天全处于四川地理位置的中心区域,是成都平原与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是距离雅安最近的山区县,也是茶马古道向西延伸必经的第一个县城。如今,古道已被川藏公路取代,但在山间被川藏公路所截断的古道仍一段段残留在山间。荒草掩埋的古道延续着千年的历史,深深的拐子窝诉说着背夫的血泪。古道上的一个个驿站(村寨)仍保留着古朴的面貌,村寨里仍可以寻访到年迈的背夫。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境内,破土动工,昔日茶马古道上的重镇从此9月7日上午10时,在康定县城西北在一块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占地2.1第一块土石,开始了世界第二高海拔机康定机场为4 C民用支线机场,跑到4242.56米,其海拔最高点为4280米, (4300多米)的西藏昌都邦达机场矮了客A319等同等机型的起降要求。  相似文献   

17.
正筠连县经信科技局科技股负责知识产权工作负责人带领专家一同到宜宾市乌蒙韵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宜宾市筠连县腾达圣奇农业有限公司、宜宾市筠连县嘉木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筠连县瑞鑫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茶马古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十多家企业进行专利挖掘申请服务。对企业的生产车间、制作工艺、研发技术等进行全方位了解。在此基础上,为  相似文献   

18.
一曲《天路》,唱出了青藏铁路通车给高原人民带来的喜悦。其实很久很久以前,为了打破阻隔,先民们硬是用自己的双脚,在崇山峻岭、冰川雪原趟开一条条连接外部世界的通道。文成公主进藏的“唐蕃古道”,香客络绎不绝的“朝圣通道”,被称为抗日生命线的“茶马古道”,菠菜的传入和荔枝的传出……  相似文献   

19.
普洱市是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亦是世界茶源和普洱茶文化的发源地。千百年来,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各民族,培育出了闻名天下的普洱茶,开拓了人文底蕴深厚的“茶马古道”,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普洱茶文化,对世界茶文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奇闻怪事》2012,(7):44-45
1987年的4月,我在云南的思茅遇到了一位叫边巴的藏族"驴友"。他曾多次只身一人穿越南北古道,具有丰富的旅游经验。当时的茶马古道还没开放,能和边巴结伴而行,真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一路上,边巴说到了旅游路途的艰辛以及自己曾经亲历的灵异事件,令喜欢冒险的我听得如醉如痴。一、穿过身体的驮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