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芪参补气药茶清除线粒体活性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芪和党参为原料,根据中医学原理组方制成芪参补气药茶(ACT),探索ACT清除线粒体活性氧作用及促进健康的机制。分别用AlCl3比色法和硫酸苯酚法测定ACT的功能因子总黄酮、总糖及总多糖含量。以还原型辅酶Ⅰ/吩嗪硫酸甲酯(NADH/PMS)为超氧阴离子(O2·)生成系统,过氧化氢(H2O2)/Fe2+体系为羟自由基(·OH)生成系统,分别用氮蓝四唑(NBT)还原法和Fenton反应显色法测定ACT清除O2·及·OH的能力;用Na2S2O3滴定法测定ACT清除H2O2的能力。ACT总糖质量分数为(26±1.3) mg·mL-1,总多糖质量分数为(12.5±0.8) mg·mL-1,总黄酮质量分数为(121±8.5) μg·mL-1。ACT可一定程度上清除O2·、·OH和H2O2。ACT具有温和的抗氧化作用,从而维持机体氧化与抗氧化平衡,这是ACT促进健康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2.
以黄芪和党参为原料组方制成芪参补气药茶(ACT),探索ACT对线粒体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分别用AlCl3比色法和硫酸苯酚法测定ACT的功能因子总黄酮、总糖及总多糖含量。用Ca2+诱导肝线粒体通透性转换(MPT),分光光度法测MPT程度;以Fe2+/维生素C诱发肝线粒体脂质过氧化,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测定ACT对Fe2+螯合能力及还原力的影响。实验测得ACT总糖含量为(26 ± 1.3)mg·mL-1,总多糖含量为(12.5 ± 0.8)mg·mL-1,总黄酮含量为(121 ± 8.5)μg·mL-1。结果表明:ACT可抑制Ca2+引起的MPT,可一定程度上抑制线粒体MDA生成,具有较弱的Fe2+螯合能力及一定的还原力。能通过温和的抗氧化和清除活性氧作用,一定的还原力及抑制MPT来保护线粒体,从而维持机体氧化与抗氧化平衡,促进机体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地参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以地参为原料,乙醇为提取剂,运用超声波辅助法从地参中提取总黄酮,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用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采用DPPH·法对地参总黄酮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地参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70%,超声功率为175 W,超声时间为20 min,料液比为1∶30。总黄酮提取率高达96.25 mg·g-1。超声提取法得到的地参提取物对DPPH·有很好的清除作用,IC50值为0.00272 mg·mL-1。结论:优选的总黄酮提取工艺可行,地参总黄酮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为其研究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优化槲蕨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该文以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超声处理功率和超声辅助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槲蕨总黄酮产率为研究目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运用响应曲面分析法优化槲蕨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探讨了超声波提取的槲蕨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槲蕨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是料液比为1∶30.00(g·mL-1)、超声功率为450.00 W、乙醇体积分数为68.00%,在该优化条件下槲蕨总黄酮的产率为1.452 mg·g-1.抗氧化研究表明:槲蕨总黄酮对羟自由基、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和超氧阴离子(O-2·)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这说明槲蕨总黄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考察提取时间、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和提取温度对火龙果果皮总黄酮和多糖得率的影响. 并在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设计L9(34)的正交实验,优化总黄酮和多糖的提取工艺. 此外,通过进行DPPH ·、ABTS自由基及·OH的清除实验,考察火龙果果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能力. 正交实验优化得出的提取时间3 h、料液比1 ∶ 30、乙醇体积分数70%、提取温度70 ℃为火龙果果皮总黄酮和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 该条件下提取到的火龙果果皮总黄酮和多糖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7.87 mg/g和114.05 mg/g. 在373.44 μg/mL时,抗坏血酸对DPPH ·、ABTS自由基及·OH的最大清除率分别达到95.25%、99.57%、89.99%;而火龙果果皮提取物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88.64%、60.84%和61.77%,数据表明火龙果果皮提取物对自由基的清除率均达到对照品的2/3,证实火龙果果皮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能力,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的提取原材料.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阴地蕨(Botrychium ternatum (Thunb) Sw.)和银粉背蕨(Aleuritopteris argentea(Gmel.) Fee)乙醇提取物的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及其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Fe的还原力.结果表明:1)阴地蕨和银粉背蕨乙醇提取物样品中总黄酮质量分数在4. 2~41. 2 mg·g~(-1)之间,总酚质量分数在3. 9~16. 4 mg·g~(-1)之间,两者地上部分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均高于地下部分的,阴地蕨与银粉背蕨的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2)阴地蕨和银粉背蕨的乙醇提取物对DPPH、ABTS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及还原力,且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与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存在浓度依赖.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玉竹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清除自由基作用,采用体外化学体系研究玉竹多糖对超氧阴离子(O-2·)、羟自由基(·OH)、1,1-二苯基-2苦苯肼自由基(DPPH·)和过氧化氢(H2O2)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玉竹多糖对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和1,1-二苯基-2-苦苯肼自由基(DPPH·)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其EC50值分别为0.38 mg/mL(Vc为0.09 mg/mL)、0.65 mg/mL(Vc为0.70 mg/mL)和0.43 mg/mL(Vc为0.06 mg/mL);但对羟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较弱,其EC50值为14.7 mg/mL(Vc为0.34 mg/mL)。玉竹多糖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扇叶铁线蕨(Adiantum flabellulatum L.)的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及其对DPPH(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ABTS˙)的清除力和Fe的还原力.结果表明:1)扇叶铁线蕨总黄酮质量分数在6%~8%之间,总酚质量分数在7%~14%之间,地下部分总黄酮和总酚含量高于地上部分,不同产地的扇叶铁线蕨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存在一定差异;2)扇叶铁线蕨提取物具有一定的Fe还原能力,以及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且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Fe还原能力随总黄酮和总酚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9.
针对北虫草人工栽培中菌丝液体发酵培养菌丝长速慢,产量不高的问题。研究引入了用于人工栽培的北虫草菌种(Cordyceps militaris),对其液体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并提取北虫草胞外多糖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单因素筛选实验及Plackett-Burman分析表明最佳碳源、氮源、无机盐分别为蔗糖、酵母粉、磷酸二氢钾。爬坡试验进一步得出,当蔗糖浓度为25 g·L-1、酵母粉为6 g·L-1、磷酸二氢钾为2 g·L-1时,北虫草生物量达到较大值2.113 g·L-1。最后经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和响应面法分析得出,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蔗糖26.364 g·L-1、酵母粉6.699 g·L-1、磷酸二氢钾2.093 g·L-1,此时菌丝干重达到最大值为2.314 g·L-1。验证实验表明结果准确,产量提升了107.34%。对胞外多糖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及ABTS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与脂质过氧化抑制率测定试验...  相似文献   

10.
发酵青刺果种子的酚类物质组成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刺果种子为研究对象,利用4种不同丝状真菌(少孢根霉3152、米曲霉变种2083、米根霉40503、米根霉3005)分析发酵前后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少孢根霉3152、米曲霉变种2083、米根霉40503这3种真菌发酵均可显著提高其总酚、总黄酮含量,其中米曲霉变种2083发酵48 h后效果最佳(总酚、总黄酮含量分别为750.74±11.33、833.70±3.77 mg/100 g种子干重).发酵前后其含量最高的酚类物质均为芦丁,由67.12±0.69μg/g增加至108.07±0.18μg/g.发酵能改善青刺果种子的抗氧化能力,其中少孢根霉3152发酵48 h清除DPPH·的效果最佳,米曲霉变种2083发酵48 h对ABTS+·的清除最强.发酵可以显著提高青刺果种子的总酚、总黄酮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适合作为功能性食品的原料加以开发.  相似文献   

11.
揭示珍稀濒危植物石山苏铁(Cycas sexseminifera)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分化大小,确定优先保护种群,对石山苏铁的有效保护和管理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简化基因组序列分析设计Simple Sequence Repeats (SSR)引物,并利用SSR引物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实验共获得6对SSR引物,6对引物共检测出37个观测等位基因(Na),其中最小观测等位基因数目为3,最大观测等位基因数目为12,平均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目为6.167。位点GZST002、GZST055、GZST065、GZST088是高度多态性位点(PIC>0.5)。石山苏铁各种群期望杂合度(He)为0.330-0.533,平均值为0.444,表明石山苏铁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7个种群的He值大小顺序为广西植物研究所引种(ZWS)>崇左广河(GH)>崇左排汝(PR)>隆安陇怀(LH)>崇左中干(ZG)>百色作登(ZD)>隆安新会(XH)。固定系数(F)为-0.161-0.480,平均值为0.074,其中LH、PR、XH 3个野生种群为负值,GH、ZD、ZG 3个野生种群的固定系数则大于0;7个种群的F值大小顺序为百色作登(ZD)>广西植物研究所引种(ZWS)>崇左中干(ZG)>崇左广河(GH)>隆安陇怀(LH)>隆安新会(XH)>崇左排汝(PR)。因此,综合各个遗传指标,石山苏铁需要重点保护和引种的野生种群是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的崇左广河(GH)种群。同时建议开发更多的SSR引物和采集更广范围的石山苏铁野生种群,精准筛选遗传多样性高的优良种群,以利于更全面和准确地评估石山苏铁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濒危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不同地域马齿苋总黄酮含量,比较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 NaNO_2-Al(NO_3)_3-NaOH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Fenton法、DPPH法和FRAP法研究总黄酮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内蒙古、安徽与河南产的马齿苋总黄酮含量分别为6.72%,7.22%,6.92%;对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为安徽产的河南产的内蒙古产的,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内蒙古产的河南产的安徽产的,对Fe~(3+)的还原能力为安徽产的内蒙古产的河南产的。结论马齿苋总黄酮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总黄酮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有地域性差别。  相似文献   

13.
为比较不同种类金花茶花抗氧化活性的差异及其与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关系,本研究对9种金花茶花进行羟基自由基(·OH)去除能力、氮自由基(DPPH·)去除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去除能力和总还原力的测定,并综合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然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主要活性成分总黄酮和茶多酚的含量,分析其与抗氧化活性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种类的金花茶花的抗氧化活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凹脉金花茶(Camellia impressinervis)>毛瓣金花茶(C.pubipetala)>中东金花茶(C.achrysantha)>武鸣金花茶(C.wumingensis)>崇左金花茶(C.chuongtsoensis)>龙州金花茶(C.longzhouensis)>普通金花茶(C.nitidissima)>天峨金花茶(C.tianeensis)>东兴金花茶(C.tunghinensis)。不同金花茶花的总黄酮含量和茶多酚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中东金花茶花的总黄酮和茶多酚含量最高,分别为24.71%和10.21%;东兴金花茶花的含量最低,分别为2.42%和1.03%。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金花茶花的总黄酮和茶多酚含量与其对·OH去除能力和总还原力呈极显著正相关的关系(P<0.01)。总黄酮及茶多酚是金花茶花抗氧化活性的部分物质基础,该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开发优质金花茶产品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测定不同产地大果山楂总黄酮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选用广西、广东10种不同产地的大果山楂鲜果,采用回流提取法和超声提取法对大果山楂总黄酮进行提取;对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方法学考察,并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氧自由基吸收法来评价大果山楂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超声提取法耗时短、效率高、操作简便,优于回流提取法,适用于大果山楂总黄酮的提取;芦丁在0.008—0.064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8 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8%(RSD=1.07%),表明可见分光光度法适用于大果山楂总黄酮含量测定;10种产地大果山楂总黄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广西靖西市大果山楂总黄酮含量高达38.61 mg/g,大部分产地的大果山楂总黄酮含量为20.91—32.63 mg/g。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大果山楂总黄酮提取液均具有良好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氧自由基吸收能力,以广西靖西市大果山楂总黄酮提取液体外抗氧化效果最佳,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半数清除浓度IC50=(0.048±0.006)mg/mL,氧自由基吸收能力为(39.35±0.42)mg TE/g FW。本研究为大果山楂的原料、产品质量控制,以及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四环素胁迫对羊角月牙藻生长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四环素对藻类产生的毒性效应,选择羊角月牙藻(Selenastrum capricornutum)作为受试生物,采用室内试验方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四环素(0,0.2,0.4,0.8,1.6,3.2 mg/L)对羊角月牙藻的生长抑制情况、叶绿素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环素对羊角月牙藻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96 h半数效应浓度(EC_(50))为3.142 mg/L;四环素抑制了羊角月牙藻细胞中的叶绿素a含量;试验96 h时,随着四环素浓度的增大,羊角月牙藻细胞的SOD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MDA含量、ROS水平均表现为升高趋势。因此,四环素可胁迫羊角月牙藻产生氧化应激反应,损害藻体的抗氧化系统,对水生生态系统具有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6.
探索显脉金花茶(Camellia euphlebia)和金花茶(C.nitidissima)叶片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动态积累规律,为两种金花茶的合理采摘提供理论依据。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迁地保护的金花茶和显脉金花茶为试材,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片从抽梢至成熟过程中(11月—翌年10月)主要活性成分茶多酚、总皂苷、总黄酮和总多糖的含量动态变化规律,并利用功效系数法进行综合评价。显脉金花茶4种活性成分综合评价得分在1—2月较高,其中2月最高,茶多酚、总皂苷、总黄酮和总多糖含量分别为3.387%、8.382%、3.779%和2.786%;而金花茶的综合得分在8—10月较高,其中9月最高,4种活性成分含量分别为1.578%、3.955%、1.875%和2.389%。显脉金花茶的适宜采收期在1—2月,2月最佳;金花茶的适宜采收期在8—10月,9月最佳。  相似文献   

17.
采用铝盐显色分光光度法研究了5种鳞毛蕨科植物的总黄酮含量,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研究的5种鳞毛蕨科植物的总黄酮含量在5%~8%;狭顶鳞毛蕨的总黄酮含量最多(8.24%),其次是半岛鳞毛蕨(6.53%)和戟叶耳蕨(5.2%),变异鳞毛蕨(5.01%)和暗鳞鳞毛蕨(5.01%)的总黄酮含量最低;5种鳞毛蕨科植物的黄酮提取液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且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添加量在实验剂量范围内与其抗氧化活性(铁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ABTS+清除活性)呈正相关.为鳞毛蕨科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黄瓜;多糖;自由基;清除;抗氧化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热水提取、乙醇沉淀、Sevage法除蛋白、有机溶剂分离精制提取黄瓜多糖的方法,并用蒽酮一硫酸比色法测定其含量;采用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体系,对黄瓜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瓜多糖对DPPH·、·OH and O2-·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与其浓度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