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西藏文学中地域文化的嬗变过程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的发展史,也是西藏这一地域本身在现代社会中的变迁史。研究西藏文学中地域文化的变迁对探究当代以来地区文化发展进程和社会经济变迁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追溯当代西藏文学中地域文化的嬗变历程可以发现,西藏文化中体现的地域特征对于作家创作的影响具有基础作用,而文化源流和宗教信仰则引起作家对于民族文化与人类文明、人性与生命的深度思考,从而影响作家对人的精神追求的地域性文学表达。  相似文献   

2.
厦门作家袁雅琴的小说《陪楼》,讲述的是婢女阿秀与侨商家的私生子二龙之间曲折浪漫的爱情故事,作品将故事放置在鼓浪屿百年历史与闽南地域文化背景上展开,使小说具有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作为颇具闽南文化意蕴的小说,作品侧重从"人文资源根基"上展现地域特色,具体表现为对于以鼓浪屿为中心的闽南日常生活习俗的精心描绘和一系列富于闽南地域文化性格的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陪楼》既反映了作家对于鼓浪屿历史与文化的深刻理解,也是作家对于闽南地域文化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3.
围绕文学创作与地理环境、地方文学与地方性知识、文学写作与深描等相互关系以及方言写作、写作视角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东西认为,文学不能独立于文化之外,"地方性"是写作的胎记,"地方性"塑造了作家的特质,但"地方性"会随着作家的成长和视野的开阔慢慢地放大,有的写作是挣脱"地方性"的,是在寻找人类的共性。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     
文学地理研究不仅显示出丰富的人类学内涵,更是对方兴未艾的文学人类学思潮的一种回应。本期特别推出"文学地理"主打栏目,聚焦于"文学新桂军"代表人物,亦是"相思湖作家群"领军人物的东西、凡一平、黄佩华及其作品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探讨,目的在于梳理文学家、文学作品与特定地域、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文学地理"主打栏目刊发文章有:秦红增/问、东西/答《文学地理与文化深描》,围绕文学创作与地理环境、地方文学与地方性知识、文学写作与深描等相互关系以及方言写作、写  相似文献   

5.
关于长江三峡的地域文化书写,是聂华苓小说创作的一大特色.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就是她书写三峡的代表作.这部作品对三峡风景、民间风俗和抗战时期三峡地区的社会人生展开了多维描写,对特定时代的三峡文化尤其是三峡乡民的精神状态进行了深度透视,不仅使她的小说具有了丰厚的地域文化内蕴和鲜明的时代色彩,而且在台湾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中摇曳着独特的艺术风姿,显现了这位著名海外华文作家深深的故土情结和民族情愫.  相似文献   

6.
有清一代,随着"改土归流"的政策实施和壮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壮族文人文学也呈现出繁荣景象,不仅出现了一大批颇有影响的作家,还出现了11个"诗书传家"的文学家族。这些家族地域分布广泛,但却分布不平衡,这与地区间经济发展、汉文化传播的不平衡有直接关系。壮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汉文化传播是壮族文学家族发展的有力保障。清代壮族文学家族与同时期满蒙八旗文学家族相比,不仅在家族数量而且在创作数量上都有很大差距,但却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学家族相比,壮族文学家族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7.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民族的特色,与此问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地域的色彩。在中外文学史上,一切扎根于生活土壤中的诗人、作家,地域色彩都成为他们作名特色的重要标志。肖霍洛夫的哥萨克大草原,高尔基的伏尔加河流域的风光,福克纳的美国南方小镇,都构成他们作品特色的有机部分。在我国古代文学中,《诗经》和《楚辞》就明显地代表了南北两地的不同文化,反映了南北两地人民的生活和心态,成为两  相似文献   

8.
"30省作协主席小说巡展"活动反映了所有创作者都将离不开网络的现实.传统作家在网络上写作使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在创作、传播、阅读上相互了解,相互促进,为文学发展寻找到新的空间和机遇.  相似文献   

9.
巴山作家群是新时期文坛具有一定实力和影响的地域性文学创作流派,文章从打造巴山文坛品牌的文学意义,总结地域文学创作的艺术价值。建设地方精神文明的文化作用。探寻文学运演规律的美学精神诸方面提出了巴山作家群研究意义之所在。并且指出了地域文学的美学价值在于:从空间上看是在深入世界文学的浪潮过程中显示它独特的民族风貌,从时间上看是在追踪未来文学的发展趋势中展现它强烈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0.
革命文学是现代中国文学史上极为独特的一个历史性存在,革命文学理论家的话语姿态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中极为先锋,力图以无产阶级文学理论来颠覆"五四";革命文学作家的文学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作品的消费性迎合了时代情绪与读者需求;革命文学立足于上海的文化语境,与当时的现代都市文学、通俗文学共同构成了一个多层的文学共生场.  相似文献   

11.
江西地域文化影响现代作家的创作观念和创作内容,特定的地理环境、丰富的文化积淀、地域文学自身的基因传承都影响了现代作家的文学创作。在现代文学作品中,江西地域文化突出地表现为:慎思的山水文化、富有人情味的民俗文化与刚劲的红色文化。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前后异军突起的南阳作家群在当代文坛曾数次掀起文学浪潮,使南阳作家群名声在外,成为南阳这个城市鲜亮的文化标签。南阳作家群的创作以其源于民间、扎根乡土的本色无形中带动了文学对地域文化的展现,他们的作品中折射出悠久厚重的南阳本土文化,为读者构筑出别具风情的地域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文学创作历程中,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学的主体姿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之初,为追求主流文化认可,民族作家努力成为民族生活代言人,表现了与汉族生活迥然相异的少数民族生活情景和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现象;新时期以来,民族身份意识的觉醒促使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作家深入思考文学的民族性,促使民族作家在文化层面将追求民族性与体现世界性结合起来,努力尝试作为人类灵魂的承担者,其创作体现了新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文学创作历程中,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学的主体姿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之初,为追求主流文化认可,民族作家努力成为"民族生活代言人",表现了与汉族生活迥然相异的少数民族生活情景和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现象;新时期以来,民族身份意识的觉醒促使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作家深入思考文学的民族性,促使民族作家在文化层面将追求民族性与体现世界性结合起来,努力尝试作为"人类灵魂的承担者",其创作体现了新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每个民族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每个民族都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传统和特点。文学的民族特点,是民族特点在创作中的表观。民族是由“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和表现在民族文化共同特点中的共同心理状态”的因素构成。这些因素对形成文学的民族特点有密切关系。生活的土壤不同,必然开出不同的艺术之花。斯大  相似文献   

16.
在"伤痕文学"、"反思文学"阶段,乡村小说创作的"社会悲剧"主要描写了两种人物的悲剧:普通农民的生活悲剧和为民请愿者的抗争悲剧.作家们在悲剧冲突性质的把握上出现了两大偏颇:一是将农民与国家意志的冲突转化为比较单纯的人与入的冲突,二是将政治冲突转换成伦理道德冲突.对悲剧冲突性质的把握偏差进而导致了作家们对悲剧冲突的根源及悲剧本质的认识偏颇,屏蔽了对"民族的超越悲剧"的观照与思考.文化的局限导致了悲剧意识的局限性,而悲剧意识的局限性使人们只能从政治学或政治社会学角度去审视一个时代的不幸.  相似文献   

17.
地域文化小说显示了人与文化的亲和关系,"桂西北"民族文化抒写已然孕育许多优秀作家与作品。通过对话认为,作家要关注到人类共同的命运、人的本性、人的心灵,只有把本民族的命运、本民族的情感密码置于人类历史长河之中来审视,那么民族性和世界性问题就解决了,即"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   

18.
数字漫谈     
贾其锋 《科技咨询导报》2009,(24):167-167,169
数字不仅仅是数学中的运算符号,在不同的民族、不同地域某些数字被赋予了特殊的甚至是神秘的内涵。这些内涵的形成与各民族的历史背景,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对各民族的宗教、风俗,文化艺术有着深刘的影响,同时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和这些数字也有密切的联系。本文首先对某些数字特殊内涵的形成作简单介绍,然后展示这些数字对宗教、文学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后金统治者建立清朝之后,来源于白山黑土的满族文化与中原汉族文化碰撞交融,产生了独特的民族文化。清代满族作家在向汉族学习的过程中,既吸收其先进的文学因素,又保留了自身的民族特征和民族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运用在文学创作中,使满族文学以自身的独特性跻身于中华民族文学之林。  相似文献   

20.
阿来与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都以族裔身份书写着体现自己民族生存状态和文化记忆的文学。他们的小说是对民族文化形态、生活形态及人性形态的言说。两位作家把民间文学和宗教元素纳入到小说的创作中,突出了他们的民族性但又透露出隐忧。因为在现代性进程中,自己的民族被强势的外来文明冲击,民族文化在流逝,人性在畸变,生存环境不断恶化。这些导致作家身份认同呈现出一种"非此非彼"的中间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