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在调制掺杂GaAs/AlGaAs多量子阱结构的光致发光谱中,靠近强发光峰的低能端存在几个弱峰,且发光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变化。这些弱峰是由于掺硅AlGaAs中DX中心上的电子向起受主作用的SiAs原子跃迁复合而引起。由此确定DX中心有四个能级,其激活能分别为0.35eV,0.37eV,0.39eV和0.41eV。  相似文献   

2.
对MOCVD生长的GaAs/AlxGa1-xAs多量子阱结构进行了光致发光特性的测量。结果观察到三个发光峰;位于1.664eV处的峰是自由激子发光;峰值处于1.48leV的发光是GaAs中施主Si(Ga)原子上的电子向受主Si(As)跃迁引起的;而在1.529eV处的弱发光峰是GaAs阱层中Si(Ga)原子上的电子与价带量子阱中基态重空穴复合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SmAlGe结构中的Al—Ge共价成键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弧熔炼法合成SmAlGe,以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晶体结构.晶体学及结构修正参数:化学式SmAlGe,Mr=250.0,正交晶系,LaPtSi类型,(109)I41md,a=0.41957(3)nm,c=1.4588(2)nm,V=0.25679(4)nm3,Z=4,Dx=6.464g/cm3,μ=35.27mm-1(λMoK=0.07107nm),F(000)=428,T=296K,对于12个最小二乘修正参数和120个独立可观察衍射点R=0.030,wR=0.025.此化合物中主要是Al-Ge的共价结合并形成三维网络,经典极限情况下结构式可写成Sm3+Al2-Ge1-,可称为“metalicZintlphase".而YAlGe中Al-Ge准二维网络为共价到金属结合过渡,几何堆积因素占了很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高性能InP/InP,InGaAs/InP体材料LP—MOCVD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利用低压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汽相沉积(LP-MOCVD)生长技术在InP衬底上生长InP、InGaAs的条件,研究了InP/InP的生长特性、InGaAs/InP的组份控制、生长特性及生长温度对InGaAs特性的影响.发现InGaAs/InP最佳生长温度为640℃,得到InGaAs/InP16K光荧光(PL)谱全高半峰宽为32.0nm,InP/InP室温霍尔迁移率为4360cm2/Vs,背景掺杂浓度为5×1014cm-3,X光双晶衍射全高半峰宽为21".  相似文献   

5.
利用深能级瞬态谱(DLTS)方法研究了不同发光效率的掺Te的GaAs1-xPxLED中的深中心,探讨深能级对GaAs1-xPx:TeLED发光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发射率激活能力0.40eV的B能级是影响发光效率的主要无幅射中心。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n-Ga1-xAlxAs(x>0.45)的电子喇曼散射.根据晶格动力论,讨论了Ⅲ-Ⅴ合金半导体的DX中心的物理起因.结果表明在n-Ga1-xAlxAs(x>0.22)中存在施主双稳态特性.在低温下,光感应的施主亚稳态是平常的类氢能级,此浅施主态引起了间接带隙n-Ga1-xAlxAs(x>0.45)的电子喇曼散射和束缚声子以及直接带隙n-Ga1-xAlxAs(x<0.45)的低温持续光电导.当温度升高时,该类氢能级的电子退回到稳定的DX中心的深能态.  相似文献   

7.
利用深能级瞬态谱(DLTS)方法研究了不同发光效率的掺Te的GaAs_(1-x)P_xLED中的深中心,探讨深能级对GaAs_(1-x)P_x:TeLED发光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发射率激活能为0.40eV的B能级是影响发光效率的主要无幅射中心.  相似文献   

8.
在本工作中,首次用近红外光致发光法观察到在GaAs衬底上用金属有机化学相沉积方法(MOCVD)生长的Ga_(0.5)In_(0.5)P外延薄膜所发射的1.17、0.99及0.85eV的个新发光峰。其中只有1.17eV发射与Ga_(0.5)In_(0.5)P外延薄膜的部分有序结构有关。实验获得的1.17eV发射的变温与变激发强度特性可用受主-施主对复合来很好地给予解释。该受主-施主对系由镓空位作为受主及与其最邻近的镓子格子上的碳作为施主所组成。在考察Ga_(0.5)In_(0.5)P外延薄膜的部分有序结构与其受主-施主对复合能间关系的基础上,导出了受主-施主对跃迁的新的能量方程。  相似文献   

9.
用加热分解α-G2S3的方法在GaAs(100)表面上气相沉积了准单晶的GaS钝化膜。俄歇电子能谱深度分布测量表明,长成的膜与衬底间界面清晰。用紫外光电子能谱和低能电子能量损失谱结合的方法得到了完整的GaS/GaAs异质结能带结构图,即价带偏移1.5eV,导带偏移0.3eV,界面附近存在0.4eV的能带弯曲。气相淀积方法简单实用,有希望发展成为GaAs器件制作的有用工艺。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N-Ga_(1-x)Al_xAs低温光伏的异常特性.在暗条件下降温的样品,其低温光伏的初始强度比受光照的样品的光伏初始强度大得多,对这两种不同初始条件,当样品加热到大约100~150K时,其低温光伏强度发生跳跃.这些异常特性归因于N-Ga_(1-x)Al_xAs(x>0.22)中的DX中心的电荷态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揭示掺杂对Al(111)面O2吸附性能影响规律。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通过构建模型以及设置计算参数,计算得到了不同O原子覆盖度下Ni、Mn、Si掺杂对应Al(111)面吸附O2的吸附能、功函、Bader电荷、差分电荷密度、以及态密度。研究表明:当氧原子覆盖度较低情况下,纯铝表面吸附能绝对值最大,转移电子数最多,原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并主要由最外层电子轨道决定。当氧原子覆盖度增大至3/8时,掺杂表面吸附能大于纯铝表面,掺杂促进了Al(111)面吸附氧分子。结果表明:Al(111)面吸附氧分子的能力不仅与掺杂元素有关,还与各表面O原子的覆盖度有关,当O原子覆盖度较低时,Mn、Si、Ni掺杂抑制了O2吸附,当覆盖度较高时,Ni、Mn、Si掺杂促进了O2吸附。  相似文献   

12.
以铜片为阴极,采用恒电流法从硝酸锌溶液中电沉积出氧化锌薄膜.分别讨论了溶液浓度、温度和掺杂对薄膜结构和组成的影响,以及掺杂对薄膜光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浓度和低温时,将有金属锌析出.当掺杂时,氧化锌的粒径将减小.当掺杂氯化铜时,氧化锌的吸收带边将从375nm增加到458nm,带隙能相应地从3.3eV降到2.7eV.  相似文献   

13.
利用紧束缚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研究了Si10团簇与Si(111)表面碰撞的微观过程.研究了入射动能在10—60eV之间的碰撞过程,给出了不同时刻体系的原子位置的微观状态图.结果表明:Si10与Si(111)面碰撞时,吸附在晶体表面的能量域值为20eV,替位域能为30eV,损伤域能为40eV;入射能量大于50eV时,晶体表面严重损伤并且在60eV时,发现在外延层有Si7团簇生成;Si10团簇保持其结构特性吸附在Si(111)表面,需要的最佳能量在10~20ev之间,进而通过对碰撞结果的讨论得到了改变轰击能量可以控制外延生长的结构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用TSCAP、DLTS和暗电容瞬态方法研究AlGaAs:Sn中的DX中心.实验表明非指数电容瞬态主要起因于混晶无序作用,并发现DX中心的热发射率激活能随俘获时间加长而增大.提出一种多态模型,DX中心是由一些连续分布态组成,各态属于不同的局域结构,具有不同的电子束缚能和电声耦合能.  相似文献   

15.
在Su-Schrieffer-Heeger(SSH)模型基础上,计入长程电子关联的影响,研究反式聚乙炔分子链中的高激发态极化子的稳态性质.与一般的低激发态极化子比较,高激发态极化子的晶格畸变更宽更深,能隙中的两个局域几乎重合,除了在1.35 eV附近的peirls吸收峰,高激发态极化子仅有一个约0.65 eV的低能吸收峰,而普通极化子有2个低能吸收峰,一个在0.175 eV附近,一个在0.85 eV附近.这些区别为区分两类极化子提供判据.  相似文献   

16.
使用阳极氧化和氨气退火N化的方法制备了N掺杂的TiO2纳米球薄膜和纳米线薄膜.经过N掺杂TiO2纳米线薄膜与未掺杂纳米线可见光区的光吸收强度相差不大,能带宽度从未掺杂样品的3.2eV缩小为3.1eV.TiO2纳米球薄膜在可见光区的光吸收显著增强,能带宽度由未掺杂样品的3.2eV缩小为2.8eV,同时纳米球生长被抑制,其直径约为50nm,明显小于未掺杂TiO2样品的100mn.在可见光照射TiO2氮掺杂纳米线薄膜和纳米球薄膜降解4h后,溶液中亚甲基蓝的浓度分别降至45%和44%,N掺杂样品获得了优异的可见光光催化活性.研究表明N掺杂导致的O空穴浓度增加和能带宽度有效减小是其可见光区光催化活性增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对MOCVD生长的GaAs/A1_xGa_(1-x)As多量子阱结构进行了光致发光特性的测量,结果观察到三个发光峰:位于1.664eV处的峰是自由激子发光;峰值处于1.481eV的发光是GaAs中施主Si(Ga)原子上的电子向受主Si(As)跃迁引起的;而在1.529eV处的弱发光峰是GaAs阱层中Si(Ga)原子上的电子与价带量子阱中基态重空穴复合形成的。对三种发光峰的能量位置进行了理论计算,其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所得到的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单根In掺杂的n-ZnO纳米线/p+-Si异质结的紫外电致发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在In0.1Ga0.9N衬底上生长出In掺杂的n-ZnO纳米线阵列。电学输运测量得到单根n-ZnO纳米线的电阻率为0.001 Ω cm,比同样方法在GaN衬底上生长的ZnO纳米线低约20倍。这个结果表明来自于In0.1Ga0.9N衬底中的In原子在高温生长过程中可能被掺入ZnO纳米线。制备成功单根n-ZnO纳米线/p+-Si异质结构并研究了其电致发光特性。室温下电致发光光谱中可以看到一个窄的ZnO激子峰(约380 nm)和一个中心位于700 nm 的来自Si衬底表面自然氧化硅发光中心的发光峰。  相似文献   

19.
作者利用低温氧等离子体处理聚硅烷涂层,成功地制备了SiO2膜.由IR谱给出的Si-O键的吸收峰波数,随氧等离子体处理时间的不同在1065~1088cm-1范围变化;XPS谱给出Si2p的结合能为103.3~103.5eV,硅氧原子比为1:1.99;激光椭园偏振仪测得折射率在1.30~1.55范围;MOS电容的高频C-V特性曲线表明,平带电压为正,计算得氧化物电荷的电性为负,密度为6.6×1010~8.8×1011cm-2,其大小可以通过改变处理条件进行控制;BT实验表明,可动电荷密度为(3~6)×1010cm-2,这种新型的SiO2膜可望在微电子器工艺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20.
在已建立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AlGaAs/GaAsHEMT的几个重要参数(栅长、栅宽、掺杂AlGaAs的厚度、未掺杂AlGaAs层的厚度、AlGaAs层掺杂浓度、栅压、漏压)对其高频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