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数据来自吉林大学第二医院193位病人的反流症状指数评分量表(RSI)数据,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与神经网络模型对咽喉反流疾病进行预测.首先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相关性检验,再将数据按7:3拆分成训练集和验证集,最后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两种方法对咽喉反流疾病进行预测.结果表明,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准确率为99.39%,神经网络早停止法训练出的模型预测准确率最高为98.61%.因此,Logistic回归模型对咽喉反流性疾病的预测更加准确,为咽喉反流疾病的高效识别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某患者:女,34岁。因“阵发性心悸1年余,再发2次”入院。患者于2006年体检时发现心脏扩大,后至外院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示右房、右室内径增大,冠状静脉窦扩张,三尖瓣中量反流,二尖瓣轻度反流。患者未重视,未系统诊治。2008年起患者出现无明显诱因的阵发性心悸,为突发突止,每次持续数秒钟,未诊治。  相似文献   

3.
哮喘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表现为突然发作的气促,严重者可因呼吸困难而危及生命.引起哮喘的原因很多,有感染、花粉、异体蛋白等.近年来通过医学专家的多项研究表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是引起哮喘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观察告诉人们,当病人有哮喘症状而用一两种抗哮喘药物治疗无效时,就应疑有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某些病人在接受抗酸反流治疗后,可减轻或消除哮喘症状,同时可减少抗哮喘药物的应用.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和哮喘共存,有80%左右的哮喘患者有食管下段括约肌松驰、收缩乏力等异常.判断胃食管反流引起哮喘的线索有:哮喘发生于成年人;在餐后、躺下或运动时哮喘发作和加重;夜间或平卧时哮喘发作和加重.胃食管反流引起哮喘的作用机制,第一是微量或大量吸入胃内容物,引起化学性肺炎.因为仰卧睡眠易发生酸性物质吸入呼吸道,所以与胃食管反流相关的哮喘最常见于夜间发作.第二是食管粘膜受体兴奋引起迷走神经介导的支气管痉挛,反流清除时间延长常导致食管  相似文献   

4.
胃食管反流病(GERD)十分常见,它是一种病理生理基础可涉及多个领域、学科的疾病。对GERD与哮喘、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医院内肺炎、反流性咽喉炎、慢性咳嗽、不明原因胸痛、肺纤维化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7月,一名27岁孙姓孕妇,妊娠18周进行超声检查时发现,胎儿三尖瓣少量反流,膀胱径线增大。患者为首次怀孕,否认家族遗传疾病。查体均未见异常。为查明胎儿病因,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为该孕妇进行了羊水染色体检查及高通量DNA测序。该院检验科主任陈琳说,经分析,发现胎儿核型为染色体臂间倒位,属于染色体结构畸变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药治疗效果.方法分析近年来我们用中药旋复代赭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中,治愈23例(63.8%),有效11例(30.5%),无效2例(5.5%),总有效率达94.4%.结论中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好,无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药治疗效果.方法分析近年来我们用中药旋复代赭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中,治愈23例(63.8%),有效11例(30.5%),无效2例(5.5%),总有效率达94.4%.结论中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好,无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消化科的常见疾病,常伴发一系列症状,从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GERD病人症状反复,常因对疾病的认识不足而产生过度紧张,甚至焦虑的情绪,从而影响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通过对胃食管反流伴发焦虑病因病机的探讨,研究二者发病的相关性,并从疏肝健脾的角度探讨其治疗的理论依据,拓展临床思维。  相似文献   

9.
有压瞬变流限压控制反问题的最优控制理论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简单管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有压瞬变流限压控制反问题的最优控制数学模型.采用δ-摄动法并经过空间离散,将由拟线性偏微分方程控制的有压瞬变流系统转化为时间连续线性系统,从而使有压瞬变流限压控制反问题能应用时间连续系统最优控制理论来求解.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酸性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的豚鼠模型,用于研究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并发的呼吸系统疾病。方法豚鼠持续灌酸或蒸馏水16天后,测其食管下段粘膜的pH值,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并研取食管、气管和肺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模型组豚鼠食管下段粘膜的pH值明显降低,BALF的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EOS)显著升高(P<0.01),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食管、气管和肺组织上皮增生,炎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结论胃内容物反流能造成豚鼠食管、气管粘膜和肺组织的损伤,可研究GERD并发的呼吸系统疾病和该病的病理生理情况,该制模方法成活率高、简单易操作。  相似文献   

11.
在PCM数据流的调制与解调中,信号码型的变换和反变换是极其重要的环节.首先,该文简要介绍了PCM数据流的常见码型(NRZ-L、NRZ-M、NRZ-S、BIΦ-L、BIΦ-M和BIΦ-S).其次,该文详细论述了PCM码型反变换的原理和技术.最后,该文采用FPGA技术,实现了PCM码型的反变换,即将PCM码型转变为常见TTL码型.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已发表的有关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关系的研究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检索电子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期刊与书籍、检索互联网,并通过查找参考文献和引文进行了全面的文献检索;使用自行设计的表格提取了有关的数据;对各纳入研究利用Review Manager4.2软件进行meta分析.本文研究共纳入文献24篇,经Meta分析,反流性食管炎组共5026例,Hp感染率约为43.67%,对照组共4442例,感染率高于反流性食管炎组约为57.23%,合并OR值为0.48(95%CI:0.39-0.59).经几何漏斗图和失效安全数分析结果显示,发表偏倚对研究结果影响较小.敏感性分析表研究明结果稳定可靠.从而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中能够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老年非心源性胸痛(NCCP)与酸反流关系的了解,探讨质子泵抑制剂(PPI)试验对NCCP病因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老年NCCP患者进行胃镜、24小时食管pH监测、质子泵抑制剂(PPI)试验性抗反流治疗.结果42例老年NCCP中,有20例(47.62%)的Deme吼日r总积分>14.72;有14倒(53.55%)霄镜检查诊为反流性食管炎;有29例(69.05%)PPI试验Fe,I生。阳性卒明显高于与霄镜检生、24小时食管pH监测,有显著差异(P<0.05);PPI试验敏感性为90%,PPI试验特异性为81.82%.结论NCCP主要原因是酸反流,PPI试验可作为老年NCCP患者简便、经济、有效的病因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硅整流管反偏直流产生电流温度关系、伏安特性和对应的深能级瞬态谱(DLTS)的研究,揭示了均为硬转折特性的试样漏电流有较大差异的根源是:表面研磨损伤层引入了新的深中心,使PN结的漏电流增加了一个隧道电流分量;并分析了导电机理.根据理论分析,修正了反偏PN结漏电流理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误诊的原因和确诊方法,提高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认识。方法:报告误诊为冠心病的反流性食管炎6例,并对其临床特点、误诊原因、确诊方法进行探讨。结果:临床医生对反流性食管炎认识不足,诊断思路片面,缺乏进一步的检查和临床分析是误诊的主要原因;由于食管解剖位置与心脏相毗邻,以胸痛症状为主,胃食道反流症状不明显,且多伴随冠心病易感因素者,容易误诊。结论:应提高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认识,重视基础资料的收集,必要时进行24h食管pH值监测或冠脉造影来确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盐酸伊托必利临床常用剂量对大鼠酸性反流性食管炎模型的作用。方法采用不完全结扎幽门+食管下括约肌切开术制备大鼠酸性反流性食管炎模型,观察盐酸伊托必利临床常用剂量对大鼠酸性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小肠推进及食管黏膜病理形态的影响。结果盐酸伊托必利能明显提高酸性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的小肠推进功能,明显减轻模型大鼠食管黏膜的损伤。结论盐酸伊托必利临床常用剂量对大鼠酸性反流性食管炎模型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钠临床常用剂量治疗急性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采用结扎幽门+贲门肌切开术制备大鼠急性反流性食管炎动物模型,观察泮托拉唑钠临床常用剂量对模型大鼠食管粘膜损伤指数的影响。结果泮托拉唑钠临床常用剂量能明显减轻大鼠急性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食管粘膜的损伤。结论泮托拉唑钠临床常用剂量对大鼠急性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Hilbert-Huang变换的第一心音信号时频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瓣膜原理,第一心音(S1)是在心脏收缩期由二尖瓣和三尖瓣关闭时引起的振动产生的,含有多个频率分量.对第一心音信号的分析研究,在临床上对心脏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本文用一种全新的时频分析方法:Hilbert-Huang变换(HHT),对30例心音数据进行心音分析实验.实验结果表明:HHT方法可以有效的分析心音信号;S1含有二尖瓣M1及三尖瓣T1两个主要成份;异常S1的M1和T1的频率比正常S1有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研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关系。方法:分别对61例DU和25例正常人(HI)进行了24h食管pH值监测,DU组为再分为有反流症状组16例和无反流症状组45例。结果:DU组18例酸瓣流计分大于DeMeester正常标准,占29.5%,显著高于HI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有反流症状组16例全部酸反流计分大于DeMeester正常标准,占100.0%  相似文献   

20.
对近年来脑血管疾病的研究和进展进行了一定的概括,分别阐述了脑血管疾病在预防、发病年龄、治疗、康复和DSA的溶栓介入治疗的进展及其新的观点,为重新认识脑血管病提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