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磺胺二甲嘧啶在鲫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磺胺二甲嘧啶(SM2)在鲫鱼(Carassius auratus)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按200 mg·kg-1的剂量给鲫鱼口灌SM2后,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鲫鱼血液、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用MCPKP药代动力学软件处理药时数据.结果表明,SM2在鲫鱼体内的药动学最佳数学模型为一级速率吸收一室开放模型,主要动力学参数中,吸收半衰期(T(1/2)Ka)为0.782 h,半衰期(T(1/2)K)为14.834 h,最高血药浓度(Cmax)为75.596 μg·mL-1,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为137.82 mg·h·L-1;根据SM2的药代动力学规律和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制定用药方案:口灌200 mg·kg-1剂量的SM2,每日给药1次,5 d一个疗程为宜.本研究为水产养殖中确定合理的SM2用药方案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不同给药方式下恩诺沙星在鲤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两组鲤分别进行腹腔注射、口灌恩诺沙星后,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其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研究了恩诺沙星在鲤(Cyprinus carpio)体内的吸收、分布与消除等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两种给药方式下,鲤血浆、肝脏、肾脏和肌肉组织的药时曲线符合一级消除二室模型.腹腔注射给药血浆动力学参数:AUC为59.185 6 μg·h·mL-1、Ka为75.762 7 h-1、t1/2β为96.545 6 h、T(peak)为0.073 0 h、C(max)为3.297 0 μg·mL-1;灌服给药血浆动力学参数:AUC为600.296 1 μg·h·mL-1、Ka为0.169 3 h-1、t1/2β为168.287 1 h、T(peak)为3.665 5 h、C(max)为3.266 1 μg·mL-1.这说明腹腔注射给药比口灌给药吸收快,血药达峰时间短,达峰浓度高.  相似文献   

3.
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含葛根素量的方法,并应用于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使用HPLC检测葛根素在大鼠血浆中的血药质量浓度,并应用Kinetica软件对葛根素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非房室模型拟合.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精密度、稳定性均良好,方法回收率和萃取回收率均符合药代动力学要求.葛根素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为:C_(max)=(1 569. 67±216. 67) ng/mL,T_(max)=(0. 22±0. 075) h,AUC=(1 647. 87±108. 76)(h)*(ng/m L),t_(1/2)=(1. 61±0. 11) h.本实验明确了葛根素口服给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情况,为药物的相互作用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4.
中药新药前列栓给药途径选择的药动学依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RP-HPLC法,比较研究前列栓经口和经肛门给药的药动学差异.结果表明: (1) 经肛门途径用药,小檗碱在多数兔体内为一室开放模型,少数呈现为二房室模型,个别只能用统计矩拟合,其中一房室模型药代参数为 t 1/2 K e=(96.2±37.8)mi n, c max =(178.9±88.9)μg·L-1 ,AUC=(47917.4±23255.6) μg·L-1·min;(2)经灌胃途径给药,多数兔血药浓度在检测限以下,仅有2只能测到完整曲线,可用一房室模型拟合,药代参数为 t 1/2 K e =(573.4±212.2) min, c max =(7.0±2.5)μg·L-1 ,AUC=(7725.2±4764.6)μg·L-1·min,灌胃与肛塞相比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仅为26.07%和6.18%;(3) 前列腺组织药物浓度,经肛塞途径能测到部分1~2h时间点的小檗碱浓度,但不足以构成可分析的浓度-时间曲线,而灌胃途径则根本无法测到小檗碱浓度,两组间差异极显著.经肛塞给药有以下优点: 吸收速度快、血药浓度高、血药有效浓度维持时间长、靶器官前列腺组织内药物浓度相对较高,且药动学参数随兔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研究为前列栓的经肛门途径给药和栓剂剂型的确立,提供了药代动力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探讨超微粉碎技术对黄连解毒散有效成分栀子苷的药代动力学影响.黄连解毒散分别制成超微粉和细粉,以4g/kg体质量的剂量分别灌服给家兔,采用HPLC测定家兔体内栀子苷的血药浓度,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经药代动力学分析软件PKS处理,比较黄连解毒散超微粉及其细粉中栀子苷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黄连解毒散超微粉及其细粉中栀子苷的药代动力学最佳房室模型均为一级一室开放模型.其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药物的吸收相半衰期T1/2ka为0.14,0.36h,药物的消除相半衰期T1/2ke为1.70,1.41h,达峰时间Tpeak为0.672,0.957h,达峰浓度Cmax为0.627,0.419μg/mL,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为1.899,1.356μg·h/mL,与细粉比较,黄连解毒散超微粉达峰时间提前0.285h;峰浓度提高49.64%;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增加40.04%.结果表明,超微粉碎技术可显著提高黄连解毒散有效成分栀子苷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6.
氟尿嘧啶植剂皮下植入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5-氟尿嘧啶植入剂(5-Fuimplant5Ful)犬皮下植入的药代动力学。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浆5-Fu浓度。结果:犬皮下植入5-FuI20mg/kg后血药浓度—时间变化过程符合具有缓释的一房室模型,缓释半衰期T0.5r=52.7±10.9h,在体内维持有效浓度(≥1ug/mL)时间长达216~240h。结论:5-FuI皮下植入确具缓释作用和维持有效浓度时间长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通过整理近年来有关五味子木脂素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文献,从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4个方面对五味子木脂素的药代动力学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其药代动力学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五味子相关产品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测定夫西地酸(Fusidic Acid,FA)及其羧酸酯前药F1和F2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为基于ADME特性改善的化学结构修饰提供实验依据.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胃给予FA、F1和F2的CMC-Na混悬液,给药剂量均为50mg/kg,分别在给药前和给药后不同时刻采集血样,在体内F1和F2迅速转化为FA,经乙酸乙酯萃取后HPLC法测定血浆中FA的浓度,应用DAS2.0软件计算非房室模型药动学参数,采用两独立样本比较的非参数检验进行组间差异的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血浆中FA的浓度在0.1~6μg/m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8),定量下限为0.1μg/mL,回收率大于80%,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均在15%以内,该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好,符合生物样品的分析要求.血浆中FA的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4、12和4 h,T_(1/2)分别为11.4、16.9和10.3 h,AUC_(0-t)分别为33.24、78.48、36.41μg/(m L·h),T_(1/2)和AUC_(0-t)的组间差异显著(p0.05),F1、F2的前药特征明显,其中F1的吸收程度更高,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9.
双黄连粉针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双黄连粉针剂的主要有效成分黄芩甙的药代动力学 方法 实验采用反相高效液相法,对静脉注射双黄连粉针剂的家兔血药浓度进行检测,对所得数据用3P87程序进行分析 结果 家兔体内Baicalin的血药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符合开放式二室模型,其相应的各药动学参数为A:0 30207mg mL、α:12 35416h-1、B:0 17996mg mL、β:1 87489h-1、t1 2α:0 05611h、t1 2β:0 3697h 结论 黄芩甙在家兔体内为快速分布,缓慢消除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山茱萸总甙滴眼液眼内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制出山茱萸总甙 (COG)滴眼液 ,对该滴眼液的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 ,并观察其局部应用对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该滴眼液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研究。建立封闭群大鼠角膜移植模型 ,随机分为 4组 :A组为空白对照组 ,B、C、D组分别为使用质量分数 0 5 %、1%和 2 %COG滴眼液组。用裂隙灯显微镜记录及比较各组角膜排斥反应发生时间。结果 :COG滴眼液在新西兰白兔眼内为一室模型 ,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 :A =4 316 μg/mL ,Ke=2 0 5 6h- 1,Ka=2 5 79h- 1,LagTime =0 198h ,t1/ 2 ,Ka=0 0 2 3h ,t1/ 2 ,Ke=0 2 5 7h ,Tmax=0 986h ,ρmax=1 2 94 μg/mL ,AUC =1 6 0 1μg·h/mL ,其拟合的动力学方程为 ρ(t) =10 6 0 5×Dose×(e- 2 0 56× (t- 0 198) -e- 2 579× (t- 0 198) )。术后各组发生角膜移植排斥时间 ,A组与B、C、D组、B组与C、D组、C组与D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其中作用最强的为C组。结论 :COG滴眼液能有效地防治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COG滴眼液眼内有效峰浓度出现在点药后 0 986h ,4h基本被代谢清除  相似文献   

11.
研究复方氨酚右敏溶液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12名健康受试者以自身为对照采用随机交叉给药方式,单次空腹口服3个剂量复方氨酚右敏溶液(低、中、高3个剂量分别为7.5、15、30 mL,每mL含对乙酰氨基酚32 mg、马来酸右氯苯那敏0.1 mg).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血浆中对乙酰氨基酚和马来酸右氯苯那敏的浓度,计算2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评价其药代动力学特征.对乙酰氨基酚在人体内的动力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低、中、高3个剂量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2.93±0.47)、(3.08±0.43)、(3.01±0.49) h,血药质量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12.29±3.91)、(27.80±7.64)、(60.41±17.24) μg·h·mL-1;右氯苯那敏在人体内的动力学过程符合一室模型,低、中、高3个剂量主要药代动力学t1/2分别为(20.49±7.86)、(19.66±5.05)、(19.96±6.48) h;AUC0~t分别为(32.61±13.65)、(67.58±23.31)、(158.12±56.44) ng·h·mL-1.对乙酰氨基酚和右氯苯那敏药动学参数ρmax、AUC0~t、AUC0~∞均与给药剂量呈线性相关(P<0.001),复方氨酚右敏溶液在7.5~30 mL剂量范围内呈线性人体药代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抑制剂PCC0208009在结肠癌CT26荷瘤小鼠中的药代动力学(PK)和药效动力学(PD)特点,为后续IDO抑制剂的开发和临床治疗效果的预测提供参考依据.研究采用结肠癌CT26荷瘤小鼠,以Kyn/Trp为药效评价指标,考察IDO抑制剂PCC0208009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PK)与药效动力学(PD)特点及相关性.单次灌胃给予200 mg/kg PCC0208009,药物在血浆中的T_(max)、T_(1/2)、平均C_(max)和AUC_(0-last)分别为0.25 h、6.22 h、13.3μg/mL和22.9 h·μg/mL,在肿瘤中分别为0.5h、7.08 h、13.3μg/mL和17.5 h·μg/g;PCC0208009在给药后2~8 h内可有效抑制血浆和肿瘤中Kyn/Trp.单次或多次灌胃给予25-400 mg/kg PCC0208009 4 h时,PCC0208009在血浆和肿瘤中的药物浓度以及对Kyn/Trp的抑制作用均呈剂量依赖性.结果表明,PCC0208009在给药后2~8 h内能有效抑制荷瘤小鼠血浆和肿瘤的IDO活性,在血浆和肿瘤中的药物浓度及对IDO的抑制作用均呈剂量依赖性,PK和PD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建立大鼠血中多烯紫杉醇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研究多烯紫杉醇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学变化规律.将大鼠静脉注射多烯紫杉醇β环糊精包合物冻于制剂后,于不同时间点采血,用紫杉醇作内标,用HPLC测定其血药浓度,并用3P87药代动力学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各参数.结果表明:多烯紫杉醇血药浓度的回归方程的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10ng/mL.制剂的体内过程符合二室模型,多烯紫杉醇包合物T1/2(β)明显增加.多烯紫杉醇包合物冻干粉制剂与注射剂相比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生物利用度也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4.
1,6-二磷酸果糖镁中镁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测定静脉注射 1,6 -二磷酸果糖镁 (fructose 1,6diphosphatemagnesium ,FDP -Mg)中镁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FDP -Mg给药前后家兔血浆总镁的变化情况 ,利用 3P87程序判断它们的房室模型类型 ,并计算相关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FDP -Mg的房室模型为二室模型 ;A、B、α、β分别为 1 2 2mmol·L- 1、0 5 2mmol·L- 1、0 2 9min- 1和 0 0 0 9min- 1。FDP -Mg中Mg的分布容积Vd、Vc、Vp 和Vss均小于 0 2L·kg- 1,分布速率常数k12 、k2 1、k10 分别为0 175、0 0 91、0 0 2 8min- 1,t1/2α、t1/2 β分别为 2 4 2、77 1min ,清除率 (Cl)为 1 7mL·(kg·min) - 1。结论 :FDP -Mg中的Mg的房室模型为二室模型 ,在体内分布迅速 ,在周边室停留的时间相对较长 ,对组织的亲和力较弱 ,药物消除相对较快。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注射用头孢他美钠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特点,将1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6组,分别静脉注射50、100、1 000 mg·kg~(-1)头孢他美钠,于不同时间点采血,分离血清;另将36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静脉注射100 mg·kg~(-1)头孢他美钠,于不同时间点取各组织制成匀浆.采用HPLC法测定血清及各组织中头孢他美的浓度,用3p97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头孢他美在SD大鼠血清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符合二室模型,低、中、高剂量下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为(66.70±21.59)、(216.90±43.22)和(1 972.70±125.54)μg·m L-1,t1/2β为(1.49±0.20)、(1.36±0.20)和(1.27±0.16)h,AUC(0~12)为(139.05±27.93)、(293.01±65.55)和(2 627.32±134.92)μg·h·m L~(-1);静脉注射头孢他美钠1 h时大鼠组织中头孢他美浓度最高,此时头孢他美在各组织中的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肾、肝、肺、胃、心、骨骼肌、脾、小肠、脂肪、脑、卵巢和睾丸.结果表明,静脉注射头孢他美在大鼠血清和部分组织中浓度较高,无蓄积.  相似文献   

16.
为了建立Risperdal? Consta?在犬体内的群体药代动力学(PPK)模型,收集比格犬肌肉给药Risperdal? Consta?后的血样,使用LC-MS/MS方法测定利培酮(RIS)和9-羟基利培酮(9-OH-RIS)浓度,采用Phoenix NLME软件建立总活性物质(RIS+9-OH-RIS)的PPK模型。结果表明,最终建立的三相并行一级吸收、一室消除的基础模型很好地描述了总活性物质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以体重和药物批次为协变量对PPK模型没有显著影响(P>0.01)。本研究建立的PPK模型精度和拟合效果良好,可用于预测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建立快速、灵敏、可靠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以测定IDO抑制剂Epacadostat在比格犬血浆中的浓度,研究其在比格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C18 (150 mm×2. 1 mm,3. 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80∶20,含0. 02 mmol/L乙酸铵),流速为0. 2 m L/min,采用负离子选择性反应监测模式监测.在此实验条件下,方法的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分析物在0. 025~5μmol/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 992 5),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小于12. 5%,偏差在±5. 1%以内,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比格犬血浆中的Epacadostat药物浓度测定.动物实验结果表明,Epacadostat在比格犬血浆中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24)为19. 7±1. 65 h·μmol/L,末端消除半衰期为7. 05±2. 73 h.  相似文献   

18.
建立他克莫司(FK506)临床个体化给药的新模式.选择活体肝移植患者2例,术前确定患者CYP3A5的基因型,并结合FK506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制定初步的给药方案;给药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法(LC-MS/MS)进行血药质量浓度监测,根据血药质量浓度、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合并用药情况调整FK506的后续给药方案.术前2例患者基因测序结果均为CYP3A5*3/*3型,属FK506慢代谢型,初始给药方案为0.045 mg·kg-1·d-1,分2次服用.给药后血药质量浓度监测结果在7.20~19.46 ng·mL-1范围;术后2例患者ALT、AST、BUN、Cr等总体均呈逐渐下降趋势,提示移植肝脏未发生急性排异反应,功能逐渐恢复;出院建议FK506剂量调整为病例1: 1 mg, 2次·d-1;病例2: 3.5 mg, 2次·d-1.2例患者应用FK506个体化给药新模式获得满意的效果,为临床合理使用FK506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传统药对远志-石菖蒲配伍后石菖蒲对远志兔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远志组和远志-石菖蒲(1∶1)配伍组分别灌胃给药,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4,5-三甲氧基肉桂酸(TMCA)的血药浓度,DAS 2.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远志组和配伍组TMCA均符合二室开放模型,配伍组TMCA的t1/2Ka和t1/2α缩短,Cmax和Tmax增大,AUC(0-∞)增加,t1/2β增大,CL/F降低。结论石菖蒲使远志代谢产物TMCA在兔体内吸收加快,吸收量增大,达峰时间延迟,消除减慢。研究成果可为传统药对体内协同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研究外用给药制剂盐酸青藤外敷散多次给药后有效成分盐酸青藤碱在实验大鼠局部组织的药代动力学,探索其在局部给药系统中的药动学行为.对实验大鼠后足造模并贴敷给药后,测定大鼠给药足组织内盐酸青藤碱的吸收量,并用PKSolver药动学软件进行药动学参数的计算与曲线的拟合.药动学参数Lambda_z、Vz/F_obs、Tmax、Css、DF%值分别为0.14 d-1、5.64 m L/mg、2 d、0.24 mg/m L、75%.从药动学数据可知药物在局部组织中含量较高,局部患处在高质量浓度的药物作用下,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外用局部给药可减少全身用药的不良反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