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观察麻杏石甘汤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肺炎疗效。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高台县中医医院收治的肺炎患儿7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39例予以基础治疗+静脉滴注盐酸氨溴索,研究组3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麻杏石甘汤治疗。比较疗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消退时间、炎症反应指标。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咳嗽、发热、啰音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测定结果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测定结果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麻杏石甘汤与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肺炎,可增进疗效,消除临床症状与体征,调节多项炎症反应指标。  相似文献   

2.
分析C-反应蛋白测定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于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小儿肺炎患者112例,并将其划分为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另选4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测定并记录各组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小儿肺炎患者各组阳性检出率。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小儿肺炎患者各组间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与支原体肺炎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与支原体肺炎组的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病毒性肺炎组(P0.05)。在小儿肺炎的鉴别诊断中,C-反应蛋白作为反映小儿肺炎疾病的敏感指标,便于早期对小儿肺炎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在临床检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30例细菌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前来体检的30例健康儿为对照组,在征得受试者家属知情同意下检测其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儿C反应蛋白、血常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对细菌性肺炎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且能反映出病症严重程度,值得在临床诊断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探究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的护理效果。选择2018年7月~2019年1月武威肿瘤医院住院确诊为胃癌的患者56例,按照1:1原则随机分为观察组(n=28)和对照组(n=28),观察组患者给予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收集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出血、感染、吻合口瘘)、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感染指标等相关数据,从而进行比对分析。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出血、感染、吻合口瘘)发生情况,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在腹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能够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炎症反应,加速患者术后康复,值得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护理方面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选取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红霉素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适于儿科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张霞霞 《甘肃科技》2022,(23):121-123
探讨分析红霉素、阿奇霉素在临床上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及护理干预方式。笔者选取2020年6月1日—2021年7月31日在医院诊治的5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此次探究的样本对象。按照随机数列法将其分配为探究组与对照组,各25例。探究组选择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对照组25例患儿选择阿奇霉素进行单一治疗。治疗完成后,将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疗痊愈时间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设定研究疗程结束后,经统计比对数据发现,探究组患儿的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0%),效果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与痊愈时间方面,探究组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对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采用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再辅以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其临床症状缓解见效快,痊愈时间短,不仅提升了治疗质量,而且更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体质与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的相关性,并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16例1~3岁肺炎心衰患儿(男60例,女56例,心功能Ⅱ级)作为观察组,并选择正常体检的98名1~3岁儿童(男50例,女48例)作为对照组.测量观察对象的身高、体重,根据幼儿Kaup指数将患儿分为三组:正常组(Kaup为13.5~18.0)、优良组(Kaup为18.1~20.0)和肥胖组(Kaup20.1).测定受试者血清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各组CK-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00),CK-MB水平随Kaup水平增加而逐渐升高,CK-MB与Kaup水平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824,P=0.000),CK-MB与hsCRP水平两者之间也存在显著正相关(r=0.660,P=0.000).结论:体质状况显著影响心衰患儿血清CK-MB水平,血清CK-MB水平随肥胖程度增加而升高,单纯依赖CK-MB水平检查不利于肥胖患儿心衰的诊断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发病特点以及生物学检查特征。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之间就诊于该院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02例作为此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按照患儿的发病类型可分为大叶性肺炎组和支气管肺炎组,大叶性肺炎组有患儿55例,支气管肺炎组有患儿47例。按照发病年龄将所有患儿分为4组:a组13例,年龄不足1岁;b组20例,年龄1~3岁;c组47例,年龄3~5岁;d组22例,年龄5~12岁。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所有患儿入院时以及出院时的血清。当抗体滴度≥1∶80时记为阳性。分析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特点以及微生物学检查特征。结果 42.16%患儿出院时与入院时抗体滴度均为阳性;57.84%患儿抗体滴度升高达4倍以上。3~5岁是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高发期,患儿常伴有CRP升高、ESR加快,在1岁以内,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升高明显,5~12岁患儿中性粒细胞升高明显。5~12岁患儿多为大叶性肺炎。伴有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CRP升高以及血沉加快。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好发于3~5岁患儿。单一进行抗体滴度测定并不能作为诊断标准,仍需辅以其他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炎症因子IL-2、IL-6、IL-18、TNF-α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广州市越秀区儿童医院儿科肺炎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5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正常患儿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正常儿童血清的IL-2、IL-6、IL-18、TNF-α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IL-2水平显著降低,而IL-6、IL-18、TNF-α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p<0.05.结论 IL-2、IL-6、IL-18、TNF-α参与了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生、发展,检测相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判定病情和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探讨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效果。将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4月到2018年12月的80例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组,阿奇霉素治疗组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联合用药组对于本次就诊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实施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机体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肺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出现情况。联合用药组的疗效更高,P0.05。联合用药组的疗效是100%,其中40例均有效,而阿奇霉素治疗组的疗效是77.50%,其中31例有效。治疗后联合用药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机体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优于阿奇霉素治疗组,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功能优于阿奇霉素治疗组,P0.05。联合用药组患儿治疗后,不良反应少,明显少于阿奇霉素治疗组,P0.05。其中,阿奇霉素治疗组静脉炎2例,总发生率5.00%,而联合用药组患儿1例腹泻,1例恶心,发生率5%。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实施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效果确切,可有效控制患儿的机体炎症,并改善患儿的肺功能,且药物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2017年收治的10例H7N9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病例组(死亡组3例,治愈组7例)治疗前后和对照组(20例)分别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D-二聚体,进行比较分析;(2)比较分析死亡组与痊愈组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乳酸等感染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治疗前的病例组心肌损伤指标升高(P <0. 05),D-二聚体变化不大(P> 0. 5);治愈组治疗后各项指标除α-HBDH、LDH外较治疗前降低(P <0. 05),而死亡组各项指标大幅度升高(P <0. 05),尤其D-二聚体升高明显(P <0. 05); 3例死亡病例各项感染均升高,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淋巴细胞及血小板计数降低;痊愈病例随病情好转各指标降至正常。结论上述实验室指标是反映H7N9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对其动态观察对病情发展、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提示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探讨急性阑尾炎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选取天水市甘谷县人民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00急性阑尾炎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疗效及围术期炎症反应。两组手术时间及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和术后胃肠道恢复、首次下床及住院周期均显著小于对照组,且术后各时点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急性阑尾炎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与开腹手术相当,但腹腔镜手术的实施更具无创、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且患者术后炎症反应改善显著,可作为急性阑尾炎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探讨小儿肺炎护理中采用针对性护理的效果。选取在卓尼县社区中心诊治的98例小儿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患儿进行干预,观察组对患儿采用针对性护理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观察组画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6.12%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的24.50%(P0.05),观察组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7.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5%(P0.05)。小儿肺炎护理中采用针对性护理能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患儿家属对此护理方法表示满意。  相似文献   

14.
唐丽华  单巍  余艳芳 《甘肃科技》2016,(18):114-115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及血培养在产科重症感染中的应用。选取甘肃省酒泉市人民医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接收的365例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于产后3d内对产妇静脉血进行采集,均行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血培养测定,分析产妇产褥感染出现情况并对其检验分析结果进行对比。PCT检测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好于CRP及血培养。三者联合测定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好于单独测定。产科重症产褥感染测定中使用血清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及血培养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较高,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WBC、CRP、PCT检测在诊断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80例作为实验组,其中细菌性感染患儿41例,病毒性感染患儿39例,收集同期健康体检的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3组患儿的WBC、CRP和PCT,观察3组结果的差异。绘制3种炎性指标的ROC曲线评价其对儿童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效能。结果:细菌性感染组患儿的WBC、CRP、PCT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感染组患儿的CRP、PCT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炎性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2.2%、92.7%、96.3%,其中,PCT的AUC明显高于WBC和CRP。结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细菌性感染组的WBC、CRP、PCT明显高于病毒性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上述3种炎性指标可用于鉴别和辅助诊断细菌性感染。其中,PCT的诊断效能优于WBC和CRP。  相似文献   

16.
柳宏  张臣  连树华 《甘肃科技》2016,(24):100-102
评估术中应用甲硝唑溶液腹腔冲洗对急性化脓性性阑尾炎儿童的临床病程及血清炎性介质水平的影响。分析从2013年5月到2016年7月,74例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儿童临床病例资料。所有患儿均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随机选择39例患儿为治疗组,应用甲硝唑溶液行腹腔冲洗,其中男20例,女19例,平均年龄9岁10个月;随机选择35例患儿为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进行腹腔冲洗,其中男17例,女18例,平均年龄8岁6个月。取术前和术后1,3,5天的外周血标本,分别检测两组患儿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降钙素原(PCT)的浓度。术后对照组中30例恢复顺利,治疗组中32例治愈。出现的并发症,对照组有2例腹腔脓肿,2例切口感染,1例术后第5天出现肠梗阻,再次开腹手术;治疗组中有3例腹腔脓肿,2例切口感染,2例不完全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痊愈。两组间炎症介质血清水平无显著差异。本研究中显示甲硝唑冲洗即不能有效降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儿血清各项炎性介质的浓度水平,也不能降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IL-2、IL-6、IL-18、TNF-A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广州市越秀区儿童医院儿科肺炎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5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正常患儿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正常儿童血清的IL-2、IL-6、IL-18、TNF-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IL-2水平显著降低,而IL-6、IL-18、TNF-A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p<0.05。结论 IL-2、IL-6、IL-18、TNF-A参与了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生、发展,检测相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判定病情和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为新生儿败血症治疗提供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8月新生儿科收治的57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诊治资料,并对阳性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早发型败血症53例(92.98%),母亲有致病危险因素36例,排前3位的分别是胎膜早破14例(24.6%)、孕期感染8例(14.0%)、羊水污染8例(14.0%);患儿有多种症状者27例(35.09%),排前3位的为呕吐17人次(29.8%)、皮肤黄疸16人次(28.1%)、纳差14人次(24.6%);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杆状核/中性粒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5项检查结果阳性率为59.64%、56.14%、38.77%、38.60%及5.66%;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呈正向相关,r=0.7,p0.01;血培养阳性7例(12.28%),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表皮葡萄球菌3例,溶血性葡萄球菌1例,大肠埃希菌1例。结论:综合参考实验检查的阳性指标,可提高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探讨纳布啡在下肢骨折老年患者麻醉中的应用对疼痛和炎性因子的影响。选取兰大二院西固医院2018年9月~2019年10月期间因下肢骨折需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200例,从中随机选择49例于术后应用纳布啡镇痛,设定为观察组,另随机选择49例于术后予以舒芬太尼镇痛,设定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用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炎性因子水平。观察组术后1h的VAS评分与对照组持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h、12h、24h和48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24h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布啡在老年下肢骨折麻醉中应用镇痛效果更明显,还能够有效降低炎症反应,推荐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探究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作用。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2月天祝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88例,采用随机字母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73%显著高于对照组86.36%(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咳嗽消失及啰音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效果确切,可促进临床症状改善,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