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信息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的内部不断地进行核聚变反应,并以辐射能的形式向宇宙空间发射出巨大的能量。在这能量中,虽仅有二十亿分之一到达地球大气层,可一年也有1.5×10~(18)千瓦·时,约为1970年全世界耗能量的3万倍;其中30%被大气层反射,23%被大气层吸收,47%到达地球表面。  相似文献   

2.
四、太阳1.太阳常数我们用太阳常数来表示太阳的总辐射能。其定义是:在地球大气层以外,距太阳一个天文单位远处,与太阳光线垂直的一平方厘米面积上每分钟所接受到的太阳总辐射能量。它等于1.95卡。2.太阳的光度()由太阳常数容易求出。或落在地球表面上的太阳能量同总能量的比为:式中为地球的半径,a为日地距离。表示太阳的周日视差。从1984年起,国际上采用因此,落在地球表面上的太阳能量只有太阳总辐射能的22亿分之一。3太阳的有效温度Te根据太阳总辐射能的测量结果,利用物理学中黑体辐射定律,可算出光球的温度。观测证明,光…  相似文献   

3.
<正>假设宇宙中的恒星就像你家里的灯泡一样,可以由总电闸一闸拉灭。啪——(请想象一只看不见的"宇宙黑手"拉灭了总闸),所有的恒星都停止发光发热——包括我们熟悉的太阳。那么,地球会怎样?一片漆黑,冷到极致,所有生命就此终结,包括人类。啊额!光是想想就牙齿打颤,还是重新开闸吧。哼,急什么,答出我的问题,我才重新开闸("宇宙黑手"低沉的冷笑声在漆黑的宇宙中回响)——恒星的能量从哪儿来?这……家里的灯泡靠电力来发光发热,恒星靠啥?难住我了。但我们可以从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太阳身上找  相似文献   

4.
正恒星是能自己发光的天体,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在晴朗的夜晚,我们坐看璀璨星河,其实那都是银河系内的一颗颗恒星,甚至是恒星组成的星座和星群。出生是个技术活在太阳系内,太阳一向是说一不二的绝对"老大";太阳永远被群星环绕在中心,像拥有庞大的粉丝团的天王巨星,又像雄踞一方星空的帝王。但是最近木星似乎一直在私下抱怨,它到底是因为什么不服气呢?  相似文献   

5.
<正>浩瀚太空,繁星点点。为什么无数生命能在地球上出现且生生不息?原来,地球有许多法宝,它们各有各的妙用,共同创造了一个宜居的环境。大气层是至关重要的法宝。地球的大气层像一件防弹衣,保护地球上生命的安全,小天体进入大气层后由于摩擦会被烧蚀掉;大气层还提供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氧气。水星的  相似文献   

6.
一、认识天文世界的“视觉功能”有史以来直到伽利略年代,人们极目力所及,只能看到六七千颗星星。天文探测的焦点基本上集中在太阳、月亮和几颗比较亮的行星上,范围没有超出太阳系。 16O9年,伽利略用手制的望远镜观察天空,揭示了横亘天上的银河实际上是成千上万个恒星的集聚。他一举突破了大自然加于人体视觉能力的限制,把浩瀚的恒星世界纳进了天文研究的视野。他还用他的望远镜披露了月亮、行星和太阳的  相似文献   

7.
由业余天文爱好者马弗苑先生设计制作的天体同步时位演示仪样机已完成。该仪器实现了太阳、地球、月球及大熊星座之间的运动关系同步显示的各项功能。该仪器外形与原有的天球仪有些类似。所不同的是,这种仪器不演示全天恒星位置,只把太阳、月球及大熊星  相似文献   

8.
张磊 《科学世界》2023,(6):122-123
<正>A:恒星距离地球非常遥远,因此肉眼看上去都是点状的。通过望远镜把恒星看成非点状,需要望远镜够大,或恒星够近,又或者恒星够大。4.2光年外的比邻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但它太“小”了,直径约是太阳的7分之1。如果有一颗恒星很大,距离地球也不太远,就有可能用望远镜看成非点状。那么,有没有这样的恒星呢?  相似文献   

9.
以日地距离、太阳赤纬和地理纬度等因子为根据,定量地论述了天文季节和天文气候带的形成,阐明了导致地球上热量时空分布的根本因素是太阳的天文辐射.  相似文献   

10.
文化播报     
《世界知识》2023,(13):76-77
<正>中国科学家实现人类首次大质量恒星死亡瞬间天文现象全过程记录6月9日,中国科学家实现人类首次大质量恒星死亡瞬间天文现象全过程记录的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科学杂志《科学》。据了解,一颗质量是太阳20余倍的“超级太阳”恒星,在约20亿年前其核聚变燃料燃烧殆尽,在坍缩的瞬间引发了巨大的爆炸火球,产生了一个持续几百秒的巨大“宇宙烟花”伽马射线暴。火球与星际物质碰撞产生的大量万亿电子伏特高能伽马光子穿过茫茫宇宙,  相似文献   

11.
正开发太阳系的资源对现在的人类来说是一个宏大而又漫长的计划,到目前为止人类也只能找距离地球较近的月球或是小行星练练手。如果你实在有点等不及"开挖"这些资源的宝库,那就来把它们"切开"吧!太阳可不是一颗单纯的大火球,这颗通过核聚变来释放光热的恒星也有着复杂的结构,主要分为内部结构和大气结构两部分。按由内到外的顺序,太阳的内部结构分为核心、辐射层和对流层,大气结构则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相似文献   

12.
微聚焦     
《科学世界》2012,(10):94-94
【红巨星吞噬行星】 英仙座的BD+48740是一颗比太阳大11倍、年龄比太阳还大的恒星。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在对它进行光谱分析时发现其含有大量的锂。锂一般不会在恒星上长时间存在,因此这颗恒星很可能刚吞噬了一颗行星。这个过程相当快,难得一见。这可能就是地球将来的命运。  相似文献   

13.
正如果此时正值晴朗的白天,请抬头看一眼空中那颗亮瞎人眼的太阳系恒星。一两秒就好,别太久,否则你可能会像牛顿那样,因为长时间盯着太阳看而不得不在暗室里无聊打滚好几天等待视力恢复。然后,快速回答:太阳是什么?答"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太阳系总质量99.86%,年龄约为46亿岁的恒星,缔造并守护着地球生命……"的同学,我要为你的机智博学点个赞。不过,我的答案略有不同,在我看来——  相似文献   

14.
触日之旅     
正当地时间8月12日凌晨,"帕克"太阳探测器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据报道,帕克太阳探测器价值15亿美元,这将是人造航天器首次抵达恒星大气层,"触摸"太阳。  相似文献   

15.
来自NASA开普勒计划的大量研究结果,让忙于在银河系中寻找围绕着恒星运转的行星的天文学家们欣喜若狂。有些恒星的轨道上可以运行几个行星,这一发现推进了在母恒星的适居区内寻找类地球行星的探索。开普勒是一个太空观测站,它以17世纪的天文学家约翰尼斯开普勒的名字命名,约翰尼斯开普勒发现了太阳系中支配行星运动的定律。这一航天器在围绕太阳的轨道上追踪着地球运行。与每96分钟环绕地球一周的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世界》2013,(2):28-29
围绕着太阳以外的恒星进行公转的行星,就是"系外行星"。最早发现系外行星是在1 995年,之后一直到2010年,人们发现的系外行星超过了500颗,但都是一些非常巨大且很难想象上面会有生命存在的行星。就在这时,用于搜寻系外行星的美国宇航局(NASA)的天文卫星"开普勒"登上了舞台。在16个月的观测中,它竟然发现了2321个疑似行星的候选天体,也即"行星候选体"。更让人惊叹的是,其中还有很多颗是像地球一样由岩石构成的小型"岩石行星"。那么,其中有"与地球类似的行星"存在吗?这里面说的"与地球类似的行星",是指"围绕着类似太阳这样的恒  相似文献   

17.
美国科学家最近发现,在半人马星座中,有一颗恒星是由钻石材料组成的。他们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的这颗恒星,距离地球17光年,大小与地球相当,但质量相当于一个太阳。该恒星中的核燃料已经燃  相似文献   

18.
<正>以前看科幻电影,如《星球大战》,我们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这些恒星际舰队的基地设在什么地方?按照我们的理解,至少应该在有固体表面的行星上。那么恒星际之间真有这么多固态行星吗?直到最近几年,地面和空间观测的发现表明,可能超过1/6的类似太阳的恒星会拥有1~2个地球半径的固态行星,这个问题才得到了回答。那么,固态行星是如何形成的?它们的表面温度如何?是否适宜像我们人类这样的生命居住呢?  相似文献   

19.
声音     
<正>下期看什么?太阳系的诞生与进化几十亿年前,在由数千亿颗恒星组成的浩瀚银河系的一个角落里,一颗新的恒星诞生了——它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太阳。之后,在太阳周围形成了几颗行星,其中的一颗孕育了不计其数的生命,这就是地球。  相似文献   

20.
《科技潮》1999,(5)
人类的"太空巨眼"——哈勃空间望远镜捕捉到漂浮于太空中的宇宙奇观——车轮星系,引起天文学家们的浓厚兴趣,因为这是两个星系正面相碰撞的形象,而这次碰撞,促进了新的恒星的诞生。星系碰撞太阳与其他恒星或黑洞相碰撞的故事,在科幻小说中屡见不鲜,但实际上恒星之间相互碰撞的实例,迄今为止,人类还从未观测到。这是因为太阳附近,恒星之间的平均距离是恒星自身直径的教千万倍,这就相当于在1000公里的范围内只有一枚硬币。即使处在恒星极为密集的球状星团的中心,恒星间的平均距离也是自身的100万倍。如此的密度使恒星之间的碰撞机率几乎为零。星系的情况就截然不同。它们之间的平均距离是自身的10倍,双星系则离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