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太阳出问题了吗 太阳内部巨大的磁力环时常从太阳深处延伸出来,并一直冲出太阳的表面,于是太阳表面便有了一些温度相对较低的地方,它们看上去比周围暗,形成了一些斑点,这便是“太阳黑子”。“太阳黑子”反映了太阳磁场的状态,是太阳内部磁活动的“窗口”,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探索》2009,(3):6-6
一项新研究结果暗示,太阳的变动或许有助于提前几十年预测地球上可能出现的极端气候事件。太阳周期为11年,在此期间太阳活动有明显变化,太阳表面的黑子数量有明显增加。太阳周期是由太阳的磁扰动驱动的,它很可能影响地球的天气系统,特别是厄尔尼诺一南方涛动,这是一种主要跟南半球洪水和旱灾有关的周期性气候模式。科学家认为,太阳很可能是地球气候的“发动机”,  相似文献   

3.
石左虎 《世界科学》1999,(12):12-14
于1995年12月2日发射升空的“太阳及日光层天体探测”卫星(soho)朝着太阳中心作了一次令人惊异的旅行。太阳黑点下究竟蕴藏着什么?为什么围绕着太阳的日冕之内层温度远比其表面高?太阳风是怎么形成的?太阳磁场是一种什么现象?这些是人们想通过Soho号卫星收集到的最新资料来加以解决的问题。揭开太阳的面纱欧洲人研制的太阳探测器——Soho号卫星配备着极为完备的测量仪。科学家们通过先进的卫星得以探查太阳内部最深处,太阳黑子底下的秘密特被人类揭开。对太阳作深入细致探测已经开始。为推断出太阳内部究竟发生着什么,天文学家们一…  相似文献   

4.
火红的太阳     
九天之上的“核反应堆”太阳是银河系数千亿颗恒星中一颗中等大小的恒星,其中心的温度高达1500万~1600万℃,它的压力相当于地球表面大气压的400亿倍。太阳的中心是一个极其巨大的核反应堆,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核聚变反应,把氢转变成氦,并控制  相似文献   

5.
《科学24小时》2011,(6):52-52
太阳过渡区和日冕探测器(TRACE)首次拍摄到分布在太阳表面的壮观太阳黑子群。图像中靠近“地平线”清晰可见的明亮区域是AR9169,是近期太阳周期的太阳黑子群。图中相对寒冷黑暗区域的温度达到数千摄氏度,而在太阳黑子周围最明亮的发光气体流温度超过100万摄氏度。  相似文献   

6.
虽然撞击点处于太阳的光照面,因而从图像上看,“坦普尔1号”彗星表面呈白色,但实际上“坦普尔1号”是一个深黑色的球体,这与科学家以前的观察相一致。但“坦普尔1号”的外形并不像科学家原先认为的那样是个不规则体,而更像一个长条土豆。“深度撞击”传来的高清晰度照片显示,“  相似文献   

7.
太阳发生剧烈的震动,被称为“日震”。1962年,科学家发现了太阳的表面上下震动着,一次上下震动的周期约为5分钟。后来,科学家又观测到其震动是周期在20~160分钟内不等的各种连续震动。  相似文献   

8.
《大自然探索》2003,(1):31-31
澳大利亚政府目前决定,将建造一座高达1000米的“太阳塔”,利用太阳能进行风力发电。“太阳塔”的工作原理是简单的对流原理,即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高达1000米的塔身类似一根巨大的烟囱。它的底端有一个直径7000米的圆盘状  相似文献   

9.
在地球上,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我们常把一天分割成“白天”和“晚上”两个部分。无论哪一天,惟有当太阳落下后,银月星辰才能绽放它们的光辉;而随着日出时刻的迫近,星辰便一点点淡出我们的视野。因此在地球上的我们,觉得天穹万物之中惟有太阳是最伟大的。殊不知,在恒星世界中,太阳仅仅是一颗很不起眼的恒星。  相似文献   

10.
太阳巨墙     
《大自然探索》2012,(2):8-8
下图为太阳观测者最近拍摄到的日珥图片——由受热气体构成、在太阳表面高高耸立的一堵巨型气墙。日珥根植于太阳表面,但可伸入太空很远的距离。  相似文献   

11.
《科学24小时》2011,(1):52-52
意大利天文学家凯文·里尔登最近拍到一张太阳的特写照片,展现了太阳表面持续喷出的快速移动超热气体形成的喷流。在照片中,一种被称为“针状体”的扭曲管状结构从太阳表面向上喷射,速度可达到每小时7.2万千米,远远超过音速,而其直径可达482千米,长度与地球不相上下。  相似文献   

12.
谷子 《世界科学》2004,(8):46-46
欧洲科学家最近指出,太阳可能是造成地球变暖的“元凶”。因为太阳在最近60年内比过去的1000年“燃烧”得更猛烈,使地球变得越来越热。 在过去20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约摄氏0.2度。根据1860年以来收集的全球天气纪录,1997年、1998年和2002年  相似文献   

13.
太阳的内部每天都在发生猛烈的核聚变反应,它的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但当其高温传递到久阳表面时,温度降至为6000摄氏度=令人匪夷所思的足,位于太阳上空约2000公里处的“日冕”温度却又升至100万摄氏度,整个太阳的上空被比其表面温度高100多倍的日冕所包围。虽然日冕的部分热量会影响太阳表面,但其温度就是难以上升.仅为6000摄氏度的太阳表面温度却能使日冕升温到100万摄氏度,原因何在?天文学家对此甚感迷惑。  相似文献   

14.
太阳爆发对产妇分娩影响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0年前后,太阳活动将进入第23周高峰年.太阳耀斑爆发引起宇宙环境的突然改变,将产生一系列的生物效应.自2O世纪20年代以来,关于“太阳-生物圈”问题的大量研究已表明,人体的许多生理指标都受到太阳活动的调制.本文从优生角度回顾、调查并分析了在第22太阳活动周期间,太阳耀斑爆发(简称太阳爆发)对产妇分娩的影响,发现  相似文献   

15.
王德昌 《科学》2005,57(4):55-58
日晷者,为昼间测日影知时之仪器。“日”指“太阳”,“晷”表“影子”,“日晷”意为“太阳的影子”。由于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运动,使其照耀的“物”背后产生在某个面上的阴影的位置和长度渐次转移和变化.人们依阴影转移和变化之度,以测时间之持续和位置。  相似文献   

16.
明月几时有     
“日地关系观测卫星”(Solar Terrestrial Relations Observatory)是两颗几乎完全一样的太阳探测器.它们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同时观测太阳.就仿佛人类的一对“眼睛”同时看太阳一样。科学家们把这两颗卫星获取的数据结合起来能得到太阳的三维图像。  相似文献   

17.
天文学家最近说,自2005年以来在太阳上可见的最大活跃区,已经旋移到从地球上看去的太阳表面中心,这意味着由它产生的任何爆发都将正对地球。这个被称为“活跃区1339”的黑子簇是一串磁活跃区,它被人造卫星率先观测到,当时它正沿着太阳西北边缘移动。最近.它进入了地面望远镜的视野。天文学家很快意识到它并非一个普通黑子,而是一个巨大的黑子簇.接中一些黑子甚至比地球还大。  相似文献   

18.
许槑 《自然杂志》2004,26(6):348-348
20 0 3年 6月 8日 ,金星将越过太阳表面 ,此一凌日现象约历时 6h.除太平洋中部和沿岸的少数地方外 ,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可以看到此金星掩太阳的现象 .天文学家们有较完整的金星凌日观测记录是从 1 639年开始的 .从那以后 ,有过 4次 ,分别在 1 761、1 769、1 874和 1 882年 ,基本上每约1 2 0年后即成双地隔 8年出现两次金星凌日现象 ,下一次将在 2 0 1 2年 .1 7世纪 ,根据英国天文学家哈雷 (EdmundHalley)的建议 ,科学家们利用 1 761和 1 769年这两次金星凌日的机会 ,在地球上几个不同的地方同时测量金星穿过太阳表面所用的时间 ,来计算太阳的…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太阳大气比太阳表面还热?最新研究表明,关键在于太阳针状物,即从太阳表面向太阳大气(即日冕)喷发的被称为等离子体的炽热气体。  相似文献   

20.
能源危机促使人类大胆地寻找替代能源。美国科学家希望利用模拟太阳中心核聚变发能原理,打造出微型“人造太阳”,为将来探索新能源带来希望。美国“人造太阳”于2009年春季首次点火。参与此次科研工作的主要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