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5 毫秒
1.
关于个旧锡矿床的成因,过去多数人持“花岗岩岩浆期后热液成矿”观点。笔者的研究成果表明,个旧锡矿具有多期、多源成矿,可划分为3个成矿系列,即印支期海底基性火山成矿系列、海底喷流成矿系列和燕山晚期花岗岩改造(叠加)成矿系列,成矿模式可归结为“裂谷环境—火山沉积—喷流热水沉积—花岗岩叠加改造”;在划分成矿系列的基础上,重点从矿床的微量及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及流体包裹方面来论证新的成矿观点。  相似文献   

2.
广昌县头陂式花岗伟晶岩型锂辉石矿床围绕三叠纪富城超单元黑云母花岗岩体在平面和垂直空间上呈带状分布。区内花岗伟晶岩脉(为矿区的赋矿脉岩),其形态、产状,规模等均受北东或北西向断裂或裂隙控制,本矿床成矿时代为三叠纪至早侏罗纪。这类伟晶岩的物质来源具有壳源特点。矿床的形成可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含矿花岗岩建造的形成和发展阶段,铌钽锂铷铍初步富集;含矿花岗岩的分异演化和裂隙充填阶段,成矿元素迁移富集形成含矿气水热液,硅质和碱金属的花岗质熔体-溶液则向周围的构造裂隙渗透;自交代变质阶段,花岗岩中呈分散状态、类质同像、包裹体和离子吸附状态的成矿元素进一步富集成矿床。  相似文献   

3.
在滇西锡矿床的远景研究中,滇西锡矿床的形成经历了类似石油成矿的地质作用,原始分散的锡在漫长的地质作用过程中,经历了变质、混合岩化、花岗岩化和重熔混染及岩浆分异作用,使锡元素从基底岩系(相当于寒武系公养河群或更老地层)中活化转移出来富集成矿。这一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西凹铜-锡多金属矿床蚀变岩的稀土元素特征,研究该矿的成矿物质、成矿流体来源及成矿环境等。研究结果表明:蚀变花岗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未蚀变花岗岩类似,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相对于未蚀变花岗岩,钾化花岗岩稀土总量增高,重稀土元素(HREE)的富集程度比轻稀土元素(LREE)的大,轻稀土元素中的La,Ce的富集程度比Pr和Nd的大,次生钾长石继承了蚀变流体的稀土元素特征,可能与蚀变流体温度较高有关,且富含F,Cl和CO2有关,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期后热液。绿帘石-绿泥石化花岗岩稀土总量略有降低,LREE亏损而HREE略微富集,由流体蚀变、云母类矿物的吸附作用及早期钾化蚀变共同造成。Eu异常和Ce异常,表明钾化处于相对高温氧化条件下,而绿帘石-绿泥石化则处于相对低温和还原的环境中。蚀变花岗岩中REE与成矿元素关系密切,对岩体内部找矿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粤东地区中生代金属矿床的成矿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前人大量系统和深入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粤东地区锡、钨、铜、银、金多金属矿床(点)区域成矿作用特征,着重探讨了在中生代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岩浆作用的背景下,成矿元素的富集过程及成矿物质的迁移、沉淀机制.研究认为,成矿物质的富集经历了地壳岩石的选择性部分熔融、花岗质岩浆分异、流体-熔体分馏和流体与流经岩石相互反应(水-岩作用)4个阶段.由于作为热源的岩浆熔体的存在及不同成因断裂裂隙构造的产生,富含成矿元素的岩浆热液流体上升,并与深循环的大气降水热液混合,形成热液对流体系.在长期的热液对流循环中,随着构造脉动和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沉淀出不同阶段的矿石,并在不同的构造部位和围岩中形成不同类型的矿床.  相似文献   

6.
本文所阐述的中国东南部地壳系经历过雪峰期、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等多时代强烈构造运动,并相应地形成各时代的花岗岩类。它们在各期构造带中循构造体系作有规律地分布。文中对各不同时代花岗岩类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和成矿专属性等方面的特征及其明显的前进演化关系进行了扼要地叙述。研究资料表明,多时代花岗岩发育的地区,往往对钨、锡等金属成矿最为有利,并且其矿化经常与晚期或晚阶段花岗岩相联系,此乃多期、多阶段的花岗岩化的过程中,促使钨、锡等成矿元素不断从岩石中浸出向上富集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对湖南茶陵锡田和邓阜仙复式岩体燕山期二云母花岗岩进行岩相学、锆石及岩石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研究,以探讨其源区可能的差异对钨锡多金属成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锡田与邓阜仙二云母花岗岩均显示为高硅、高铝、富碱特征,较高的10 000w(Ga)/w(Al)(分别为3.58~4.20和2.04~4.11,w为质量分数)指示其为A型花岗岩;w(Nd)/w(Th)15和w(Th)/w(U)1特征指示两者为壳源,但锡田岩体较邓阜仙岩体含磷低,更富稀土元素,其Eu负异常(δ(Eu)=0.03~0.04)较邓阜仙岩体(δ(Eu)=0.24~0.85)更显著,轻重稀土分馏程度更低,其稀土配分曲线呈"对称"型,而邓阜仙岩体为"右倾"型;由锆石组分计算的锡田与邓阜仙岩浆结晶温度分别为823~945℃和613~922℃,氧逸度lg(fo_2/10~5 Pa)分别为-14.7和-16.8,表明两岩体均为形成伸展背景下的A型花岗岩,是元古宙地壳部分熔融产物;源区以碎屑岩为主,锡田岩体源区应更富火成岩,这表明同为壳源,且同期、空间相邻岩体仍可存在源区和成岩环境的差异,这种物源背景差异对成矿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花岗岩型铀矿床的三种成矿模式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岗岩型铀矿床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作者认为可用“演化成矿”,“活化成矿”及“演化和活化混合成矿”三种成因模式概括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的成矿过程.对三种模式的成矿机理及找矿意义的研究表明,与不同成因系列产铀花岗岩有关的铀矿床成因专属性存在着差别.与改造型产铀花岗岩有关的铀矿床成因类型较多,上述三种成因模式均可见到,而与同熔型产铀花岗岩有关的铀矿床则以“演化成矿”为主.属不同成矿模式的铀矿床其铀富集机理和成矿过程也不尽相同,故其找矿判别标志也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9.
云南都龙锡锌矿床中白钨矿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马关都龙Sn-Zn多金属矿床位于滇东南老君山锡锌钨多金属成矿区南部,是我国三大锡石硫化物矿床之一,近年来矿区外围西部-金石坡矿段的地质勘探与找矿,发现矿区深部燕山期隐伏花岗岩外接触带存在大量W(-Cu-Mo)矿化,呈细脉(网脉)状、星点状、团斑状产于碎裂状石榴石-透辉石夕卡岩、节理与裂隙发育的夕卡岩化大理岩及片岩和花岗岩顶部硅化壳接触带.研究表明,其中矿石矿物-白钨矿以富集Sn,Mo,Pb,Zn,Cu为特征,Sr和Ba相对富集,其稀土配分模式为中等向右倾斜曲线,这些微量元素富集与稀土元素元素组成特征与隐伏花岗岩基本一致,仅Eu正异常明显,可能是继承了花岗岩中长石类矿物的Eu正异常特征所致,W等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燕山晚期隐伏花岗岩,其矿化应与深部隐伏花岗岩侵入活动过程中的结晶分异作用有关,该成矿阶段,成矿流体具有较高的温度和氧逸度.此外,从矿区深部(靠近隐伏岩体)至地表浅部,矿化类型(W-Fe-Cu-Mo-Sn→Sn-Zn)和夕卡岩类型(无水夕卡岩:石榴石化和透辉石→含水夕卡岩:绿泥石、阳起石、透闪石)均呈有规律变化,其垂直分带特征与典型夕卡岩型矿床较类似.因此,都龙Sn-Zn多金属矿床应属于与燕山晚期花岗岩有关的夕卡岩型多金属矿床,其中层状夕卡岩的形成应为成矿流体顺层交代的结果,矿化类型和围岩蚀变的差异与隐伏岩体距离和控矿构造有关.  相似文献   

10.
南岭地区燕山早期多阶段复式岩体中,第三阶段补充侵入的细粒花岗岩,是本区许多钨锡铌钽矿床形成的直接母岩。文中对它的地质产状形态、岩石学、岩石化学和交代蚀变作用等方面作了阐述。论述了成矿岩体矿化与否以及形成何种类型的矿化与岩体形态、气化热液蚀变作用的类型和强度、多阶段岩体成矿元素的演化和富集程度等有密切关系,探讨了成矿模式,并指出它对找矿勘探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根据最新勘查成果,总结了鹿湖嶂锡多金属矿成矿条件及矿化特征,认为鹿湖峰矿区内的锡多金属矿化主要赋存于一定地层内,矿化与矽卡岩化密切相关,花岗岩与成矿关系密切,指出找矿远景,指导鹿湖嶂锡多金属矿的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12.
根据对桂北九毛锡矿区岩浆岩野外地质、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等方面的工作,结合成矿大地构造背景,本文着重讨论了与该锡矿成矿有关的超基性岩和花岗岩的含矿性及成因。在本区基性—超基性岩形成过程中锡元素的分异聚集作用,为锡矿成矿奠定了物质基础。花岗岩的形成和演化为成矿带来了大量热流体及部分成矿元素。主要与超基性岩有关的九毛锡矿是一种新的锡矿类型。  相似文献   

13.
杜荒岭铜金矿是延边地区重要的浅成热液高硫化型矿床。对矿区内与成矿关系密切的中酸性岩石花岗闪长斑岩、石英闪长岩、花岗斑岩、花岗闪长岩进行主、微量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是俯冲板片提供的流体及熔体交代下地壳而形成的富集地幔源岩浆部分熔融的产物;花岗斑岩、花岗闪长岩是有俯冲沉积物贡献的俯冲洋壳部分熔融形成的埃达克质岩浆,在其上升过程中与俯冲板片提供的流体交代下地壳而形成的富集地幔源岩浆混合后派生的产物。具有埃达克质成因的花岗斑岩、花岗闪长岩是杜荒岭铜金矿床的成矿母岩。  相似文献   

14.
在粗锡精炼过程中引入超重力场,运用超重力技术研究Sn-3%Fe(质量分数)熔体中杂质元素铁在超重力场中的定向富集和过滤分离的规律,达到提纯净化粗锡的目的.结果表明,对于超重力场G=500以10℃·min-1冷却速率凝固后的Sn-3%Fe熔体,超重力场极大强化富铁相在粗锡熔体中的沉降运动,使先析出富铁相全部富集到试样的下部区域,上部几乎找不到富铁相颗粒.下部尾锡中的铁质量分数达到4.817%,而上部精锡中的铁质量分数降低到0.036%,精锡中铁的脱除率高达98.78%.在超重力场中过滤的Sn-3%Fe熔体可实现富铁相杂质和精锡液的有效分离,当重力系数大于30时,精锡的回收率随重力系数的增大而提高.在超重力场G=100,240℃条件下,Sn-3%Fe熔体过滤1 min后,精锡液几乎全部被分离到坩埚底部,富铁相杂质被截留在过滤碳毡上部,下部精锡中找不到富铁相杂质的颗粒,精锡中铁质量分数降至0.253%,富铁渣中铁质量分数高达11.528%.精锡中铁的脱除率高达91.44%,超重力场中精锡的回收率高达82.69%.  相似文献   

15.
华南钨铍锡锂钽铌矿床成因系列B.C.库德林、A.A.别乌斯、A.I.金兹布尔格等都曾提出过不同碱度花岗岩与钨、铍、锡、锂、钽、铌等矿床的关系。斯米尔诺夫在其内生矿床分类中划出“钠长岩和云英岩矿床”一类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成矿地质条件所限,以上研究者  相似文献   

16.
广西大厂长坡-铜坑锡多金属矿床中的黄铁矿明显有两种类型:条带状黄铁矿和脉状黄铁矿.矿相特征表明,部分黄铁矿可能由胶黄铁矿重结晶而成.黄铁矿的微量元素测试结果表明,样品以沉积成因特征为主,其中具脉状黄铁矿样品的部分参数较接近热液沉积岩特征值.黄铁矿的稀土元素测试结果表明,成矿流体并非完全来自深源物质,还有浅源物质的参与,并在相对还原的环境中发生过较强的分馏作用;黄铁矿的稀土特征介于富矿围岩硅质岩和酸性侵入岩花岗岩之间,表明既有与泥盆纪硅质岩相同成因的黄铁矿,又有经后期花岗岩浆活动改造而成的黄铁矿.结合矿床地质特征,认为大厂长坡-铜坑锡多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至少存在两期,泥盆纪以沉积作用为主,燕山晚期经历了花岗岩浆的热液叠加改造作用,锡矿的形成主要受燕山晚期花岗岩浆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邓红 《广东科技》2008,(2):134-135
云浮金子窝锡多金属矿床位于广东四会-吴川构造带与肇庆-海丰纬向构造交汇部位。主要控矿条件包括基底地层、岩浆岩、构造等。主断裂派生的次一级断裂交切部位控制了矿床的定位和空间展布。寒武纪地层的W、Sn等元素含量较高,是重要的矿源层。后期的热事件(地热)使成矿元素发生重新分布。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作用,使锡等成矿元素在矿液中逐渐富集,并在压力驱使下沿构造裂隙上升,在围岩中有利地段充填交代形成矿床。矿床存在垂直方向变化。根据矿体在空间上的原始展布和变化规律,对矿区边部和深部之隐伏矿体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屋背冲矿区位于衡阳盆地东缘川口矿田东北部,通过对本区钨矿的地质背景、时空分布特征及成矿物理化学特征的阐述,探讨屋背冲钨矿成因机理.初步认为区内存在花岗岩型和石英脉型两类钨矿,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花岗岩浆岩,花岗岩型钨矿是岩浆期后热液(气成高温热液)交代、活化富集成矿,以规模大,品位低特点,石英脉型钨矿含矿热液充填断裂构造沉淀富集成矿,以规模小,品位富为特点.花岗岩型找矿潜力大,为下一步主要勘查目标.矿区南西延伸段是寻找隐伏大矿体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9.
(1)花岗岩浆运移侵位的物理化学控制因素。英国J.D.Clemens指出:硅质熔体的粘度及密度是岩浆在岩石圈(从熔体萃取到侵入或喷发)几乎各方面(包括岩浆演化的重要方面)的决定性物理性质。众所周知,由于解聚作用的影响,熔体的粘度和密度随水份的升高而降低。可以说,多数花岗岩浆是壳源岩石如变质沉积岩、变英闪岩或变英安岩及玄武岩  相似文献   

20.
滇西锡矿带地质特征与成矿构造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滇西锡矿带矿床的野外地质特征、区域地质演化、时空分布、地球化学特征、成因、物质来源与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等方面的研究,综合探讨滇西锡矿带的成矿地质特征与区域成矿构造背景,并浅析其找矿前景。结果表明滇西主要锡矿床类型为云英岩型、热液脉型和矽卡岩型;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花岗岩体与锡矿关系最为密切;含锡岩浆岩主要是富硅、富碱、基性组分低及高分异的深层重熔型花岗岩;同位素年龄资料显示,锡矿床主要形成于110~50Ma B.P.,与中—新特提斯封闭碰撞时期吻合。结合三江多岛弧盆-碰撞造山构造演化分析,认为滇西地区锡矿床及成矿花岗岩主要形成于陆-陆碰撞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