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名是对某一地方的命名,它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了当地的一些地理特征.通过采用分析、综合等方法,对四川省的4 706个乡镇地名的语源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四川省乡镇地名可以分为自然和人文两大类;(2)在自然类的乡镇地名中,以地形、水文、方位所占比例较大;在人文类的乡镇地名中,以建筑、意愿、姓氏的命名为主;(3)四川省乡镇地名与当地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有着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2.
地名是一种文化符号,记载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特征.所以地名可以反映一个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状况.本文以张家口市行政村名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统计法、分类法、地图法以及ArcGIS工具,从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两方面出发,主要包括地形、方位、资源、水文、建筑、姓氏和军事等要素,研究了张家口市行政村名空间分布与自然、人文地理环境的关系,希望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张家口的地理特征和历史文化,并为传承地名文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地名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复杂的社会人文现象.以日照市具有详细来源信息的村落地名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查阅、数理统计和GIS等方法,对地名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探讨地名与自然和人文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村落地名的区域景观特征.研究发现:地名的分类与自然环境、人文地理要素关系密切.日照市自然类地名景观在空间上表现为以五莲县中西部为主核心、莒县东北部为次核心向东港区和岚山区沿海一带扩散,与日照市地势形态空间特征相吻合;人文类地名景观在空间上表现为以莒县南部为主核心,五莲县中东部为次核心,莒县北部和岚山区北部相对集中的格局,反映了日照市人文历史演化由西向东、由陆地向临海扩展的空间特征.总体上,村落地名景观在空间上表现为以五莲县中南部、莒县中西部为主核心,东港区和岚山区交界地区为次核心向周围地区扩散,体现了区域自然要素空间态势与人文演化的复合空间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河北省所有县级地名从区域分布角度对地名的命名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然类地名中地形类、方位类、水文类地名数量最多,人文类地名中意愿类和史事类地名数量最多,地形类和水文类地名与其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很大的联系,意愿类地名则与其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相关.  相似文献   

5.
地名是在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过程中,为识别周围的地理环境要素与周围其他地区而对居住地约定俗成的一种语言符号.地名之中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从一个特定的侧面记录了人们的实践活动,地名的命名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与人文地理环境要素的融合.天津市的乡镇地名可以分为自然类和人文类,且以人文类为主;天津市的乡镇地名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特点.  相似文献   

6.
以青海省的乡级地名为研究对象,通过归纳统计法、分类法,从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入手,对青海省373个乡级地名的语源类型和空间分布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得出,青海省的乡级地名主要由地形、水文、意愿等构成,且反映自然地理特征的地名在所有地名中所占比重最大.在空间分布上,自然地名更多地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地名的分布与地理环境相吻合;人文地名则无明显的空间规律性,受地域文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通用土壤流失方程的基本原理,结合福建省的自然环境特征,选择降雨侵蚀力、地形起伏度、土壤质地、植被类型4个自然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在G IS软件支持下对福建省土壤侵蚀敏感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综合反映了福建省土壤侵蚀敏感性的分布规律,为土壤侵蚀防治、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以及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地名反映着各地不同的文化底蕴,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以吉林省乡镇地名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要素和人文环境要素,运用统计、分类等方法,对吉林省的乡镇地名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吉林省的乡镇地名多与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环境要素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
侯楚  李志文  孙丽 《江西科学》2021,39(1):115-121
地名文化景观是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相结合的产物,不仅可以反映特定区域的自然地理特点,还可以为研究其历史、方言、民俗等提供可靠依据.以阳江市为例,从地理角度出发,在收集和整理聚落地名的基础上,根据字义并结合地名起源将其分为自然地名、方位地名、壮语地名、姓氏地名、经济活动地名、人工建筑地名、生物地名和其它地名共8类.通过对地名进行数字高程模型与核密度的叠加分析,认为阳江市地名分布在水平向度上呈现出沿河、沿海的趋势,垂直向度上呈现出向低平地区集聚的趋势,符合人类择居的普遍规律.不同类型的地名各自呈现出了与其自身特色有关的分布规律,总体上反映出了阳江市自然环境、人文经济以及历史民族文化的特点,也体现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和思维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日本统治时期的朝鲜慈江道和两江道共1 228个地名作为研究对象,从地理学角度,对慈江道和两江道地名进行分类与分布特征分析.将两道地名分为自然地名和人文地名2个大类,以及山系、水系、方位、交通、意愿等14个亚类.两道总体地名类型分布为自然地名数量高于人文地名数量.两道在人文地名分布上具有一致性,均为意愿地名、军事地名和交通地名的数量为前3位.在自然地名中,慈江道的方位地名数量最高,两江道的山系地名数量最高.基于ArcGIS软件,对两道地名分别进行核密度、空间自相关、高程、坡度和坡向分析,得出两道地名分布在空间上呈现不均衡性和空间正相关性,两道地名在高程、坡度和坡向上分布具有一致性特征.两道地名均集中于高程较低、坡度偏小、日照条件和强度良好的地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湖南长沙市地名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法、分类及分析与综合法等研究方法,对村级地名所体现的地理要素特征进行研究.将湖南长沙市村级地名分为自然地名和人文地名两大类,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地理环境因素对村级地名形成的影响,探索长沙市地名的空间分布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2.
地名是人类在自然地理环境中长时间定居并进行生产和生活等各项活动而形成的划分地理区域的产物,可以反映当地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通过对地名的研究可以了解和认识当地的地理环境,有利于发挥地名在人地关系中的作用.本文以晋城市8 187个自然村名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法、分类及归纳比较法等研究方法,把晋城市各个乡镇中包含地形要素文字的自然村进行分类统计,总结村名的形成规律,分析自然类地名在的地形方面的形成原因,为促进区域人地关系和谐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地名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状况,它也从一个特定的侧面记录了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了研究吉林省的乡镇地名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及其空间分布,采用数理统计法、地图法和GIS的空间分析法等方法,对地名进行分类处理并且对其空间分布与环境的关系做出分析,可以看出吉林省的自然类地名和人文类地名在空间的分布是不同的:自然类的主要集中在以吉林市为主的东半部分,而人文类的地名主要分布在以长春市为主的西半部分.而这种空间的分布状况是由于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地名是人类在地理环境基础上活动的产物,它包含了许多自然和人文的信息.本文采用分类法、统计法、分析与综合的方法等对安徽省六安市行政村地名进行分析,总结出六安市行政村地名的命名规律,得出六安市行政村大部分是以自然要素命名的,在自然要素中又以地形、水文、资源、方位命名的居多,此外在人文要素中以意愿和姓氏居多,反映了该地区长期受悠久文化的影响.通过本文对六安市行政村地名的研究,有助于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地理环境因素对六安市行政村地名的影响,加深人们对六安市行政村地名的了解,从而对六安市以后的经济发展、区域内的人地关系和谐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鹰潭市行政村名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法、分类及分析与综合法等研究方法,对行政村名所体现的地理要素特征进行研究,探索其地名命名的规律方法,归纳命名原则,讨论其地名的文化属性和自然属性在江西鹰潭历史上的重要性.通过对鹰潭市三县的475个行政村的地名分析,反映了地名的典型特征是地域性、文化性和独特性.依照地名所反映的信息将地名的划分方法分为自然地名和人文地名两大类,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地理环境因素对村级地名形成的影响,进而认识在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的作用下,鹰潭市行政村名的空间分布特点和规律,所得结论可为促进区域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文献查阅、数据整理、图文分析等地理学研究方法,从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两方面入手,主要包括意愿、地形、水文、建筑、姓氏等要素,对芜湖市933个行政村名语源与空间分布进行研究,揭示出芜湖市行政村名空间分布与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帮助我们认识芜湖市的地理特征和人文特点,为地名的传承奠定更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德阳市地处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前沿,水土流失不但与本市防汛安全和未来的经济、生态、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而且极大地影响着长江中下游各地的可持续发展和相关的重大工程建设.以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为基础,选择降雨侵蚀力、地形起伏度、土壤质地和植被覆盖等自然因子作为水土流失敏感性的评价指标,根据德阳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制定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在GIS和RS技术支持下,通过多因子叠加计算得到德阳地区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的结果,指出了德阳地区极敏感区、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轻度敏感区和一般敏感区等不同土壤侵蚀敏感区的空间分布,提出了有效控制该地区土壤侵蚀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佤族聚落与自然环境中的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有着密切的依存关系,同时也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家族制度、宗教信仰等人文因素的深刻影响。佤族聚落的建筑、防御设施、水利、道路、寨桩、墓地等物质要素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一、农业生产与信息技术农业生产大多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 ,栽培植物和牲畜的生长发育受到自然环境条件(气候、土壤等)的影响和制约。气候是自然环境中最不稳定的因素 ,植被与土壤类型的生成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于气候的类型和变化。因土壤分布的自然地理规律性 ,就呈现出明显的生物气候带规律性。从全球范围来看 ,气候、土壤类型和自然植被等自然资源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农业自然资源分布的这种地带性 ,使农事活动呈现出波动性和周期性 ,具体表现为农业生产的时空对应性和互补性。以棉花生产为例 ,按纬度和收花期可将世界植棉区分为中带、…  相似文献   

20.
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是人们从事社会交往和经济活动时广泛使用的媒介.本文以黄山市的行政村名为研究对象,从该地区的自然环境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入手,对该地的地名进行分类总结,分析出各类地名的空间分布规律,反映出黄山市的地名文化在人地关系中的特殊地位,以加深对黄山市地名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