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文献调研和政策分析,发现日本传统工艺保护包括"保护"和"振兴"两个层面,日本《文化财保护法》将部分传统工艺认定为"重要无形文化财"和"选定保存技术",《传统的工艺品产业振兴法》指定了"传统的工艺品",为日本传统工艺保护和振兴提供了保障。日本非常重视官产学研相互协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产业协会等民间组织的力量,推出商标注册、设计更新、品牌重建、海外推广,以及海外销售渠道开拓等一揽子振兴措施,并结合"酷日本(COOL JAPAN)"战略,创造有利于传统工艺发展的社会环境,为传统工艺保护和振兴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前,振兴传统工艺已上升为一种国家战略,与之相关的很多问题都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其中传统工艺与中国品牌的关系是当务之急。通过对传统工艺诸多特点的分析,认为传统工艺品牌的创建是振兴传统工艺的关键之一,它既是一种中国企业身份的战略,也是一种中国文化身份的战略。只有实施各种传统工艺的品牌战略,提升其品牌形象,工艺之中蕴含的丰富的民族文化才有用武之地,中国传统工艺才能以崭新的面貌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现出自身的风采,并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进入国家级保护名录的20多项中国传统金属工艺为基础,对传统金属工艺振兴措施进行研究。在全面调研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传统金属工艺的现状,从工艺传承与适应现代生活、艺术创造和文化挖掘、政府和民间的保护、行业组织建设与旅游业的推动、技艺的保护与品牌塑造等方面切入,提出中国金属工艺振兴措施的具体建议,认为传统文化是传统工艺的重要内涵,中国传统工艺的振兴,应着眼于文化建设才有实质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传统工艺研究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技术史专业委员会和内蒙古师范大学共同主办,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承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学术研讨会暨第八届传统工艺论坛”于2021年10月23—24日以线上会议的形式顺利召开。此次论坛以“为更好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深化对各民族科技文明的认知,加强对各民族传统工艺发掘、保护、传承、振兴、发展等问题的深入研讨”为主旨,以“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新进展”、“各民族科技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传统工艺及其相关文化”、“传统工艺保护、传承与振兴”、“中国科技史其他相关问题”为会议主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传统工艺由业内的"保护"转变为国家战略的"振兴",品牌建设问题成为各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从技术史角度看,品牌就是物化技术社会化的结果,传统工艺品牌建设就是对技术的社会环境建构。如何认识传统工艺所包含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是当下品牌建设的核心问题。传统工艺品牌建设应从民族品牌、地理品牌走向自主品牌。这其中需要处理好集体主体和个人主体、农业形态和工业形态、地方性和普世性等关系。传统工艺品牌建设包括三个原则:基于"核心技艺"和"核心文化"基础上的,技艺主体的"文化再自觉",以此实现传统工艺在新时代的有序过渡。  相似文献   

6.
正华觉明著:《与手艺同行——华觉明论传统工艺》,郑州:大象出版社,2020年3月,238页,86元,ISBN∶97875711040092020年3月,《与手艺同行——华觉明论传统工艺》一书(图1)由大象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华觉明先生1979~2019年间发表的传统工艺研究领域的学术文章20余篇,共计20余万字。本书是科学技术史、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的一部重要著作,集中反映了华先生40年来在下述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清末民初中国近代工业起步之时,传统工艺作为古老的"营生",一方面面临西方工业技术强势输入的冲击,表现出萎缩、消亡的濒危状态;另一方面,它仍是社会民生普遍依赖的经济、技术与文化载体,理应具有相应的存续和发展空间。当时的有识之士注意到传统工艺面临的这种尴尬处境,在主张发展机器工业的前提下,他们反对放任传统工艺的衰颓之势,并从经济、技术、知识、社会角色和文化视角阐释了传统工艺的新价值,探索传统工艺如何进入现代社会的思想方案。  相似文献   

8.
对比分析大陆、台湾同义异形词语,总结出两岸造词理据的差异,表现在七个方面:(1)描述事物特征的角度不同;(2)关注点不同;(3)选择不同的同义语素(词)造词;(4)传统与现代、书面语与口语、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5)缩略与原形的不同;(6)语序颠倒;(7)翻译的差别。两岸造词理据差异范围较广,涉及词语的各个层面。其中,选择不同的同义语素、关注点不同是两岸造词理据差异最大的。  相似文献   

9.
正第十三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暨第六届传统工艺论坛和第二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学术研讨会于2018年4月20—22日在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传统工艺专业委员会共同发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8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四大发明、少数民族科技史、传统工艺、科技考古与气象史等主题进行了交流与研讨,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思想、新方法,现将会议主要观点综  相似文献   

10.
1995年中国传统工艺研究会成立,提出编撰《中国传统工艺全集》的设想。1999年《中国传统工艺全集》正式立项,成为中国科学院的"九五"重大研究项目,同时也成为新闻出版总署的"九五"重大出版项目。至2015年,用了20年时间,出版了两辑,20卷20册,约1400万字,14000幅图。科学依据、理念、信念、顶层设计、选人、建立规范等原则与方法是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正>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和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十七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定于2015年8月15-16日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举行。8月14日(周五)会议注册。本次会议主题定为:(1)一般科学哲学;(2)自然科学哲学问题;(3)生命科学哲学;(4)认知科学哲学;(5)信息科技哲学;(6)西方科学哲学与科学思想史;(7)高科技的伦理与社会问题。专题为:(1)亨普尔科学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生态农业建设,专家们向各地推荐推广32项生态农业技术.这些技术是: (1)在25度以上的山地退耕还林还草,治理水土流失;(2)25度以下的山地实施"坡改梯”工程和农林牧结合技术;(3)在小流域建设蓄水工程技术;(4)在干旱地区建设农田水窑技术;(5)在川地建设稳产高产农田工程技术;(6)在荒漠化沙丘地区实施"封闭、飞播、人工种植”(包括草、灌、乔)的"沙丘农业”技术;(7)在沙坑发展水旱轮作的"沙丘农业”技术;(8)在沟壑区域实施"轧沟农业”和"坡坎农业”技术;(9)在低洼易涝和盐碱地区以治涝为主发展水稻的综合治理技术;(10)在湖区退湖还田的综合治理技术;(11)稻作养鱼、养虾、养蟹、养鳖技术;(12)在风沙高寒地区发展太阳能、风能、热能以及小型水能技术;(13)在海涂、浅海、近海以及内陆淡水水域发展高效养殖技术;(14)大型畜牧业治理粪便污染及开发利用技术;(15)井灌地区防止地下水位继续下降和海水倒灌技术以及雨养农业技术;(16)防治白色污染技术;(17)农作物秸杆气化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和秸杆还田技术;(18)发展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生物防治、生物能源以生物净化环境技术;(19)降低化学肥料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以及对环境污染(富营养化)的治理技术;(20)发展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技术;(21)农村工业"三废”以及生活废弃物的处理技术;(22)北方"四位一体”(日光温室、沼气、猪圈、厕所)和南方"猪-沼-果”三位一体的能源生态工程技术;(23)利用地膜实行行间套种,提高复种指数技术;(24)不同类型地区和不同种养方式的机械化技术;(25)以农林牧渔为原料的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以及运输技术;(26)利用胚胎技术、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培养种养业新品种技术;(27)利用中草药开发保健食品技术;(28)草原畜牧业"围养”技术;(29)保护天然生物物种资源技术;(30)利用山区气象资源优势,发展立体种植、旱作农业、节水农业技术;(31)太阳能暖房、温室、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清洁灶技术;(32)在重点县市建立土气生物环境监测台站,发展农业生态环境动态监测评价技术.  相似文献   

13.
<正>第十四届中国少数民族科学技术史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传统工艺论坛于2019年9月20至22日在广西南宁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传统工艺研究会共同发起,广西民族大学、广西科学技术史研究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美丽南方·老木棉匠园承办。80多位中外专家、学者汇聚南宁,共同交流。会议围绕少数民族科技与文明、传统工艺理论与实践、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科学技术史其他问题四个方面展开。少数民族科技与  相似文献   

14.
大学和学院都是高等教育机构.现代"大学"的基本特征是(1)学科、专业设置是综合性的;(2)基建(房屋)规模大;(3)基础设施(教学、科学研究设备)齐全;(4)教授和学生数量多."学院"的基本特征是(1)学科、专业设置是专科性质的,仅仅局限于某个学科,或某几个相近的专业领域;(2)基建规模较小;(3)基础设施较少.目前,我国某些高等院校的更名陷入误区,混淆了"大学"与"学院"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1999,(6):38-39
一、主要技术内容 该装置不用电力与人力,不用外加动力,不需专人操作,具体表现在:(1)设备结构简单,费用低,不用外加动力;(2)自动运行安全稳定;(3)不用电力,不需维修保养;(4)投资少,运行费用低;(5)常年连续不断供给软化水;(6)适应各行各业用软化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一、过程工程中的复杂系统 2002年9月17—19日,以“过程工程中的复杂系统”为主题的第190次学术讨论会召开,袁权院士、何鸣元院士、李静海院士担任会议执行主席。会议的中心议题是:(1)化学工程向过程工程的发展;(2)复杂系统与多尺度方法;(3)微化工系统与纳-微结构;(4)21世纪的过程工程与学科交叉。  相似文献   

17.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26(2):30-30
全国首届工程哲学会议计划于2004年8月在京召开,会议研讨的主题是:(1)工程哲学的基本理论和范畴;(2)我国的工程实践与社会发展;(3)工程决策和管理的哲学问题;(4)工程设计和评价的哲学问题;(5)工程伦理学问题;(6)工程活动的人才和社会角色(“总指挥”,总设计师,总工程师,总会计师,技工等);(7)社会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江苏工业学院主办的“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的发展”研讨会于2007年5月中旬在江苏工业学院召开。会议主题为: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的发展。分议题包括:(1)自然辩证法学科、教材和教学改革;(2)自然辩证法学科规范、学术道德;(3)自然辩证法队伍建设;(4)弘扬科学精神,反对伪科学;(5)本学科中的理论问题。来自全国各地3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各种材料63份,其中论文和提要57篇。一、关于学科建设首先,与会学者认为,随着形势的发展,我们对学科现状应当有一种危机感和反思意识。虽然我们的队伍庞大,仰仗一些体制性因…  相似文献   

19.
主要研究内容:(1)建立以生物质为燃料的热载体陶瓷球加热系统;(2)建立生物质快速热裂解反应器;(3)开发生物油的冷激和净化技术;(4)研究热载体陶瓷球与残炭的分离和循环技术;(5)研究工艺参数对于生物质液化结果的影响和参数优化;(6)探索生物油作为燃料、脱硫剂、脱硝剂和其它精细化工原料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关于我国翻译教学中术语学培训体系的建设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 探讨建立我国翻译教学的术语学培训体系的问题十分重要而迫切。本文针对术语学教学体系的一些核心问题,例如教什么,怎样教,提出了在翻译教学框架中的术语学培训方案,提出了一个供同行讨论或者参照使用的术语学大纲,同时对教学的模块组合、师资、教材教法要素,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共同关注这些问题,尽快完善有中国特色的术语学教学体系。一、引言术语学培训在世界很多国家,特别是在欧洲国家和加拿大的大学中,无论是对翻译专业的学生,还是对在职的专业翻译人员,都早已是翻译教学计划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国外一些大学对翻译者开设术语学培训课程取得了成功经验,参加过术语学系统训练的译员在提升翻译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1]笔者认为有必要尽早在翻译教学中融入术语学的培训内容。然而,就目前我国大学译员培训的教学计划体系来看,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术语学科“堂堂正正”地被纳入到大学的课程教学中。例如:我们还没有一个可供术语学教学遵循的教学大纲,还缺少合适的术语学通用教学材料或者专用的教科书,懂得术语科学及其课程教学方法的合格教师还很缺乏。术语学课程无论是作为必修课还是选修课,都还没有正式被权威的教育管理部门列入我国大学相关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就翻译教学而言,国内还没有形成能够适用于翻译专业学生与专业翻译人员的术语学教学体系。因此,研究在我国翻译教学中如何构建术语学培训体系的问题,例如术语学大纲的设计、术语学教师的要求、教材、教学方法等问题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外学者Sager对欧洲翻译者培训机构的术语学培训进行了总结。[2]Picht描述了世界主要国家术语学培训发展至1991年的现状。[3]Picht和Partal又专门撰文讨论了术语学培训方方面面的情况。我国学者郑述谱提出应在我国高等学校开设术语学课程的观点。[4]郑述谱又介绍了俄国的术语教育情况,其中谈到了术语学的教学内容等。[5]2004年12月24~25日,在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和黑龙江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国术语学建设研讨会”中,多位专家学者都提出应在高校开设术语学课程。一般来讲,教师比较容易了解到欧洲和加拿大一些高校和培训机构术语学教学方面的信息,并且有不少的有识之士意识到把术语学列入我国高校学科建设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是对于术语学教学中的一些要素问题,例如应该教授什么样的内容,如何来教,谁提供培训,如何为受训者设计培训等相关的问题,却探讨得不够。针对这些术语学教学体系的核心问题,面向我国特定的翻译者这个组别,笔者提出了在翻译教学框架中的术语学培训方案,提出了一个供同行讨论或者参照使用的术语学大纲,同时对教学的模块组合、师资、教材教法等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大家共同来关注这些问题,尽快完善有中国特色的术语学教学体系。二、术语学未进入翻译教学计划的原因术语学科未被纳入翻译教学计划的原因很多,其中术语学学科未能在学界准确定位的问题是一个主要原因。[6]与高校中的其他学科或者科目相比,术语学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地位低,甚至没有被确认,加之宣传普及不力等,都是导致术语学至今都未作为大学相关专业独立课程的原因。另外我国高校中的许多同行对术语科学普遍知之甚少,甚至存在诸多的误解。术语学未受重视的其他原因还包括:公众、社会,甚至一些领域的专业人士不能正确认识术语科学;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的部门,包括大学的教学管理部门,无论是从经费拨款上还是在行政措施与具体的行动方面,都未能充分支持或者扶持这一学科的发展;术语学面向社会大众宣传不够以及在我国发展起步得晚、未形成自己的完善体系等。因此,术语学的社会地位与学术研究的“法律”地位的确立已经迫在眉睫,特别是该学科的学术或者教学与研究的定位问题。三、术语学大纲设计Picht与Partal通过概括综述世界主要培训机构的术语学教学状况,他们设计了一个分为20个组成单元的术语学教学模型大纲,其中1~10单元的内容是所有类型的学习者或者使用者都必修的部分,例如:专业翻译者和翻译专业的学生,术语与语言规划人员,从事标准化工作的人员,术语库的工作人员,术语学教师与研究人员,信息与文献工作者,各专业领域的专家等。[3]这10个必修单元适合于不同类别的目标组别,但是侧重点有所差异。而11~20单元的内容则是为不同类别的学习者所设计的选修部分,由不同专业的人来自行选择其适合的内容。Picht和Partal所设计的这个术语学大纲至今仍然在世界各国的术语学培训中使用并且有着广泛的影响。笔者依据他们的大纲设计模型,提出了一个可适用于中国译员术语学培训的大纲,这个教学大纲是一个面向我国学习者的修改版本,限于篇幅,只介绍其主要内容。(一)构建我国翻译者使用的术语学课程教学大纲1.引言介绍术语学概述:(1)“术语学”这个术语的意义,跨学科属性;(2)术语学原则、方法、方法论与工具;(3)比较术语学;(4)术语学与专业翻译。术语学的功用和意义:(1)促进信息交流的清晰无误;(2)减少歧义,提高交际的准确性,促进在某一专业领域中信息交流的效果;(3)提高翻译质量,提高源语与译语产品的质量和应用能力;(4)重复利用术语信息单位可减少翻译费用;(5)舒畅的交流可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6)有效使用术语资源;(7)熟知各种术语产品和服务;(8)术语库、术语集及多语言工程与知识库的有效管理,公司企业的信息管理;(9)术语知识的本土化和全球化;(10)术语标准化、语言规划等。2.术语学的目标目标:(1)在专业领域的翻译中保证与提高交际的效果;(2)知识的转移;(3)语言与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的获取;(4)专业术语的处理;(5)分析与解决术语问题;(6)为自己开展术语工作做准备等。术语学的益处:(1)知识的分享与交换;(2)特定专业基本术语的掌握;(3)翻译质量,术语使用的清晰一致;(4)语言规划与新术语的使用;(5)术语的系统观或结构观的形成[7];(6)科技写作质量的提升;(7)正确使用术语数据库和其他术语资源;(8)术语研究能力的培养等。3.与术语学密切关联的学科(1)认知科学与知识工程;(2)科学哲学;(3)词典学与语义学;(4)逻辑学;(5)信息科学;(6)计算机语言学;(7)翻译研究;(8)应用语言学、符号学、本体论和其他相关的学科领域,侧重术语学的跨学科属性等。4.术语学的基本概念(1)概念理论;(2)概念与术语的分析和定义;(3)概念的表现形式;(4)概念与术语的关系;(5)术语等值的确定。5.物体与概念(1)基本定义与解释;(2)概念的内涵与外延;(3)特征、类型及其用法;(4)概念的表现方式:a.语言表现——定义与解释、定义的类型、好定义的要素、定义的方法等,b.非语言的表现——公式、图表、画面等;(5)概念间的关系;(6)概念体系:类型、结构与应用,例如属种关系、层次与非层次的关系[8];(7)概念领域与范围。6.术语和用来表示概念的其他形式(1)术语单位与词;(2)术语的构成、要求与类型,简单术语与复杂术语,例如缩略词、短语型术语,中文词组术语的结构;[9](3)概念与术语的关系:一词一义,一词多义,同音异义,等值,概念与术语的协调;(4)术语体系;(5)新词、新术语与借用词;(6)中文术语的构成,中文单词型术语的结构[9];(7)中文术语的其他特征。7.术语辞典学(1)传统辞典学的方法与管理;(2)计算机化的辞典学方法与管理;(3)术语数据库:发展历史介绍,术语库与知识库;(4)数据的要素,数据格式,术语库的类型,术语数据的交换,网络化;(5)中国的术语库;(6)关注以翻译为方向的术语辞典学。8.术语管理的过程(1)不同的术语编撰方法描述;(2)术语编撰方法论:术语项目规划,项目管理与执行的要点等。9.术语、信息与文献编辑10.术语与标准化(1)基本定义,何谓标准化;(2)术语标准化的类型:技术标准与术语标准,单语言标准与多语言标准;(3)组织架构:国际主要组织(例如ISO,IEC),地区组织(例如NATO,欧洲标准化机构),国家一级的组织和主要的职业标准化组织;(4)标准化的可能性和局限性;(5)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6)中国的术语标准化;(7)国际合作与网络等。11.术语与专门用途语言文本的生成12.术语学研究的新动态13.术语学课题或者实践(二)翻译教学中的术语学课程模块术语学的跨学科属性说明该学科涉及的领域广,包括语言学、翻译研究、信息科学、符号学、认知科学、知识工程及传播学等。这也意味着术语学的方法、原则和理论能够适用于不同的学科目的。术语学的简介课程或称导论课应该能够服务于不同的专业组别及不同的目标。为适合特定的组别需要,例如翻译者,课程设计人员或者教师时常需要变换导论课的一些教学内容。对于学员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目标、不同的需求和水平,术语学培训课程最好以“模块”的教学方式进行。上文1~10项内容,作为术语学导论课程,是培训译员的“共核”必修部分,应该能适用于培训不同类型的翻译者,既可包括翻译专业的学生、在职的翻译者,也可以是其他人员,例如术语学教师,专门用途语言教师,标准化工作人员及各领域的专业人员等。11~13项则属于选修内容,虽然设计的内容是针对翻译者的实际需要,但是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师资、学习者及教学条件等)选择适当的模块来安排教学。1~13项中的教学内容,无论是必修部分还是选修部分,都已在Picht和Partal的术语学大纲“题目”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改变。术语学模块教学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分模块教学的方式也有利于根据内容及时间进行调整。同样,课程的属性是必修还是选修,是短期培训还是长期培训,也决定着术语学模块的选择。长期固定的正式术语学教学显然与短期强化式的培训在内容和方法上有差异。把术语学列入翻译者的课程计划中,学习者修完后,便会对翻译与术语学这两门学科有切身的认识,也有利于形成系统思维的方法。对于翻译专业的学生来讲,理想的授课模式是:教师以正式讲课的方式系统地传授每个单元所涉及的术语学重点部分,加上适当的练习和项目实践。鉴于术语学课程还没有成为我国翻译者培训的“独立”必修课或者选修课,在这种背景之下,就需要教师自己决定,以模块的方式把适合的术语与翻译内容融合到整个的翻译培训计划中。我国学者潘书祥[10]与郑述谱[4]及其他学者呼吁把术语学作为公共课程在高校中开设。这个倡议很好,但是笔者认为目前把术语学作为公共课大规模地面向文理各专业学生开设的条件还不成熟,但可以先行在与术语学关系密切的专业,例如翻译学、传播学、专门用途语言等专业进行教学试点,特别是在研究生层次实践。主要原因是这类专业有实施术语教学的条件,其他原因会在下文谈到,例如师资的要求等。另外国外术语学教育在大学开展几十年来,也不是面向所有专业的学生。对于在职翻译者来说,术语学课程培训不必完全采用针对在校学生的模式,因为职业翻译者在他们的工作经历中已经具备了不少术语工作的实际经验,国外有句话说“译员就是个术语工作者”(the translator as terminologist)。为他们开设短期强化术语学课程可以提高他们术语翻译的能力。这类课程的内容应侧重术语工作和术语管理工作中的理论及实际应用方面。教学模块的选择要尽可能符合译员工作的实际利益,译员也从对术语翻译问题的讨论中及术语管理的课程中获益良多。总之,培训要有利于译员在各个专业领域的知识转移与信息交流过程中质量与效率的提高,同时提高了他们的实际交际能力和术语工作能力。(未完待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