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诺氟沙星一铽(Ⅲ)与核酸的相互作用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诺氟沙星-铽(Tb3+)络合物与核酸(DNA)的相互作用,据此建立了核酸的测定方法,讨论了诺氟沙星-铽与DNA分子之间的结合方式.  相似文献   

2.
依诺沙星-Tb3+络合物有较强的吸收光潜和荧光光谱,为作为荧光探针研究其与DNA作用机理和荧光增强机理提供了灵敏有效的手段,本文以依诺沙星-铽(Tb3+)作为荧光探针,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依诺沙星-铽络合物与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在实验条件下,脱氧核糖核酸能显著增强依诺沙星-Tb3+体系的荧光,据此建立了脱氧核糖核酸的测定方法,线性范围为1.48×10-6~3.84×10-5mol/L,检测限5.2×10-7mol/L.该方法用于核酸样品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同时还探讨了核酸对依诺沙星-Tb3+体系荧光增强效应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3.
根据诺氟沙星在水中不溶下沉、在氯仿中不溶上浮的现象,建立了一种快速分离和鉴别诺氟沙星的物理学方法。方法(1)以水作参比用比重瓶法测定诺氟沙星的密度;(2)取原料药和胶囊剂内容物分别置于刻度试管中,加入氯仿。充分振摇使药粉混悬后静置,观察药粉由动态到静止的时间和上浮与下沉的大体数量。结果(1)诺氟沙星密度D^21为1.4260,RSD为0.1718%;(2)纯诺氟沙星在氯仿中1—2min全部上浮;合格胶囊内容物绝大部分上浮。少量下沉;不合格和掺假的胶囊内容物则相反;上浮粉末的数量均与诺氟沙星的含量呈正相关。结论试验证明:可以利用诺氟沙星与掺假物或辅料的密度之间的差异。与氯仿混合后静置,能分别浮于上层或下沉的物理学现象,创建一种用于分离或鉴别诺氟沙星的快速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测量了键联于核酸的激发态水溶铜卟啉共振拉曼光谱.结果表明,位于1550cm~(-1)和1346cm~(-1)附近的两条谱带归属于受激铜卟啉拉曼带,其强度与核酸和铜卟啉的种类、核酸所含的(AT)_n结构和受激铜卟啉沟槽键联于核酸的能力有关.文中对插入DNA中GC位置上的基态铜卟啉在受激状态下能沟槽键联于—ATAT一位置这一现象作了定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铽一六氟乙酰丙酮一三辛基氧化膦—Triton X—100荧光体系,并确定了最佳的实验条件。用本法可不经萃取直接在水溶液中测定痕量的Tb~(3+),其灵敏度比萃取法增加3—5倍。铽的浓度在5.0×10~(-9)—4.0×10~(-6)M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检定限可达1.0×10~(-9)M。用标准加入法测定合成稀土氧化物试样中的铽,结果令人满意。本文还初步探讨了表面活性剂对Tb~(3+)荧光反应的增溶、增敏作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在水溶液体系中铕、铽与吲哚— 3—丙酸 (IP)形成固态二元配合物及铕、铽与IP、邻菲啉(phen)形成固态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热重—差热分析 ,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及成键特征。二元配合物组成为Ln(IP) 3 ·2H2 O ,三元配合物组成为Ln(IP) 3 ·phen ,其中Ln =Eu、Tb。在发光性能方面 ,三元配合物较二元配合物好  相似文献   

7.
以Tb3+-诺氟沙星络合物作为荧光探针,提出了一种新的荧光光度法测量胆汁酸(BA)的方法。在pH=9.00的酸度条件下,BA能使铽(Tb3+)-诺氟沙星(NF)二元络合物中Tb3+位于545 nm处的荧光强度增强达18倍,且增强的荧光强度与胆汁酸的含量成正比。测量的线性范围为5.00×10-7~2.00×10-6mol L-1,检测限为2.40×10-8mol L-1,回收率为93.3%~103.7%,RSD为0.60%。该方法成功地应用于血清实际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用一种简便的方法,提取并纯化杂交油菜蜀杂1号F_1(8208×S45A)及其亲本的核酸,并比较它们的核酸含量及DNA的(G+C)%.结果表明,F_1(8208×S45A)的杂种优势与DNA和RNA的含量的增加有关,也与DNA的碱基组成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具有特定电子结构的M 3+离子与N,O配位配体络合可形成八面体结构,与核酸结合产生能量传递,是核酸研究的重要工具[1].近来,M3+离子核酸荧光探针发展较快,主要为铝、钪、铽等离子配合物[2,3].  相似文献   

10.
用电化学方法和荧光光谱法,UV光谱法对Ce(Ⅲ)—ALC络合物与鱼精子DN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在pH为4.3的六次甲基四胺((CH2)6N4)缓冲溶液中,Ce(Ⅲ)—ALC络合物与鱼精子DNA(hsDNA)以嵌入方式生成一种电化学非活性络合物Ce(Ⅲ)—ALC—DNA,导致Ce(Ⅲ)—ALC的峰电流降低,峰电流在一定范围内与DNA的浓度成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1~10μg/mL,相关系数为0.997,检测限为O.1μg/mL,因此该法可以用于DNA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一个新型β—二酮型配体,2—乙酰基—乙酰苄胺(L),以及它与铕(III)和铽(III)形成的配合物。分别在固态、乙醇、丙酮、氯仿及甲醇溶液中研究了配合物的荧光性质,并讨论了溶剂效应对配合物荧光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铽—二元羧酸络合物的荧光性能及其在荧光分析中应用的可能性。在所研究的八种有机二元羧酸中,以草酸对铽荧光的增敏作用最大,是高灵敏度测定铽的良好荧光试剂。在pH7.5,2×10~(-2) M草酸浓度条件下,铽的检测限可达0.03ppm。成功地用标准加入法测定了La_2O_3、Tm_2O_3、Yb_2O_3、Lu_2O_3等稀土氧化物中的微量铽含量。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光度法研究了派罗宁GS与核酸的结合反应,结果表明在pH 6.0左右的介质中,派罗宁GS与核酸在室温下能迅速结合形成紫红色复合物,该复合物在570 nm处有正吸收峰,在540 nm处有负吸收峰.据此,建立了1个测定核酸的双峰双波长光度分析新方法.用该方法测定小牛胸腺DNA(ctDNA)、鱼精子DNA(fsDNA)、酵母RNA(yt RNA)及热变性ctDNA(Dct DNA)的检出限均低于0.011μg/mL.方法简单、快速,试剂及反应体系稳定、选择性好、准确度高,用于4个合成试样的分析,回收率为96.1%~103.0%.  相似文献   

14.
光谱法研究诺氟沙星与DNA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研究了诺氟沙星(NFA)与DNA作用.实验结果表明,DNA以静态猝灭的方式使得诺氟沙星的荧光强度显著降低,NFA在浓度为5.86×10-7~1.95×10-6mol·L-1时,体系的荧光强度与DNA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线性关系,其中在NFA浓度为5.86×10-6mol·L-1时,存在最宽的线性范围,DNA的浓度为2.0×10-5~2.22×10-4mol·L-1.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该方法简便快速,背景干扰小,对于合成样品中DNA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酮(HPMBP)是稀土元素的优良萃取剂,利用诸如三正辛基氧化膦(TOPO)、磷酸三丁酯(TBP)等中性磷型萃取剂的协萃效应可显著提高萃取率。如:HPMBP—TOPO苯溶液萃取铕和钪、HPMBP—TBP苯萃取体系(PH5.5~6.5)萃取荧光法测定铕和铽、HPMBP—TBP或TOPO环已烷—氯仿体系萃取铕等。鉴于同是中性磷型萃取剂的三苯基氧化膦(TPPO)的协萃效应的有关研究尚未见报导,本文对铕、铽—HPMBP—TPPO苯协萃体系的萃取条件、协萃常  相似文献   

16.
用氧化镧铽在高温下的硫化法,合成了含铽量为5×10~(-5)—7×10~(-2)(以克原子比计算)的硫氧化镧铽(La_2O_2S:Tb)。研究了这些试样在254nm紫外线、阴极射线和X射线激发下的发光特性。三种激发发光的亮度随铽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铽含量在5×10~(-3)左右时,发光增至极大,随后又有所降低。含铽4×10~(-3)的La_2O_2S试样阴极射线发光的光度效率可达62.8流明/瓦。La_2O_2S:Tb各试样的紫外光、X射线和阴极射线激发的发光光谱很相似,都包括相应于Tb~(3 ) ~5D_4→~7F_J跃迁的489、545、587和620nm四组谱线,而不显示有Tb~(3 )的~5D_3→~7F_J的跃迁。各谱线的相对强度在所研究的铽浓度范围内没有变化,各试样的色度值也不变。  相似文献   

17.
一种高效的树木总DNA提取方法   总被引:30,自引:6,他引:30  
高质量的DNA是林木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关键因素之一。在高浓度离液剂异硫氰酸胍(GuSCN)存在的条件下,核酸具有与硅珠(SiO2)颗粒结合、并能在较高温度下被低盐浓度溶液洗脱的特性。基于这一原理建立了一种新的树木叶片总DNA提取方法。此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经过浓度、纯度测定,以及PCR扩增和限制性内切酶消化证明,从不同树木叶片中均得到了高质量的DNA样品。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仙客来叶柄和球茎脱分化过程中核酸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培养后2d,DNA和RNA含量增加迅速,出现峰值,培养过程中RNA含量波动式上升,变化幅度大于DNA,RNA/DNA增加,DNA代谢相对较稳定;总核酸含量表现为稳中有升的趋势,叶柄和球茎的核酸代谢特征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铽—EDTA—水杨酸—表面活性剂荧光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铽(Ⅲ)-EDTA,水杨酸(SA)—表面活性剂四元离子缔合物荧光体系并用于痕量铽的测定。存在表面活性剂 CTMAB 时,Tb(Ⅲ)—EDTA—水杨酸体系的荧光强度比无 CTMAB 存在时提高11倍。引入 CTMAB 后体系在紫外区的吸收峰红移3nm。测定在1.0×10~(-4)M EDT4,2.0×10~(-4)M SA,2×10~(-3)M CTMAB 和 pH11.7-12.5的水溶液中进行。研究了十几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体系荧光强度的影响,发现 CTMAB 和 Zeph 对 Tb(Ⅲ)荧光反应的增敏效果最好。同时比较了七种氨羧络合剂的协同作用,其中以 EDTA 最为适用。试验了稀土离子和常见阳离子、阴离子的干扰情况。用多点增量标准加入法测定合成试样中的铽,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核酸外切酶Ⅰ在基因组活动和稳定性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快速检测核酸外切酶Ⅰ的活性对疾病诊断和药物开发具有深远的意义.设计一个高效的DNA模板合成荧光金纳米团簇(Au NCs),以其作为荧光探针,用于简单、灵敏和无标记的方式检测核酸外切酶Ⅰ(ExoⅠ)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核酸外切酶Ⅰ的加入,单链DNA将从3'端至5'端被消化,金纳米团簇失去了单链DNA模板的保护出现团聚,导致其荧光强度下降,可用于核酸外切酶Ⅰ活性测定.该方法不需要任何基团的修饰和特殊DNA序列的设计,提高了核酸外切酶I活性测定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