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科学社会学视野中的科技传播和知识创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长期以来,科技传播仅被视为既有知识的传递扩散,而未将知识创新与之加以结合考虑。本文以科学社会学为理论视角,认为科技传播是知识创新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分,知识创新也是科技传播的重要目标,力图为促进科技传播研究提供新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2.
技术转移中的知识流和知识产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首先从知识载体之间和知识载体内部两个角度,具体分析了技术转移中的复杂知识流,指出了技术转移过程中知识流的两种形态嬗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技术转移中的两个根本性问题,即由知识流的组织专属性的嬗变所带来的技术转移中权力的部分让渡,和由知识流从公共知识向私人知识的转化所带来的技术转移中利益的重新分配。论文最后从知识产权的规制和管理方面给出了促进技术转移、加速知识流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学者们越来越关心知识的生产、积累和扩散.知识的特性决定了高度个人化和情景化的隐含知识不易在个体之间达成"共识".本文试图从隐含知识的外化、知识共同体情景的构建方面探讨知识的转移和扩散机制.最后,提出了知识转移和扩散的组织文化要求.并强调了科技文化在知识转移与扩散中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4.
1927年组成的西北科学考查团作为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中外联合科考活动,在近代科学史特别是中外科学交流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中外双方谈判“十九条”合作协议的背后,不仅包含着科学无国界与科学家有祖国的理与利矛盾,交织着如何借中外合作以推进中国科学进步同时又无损国家主权的利与权难题,也充满着富有戏剧性的冲突与博弈。透过对戏剧性谈判过程的回顾与解读,辨析了近代中外科学合作中的矛盾与利益,以及双方所表现出的合作精神,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科学发展历程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5.
知识的制造与实验室研究:—诺尔的科学建构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科学如何制造知识的问题,诺尔提出了一种建构主义的观点。诺尔认为,科学知识的建构过程包括实验实验室中科学事实的建构科学论文的建构,由决定与商谈之链条所构成,其中话语互动、资源关系、利益的融合瑕分裂等具有重要作用。诺尔还从理论概念的层次系统地阐述了“实验室研究”的特征与扩展,并形成了对知识社会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6.
基于交易成本理论,把R&D联盟治理机制划分为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两种方式。运用系统动力学研究方法,构建了R&D联盟企业间契约治理、关系治理影响知识转移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采用Vensim PLE软件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和灵敏度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均对R&D联盟企业间的知识转移存在正向影响,且两种治理机制之间存在互补效应,即同时采取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往往比采取单一治理机制更有利于促进R&D联盟企业间的知识转移。本研究结论揭示了R&D联盟治理机制对知识转移影响的内在规律,并对R&D联盟企业间的知识转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同一行动者在不同的情境下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动机。本研究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后学院科学文化情境下大学科技合作中主要利益相关者——教师、政府部门、企业和学校管理部门——的利益诉求和行为动机。研究认为,对知识资本化的追逐成为促进后学院科学情境中利益相关者进行合作创新的共同动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地方高校技术转移工作取得较大发展,但也呈现出不稳定的发展态势,这与地方高校自身科技成果管理不规范、科研力量相对薄弱、缺乏技术转移产业化平台等因素不无关系。要促进地方高校技术转移,充分发挥其推动区域产业升级、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等作用,就须继续完善科学的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加强专业人员培训与管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地方高校科技信息网络建设,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度,真正实现“产学研”合作。  相似文献   

9.
同一行动者在不同的情境下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动机。本研究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后学院科学文化情境下大学科技合作中主要利益相关者——教师、政府部门、企业和学校管理部门——的利益诉求和行为动机。研究认为,对知识资本化的追逐成为促进后学院科学情境中利益相关者进行合作创新的共同动力。  相似文献   

10.
我国跨省区科学合作中的马太效应与地域倾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对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CSCD)中异省区作者共同署名的论文的计量分析 ,本文揭示了我国跨省区科学合作的模式。这种模式具有三个特征。第一 ,跨省区科学合作的频度与省区科学生产能力相关 :随着省区科学生产能力的下降 ,跨省区合作论文的比例反而升高。第二 ,我国跨省区科学合作中存在马太效应 :无论是科学论文的低产省区 ,还是中产省区 ,都倾向于与高产省区合作 ;在跨省区科学合作中 ,科学生产能力较高的省区作为第一作者省区的比例远远大于科学生产能力较低的省区 ,表现出科学合作中相对高产省区与相对低产省区地位的不对称性。第三 ,地理接近是决定我国跨省区科学合作的重要因素 :省区间的合作强度随省区间直线距离的增大而降低 ,呈负幂分布 ;最密切合作省区中接壤省区的几率高达 80 %。  相似文献   

11.
新形势下基础性科学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实践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科技部、财政部先后颁布了"973计划"、"863计划"等新的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新形势下这些规定的出台使得部门预算改革中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在结构上更加合理,功能和支出分类上更加明确,部门预算更加细化。同时也使科学事业单位的财政制度环境和管理要求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讨论了单位预算管理的工作转变和新制度下存在的问题,对单位预算管理顺应预算制度改革提出了建议,并就新形势下科学事业单位如何加强单位预算管理,以及ARP所级财务管理系统在单位预算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2.
科学数据共享平台之数据联盟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据资源建设是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其难点之一。本文比较了我国科学数据共享平台资源建设的三种主要模式,指出数据交换模式更适合于当前目标定位,即建设开放共享的科学数据共享平台;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数据联盟模式,由此构建的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可灵活地解决数据资源建设和整合问题,从而提高数据的利用率,提升服务质量;并提出了当前构建科学数据联盟模式的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两点建议;最后以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的建设为例进行了实例说明。本研究将为我国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国内科技传播研究:三大方向与三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科技传播研究已有20余年的发展历程,近些年来发展迅速,正在迈进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作者对近年来的国内科技传播研究进行了分析,认为目前正在形成三大研究方向,同时也存在三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研究型大学与政府科研机构在国家科研体制中的定位与分工是影响一个国家科技资源配置的重要因素。本文概括了世界主要国家研究型大学与政府科研机构的关系模式,并着重探讨了美英模式和德法模式国家两者合作的经验,从而结合我国的国情,对如何实现我国研究型大学与政府科研机构的关系重建提出了若干建设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导师与研究生的科研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导师与研究生的科研关系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委托-代理关系。在导师与研究生的科研关系中,存在着难以避免的代理问题、寻租问题、道德风险问题和逆向选择问题。导师与研究生的科研关系需要一种"必要的张力"。这种张力不仅应该约束研究生的行为,更应该约束导师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科学语言的形成、特征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立足于科学与语言互动发展的历史过程,介绍了科学语言系统的形成和科学术语的主要来源,阐述了科学语言的基本特征。文章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分析了科学语言在解释和理解科学,以及形成科学知识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科学知识是以假说的形式被提出并通过不断的经验证实成为科学理论而被接受的。科学假说是科学家把对世界的信念和看法用语言陈述的形式具体化了的命题。这种语言层面的命题表述,涉及把世界的本体实在翻译成有意义的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形成科学理论的过程。由于世界本体实在的相对性及本体论的相对性,使得由此建立起来的科学假说具有相对性和不确定性,本体论的相对性构成科学知识不确定性的根源。奎因通过语言和逻辑的分析,把这一问题明确地表现出来并进行了具体和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高校承担科技项目不断增多,科技管理工作日益繁重。科技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推动高校科技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实现科技资源的高度互利共享。目前各高校的科技项目管理系统,多数仍存在资源分散、功能单一、信息利用率低等问题。高校需要通过统一的规划部署、规范管理制度等方式来完善科技项目的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19.
"公众评议"之于科学研究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公众对于科学研究领域所存在的不良现象的评议越来越多;作为一种新的评议方式,“公众评议”不仅有利于监督科学研究的“价值”;也有助于澄清科学研究的“事实”;“公众评议”还有益于改进科学研究的“治理机制”。“公众评议”并不具有最终的裁决权,甚至会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但是,总体上看,它对于促进转型期科学研究中的“同行评议”等科研评审机制的完善以及增强科学研究领域的“自主性”等都能起到积极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从科学宣传到科学研究--中国科学社科学救国方略的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辛亥革命后,在国家建设潮流影响下,“科学救国”成为时代思潮。创立学会团结同志是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科学社循此在美国诞生。由于当时中国科学的落后现状及其社员自身能力所限,中国科学社最初选择了科学宣传作为科学救国的良方。然而只有进行实实在在的科学研究,中国科学才能真正发展。1918年中国科学社迁回国后,将社务重心从科学宣传向科学研究转变,不仅在舆论上鼓吹科学研究,社员们也身体力行,具体实践,并创建生物研究所,使之成为近代中国科研机构的典范。这一新文化运动期间最为特出的“科学之音”,对近代中国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