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文章通过分析广西西江经济带工业园区和梧州工业园区经济发展现状及生态经济模式存在的问题,以梧州工业园区为例探讨工业园区生态经济模式,旨在提高工业园区生态经济发展水平,为珠江-西江经济带工业园区生态经济模式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孙丽文  杜娟  韩莹  任相伟 《科技促进发展》2020,16(11):1430-1440
随着经济发展中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跨域生态产业链的构建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首先根据主导力量的转换,将跨域生态产业链的演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企业生态转型期、生态产业园发展期、跨域生态产业链构建期,并构建了主体之间的关系模型;然后建立三阶段的演化博弈模型,通过分析总结最优均衡点,剖析跨域生态产业链演化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各主体参与跨域生态产业链构建后的收益增加越多,成本增加越少,越有利于跨域生态产业链的构建;社会公众对绿色发展的追求对跨域生态产业链的构建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政府征收的环境税和污染罚款能够加速跨域生态产业链的构建,而补贴只在生态产业园发展期表现出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鑫  蔡圃 《甘肃科技》2012,28(24):5-7,113
阐述了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则与方式,以张掖市高台县工业园区为例,从宏观角度出发,结合高台县工业发展的现状,对园区产业进行合理规划,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使得园区资源能源得到循环利用,并提出了保障措施,以期高台工业园区能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运用工业生态学及循环经济的相关理论,对乌兰水泥集团和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的生态产业链网进行深入研究,详细分析了各自的特点,为成功建立及推广生态工业园项目提供了参考依据和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5.
技术生态化创新整合了熊彼特关于创新的定义、制度创新理论和生态学的观点,在企业生产系统中引入生态观念,追求的是生态经济综合效益。本文,在阐释工业生态产业园区和技术生态化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其产生的必然原因,探讨了工业园区生态产业链形成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与转型是目前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迫切问题。工业园区作为城市新的增长点,通过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培育产业集群、基础设施建设、循环生产等作用,将会有利地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文章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维度探讨工业园区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并以玉门经济开发区为例分析了工业园区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促进作用。以期丰富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研究,并为其他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实践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构建研究——以崇明岛芦笋产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循环经济、生态产业的基本理论,系统分析崇明芦笋产业发展现状,尝试构建崇明生态岛芦笋资源开发利用生态产业链。研究表明:构建芦笋生态产业链的思路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崇明芦笋资源生态产业链具有独特的链接结构和功能;构建崇明芦笋生态产业链是一项系统创新与实施工程,需要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实施与融合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成学  武春友 《科技与经济》2012,25(4):96-100
生态产业链作为低碳经济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如何提高产业链中的资源效率问题,保证生态产业链的稳定发展,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基于共生理论,从低碳经济的视角分析了生态产业链的多元稳定因素,认为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是影响低碳生态产业链多元稳定的因素,进而构建低碳生态产业链多元稳定共生理论模型,为生态产业链低碳运行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能值理论的钢铁工业园区可持续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能值分析理论与方法引入钢铁工业系统,在对钢铁工业园区的能流、物流、货币流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基于系统结构、功能、生态效率、经济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指数的能值综合评价体系,定量分析钢铁工业园区的结构功能特征、生态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生态工业园建设、制定正确的系统管理调控措施和发展策略提供理论依据.以中国某钢铁工业园区为案例进行能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园区采取物质循环、能量梯级利用产业链后各项指标都优于传统生产链.  相似文献   

10.
工业园区是重庆市工业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平台。近年来,特色工业园区对重庆市经济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但是,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还存在着产业布局和功能划分不具体、产业集聚程度不高、园区要素资源稀缺、配置效率较低、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等问题。为实现重庆特色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应更新观念,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大开放来促进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培育工业园区的创新能力,优化园区产业集群发展软环境,大力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相似文献   

11.
西安市工业污染现状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安市环境污染源调查资料做了统计分析.结论表明,西安市工业污染已成为西安市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分析了西安市工业污染的现状,研究了西安市工业布局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并提出了防治工业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从工业发展效率和城市综合发展两个方面评价新乡市近年来的转型发展效果.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Malmquist指数法,对新乡市工业部门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测算分析,发现新乡市工业发展态势良好,绝大部分行业依靠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提高取得了生产率的改善,逐步走向集约型的经济增长道路;构建新乡市城市转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考虑经济指标、社会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运用熵权法对其城市转型效果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新乡市城市转型运行情况良好,经济指数、环境指数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而资源指数和社会指数进步较小.  相似文献   

13.
右江流域是西江水系较大支流之一,地处南贵昆经济区的地理中心地带,南昆铁路、南百高速路及右江航道贯穿其中,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由于社会、历史等原因,流域内大多数县是全国贫困地区.流域产业发展比较缓慢,不仅影响该流域的经济发展,也影响全广西的经济发展.该文在右江流域进行空间经济系统和流域的资源分布、环境状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实现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对策,以实现流域产业协调发展,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资源利用率是评价生态工业园运行绩效的重要指标,资源高效利用是生态工业园建设的基本要求.本文以广义随机Petri网作为建模工具,以贵港生态工业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贵港生态工业园物质循环网络的广义Petri网模型,利用广义随机Petri网模型与马尔科夫链的同构关系,分析了贵港生态工业园关键资源的利用率以及重点加工环节运作效率,指出了贵港生态产业园资源利用过程中有待改善的环节,为贵港生态工业园的优化和改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生态工业园水环境承载力进行测算,以支持生态工业园各级污废水排放控制,促进生态工业园的可持续发展。方法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生态工业园水环境承载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提出生态工业园水环境承载力应从自然水域的环境承载力和污水处理厂的纳污容量等层面加以控制,并建立了生态工业园的自然水域环境承载力和污水处理厂纳污容量模型。结论建立的模型可操作性较好,可以有效地测算出生态工业园的自然水域环境承载力和污水处理厂纳污容量。以此为依据控制各级污废水排放,可以有效地保护水资源环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以往相比,企业面临的是一个更加开放和复杂的外部环境。作为发展中国家,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定产业政策来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一直是理论界讨论和探索的方向。首先对传统产业政策框架进行总结和分析。其次进一步讨论在动态环境下,构建产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模式,并强调政府的产业政策应从产业内部核心资源、关键能力的培育、外部市场建设等方面系统的考虑,力争通过有效的资源配置措施,使产业内部的资源与外部的环境相匹配。最后,提出动态竞争优势视角下的新式产业政策框架体系,以期为我国的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生态工业园区的构建理论及发展模式,并针对重庆部分工业园区环境污染严重、能源结构和产业布局不合理等问题,提出了发展重庆生态工业园区应推行企业清洁生产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加强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快调整优化工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黄昶生  郭彦琪 《河南科学》2014,(9):1890-1893
运用因素比较法对黄河三角洲四大临港产业区的竞争力作出评价,明确优势与不足.秉承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思想,为四大临港产业区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个性化和一体化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长板效应".基于竞合理论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可以在区域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促进整个区域实力的壮大,避免恶性竞争,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产业链研究不仅对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日益重要。基于产业链的跨区域延伸,首先提出了跨区域产业联动的概念;进而从区域经济角度对我国煤炭产业链的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阐述了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煤炭开发利用中进行跨区域产业联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