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线控转向系统将电液比例、计算机、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充分结合,取消装载机原有转向系统中方向盘与转向轮之间机械(或液压)的联系,使装载机的转向灵敏度可以根据工况进行调节、为驾驶员提供合适的路感,解决了装载机作业效率与高速行走稳定性之间的矛盾,从而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简化装配过程,同时使装载机的遥控驾驶成为可能.设计了装载机线控转向系统的液压系统、电控系统的软硬件,并在样车上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装载机在安装线控转向系统后可以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2.
采用神经网络PID控制算法对装载机线控转向系统进行控制,在MATLAB/SIMULINK环境支持下,建立了装载机线控转向系统仿真模型,并通过仿真对比了系统在无校正、常规PID控制与神经网络PID控制的性能,仿真结果显示神经网络PID控制响应时间较快,抗干扰能力强。  相似文献   

3.
汽车转向系统先后经历机械转向、液压助力转向和电动助力转向几个阶段,然而目前电动助力转向或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等难以满足智能汽车对转向技术的需求。线控转向系统作为线控智能底盘重要组成部分,是智能汽车架构中必不可少的智能转向系统。为剖析线控转向中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本文将从线控转向的发展概况谈起,之后分别针对线控转向系统关键软硬件技术进行了全面概述,包括对比分析了4种路感反馈策略、智能算法在位置闭环的应用及双电机协同控制策略、基于线控转向中主动前轮转向的车辆稳定性控制研究、面向功能安全方面的软件冗余方案和硬件冗余方案;最后,对线控转向系统的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指出线控转向系统将朝着真实舒适、精准快速、安全可靠和集成控制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线控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对装载机线控转向系统的电子控制单元进行了设计,提出了电子控制单元的软硬件设计方案及各功能模块的实现过程,并给出了主流程图。仿真结果显示,设计的电子控制单元响应时间较快,抗干扰能力强,可以很好地满足实际转向系统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双横臂悬架-万向节传动线控独立转向机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确保线控独立转向轮的精确转向不受双横臂悬架位置姿态的影响,提出一种利用万向节传动原理的双横臂悬架一转向机构,并在ADAMS(automatic dynamic analysis of mechanical system)下建立三维参数化虚拟样机模型,进行优化设计、运动仿真和试制.结果表明:这种转向机构具有结构紧凑、转向角范围大的优点,适用于线控全轮独立转向电动汽车.进而,为了提高四轮线控独立转向电动汽车的安全冗余性,提出通过电磁离合器的切换控制来应对线控独立转向系统故障失效的原理方案.  相似文献   

6.
刘海生  付正飞 《甘肃科技》2008,24(12):66-67
线控转向是汽车转向系统发展中最新的技术,它便于和其他系统集成、统一协调控制。介绍了汽车线控转向系统的体系构成、工作原理和主要特点,阐述了线控转向系统的关键技术和主要发展,展望了其研究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针对转向系统失效的情况,基于执行器扭矩重新分配,提出了一种容错控制策略;根据所需车辆运动,建立双点预瞄模型,推导出期望的方向盘转角;利用二自由度汽车模型,进一步得到目标横摆角速度以及目标车身侧偏角,利用滑模控制得到所需的横摆力矩,通过扭矩分配策略实现容错控制;通过控制各个车轮执行器的输出扭矩,使汽车沿规划路径行驶;通过仿真实验,汽车的横摆角速度与期望的横摆角速度吻合度极高,提出的算法可以有效地应对线控转向汽车的转向故障,验证了针对转向失效的容错控制的有效性,有一定的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汽车线控转向系统取消了转向盘与转向轮之间的机械连接,通过力反馈装置提供转向时的转向盘阻力矩以实时提供路感反馈.路感反馈是线控转向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总结了线控转向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实现线控转向系统路感反馈的几种典型结构和路感产生的机理,分析了线控转向系统路感反馈的多种控制算法和控制方法;研究了线控转向系统路感反馈的实验方法,为研发线控转向系统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复杂电磁环境中冗余容错电路系统容错形式单一、容错能力有限、冗余单元利用不充分和可靠性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交互式-协同故障容错(ICFT)技术。根据整个电路系统预期输出信号,利用硬件本身冗余无故障单元替换故障单元。结合硬件演化(EHW)和补偿平衡技术(RBT),当冗余无故障单元不足时,采用被动式ICFT技术对既有故障实现容错。当采用被动式ICFT技术失败时,采用主动式ICFT技术,通过注入故障并重新分配子电路功能实现容错。仿真结果表明:与常规冗余容错(CRFT)和硬件演化(EHW)相结合的技术CRFT-EHW相比,采用ICFT技术能够容忍的工作电路最大故障单元累积量为41个,远大于采用CRFT-EHW技术时的16个。  相似文献   

10.
基于联合仿真的线控转向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应用ADAMS软件建立了某型轿车14自由度的整车模型,其次应用Matlab建立线控转向系统路感模拟的动力学模型和转向执行机构的动力学模型,最后通过ADAMS和Matlab的联合仿真建立了线控转向系统的控制策略。通过机械式转向系统和线控转向系统在特定工况下转向特性联合仿真的比较和分析,可见线控转向系统是基本符合转向特性要求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针对线控四轮转向汽车横向稳定性不足及控制鲁棒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主动转向反馈控制策略。方法 使用Simulink搭建线控转向系统转向执行机构动力学模型,将MATLAB/Simulink与Carsim联合仿真,建立线控四轮转向整车模型;基于二自由度模型分析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对汽车稳定性的影响,推导理想的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以横摆角速度增益恒定为依据设计理想传动比,得到期望前轮转角,以横摆角速度误差为控制量设计模糊控制器得到附加前轮转角对期望转角实时修正,实现前轮主动转向;针对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与理想值之间的误差,加权得到稳定性控制目标;设计自适应积分滑模反馈控制策略输出后轮转角,对理想值进行跟踪,实现后轮主动转向。结果 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搭建的线控转向系统能够准确反映汽车动力学特性。相比无控制的机械前轮转向汽车与横摆反馈控制的四轮转向汽车,线控主动四轮转向汽车在双移线工况下将质心侧偏角控制在0值附近波动,横摆角速度跟踪误差控制在1.149 deg/s以内;在角阶跃工况下将质心侧偏角稳态值控制在0.065 deg,横摆角速度稳态值误差为0.074 deg/s。结论 线控...  相似文献   

12.
采用基于Kane方程的Huston方法。首次推导出装载机工作机构的多体系统动力学方程。采用编制的通用多体系统动力学分析软件MBDA,对一实际产品的装载机工作机构进行了解算,提出了新的设计方法和观点。对于装载机工作机构的动态载机工作机构了动态设计发重要价值。lHustonRL刘又午著。多体系统动力学,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872李杨民,刘又午,铰接式车辆转向机构的多刚体系统运动学分析与优化设计。汽车工程,1993(3):129-1363李扬民,吴洪涛,刘又午,液压挖掘机铲斗机构的多体系统运动学分析,建筑机械,1993(2):13~174李杨民。多体系统理论和方法及其在工程机械与机器人动力学多还辩识中的应用:(博士论文).天津:天津大学,1993  相似文献   

13.
设计开发出轮式装载机可控油气减振装置组合阀块,在轮式装载机可控油气减振装置中的应用提高了轮式装载机的行驶稳定性,降低轮式装载机高速行驶和负载行驶中产生的振动,削减由于振动对轮式装载机所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多体系统理论中的Kane-Huston方法,以低序体阵列描述装载机工作机构的拓朴构造,首次推导出了该机构的多体系统运动学方程;同时编制了通用的多体系统运动学分析软件MBKA,对该机构的运动性能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装载机工作机构设计时一些新概念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对永磁同步电动轮驱动技术在装载机上的性能表现进行了理论与试验分析,表明基于弱磁控制算法的永磁同步电动轮能完全适应装载机的行驶、制动、牵引和转向等各种工况,也能相互高效协同工作.用改造的ZLM15B装载机在水平水泥路面上进行了上述工况试验.试验数据表明,永磁同步电动轮在行驶和牵引工作时效率可达90%以上,能自适应差速转向,制动过程中电动轮之间转速、转矩的一致性非常好.  相似文献   

16.
矿用铲斗装载机正位鼓轮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位鼓轮是矿用装载机铲斗回中机构的核心部件,其直径和回转的角速度对工作性能有直接的影响,通过建立鼓轮曲面的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研究了展开线为直线的空间螺旋线的正位鼓轮的特性,为定量地比较和评价装载机的装载性能、改进其结构与参数提供了理论方法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车验证四轮独立驱动轮毂电机电动车驱动转向集成控制算法,开发了线控转向四轮轮毂电机驱动实验车并进行了集成控制算法实车实验。介绍了线控转向四轮轮毂电机驱动实验车部件组成和控制系统结构。根据集成控制算法验证需要,对实验车进行了转向差速功能实验和四轮独立驱动功能实验;并对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理论的驱动转向集成控制算法选择方向盘角正弦输入实验进行了实车验证。实车实验结果表明:实验车具有满足集成控制实验验证所需功能;驱动转向集成控制算法够控制实车较好跟踪期望运动。  相似文献   

18.
装载机传动操纵系统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给出了装载机的传动操纵控制系统控制器的结构、软件、硬件 ,操纵模式 ,以及与电子监控系统的联系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