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以木质褐煤制活性炭为例,探讨了粉煤粒度及粒度组成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得出了以木质褐煤为原料制备定型活性炭用粉煤的最佳粒度和粒度组成。  相似文献   

2.
以木质褐煤为原料,分别以煤焦油、纸浆废液、糖蜜废液、啤酒废液为粘结剂,制备定型活性炭的研究表明,粘结剂的种类和用量对活性炭的质量有较大影响。利用纸浆废液、糖蜜废液、啤酒废液等工业废料代替煤焦油作为粘结剂,可生产出质量合格的定型活性炭。  相似文献   

3.
褐煤快速炭化活化法生产活性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落下床辐射炉,以K2CO3为催化剂,探讨了黄县褐煤在水蒸汽介质中催化快 速炭化生产活性炭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实验中所得活性炭的孔隙结构指标和吸附性 能指标已达到或接近某些市售活性炭的水平:这是一条由褐煤生产活性炭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TNT红水是TNT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毒性、高色度的红色废水。目前对TNT红水的处理方法有很多种,传统的吸附法由于其成本过高在处理TNT红水领域应用较少。褐煤活性炭是一种价格低廉且活性较好的材料,利用褐煤活性炭处理TNT红水可望大幅度降低处理成本。实验研究表明,通过一系列的改性处理可提高褐煤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利用双氧水和浓硫酸改性后的褐煤活性炭吸附能力大大提高,实验室处理后的TNT红水溶液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5.
以八硝基苯基笼型倍伴硅氧烷(ONPS)为原料,三氯化铁/活性炭为催化剂,乙二醇甲醚为溶剂,采用水合肼还原法合成了OAPS,优化了OAPS的合成方法,收率达到83.67%;利用FTIR、uV、XRD、EA等分析手段,对OAPS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热失重分析,验证了OAPS的热稳定性。该方法简化了后处理步骤,降低了合成成本。  相似文献   

6.
利用油菜秆制备活性炭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以油菜秆为原料制备活性类的工艺问题。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影响活性炭性能的因素如活化剂的浓度、原料预浸时间、炭化时间、活化温度等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制备优质活性炭的最佳工艺:磷酸浓度为50%,原料预浸时间15 h,碳化时间1 h,活化温度750℃。利用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仪对活性炭的孔结构进行分析,其平均孔径为2.3 nm,比表面积为890 m2·g-1。  相似文献   

7.
从炭化物的灰分对煤基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出发,对摩擦电选生产的超低灰煤(灰分低于2%)制备活性炭进行了研究,制备出友分为3.9%,比表面达1312m2/g,碘值达1165mg/g,强度达96%的优质活性炭。  相似文献   

8.
以宝日希勒褐煤为原料、Fe3O4为磁性添加剂,采用水蒸气活化法制备磁性活性炭.考察Fe3O4添加量、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和水蒸气通量对活性炭孔结构发育的影响,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活性炭的磁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Fe3O4添加量的升高,活性炭的磁性能逐渐增强,当Fe3O4的添加量达到6 g/100 g煤时,活性炭的比磁化率达到20.162×10^-7 m^3/kg,满足强磁场磁选回收的要求;Fe3O4添加降低了活性炭的烧失率,从而影响孔结构发育;活性炭的亚甲蓝值和碘值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至烧失率为71.92%时,活性炭的孔结构仍处于发育阶段;而活化时间和水蒸气通量增大使得碘值和亚甲蓝值先增大后减小,并在烧失率50% ~60%处出现峰值;添加Fe3O4能促进磁性活性炭的中孔发育,在烧失率相近的情况下,100 g煤中添加6g Fe3O4可以得到比表面积、中孔孔容和中孔率分别为509.14 m^2/g、0.241 cm^3/g和58.1%的磁性活性炭样品.  相似文献   

9.
褐煤固体热载体干馏新技术工业性试验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平庄建成褐煤固体热载体干馏新技术(DG)工业试验装置。热的粉焦作为热载体。装置干馏褐煤能力为150t/d.DG法工艺含煤流化提升干燥、煤焦混合加热干馏、流化提升加热粉焦和流化燃烧等过程。在该装置上进行陕庄褐煤干馏试验。反应器的干馏温度达600℃,产生的煤 所热值的17MJ/m^3左右;轻焦油中酸性份为12%,中性油为42%;半焦粉活性好,热值高于原料煤,可作为无烟燃料或作为流化气化原料。试验褐煤  相似文献   

10.
褐煤的用途及其加工利用方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希 《中国西部科技》2009,8(16):11-11,21
文章分析了新疆艾丁湖褐煤的煤质特性,阐述了艾丁湖褐煤用作动力发电燃料、选气原料、气化原料的优缺点,艾丁湖褐煤褐煤利用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1.
电化学方法再生活性炭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性炭是一种非常优质的吸附剂,它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优质活性炭的消耗量很大,目前常用的活性炭再生方法有加热再生法,化学药剂的再生法,生物再生,湿式氧化再生法,但这些处理方法耗能高,再生时间长,再生率低。本实验探讨了一种新的再生方法--电化学再生法,该方法工艺简单,炭耗低,用途广,耗能少,并且活性炭的再生率高,对环境无污染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褐煤活性炭的制备工艺以及活化条件对活性炭碘吸附值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法确定了最佳生产工艺,即活化温度为700℃,活化时间为5小时,水蒸气通量为1.8kg/(kg料·h)。  相似文献   

13.
彭文宣 《科技资讯》2011,(31):112-112,114
由于优质煤价高,为提高经济收益,电厂燃用褐煤以降低成本。HP1003磨煤机并非为褐煤而设计的,讨论其褐煤的控制措施,以提高制粉系统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4.
1.关于褐煤快速焦化研究的进展 在过去试验研究的基础上,于1980年8月初建成了一套新的小型中试装置,能 力为 60公斤干褐煤/日。经过多次试运转及调整,于12月1日到 6日连续运转 了115小时后主动停车,完成了预定计划. 通过这次试验,时辐射炉的关键环节做了较细致考察,取得了许多经验,为大型 中试设计积累了一些有用的资料与数据。关于这项研究,另有专题报道.2.焦渣活性的研究 辐射炉焦化的褐煤焦渣气化活性很高已有报导,它的液相吸附后性也很高。最近 证实了,经适当活化后的焦渣的液相吸附活性与优质的活性炭相近,对酚的吸附作用 特强。由于这…  相似文献   

15.
新型烟气脱硫脱氮吸附催化剂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褐煤为主原料研制出能同时进行燃煤烟气脱硫脱氮的吸附催化剂--褐煤基吸附催化剂,研究了影响褐煤基吸附催化剂性能的因素,确定了褐煤基吸附催化剂制备的工艺流程及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原料配比、干馏温度、活化温度、活化时间等影响褐煤基吸附催化剂性能;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所制备的褐煤基吸附催化剂的转鼓强度为94%~96%,碘吸附率为38%~54%,脱硫率为88%~96%,脱氮率为70%~94%.  相似文献   

16.
兰毅浩  李建州 《甘肃科技》2007,23(5):76-77,80
高压法合成M,合成反应物粗M的精制后处理直接影响产品收率和原料消耗。因此精制后处理工艺十分重要,本文从高压M后处理原理分析入手,提出精制后处理的最佳工艺控制,为指导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腐植酸类肥料是我国劳动人民就地利用泥炭、褐煤、风化煤为原料,试验生产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肥料品种。据各地试用,一致认为腐植酸类肥料是一种既能增产又能养地的好肥料。既可以用作基肥、追肥,也可以浸种、拌种、蘸根。根据我省原料资源,现将适合我省的腐植酸类肥料的几种主要生产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高比表面积椰壳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活性炭AC为原料,采用CO2活化法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通过控制尾气中CO2含量间接控制活化反应速率,测试了以产品活性炭为电极材料的双电层电容器的充放电性能及循环伏安特性,并测定了以产品活性炭为吸附剂的CO2、CH4、N2、O2和H2的298K吸附等温线.实验结果表明,在控制尾气中C02含量小于10%,活化28h,所得活性炭(AC-28)比表面积为2587m^2/g,总孔容为1.47cm^3/g,较原料活性炭AC的相应数值分别提高33%和62%,以AC-28为电极材料的双电层电容器具有良好的充放电性能,电极比电容达171F/g,作为吸附剂,活陛炭AC-28对CO2的吸附量远远大于CH4、O2、N2和H2,具有吸附分离COJN2、CO2/O2及CO2/空气气体混合物中CO2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为寻求高效、低廉的方法对生化后的焦化废水进行深度处理,探讨了以固体废弃物或品质较低的工业品为原料生产类活性炭材料的方法,以实现"以废治废",并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生产酒精的传统工艺是先将富含淀粉的植物原料加热烧熟(糊化);然后加糖化菌或糖化酶使淀粉分子糖化、液化成葡萄糖;再加酵母菌进行发酵产出酒精,最后蒸馏成成品。此法的最大缺点是原料来路狭窄,发酵周期长,耗能大、成本高;且有一部分糖源未充分利用。为克服此弊端,前不久,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的农业工程学教授布鲁斯·戴尔和一家制酒公司合作共同研制出一种奇特的氨——纤维“爆破”法(AFEX)大量生产优质酒精,其工艺流程大致如下: 1.原料粉碎:为增加得率,一定得先将富含淀粉或纤维素的大米、玉米、甘薯、棉花、黄麻等植物原料置于粉碎机内予以充分粉碎,以增大后处理的表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