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常红星  李雨阁  张新中 《甘肃科技》2007,23(8):134-137,113
文章在总结分析基础隔震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既有建筑物加固改造中运用基础隔震技术,来提高既有建筑物的结构抗震性能,并且提出在建筑物整体移位过程中运用基础隔震技术的施工技术,来提高移位后的建筑物的结构安全等级;可为既有建筑物加固改造和古建筑保护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郭刚 《科技信息》2008,(14):99-99
既有建筑结构由于先天设计不足(风荷载估计不够、结构抗风构造不合理)以及结构的老化、年久失修等原因,使得结构的抗风能力不足.留下结构抗风安全隐患。本文通过对既有建筑物进行抗风鉴定,从结构抗风计算与抗风构造两个方面找出既有结构的抗风缺陷,从而提出对应的抗风加固方案,采用增大截面、外包钢加固、预应力加固、改变受力体系加固、外部粘钢加固、外部粘纤维材料(FRP)加固、水泥灌浆或喷射修补等方法对结构构件与连接接点实施加固。  相似文献   

3.
为了多快好省及抢占市场先机,很多企业要求利用原有建筑物对本企业落后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进行技术改造.由于工艺流程和载荷的改变,对原有建筑物结构的安全和使用功能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改造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对应的技术措施.以甘肃华鹭铝业有限公司加固改遗工程为例,介绍混捏成型工段在加固过程中所采取的有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工程设计中许多建筑物因使用功能发生变更或增加层数、老旧建筑老化失修、早期遗留的一些烂尾楼因规范条款的变动原设计荷载不能满足现阶段使用功能的要求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的建筑物破坏需对其进行加固处理。简言之,结构加固是指对原有受力结构进行加固补强,从而满足新的使用要求及安全性。同时还应充分认识结构检测和鉴定的重要性,做到有的放矢,合理优化加固方案尽量通过少量的维修、加固及便捷的施工作业就可以恢复其承载力,确保安全使用。本文主要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加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张爱平 《科技资讯》2010,(23):93-93
由于我国正处于一个地震频发的地带,同时地震对于建筑物以及人们的生命安全的影响极大,除了在新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注重抗震设计,同时还要对既有建筑物进行抗震加固。本文中简单以钢筋缓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为例,对一些常见的抗震加固方法做一说明。  相似文献   

6.
叠合混凝土加固既有结构研究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燕  郭进军  张雷顺 《河南科学》2010,28(7):860-862
既有混凝土结构的加固改造是一个日益兴起的行业,可供选择的加固方法有很多种,如叠合混凝土法(加大截面法)、粘钢法、碳纤维加固法和体外预应力加固法等.确定合适的加固方法要综合考虑工程的实际使用环境和经济指标.针对某实际加固工程,计算并论证了叠合混凝土法在既有结构改变使用功能情况下进行加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期为类似加固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张呈利 《科技资讯》2009,(32):48-48
建筑物维修和加固改造问题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工程界关注的重要课题.文章介绍了建筑物维修和加固改造的重要性,及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对目前工程界常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加固方法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建筑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传春  谢振 《科技信息》2009,(11):237-237
山东建筑大学加固所日前对济南旧城改造拆迁中要保留的古建筑物在加固的基础上进行了国内最远距离的成功平移,该案例属于结构加固知名范例。由此引发对本文的探讨。结构是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工程的任务不单要作好建筑物前期的设计工作,还要能科学的评估结构损伤的客观规律和程度.并采取有效的方法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功能性,结构的加固势必将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建筑物基础隔震技术的特点及性能;通过改变建筑结构的传力途径,加固原有基础,并在基础和上部结构之间增加隔震支座,保证连接牢固;不仅能提高既有建筑物的结构抗震性能,为既有建筑物的加固提供了新的有效方法,也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对现有建筑物进行加固改造设计时,需要对现有建筑物进行安全鉴定和结构分析,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加固设计方案,方能取得理想的加固效果。本文针对重点设防类别(乙类)的多层单跨框架结构建筑物,从建筑结构安全角度从发,依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现行规范规程的规定,通过理论研究与计算模型对比分析,从中得到此类建筑物结构加固设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滨海某市政府为了加强城市文化底蕴,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拟对老城区一批建于二十世纪初期的古建筑进行翻新改造.改造前需对建筑物现有状况进行评估,并对不满足要求的构件进行加固修复处理.  相似文献   

12.
孙冀珣 《甘肃科技》2012,28(14):118-119,134
压力灌浆法可以较好地对既有建筑物地基下沉进行加固处理.通过工程实例,对压力灌浆法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作用机理、施工工艺及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旧建筑的改造和加固已越来越普遍,在改造和加固的过程中时有需要切断框架梁,这对梁周边的柱及楼盖会起到关联影响,需重新设计,经济造价高,施工周期长。通过一幢办公楼改造中采用置换框架梁的设计,将原有的框架梁用新的框架梁进行置换,改变梁的位置,该方法设计简单,工程造价低,施工周期短。  相似文献   

14.
建筑物构件在施工或使用过程中总会因为设计、材料、温度、荷载等各种原因出现裂缝,工程师要能够判断出此种裂缝是何种原因引起,然后才能处理,必要时还要对该构件进行加固补强。以一个实际工程为例,分析砖混结构中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的原因,提出加固设计方案,最后决定采用碳纤维加固技术并提供了具体的工程算例,从设计到施工进行了详尽地说明。  相似文献   

15.
既有桥梁外贴纤维布加固后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内外大量纤维布加固试验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到了钢筋混凝土矩形桥梁构件计算模式不定性系数的统计参数.讨论了钢筋锈蚀、混凝土强度、纤维布加固耐久性以及荷载等影响因素变化对既有桥梁结构承载力的影响,参考既有桥梁结构全寿命可靠度分析,确定了加固后既有桥梁锈蚀延迟期的长度.在国内外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试验的基础上,提出在加固后可以不考虑纤维布材料的老化及其纤维布材料与混凝土粘结界面的退化,使加固后钢筋混凝土构件承载力极限状态可靠度分析得到简化.研究了加固后既有桥梁抗力计算方法,并结合一座实际桥梁工程进行了加固后可靠度计算.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意义,可以作为既有桥梁加固评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建筑物的牢固性和承受能力的要求更是与日俱增。因此,相关从业人员应该科学的运用各种措施对不同的建筑结构进行加固,提高建筑物质量,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坚实的保障。本文就建筑结构加固改造技术进行分析,对常用建筑结构加固改造方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7.
粘贴钢板法加固轴心受压柱的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现行的加固设计规范提出了确定轴心受压柱可靠度指标β的方法,并且分析了由于功能改变而进行粘钢加固的构件可靠度指标的影响因素。运用静态随机过程模拟,建立了实用的轴心受压构件荷载模型和抗力模型。按照现行规范编制了计算机程序求解极限状态方程,得出粘钢加固柱的可靠度指标。并且进一步分析了可靠度指标的影响因素,按照重要性,它们依次是混凝土强度变异系数、荷载提高程度和施工荷载与设计荷载的比值。因此,加固设计的首要任务是进行既有结构的性能评价,如确定混凝土强度的变异系数等;此外,控制荷载的增加可以使结构具有足够的可靠度;最后,卸载施工也是确保结构可靠度指标满足要求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周万来 《科技资讯》2006,(17):126-126
随着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理论研究方面的不断深入,各种新型建筑材料不断涌现,建筑物改造与病害处理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加固施工及加固方案的制定尤为重要,对于需要加固的构筑物,应根据构筑物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物的抗震设防标准也在不断提升。相当部分的既有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已不能满足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以及实际使用要求,需要进行抗震加固。文章分析了既有建筑防震减灾加固思路,研究了增强自身整体性加固法、外包加强构件加固法、增设构件加固法、替换构件加固法等传统抗震加固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既有建筑隔震加固技术的原理和隔震层设置的原则,最后对不同既有建筑隔震加固措施技术优势进行了分析。相比于传统的抗震加固技术,既有建筑隔震加固技术具有施工便捷、对原建筑影响小、加固效果好、适用范围广、工期短、工程造价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20.
付自强 《科技信息》2008,(19):145-146
某3层砖混结构办公楼需拆除层1部分承重墙,改造成为大空间的办公室门厅。承重墙顶部的圈梁需加固。由于层3墙体不拆除,层2梁上部荷载较大,采用了圈梁侧做托梁、后拆墙的方案。层2墙拆除后,层2梁上部荷载较小,加固可采用临时硬撑支顶,先拆墙、在梁底加大截面的方案;为支撑托梁,对构造柱进行了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