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高中语文授课的重点之一是"诗意",这样能够是课堂增加活力。语文教学当中应该用"诗意"做中心,让学生勇于创新,不断探索,打造诗意般的学习与生活。本章重点阐述了怎样打造语文教学里的"诗意课堂"。以学生诗意的启发为重点,同一时间注意教师的有效引导。  相似文献   

2.
卜国栋 《奇闻怪事》2006,(11):24-25
诗意语文,是王崧舟、盛新凤、周益民等几位年轻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所做的一项实验研究。这一命题很有新意,很有价值,受到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的关注。 那些诗意语文的课堂总是那么精彩。课堂上,教师挥洒自如,才情飞扬;学生总是那么兴奋,时而会有沉静的思考。这样的课堂,教学像是一条河,时而舒缓,时而激越,时而稍作停留,时而又跳跃前行……真的,你会感到这就是诗意。  相似文献   

3.
种一颗"诗"的种子在学生的心田,让语文在诗意中穿行,学生就会收获更多的诗意语文的快乐和幸福!  相似文献   

4.
语文原本是缤纷绚烂、浪漫瑰奇、充满诗意的:苍松云海是黄山的雍容;青山秀水是武夷的瑰丽;银装素裹是北欧的风情;桑巴探戈是南美的神秘。没有诗意的语文是苍白枯燥令人厌恶的,是没有语文的语文,如同娇艳的花朵渐渐褪去了美丽的色彩,而这更泯灭了学生对文学这一神圣殿堂的向往与热爱。  相似文献   

5.
陆群伟 《科技信息》2011,(3):252-252
语文是一种无比雅致的文化,一块滋养心灵的沃土,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语文诗歌的教学,更是融教学内容诗意和课堂教学诗意为一体的教学,应以文本为基础,用艺术的手段营造一种情境和意蕴,让学生浸润其中,走进文本,感悟诗意,让诗意的激情唱响语文教学。《沁园春.长沙》一文的教学就是诗意语文课堂创设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材中,因古诗的作者距今年代久远,其社会历史背景学生不易理解,故在体会“诗情”方面颇有难度,不少古诗课都上得死气沉沉,从理解诗意到背诵到默写,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不过是机械地“操作”过程,学生并未真正理解诗意。在古诗教学中,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相似文献   

7.
陈廷富 《科技资讯》2009,(24):163-163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素养”的概念,“语文素养”内涵丰富,它涵盖了“字词句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  相似文献   

8.
要提高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味”,首先要净化语文课堂,其次是提升教师素养,最后是重视师生情感的共鸣。  相似文献   

9.
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瑰宝,诗歌能关照宇宙,咏叹人生。语文的突出特点是诗意,诗意是语文的本性,本体和本色,屈原的忧国忧民,陶潜的悠然自得,李白的飘逸雄放,杜甫的沉郁顿挫,都要通过诗意的语文来表达。诗意语文能震撼心灵,安抚慰藉人的灵魂,滋养润泽人的心田。他不仅有助于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还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艺术鉴赏力,故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和重视。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多关注诗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阅读、分析、理解、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10.
笔者曾长期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深知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想上好作文课,自己必须首先是一个作文好手。否则,“以其昏昏”,怎能“使人昭昭”?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很多,但将棒子打在语文学科性质工具说上有失公允。语文的真实内涵是语言,自小学至中学的语文学习主要是语言学习,只是要求的深浅度不同而已。语言的性质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两种,一是就语言在人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而言,一是就语言和人的关系而言,二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诗性语言是语文学习者的最高追求,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12.
拼音教学是学生识字的基础,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关键之所在。如何有效地进行拼音教学,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积累,认为采取如下策略:用色彩标识,强化视觉记忆;联系生活,进行抽象思维;借助儿歌、肢体语言等辅助手段教学,多途径的为学生开凿获取知识的通道,为语文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一环,对于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语文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实现了质的飞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语文阅读教学,不但可以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富有感染力,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14.
王桂生 《吉安师专学报》2003,24(B12):162-163
语文教学屡受责难,原因是其负担重.费时多,效率低。语文教师应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认真实践语文教学的“减负增效”.全面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如何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呢?途径很多.本文只述三点:1、锤炼教学语言.借教师准确、清晰、风趣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突出语文特色.借语文课的情感性、审美性、人文性陶治学生情操;3、调整教学关系,在新颖、务实、开放的教学气氛中培养学生的乐学之情。  相似文献   

15.
“多元解读”因其能彰显学生个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多元化,个性化学习,在语文教学中逐渐被广泛运用。但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多元解读”在职业语文教学中是否适用?本文通过笔者的教学实践,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总结了“多元解读”这种阅读教学方式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育家黄光硕先生说:“学生的语文学得怎么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过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标志。”可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是一提起作文,教师摇头,学生叹气,把作文视为语文教学中的“拦路虎”,因为学生普遍感到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针对此,我们进行了“小学生生活化作文”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增强了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和兴趣。我们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7.
要更好地体现出课文与课文的联系,知识与知识的联系,就应多方着手,“融会贯通”教语文。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好语文,学活语文,用好语文,用活语文。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是叶圣陶的一贯观点;“语文教材不仅仅是例子”是对语文教材、语文教学、语文教改的反映和要求。“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与“语文教材不仅仅是例子”看似对立,实都是对语文教材性质的认识,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对于学生写话,语文教师一直在努力着使学生乐于表达。但是为什么有的学生对写话依旧觉得头疼呢?笔者以为,这与学生没有形成对写话的浓厚兴趣有很大的关联。作为低年级语文老师,我们该问问:用什么办法使学生产生急于表达的内心需求?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材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审美教育内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美育,要求教师以美启真,以美怡情,以美育人。倡导老师积极“引”,学生细心“观”,耐心“品”,用心“创”,从而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美、体悟美、塑造美,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初步具有对语言、文字、文章乃至文学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