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量子信息科学移植自欧美,在30余年的发展中迅速崛起,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中国量子信息科学家群体.文章以学术谱系为视角,分析了中国量子信息科学家的学术传承关系,从研究传统与精神传统两个方面对中国量子信息科学家的学术传统进行了探讨,得出优秀的量子信息科学学术传统在中国业已形成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科学大观园》2024,(2):12-13
<正>回顾2023年,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扎实推进,前沿领域发展快速,科技实力不断提升,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令人振奋。中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我国科学家首次在实验中实现了模式匹配量子密钥分发,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液氧甲烷火箭朱雀二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成功,255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三号”刷新世界纪录,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第四十次南极考察启动……越来越多“中国足迹”标注科技发展的“中国高度”,基础研究持续为科技创新提供不竭动能,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营造良好氛围、激发人才活力。  相似文献   

3.
华南理工大学科技哲学研究中心吴国林教授新著《量子信息哲学》,已于201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多年来对量子信息进行哲学探索的结果。量子信息理论基于量子力学,又具有新的特点。量子力学仅是量子信息理论的基础之一,量子信息理论还包括信息理论、计算理论等。因此,量子信息哲学  相似文献   

4.
华南理工大学科技哲学研究中心吴国林教授新著《量子信息哲学》,已于201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多年来对量子信息进行哲学探索的结果。量子信息理论基于量子力学,又具有新的特点。量  相似文献   

5.
正闵万里说,人工智能未来的趋势将是"量子人工智能",目前,阿里在不断加大量子计算方面的投入,如果这方面实现突破,将颠覆现有的人工智能格局。2017年11月15日,科技部在京召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暨重大科技项目启动会,公布了我国第一批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阿里云城市大脑入选。其实,在阿里巴巴内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与自身业务有着非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重点专项"人工微结构中的量子、类量子效应及功能集成光子芯片"项目的研究成果,介绍了项目在光子态的产生及其多维度调控、人工微结构中新奇量子和类量子效应研究、全固态光量子信息处理单元器件以及功能集成的有源光量子芯片等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展示了其相关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正52016年8月16日,中国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量子保密通信是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安全通信方式。"墨子号"为中国在国际上抢占了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成为国际同行的标杆。  相似文献   

8.
超冷原子体系由于其宏观量子特性和高度可调控性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量子体系,其新颖量子态和奇异物性的研究是国际上具有前瞻性和挑战性的前沿领域。超冷玻色和费米气体在人造规范势与光晶格中的拓扑和多体量子效应研究,不仅为精密测量和量子模拟提供了全新的视野,而且为实现各类新奇量子态并探讨其物理机理提供了基础,开辟了冷原子量子系统在拓扑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中应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2005年1月13日,由路甬祥、徐匡迪等584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振邦杯"200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京揭晓.200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是:一、10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启用并跻身世界十强;二、我国首座国产化商用核电站建成投产;三、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实现商业运营;四、我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开通;五、"探测二号"发射成功,"双星探测"计划实现;六、纳米"超级开关"材料研制成功;七、高精度水下定位导航系统研制成功;八、我国科学家破解膜蛋白晶体结构难题;九、我国量子信息实验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十、我国海域油气资源战略调查获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0.
建立多媒体信息数据库是建立数字图书馆中非常重要的工作,而多媒体技术是能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使多种信息相互联系并具有交互功能的信息处理技术,具有集成性、交互性和数字化等特点。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多媒体技术,目前已经成为现代信息技术领域中的一个热点,是数字图书馆得以实现的主要支撑技术之一,本文试图从几个方面来分析、研究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1.
正量子物理学世界级大师问道:“你的梦想是什么?”他的答案脱口而出:“我要在中国建一个世界一流的量子物理实验室。”年前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宣读了获得改革先锋称号人员名单。其中,“量子信息研究的创新者”潘建伟在列。他的头衔包括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创新中心主任。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量子信息科学迅猛发展,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  相似文献   

12.
《科学大观园》2021,(14):60-65
"天眼"探空、"蛟龙"探海、高铁疾驰、北斗组网,"嫦娥""天问"向宇宙深处进发,量子信息、干细胞研究勇闯"无人区",5G、高铁点亮美好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科技三会"之后的5年来,我国关键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行.  相似文献   

13.
量子通信     
正量子通信(quantum communication)是指利用量子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通信方式,是量子论和信息论相结合的新的研究领域,主要涉及量子密钥分配、量子隐形传态和量子密集编码等技术。量子通信因其高效、安全的信息传输特性而成为量子物理和信息科学的研究热点。从1993年量子通信概念和量子隐形传送方案的提出,到1997年未知量子态远程传输的首次实现,到2006年超100公里诱骗态量子密钥  相似文献   

14.
安全和高速的信息传递与处理是现代生活的重要基石。量子计算机的出现将使得该基石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其将提供全新的信息处理技术,又将彻底瓦解目前使用的信息安全系统,比如加密电邮和电子银行等。量子因特网使用量子通道中传递的光量子信息将量子计算机等节点连接起来,可以帮助我们最大限度地发挥量子计算机的优势,同时保障我们不受到其对信息安全的冲击。实现量子信息高保真、长距离、大容量传递是现阶段量子因特网的核心任务,主要是通过量子纠缠分发后的量子隐形传态这一技术路线来实现,相关工作统称为量子通道研究。现阶段,在纠缠分发之后进行量子隐形传态的实验研究,仅在城域光纤网络中得到了实现,但距离限制在数10 km内,且保真度和容量均无法达到量子密钥分发等量子信息应用的技术需求。可见,现有的量子通道研究在距离、保真度和容量等方面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构建高性能量子通道实验研究平台是发展量子因特网的必经之路。我们拟搭建的高性能量子通道平台包括:光通信波段多频道宽带原子频梳研究系统、光纤网络中频分复用量子隐形传态实验研究系统、光通信波段量子通道基础链路模型等3个子系统,它们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可有机连接成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15.
量子光源是微纳光电子集成芯片和量子信息技术不可或缺的关键光子器件,其低效率和量子态(如自旋态和角动量态)难以按需调控而极大地制约了量子光源的实际应用,实现高效按需可控量子光源一直是该领域需要应对的重大挑战。目前,基于量子点的确定性量子光源为解决以上挑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本文对提高量子点量子光源效率,调控其轨道角动量量子态、自旋量子态等维度的研究进行总结,为加速我国量子光源在量子信息处理中的研究及实用化进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追溯了中国术语学研究的兴起及其发展历程,认为中国的术语学研究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从科技翻译理论探索、术语学本体研究,到系统全面健康发展,并聚焦其各具代表性的特点。文章从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分别描述了术语学发展历程及发展状况。术语学理论研究发端于科技名词术语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需求,通过术语学理论指导与丰富了实践活动。在应用研究领域,将术语学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广泛地应用到名词术语规范化标准化实践活动当中,并逐步深入到新闻出版、外文翻译、辞书编纂等领域,取得很大成就。  相似文献   

17.
从信息传输看量子测量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量子测量难题的解决中对于量子测量过程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从量子测量过程中的信息传输入手,在区分实在信息与意识信息的基础之上分别分析了测量的实在过程和测量的表征过程,进而认为量子测量是实在信息的转化和传递过程,也是意识信息的转化过程,并从破坏性与非破坏性的统一引出一种客观的信息保持性测量--量子非破坏测量.  相似文献   

18.
量子博弈是博弈论与量子信息交叉形成的一门学科,对其进行研究,对博弈论、量子信息论、哲学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对量子博弈的本质特征进行分析,认为量子博弈具有三个本质特征,即量子博弈中的信息主要是量子信息、量子博弈参与者之间的理性程度可用量子纠缠度进行度量、量子博弈中所使用的策略为非定域的量子策略;之后,文章对量子博弈进行哲学分析,认为量子博弈的研究对理性问题、信任问题、合作问题等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框架分析与文本挖掘的方法,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深入研究了1968年至2022年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报道中国科技议题的特点,深入挖掘了报道中呈现的中国科技形象。研究发现,中国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全球前沿科技议题中具有极高的关注度,并集中于互联网、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以及新能源等技术领域。在中国科技成果与进展、科技与经济、科技与政治、科技伦理等六个主题框架下呈现出我国作为科技大国与全球科技与经济领导者的正面形象,突出了我国科技自上而下的发展特点,发展速度快、国际影响力强,但也呈现出我国科技创新力不足、轻视科技伦理与风险的负面形象。  相似文献   

20.
《科技术语研究》2004,6(1):40-40
全国科技名词委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联合承担了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科学名词审定”专项 (项目编号2 0 0 1DEMOO15 ) ,在 2 0 0 2年底完成预定任务。在此专项工作中 ,全国科技名词委承担了免疫学、遗传学、地理信息系统、生态学等 4个学科的科学名词审定和两岸信息科技名词对照工作。全国科技名词委在落实科技部下达任务中 ,认真组织各分委员会开展工作 ,并及时予以指导和检查 ,使上述 5个学科的工作在 2 0 0 2年短短的一年时间内按计划进度完成全部预期任务。本项目的实施和运作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特色和创新 :1 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 ,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