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坚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政府推动,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 浙江省积极探索科技自立自强浙江路径,支持领军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一是充分发挥政府在创新联合体中的引导推动作用,从国家顶层资源争取、项目部署、人才引育等各方面对创新联合体给予综合支持.  相似文献   

2.
针对创新联合体存在组建时指导政策不足,部分已建成的创新联合体运营效率不高等问题,本研究通过对照现有产学研合作平台,分析了构建创新联合体的核心要素,探索了基于创新型领军企业的创新联合体建设模型,从建设、运营、保障三方面探析其建设模式,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为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李玲  李海丽  杜玲 《科技智囊》2023,(10):61-69
在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大背景下,创新联合体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之一,可以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挥积极作用。当前,我国各地的创新联合体建设都处于起步阶段,北京市和浙江省都做出了“揭榜挂帅”机制与创新联合体建设相结合的尝试。从创新联合体的组建机制、运行机制、建设过程模式对北京市和浙江省的案例进行解构,并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根据创新资源禀赋选择政府主导或企业主导的方式组建创新联合体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是新时期我国打破传统科研组织范式,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依然存在主体稀缺、行为扭曲和定位模糊等问题。本文借鉴发达国家相关做法和经验,提出了我国企业创新联合体建设的思路建议。  相似文献   

5.
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企业创新联合体,是顺应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实现产业链自主可控,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要求,也是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必然选择.企业创新联合体组建的目的一是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问题;二是要推进产学研融合发展,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三是要支撑新型举国体制,提高整体创新效率.南京组建企业创新联合体,需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龙头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优化完善重大科技任务组织方式、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各地纷纷开展创新联合体建设试点。但由于对创新联合体的理解不同,以及各地具体情况各异,有些地方组建了非企业为主导的创新联合体。本文从创新循环为基础,分析企业在创新联合体中的关键作用,提出创新联合体只能以企业为主导,才能实现创新循环的正反馈。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对于创新联合体在组建及运行过程中的功能、作用机制研究不足,尤其缺乏将其置于“双循坏”背景下作为搭建完整创新生态体系中重要一环的建设路径研究。组建创新联合体,有助于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打破传统科研组织范式,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以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为案例,分析其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企业联合创新中心”的实施机制与运行模式,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建设创新联合体的实践路径,包括推动市场牵引的企业技术需求凝炼机制、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技术研发供给体系、强化成果产业化中端服务保障机制和打造基于国内国际双循坏的全球协同创新生态,为新时代更好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模式借鉴和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8.
美国特色型大学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有很多成功的经验,特别是在与企业合作和争取政府支持方面的做法值得我国高校借鉴。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出台推进产学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指导性意见,健全行业企业参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加快推进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推动行业特色高校持续深化校企合作,协同培养满足行业需求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我国企业已经成为直面国际竞争的重要主体,有必要研究支持企业参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的可能路径,努力提升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本文通过对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保障产业链安全、引领未来产业等方面的必要性分析,结合当前我国企业在承担战略科技任务方面的成效与问题分析,提出可以从企业投入原始创新、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企业参与重大科技项目等方向设计企业参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的路径建议,同时建议政府从加大资金支持、支持产业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参与项目布局、优化人才政策、完善创新环境等方面加强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人才资源是知识经济的基础,发挥人才优势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有效的激励机制是营造人才发展环境的根本保证。因此,建立以人才为本的激励机制,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文章从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角度,阐述了建立以人才为本的激励机制的必要性,重点论述了建立激励机制的八个创新,简要列举了实行激励机制在湖北省化学研究院科技创新、产品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体现了激励机制给企业带来的活力与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财经剪贴     
<正>1中国赢得印尼高铁项目成铁路全方位"走出去"第一单10月16日,中国高铁"走出去"取得历史性突破。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成的中国企业联合体在雅加达与印度尼西亚维卡公司牵头的印尼国企联合体签署了组建中印尼合资公司协议,该合资公司将负责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项目的建设和运营。雅加达至万隆的高速铁路,全长150公里,最高设计时  相似文献   

12.
正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公布的第2批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入选名单中,河海大学唐洪武教授入选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王媛教授、苏怀智教授入选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万人计划"即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是与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并行、面向国内高层次人才的重点支持计划。该计划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组织部牵头实施,分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和青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上海市科技系统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一战略目标,鼓足干劲,重点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人才、研发机构和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积极推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核心技术,持续增强上海科技创新能力。而上海要走在科创中心建设的前列,广大科技工作者就要发挥主力军作用,把握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要求,对标国际领先水平和世界一流标准,主动抢占世界科技创新前沿,勇攀科技研发高峰。为了表彰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企业牵头的创新项目、产学研结  相似文献   

14.
苏世英 《科技信息》2013,(10):114-115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科技创新的日新月异,如何培养造就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成为煤矿企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要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的示范引领和传帮带的核心骨干作用,在健全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激励机制过程中,需要健全完善组织保障机制,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格局;需要健全完善学习培训机制、评价激励机制,对高技能人才实行高薪重奖;需要健全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使高技能人才管理形成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5.
正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公布的第3批国家"万人计划"入选人员名单中,我校王沛芳教授、杨涛教授、李轶教授、郑金海教授入选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敖燕辉教授入选青年拔尖人才。获批数量较前2批又有提高。"万人计划",即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是与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并行、国家层面实施的重大人才工程,定位于国内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支持。该计划由中组部牵头实施,分为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3个培养层次。其中,领军人才计划又分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哲  相似文献   

16.
地方高校要搭乘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之东风,不断完善提高自主技术开发能力的体制机制,建立优越的人才激励机制;应主动依托地方政府和企业平台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进程;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推动其积极、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地方政府、民营企业、劳动者三方的关系博弈模型分析,指出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必须主要依靠政府的主导和推动,如构建灵活多样动态考核的激励机制、双管齐下的约束机制、发挥以工会为主体的维权机制等,以促使劳动者福利提高和企业效益增长,从而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人才强国"是我国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培养,尤其是领军型人才研究及培养的进程,在我国产业创新、综合竞争力提高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基于这种形势,加强我国对领军型人才的研究及培养,形成富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机制刻不容缓。尝试剖析学界关于领军型人才的相关概念,归纳其基本内涵,从而建立起领军型人才从选拔到考核以及人才形成过程中使其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激励机制,从而使得科技创新领军人物培育具有可持续的发展性。  相似文献   

19.
正一、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创新体系建设1、进一步明确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投入、研发和成果应用转化的主体,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政府设立的科技计划项目80%应由企业牵头承担。建立企业科技创新投入激励机制,对企业年度研发资金投入超过销售收入的5%且金额达到200万元以上的,除享受研发经费加计扣除外,政府按其投入资金的10%给予奖励。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要更多地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持与服务。  相似文献   

20.
以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领先机构OpenAI为例,探究其创新管理模式及对中国的启示。OpenAI通过打造以大模型为核心的创新引擎,依靠场景、人才、生态、科技金融与安全治理等5个方面的管理创新,建构了以AI大模型为基石、青年人才挑大梁、海量场景驱动的开放型创新生态系统,实现科技—金融—产业场景的良性循环,进而从后发企业快速追赶超越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军企业。OpenAI的实践为我国政产学研各方主体深入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律和创新模式,加快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和产业化,培育世界一流企业,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新引擎等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