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选取1961-2008年武陵山片区18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水数据,通过线性回归、相关系数等统计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上分析了武陵山片区夏季暴雨天气的变化规律,并运用信息扩散技术计算出武陵山片区夏季暴雨天气风险的空间分布.结果显示,整个武陵山片区年平均暴雨日数呈上升趋势,区域内总体是东多西少、北多南少和中部高于边缘的分布特征;武陵山及附近地区受地形地貌和暴雨次数的影响暴雨量级较大,乌江、清江和资水等河流流域是武陵山片区暴雨气象灾害的重点预防区域.这对武陵山片区制定区域发展政策、防灾减灾及生态建设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胡玉山 《科技资讯》2012,(8):213-213
通过分析暴雨雷电、冰冻大雪等恶劣天气造成车辆段行车设备故障,对出车组织的影响,进而采取人工处置方法,保证一定的出车能力。  相似文献   

3.
崔书莹 《科技资讯》2014,12(19):144-144
为提高道路运输企业应对恶劣天气的安全管理能力,本文笔者首先分析不同恶劣天气大风、暴雨、大雪等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然后提出应对恶劣天气的安全管理措施,以降低恶劣天气下交通事故发生率,如加强对驾驶员安全管理、车辆的安全管理等。  相似文献   

4.
利用重庆市北碚地区2009-2011年的12121气象信息电话拨打次数与闪电定位系统监测数据,应用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风险评估方法,重点分析社会公众对雷电天气的关注度.结果表明:社会公众对雷电天气的关注度随关注度风险水平的增加而逐渐增加,雷电天气关注度随着季节变化各异,从高到低依次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基于闪电定位数据计算的关注度理论值较为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且通过显著性检验;基于此,将社会公众对雷电天气事件的关注度风险等级划分为一般风险水平、中风险水平、高风险水平,为雷电灾害防御管理提供决策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雷电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全球每年因雷击造成火灾、爆炸、电子设备损坏等事故频繁发生。本文通过对雷电产生原理及其危害的概述,使大家对雷电有了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同时结合相关雷电理论,对714天气雷达的防雷设施建设进行了阐述,对天气雷达采取必要的防雷设施不容忽视。天气雷达阵地属于二类防雷建筑,本文分别从直击雷防护、感应雷防护、等电位连接三个部分,对三明天气警戒雷达的防雷设计进行了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6.
利用天气环流形势和各种物理量场特征,分析了2012年7月21日忻州市出现的历史罕见区域性暴雨及大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及大暴雨天气过程形成原因:一是500hPa图上,蒙古国以北庞大冷低压东南下,促使5840gpm线南退,冷暖空气交汇,加之前期584线在河、保、偏一带盘踞,给这里带来高温、高湿、高能;二是500hPa、700hPa、850hPa在忻州市上游一带有西南风急流存在;三是从强降水时段的涡度场、散度场、垂直速度场等物理量场看出,忻州市西北部为辐合区,这些参数和降水量大小分布区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选取2006年到2011年丽江市境内发生的76个强对流暴雨和冰雹个例,从影响的天气系统、水汽条件、大气层结结构、能量条件和中尺度水汽、急流特征等5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如下主要结论:一是对流层中层偏北气流、中低层切变低涡、地面冷空气是强对流暴雨或冰雹形成的主要天气系统,夏秋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或东退过程中,在其边缘也有可能出现强对流暴雨或冰雹天气;二是大部分强对流暴雨或冰雹形成前,气层无明显不稳定特征,08时的对流不稳定度对其指示作用不显著;三是强对流暴雨形成前,中低层有深厚的高湿度层,而且有较好的水汽输送,而冰雹形成前,上干下湿的层结特征明显;四是对流层急流对丽江境内强对流暴雨或冰雹的形成作用不大,指示性较差;五是要重视更高层次垂直风切变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卢海新  陈并  洪荣林 《广东科技》2011,20(16):76-77
采用2004~2008年厦门雷电观测和闪电定位资料,分析厦门雷电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厦门雷电活动频繁。对同期相关环流形势和天气系统进行统计,结果表明产生雷闪的天气类型主要有高空槽类、副热带高压类和热带系统类等3类6型。  相似文献   

9.
 应用低通滤波器分离天气尺度和次天气尺度的运动,对云南罗平地区的一次单点性暴雨过程的各种物理量进行诊断分析.发现天气尺度的系统为次天气尺度的系统提供了暴雨发生的适合的环境场,而次天气尺度的系统是导致罗平地区单点性暴雨发生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0.
<正>策划人语:进入七月,气温一路走高,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这种高湿、闷热的天气还将继续。国家相关部门每年夏季都会发布一系列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高温天气防暑降温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高温中暑及高温作业引发的各类事故,切实维护劳动者安全健康权益。近些年,由于高温天气导致的中暑事件时有发生,给劳动者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带来严重损害和威胁。高温酷暑,严峻地挑战着人的生理承受机能,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高温下的生产、建设与劳动者。如何防范和应对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产生的不利影  相似文献   

11.
正夏季是旅游旺季,很多人喜欢在夏季出门游玩,特别是山水相间的旅游景点更是得到了众多游客的青睐。旅游固然十分惬意,但是夏季天气多变,了解旅行安全知识变得更为重要。提前关注目的地天气情况团队游客、自驾游、自助游、户外运动爱好者等人群,出行前务必提前关注了解目的地天气变化,增强自身安全防范意识,加强风险评估,克服侥幸心理。如遇暴雨天气,为防止地质灾害,应避免到山地、峡谷、水边等危险地点游玩。同时,要准备防晒、防雨的装备和  相似文献   

12.
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高、低空天气实况到多种物理量场要数等方面,对忻州市出现的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出此次暴雨天气过程形成原因,把实况作为着眼点,旨在寻找指标,为今后暴雨预报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3.
以泰山天气雷达站为例,针对高山雷达站的特殊结构,结合泰山雷达站的雷电灾害实际情况,采用IEC62305-2<雷电灾害风险评估>[1,2]的评估方法对高山雷达站进行初步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本文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和避免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保障高山雷达站工作人员、游客人身安全,确保高山雷达站建筑群及其相关仪器安全为最终目的,按照"以人为本、安全可靠"的原则对高山天气雷达站各建筑现有防雷设施的防护效率进行科学计算.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随着气温不断攀升,影响安全生产的不稳定因素增多,监管压力进一步加大。开慧镇安监中心多措并举,有效保证高温期间安全生产。发放通知,组织到位。开慧镇结合安全生产工作实际,下发了《关于做好高温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严格按照《长沙县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暂行办法》,针对高温天气旅游活动的特点,结合各辖区实际,对高温天气安全生产工作作出部署,加强对事故多发行业和领域的监管力度,及时防范各类风险,遏制各类事故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到位。开慧镇党政领导迅速响应、  相似文献   

15.
正日前,益阳市赫山区安委会在全区部署开展"安全生产攻坚行动",着力打好五大攻坚战役,夯实安全基础,抓紧事故防控,压实监管责任,全力构筑"安全屏障"。全力打好高温、汛期安全生产攻坚战。建立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防范机制,高度重视强降水、高温、雷电等自然因素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到岗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做好应急值班工作。全力打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攻坚战。牢固树立"抓宣教  相似文献   

16.
<正>一般石油化工企业都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生产连续性等特点。而夏季多风、雷雨、高温、干燥等气候特征,又直接影响到装置的安全生产。故针对以上情况,各企业应该相应制定夏季安全生产技术措施,以保证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高空形势配置与以往暴雨形势不同。这次过程中、低层是低值系统,高层却配有一个强大的高值系统。中、底层冷涡、中层湿区与垂直辐合上升区叠加在准静止锋上,上层有小高压,中层有下沉逆温层或正能量面积,是一次典型的"干暖盖效应"暴雨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8.
你知道吗?情绪也会中暑! 中暑是夏季高温天气下常见的病症,轻者表现为头晕、恶心、乏力,重者会昏迷不醒,如不及时抢救,甚至危及生命。炎热天气不仅对人体生理影响很大,对人的心理和情绪也有负面影响,这就是心理学家常说的“情绪中暑”(也称“夏季情感障碍症”)。  相似文献   

19.
以1955-2007年海河流域降雨资料为基础,结合暴雨时的天气系统,利用GIS技术和统计方法分析了海河流域汛期暴雨落区及时程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区域性或流域性暴雨中心位于滦河水系最多,永定河水系暴雨中心最少,且多伴随暴雨遭遇,又以相邻流域间暴雨遭遇为主;气旋是引起海河流域区域性暴雨或流域性暴雨最多的一种天气系统;天气系统对各水系间及流域内的暴雨遭遇没有明显影响;次暴雨过程以前、中期型为主,切变线、高空槽、蒙古气旋、东北气旋、黄河气旋天气系统的暴雨均是前期型最多,台风和江淮气旋天气系统的暴雨为中期型最多.  相似文献   

20.
广西冬季暴雨事件的特征及影响天气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广西89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0年12月~2003年11月共43年的暴雨资料,通过经验正交函数(EOF)方法,分析广西冬季(12月至次年2月)暴雨天气事件的时空特征及主要影响天气系统。结果表明,广西冬季暴雨天气事件是一种小概率事件;造成广西冬季暴雨天气事件的主要影响系统是南支槽东移和冷空气南下共同影响;冬季桂西北难以发生暴雨天气,暴雨主要发生地区位于桂东和桂南;产生冬季暴雨的物理条件与充沛的水汽、强烈的对流不稳定和辐合上升运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