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本科院校课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实验条件有限和实验教学学时较少的问题,提出建设"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虚拟实验教学平台的方案,该平台中所设计的传感器虚拟仿真实验包括产品说明、零件展示、装配演示和实验测试等4个部分,以光敏电阻传感器为例对虚拟仿真实验过程进行了详细展示.该虚拟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可以弥补实际实验室的不足,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实验操作.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高校安全工程专业"火灾爆炸"实验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宁波工程学院安全工程专业"火灾爆炸"实验课程为例,通过系统建立综合演示、模拟仿真和创新设计的3种实验教学模式,利用尺规分析法设计相对独立的成绩考核标准,实现了理论和创新性实验教学的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实践和探索,显著提升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  相似文献   

3.
《材料现代测试技术》是材料类本科生的重要课程之一,着重培养学生理论和实验结合的能力.从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针对如何教好理论课程和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提出了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多媒体和互联网有机结合、案例式教学应用、改革实验教学手段和模式等改革措施,该改革措施对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生产实践能力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类专业的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探索材料本质、开发新材料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虚实互补"实验教学模式能打破传统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多方位引入材料仿真实验,将其融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解决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制约问题,创建"理论-仿真-实验"三位一体化的实验教学模式,实现理论问题理解更透彻,理论性质理解更形象,实验结果机理分析更深入.将虚拟仿真实验与材料设计相结合,让学生把理论基础学习与实践探索环节用设计与模拟有机地衔接,帮助学生由被动继承性的学习变为主动创造性的学习,可实现新材料设计和材料改性有的放矢."虚实互补"实验教学模式有效响应"新工科"教学新理念,即整合教育技术、创建虚拟学习环境、实现跨学科协同合作,利于本科生从事科研、促进师生互动和实践互动,利于实施深度学习、混合学习、分析学习的智慧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机械工程材料"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相关实验对学生理论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提高及实践经验的积累具有重要作用。针对现有机械工程材料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虚拟仿真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与优势,研究探索虚拟仿真技术在机械工程材料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模式。通过引入仿真实验建立课堂实验演示证明,仿真实验能加深学生对实验方法的理解,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对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种子病害及其防治"是植物病理学、植物检疫学和种子学的交叉学科,也是植物病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在"种子病害及防治课程"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是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重要环节,该文从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重,分析课程改革的优势,并有针对性地、切合实际地提出优化实验教学的思路,从而促进该课程实验教学的全面发展,通过多种途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该文以植物显微技术实验课程的石蜡制片实验为例,分析了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在创新人才培养上的不足,阐述了植物显微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建立了植物显微技术"科研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实验原理的挖掘,强化"科研式"实验教学过程,建立实验教学与科研活动的良性互动。"科研式"的实验教学模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研意识,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完全顺应目前创新人才培养的潮流。  相似文献   

8.
"材料成型综合实验"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实验课程。分析了该课程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根据实验教学计划和要求,提出了实验教学改革新思路,形成"材料成型工艺—材料组织与结构—材料性能"系统性、层次化的实验项目体系;结合大学生双创计划和工程实际问题设立开放性实验题目,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自选实验题目、自主设计实验方案以及灵活安排实验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机械类测试技术课程教学的特点,综述了测试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研究现状,分析了地方本科院校的测试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具体情况,围绕测试技术实验室建设、实验指导书修订、实验项目体系、实验考核机制、实验教学法等五个方面实施了有益的改革和探索,构建了良好的实验条件,调动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实验教学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方法。通过采访任课教师、收集课程教材、实地考察实验室等形式,调查研究了澳大利亚三所知名高水平大学的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近十门基础实验课程。分析总结了国外高校实验课程在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成绩考核等方面的特点,比较了伍伦贡大学"分析与环境化学"课程与南开大学"环境化学实验"课程的异同。国外实验课在教学内容上更加重视实验室安全和科研规范教育,在教学方式上广泛采用了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建设了在线课程,可供国内高校实验教学所借鉴。  相似文献   

11.
热工自动检测与控制综合实验课程的整合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热工专业的教学特性,将"热工测试技术"与"热工自动控制基础"两门实验课程有机地整合成一个现代热工测控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优化实验课程的配置与联系,完成了对原有测量实验课程的优化、整合,形成了新的综合型实验平台;同时设计了创新型控制实验,对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对综合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国内高校锻造工艺及模具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依托山东大学在"材料塑性成形仿真与模具技术"方面的教学与科研积累,由校企联合开发了一个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锻造缺陷分析虚拟仿真实验.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核心,利用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从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实...  相似文献   

13.
在"材料分析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中,采取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科研与教学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变了以往以单纯验证性实验为主的方式,启发了学生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背景下,实验教学迎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高校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与互联网的充分融合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以"基础化学实验"为例,在分析实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介绍了一种将传统实验教学与在线课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总结了课程建设的经验,并根据应用反馈对混合式...  相似文献   

15.
程序设计课程的实验教学是整个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实验内容设置是否合理,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否恰当将对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文章主要分析传统的程序设计课程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通过合理设置实验内容与实验类型来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大众化高等教育形势下学生个体学生能力差异较大的问题,构建实验教学的分层次培养模式。制定了分层次实验教学培养模式的研究方案,并选择"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实验进行了新实验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将该课程实验教学划分为基础层次、提高层次、创新层次3个不同层次,合理设计实验形式,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传统实验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实问题,以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为例分析了"淘宝式"教学在高校工科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改革实践表明,"淘宝式"教学的实验课程设计从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出发,明确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的定位,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差异化的知识服务,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提升其创新能力。这项教学模式改革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进一步优化高校工科实验教学、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8.
在消防燃烧学课程建设过程中,对标"金课""两性一度"的标准,对实验教学环节进行了改革.通过引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融入思政内容、树立安全观念等措施,提升课程实验的高阶性;通过对实验内容、实验手段和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提升课程实验的创新性;通过改革课程考核方法、丰富教师角色,提升课程实验的挑战度.为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和高级思...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应用教育技术的综合能力.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育技术实验教学课程结构,论述建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并对实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评价体系进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20.
电子技术实验是工科学生本科的重要基础课程,实验环节对课程学习效果起着关键的作用。文中分析了当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从实验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方式和实验考核等方面阐述了相应改革措施,并将"自助"式实验教学模式引入教学实践。通过期末考核证明"自助"式实验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对电子技术实验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