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克思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理念。人与自然之间既对立又统一,人类必须采取既斗争又合作的方式来对待自然;历史唯物主义则充分解释了社会内部的变更规律,它表明,如果要消除生态危机中的社会不公正现象,就必须首先废除私有制。  相似文献   

2.
李佳 《科技资讯》2008,(31):221-221
生态旅游是一种肩负着社会责任感的全新旅游方式,既融入了环境教育和科学知识普及,又在某种意义上参与了保护生态、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环境运动。因此,生态意识、生态理念和生态道德,是生态旅游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赵丽坤 《科技资讯》2010,(11):235-235
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就是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其内涵会随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日益深化,其形式会随社会进步而不断创新和日益多样。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科学的选择、历史的选择和时代的选择。在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既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的原则;必须坚持既继承吸收,又积极创新的原则;必须坚持既引领时代,又服务大众的原则;必须坚持既关照当代,又着眼未来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生态社会主义这一用语虽然被广泛使用,但其概念内涵并不明确。国内外学界的分歧主要体现在研究视角的多样性,概念使用上的不统一,生态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之争,生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能否相容等相关问题上。正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主义,必须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又注意倾听生态社会主义的声音,从生态社会主义理论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5.
传统马克思主义往往把自然理解为脱离人而存在的自在状态,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社会性。这样就把人与自然分割开来,这种理解实质上是18世纪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形式,也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对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进行重新诠释。马克思、恩格斯从"自然"的角度出发去把握人,从"人"的角度出发去把握自然,既唯物、又辩证地阐述人与自然的真实关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6.
传统马克思主义往往把自然理解为脱离人而存在的自在状态,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社会性。这样就把人与自然分割开来,这种理解实质上是18世纪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形式,也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对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进行重新诠释。马克思、恩格斯从"自然"的角度出发去把握人,从"人"的角度出发去把握自然,既唯物、又辩证地阐述人与自然的真实关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7.
以婺源县思口镇西冲村为例,探索了一套以生态环境保护为目的,针对古村落保护和发展,就古村历史建筑、生态文化、生态环境、经济开发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提出规划措施,使得规划既保护古村落生态环境,又能满足其社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王熙  周继美 《天津科技》2010,37(2):49-50
在当今全球一体化到来的时代,建筑业就是要克服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所带来的急功近利和过度盲从思想,创造出符合社会与公众需要的园林形式。在园林建设中必须考虑既继承传统,又有所创新,既考虑中国文化,又考虑世界发展。  相似文献   

9.
生态现代化理论是在理解和阐释现代工业社会如何应付环境危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快速推进,生态与环境的日益恶化,传统发展模式显然已走到尽头,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因此,生态现代化理论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荆琳 《科技咨询导报》2007,(28):140-140
情商对一个人成才的影响至关重要,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重视。高层次知识型人才所肩负的社会重任要求他们必须既全面发展又具备高情商。作为大学生管理部门应该积极推进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王淑娟 《科技信息》2011,(22):255-255
一个好的体育教师必须既爱教育,又爱学生;既搞教学,提高学生技能,增强学生的体质,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又要育人,必须具备良好的、稳定的、最有利教学的情感品质。  相似文献   

12.
信息是现代社会的宝贵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信息的价值将不断飚升.信息时代的到来,既给我们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又带来严峻的挑战,迫切要求现代大学生必须努力提高信息素养,才能满足时代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生态正义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所倡扬的价值吁求,其所含纳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生产过程正义的生态程序、公民生态意识培育的生态践行以及政治改良和文化发展的生态旨归等思想为我们发展马克思主义、走出当代生态困境提供了有益启迪。但是,生态环境上的公平正义,既不是一个政治的问题,也不是一个文化的问题,更不是一个理性和观念的问题,而是社会制度和发展方式相结合的问题,必须借助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才能得到实现。所以,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构想陷入了乌托邦。只有立足于人与自然、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辩证关系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才是我们建设生态和谐与社会公正的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人文资源,这为生态旅游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民族地区可以以此为依托,促进生态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文章从天祝的现有资源条件出发,分析其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天祝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样既可以保护民族地区的自然、人文资源,又可以为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人文资源,这为生态旅游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民族地区可以以此为依托,促进生态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文章从天祝的现有资源条件出发,分析其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天祝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样既可以保护民族地区的自然、人文资源,又可以为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三峡地区强大的文化资源优势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既有助于实现库区移民安稳致富,又有助于维护和促进库区生态的良性发展。而要真正构建"文化三峡",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就必须尊重文化发展规律,按照文化的规律办文化的事情。这就亟待构建符合文化发展规律的立足于中长期的文化管理体制,注重对文化生态的培育与呵护,在培育文化产业的同时警惕文化大跃进,避免陷入文化GDP陷阱。  相似文献   

17.
李捷 《科技资讯》2007,(13):61-62
随着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建筑的发展也在不断更新、变化,以满足不同时代不同功能的需要。自从经历了二十世纪的能源危机之后,人们开始意识到生态环境和社会需求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因此,根据本国的经济技术水平选择合适的生态技术,发展成本低廉、容易建造的生态建筑符合对于我国的人、建筑、自然三者的和谐统一,最终实现人类社会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两型社会"是指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构建"两型社会"的背景下,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既存在机遇,又面临挑战。高校必须与时俱进,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形式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才能培养出适应"两型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合格人才,为"两型社会"的构建服务。  相似文献   

19.
佛教的生态思想既包含了对解决自然以及人文精神生态问题的可借鉴思想,又为研究古代作家的生态审美取向提供具有哲学认识论意义的思维方式和认知理路。审视中国古代作家从佛教生态思想中所融摄的观念及其所显现的人文精神生态特征,无疑对构建和谐人文精神生态具有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生态社会主义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社会主义是当代西方绿色政治运动中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社会思潮,其理论核心是生态发展观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为目标。生态社会主义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启示:一是必须正确认识中国国情,树立危机意识;二是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三是必须树立环境主权意识,捍卫国家环境主权;四是必须提倡节约,反对浪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