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5 毫秒
1.
对甲鱼的研究迟后于鱼类,因此对它的生态和生理等各方面的了解不如鱼类那样清楚。 一、甲鱼的习性和生态 甲鱼不仅生命力强,而且非常警觉。在陆地上被捕捉时具有防卫和攻击本领,被它咬住后只有放到水中才能松开。 1.冬眠 天然的甲鱼在泥沙质的河流、湖泊和沼泽地等处栖息,有时浮出水面呼吸空气,有时爬到岩石上小憩。在水温降到13℃以下的10月份,钻入栖息地底部泥沙中冬眠,直到第二年水温回升到15℃以上的4月份才中止冬眠。 2.产卵 甲鱼的交配期为5—6月份。交配在水中进行。产卵期为6月上旬到8月下旬。产卵时甲鱼用后是在沙场上  相似文献   

2.
随着甲鱼人工养殖的普遍开展及 境外甲鱼的大量进口,我国甲鱼货源日 益充足,其销价日益低落,甲鱼养殖竞 争越来越激烈,能否降低养殖成本已成 为甲鱼养殖立足市场的关键所在,而提 高甲鱼繁养的受精率、孵化率、成活率 是降低养殖成本的关键。目前甲鱼卵的 受精率一般在80%左右,孵化率一般为 80%~90%,稚鳖暂养(20~30天)成活 率为80%~90%,稚鳖至幼鳖成活率为 60%~70%,如果加强综合技术管理措 施,将受精率、孵化率、成活率提高到  相似文献   

3.
甲鱼又称鳖,是一种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历来为人们所喜食的水产品,而且还可供药用和出口,经济价值较高。为了增殖自然资源,近年来,山东、湖南、江苏等地均开始人工孵化和养殖试验。去年年初,在批林批孔运动推动下,我们也进行了人工孵化甲鱼试验,359只亲甲鱼(其中雄169只、雌190只),首批孵化出小甲鱼近200只,获得了可喜的成绩。我们进行人工孵化甲鱼,主要经过了建池、采集、选择、培育亲甲鱼产卵、孵化等阶段,通过实践,初步摸索了一些规律,认识到甲鱼是广食性的,而且很贪食,它虽以动物性饲料为主,如虾、牧畜之内脏、蚕蛹、螺蛳、鱼粉等。但植物性饲料如豆麦、大麦、瓜果类也  相似文献   

4.
目前,从事规模生态健康养殖甲鱼分为2个阶段,即温室育苗阶段和大塘养成阶段。第1阶段是整个甲鱼养殖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具有密度高、投饵集中、水质易污染和病害多的特点,因此,做好甲鱼的温室育苗工作对提高甲鱼养殖的经济效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第2阶段为外塘养成阶段,它不仅能提高甲鱼产量,更重要的是还能提高甲鱼品质,是甲鱼生态健康养殖的重要途径。本文将甲鱼生态健康养殖的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和基层技术推广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虹鳟鱼原产美国,目前有二十多个国家养殖,是世界水产养殖业中一个主要的冷水性养殖品种。它能够在3~25℃范围的水温中生活,最适水温为13~18℃;它生长快,肉味鲜美,适于高密度饲养,主食动物性饵料,最高亩产可达七万斤。我国的虹鳟鱼是一九五九年由朝鲜引进的,目前东北和华北地区的很多省、市已开展养殖。我省新安江大坝下面的水温终年在9~20.4℃,适宜于虹鳟生活。为了充分利用新  相似文献   

6.
6I—1甲鱼的快速养殖方法:该发明可使甲鱼长年生长,长年产卵,四季孵化,孵化率高,小甲鱼生长快.6I—2薄木贴面板的生产工艺:该发明既节省资源,又能保证产品质量,适合于工厂大规模加工生产.  相似文献   

7.
虾夷扇贝在浙江南麂列岛生长与生存的适温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虾夷扇贝在浙江南麂列岛海区的生长与生存适温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养殖方式为延绳式笼养,试验用贝平均壳高6.21 cm,平均体重为31.8 g。试验结果表明:最适生长水温范围17.1~20.3℃,第二适宜生长水温范围14.1~17.1℃。壳高日增长率(H)与水温(T)存在二次多项式关系H=-0.002 8 T2 0.102 5 T-0.788,R2=0.957 2,由此求得最适生长水温为18.6℃。耐温上限试验得死亡率(P)与水温(T)的关系为T=-0.000 3 P2 0.050 2 P 23.791,求得最高正常生活水温为23.8℃。连续3 d水温达25.0℃时,日死亡率为3.17%,累积死亡率为13.5%;连续3 d水温为25.5℃时,日死亡率为15.3%,累积死亡率为59.5%。该研究结果能为今后南方海区虾夷扇贝规模化商业性养殖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孵化后10 d的小黄鱼为研究对象,采用5组不同水温(16℃,22℃,28℃,34℃,自然水温)进行温控处理,从40 d时每10 d进行一次取样测量,通过比较各组小黄鱼的全长、体重,计算日增重量、全长和体重增长率,探明温度对小黄鱼早期生长的影响和适宜生长温度。结果表明:小黄鱼在低温16℃组中生长发育缓慢且存活率只有16%;32.4±0.5℃是小黄鱼的初始致死温度,当达到34℃时全部死亡;22℃组在前期加温阶段和自然水温组比有一定的生长优势,但养殖至90 d,全长、体重和自然水温组比差异不显著(P0.05);28±0.5℃是小黄鱼的适宜生长温度,当养殖至90 d时,28℃组与自然水温组相比平均全长、体重差异显著(P0.05)。70~90 d是小黄鱼平均日增重较多的阶段。综上所述,在适宜温度范围内,高温对小黄鱼早期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温度对神仙鱼主要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的反应温度和不同的饲养水温条件下,研究神仙鱼3种主要消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在pH7.5、反应时间10min时,蛋白酶活性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5℃;在pH6.9、反应时间5min时,淀粉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在pH7.5、反应时间60min时,脂肪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0℃.在16~25℃养殖水温条件下,3种酶的活性随水温的降低而降低.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最适水温均为25℃,但均与22℃时的差异不显著(P>0.05);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水温为22℃,但与25℃时的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养殖密度和温度对瓦氏黄颡鱼幼鱼生长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养殖密度和温度对瓦氏黄颡鱼幼鱼在设施养殖中生长的影响.分别设置5个养殖密度(80、160、240、320和400ind/m3)和5个温度(18℃、22℃、26℃、30℃和自然水温),经过30 d的养殖试验发现养殖密度和温度对瓦氏黄颡鱼幼鱼在设施养殖中的摄食和生长都有显著影响.日增重、特定增长率、生长效率、摄食效率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净增重240和160ind/m3两密度组最高;随着温度的升高,日增重、特定增长率、生长效率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26℃组生长最快,摄食效率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特定生长率与密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线性相关,其关系式为:SGR=2.4328-0.0041SD(r2=0.9948);养殖温度和特定增长率之间存在显著二次曲线相关,其回归方程式为:SGR=-0.0049T- 0.2669T-1.7871(r2=0.9645),当水温为27.2℃,瓦氏黄颡鱼幼鱼的特定增长率为最大1.847,表明瓦氏黄颡鱼幼鱼最适生长水温应在26~29℃之间.  相似文献   

11.
白甲鱼(♀)与瓣结鱼(♂)杂交种的胚胎和胚后发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白甲鱼为母本,瓣结鱼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在110~168℃自然水温条件下静水孵化,历时71小时30分孵化出膜.在138~232℃水温条件下,出膜30d后完成稚鱼发育,进入幼鱼发育阶段.经测定结果显示,受精率87%,胚胎畸形率67%,孵化率33%,出膜仔鱼畸形率20%.杂交种鱼既具有父本性状,又具有母本部分性状,证实绝非单性生殖.鱼巴亚科这两种不同属间鱼杂交表现出亲和性.  相似文献   

12.
池塘养殖是当前国内水产养殖的重要方式,而水温的变化影响到浮游动植物生长甚至溶解氧等相关特性进而影响到鱼类的生长,在恶劣天气下尤为明显.为了指导渔业生产,了解养殖池塘水温在冬季低温的变化情况,本研究选取西溪湿地水生生态系统恢复示范区内的池塘为例,观察两种不同覆盖水面下0.3 m和0.6 m的水温变化情况,发现冬季极冷天气下有漂浮植物覆盖的水面在0.6 m处最低、最高温度值明显高于没有植物覆盖同一水面的最低、最高水温,最高增温幅度能达到3.25℃,最低温增幅有1.83℃;处理组与对照组在0.6 m水深处水温的最低值、最高值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漂浮水生植物对一定深度的水体起到保温作用,再加上漂浮植物自身对水体的营养物质吸收,均有利于养殖池塘的水生生物越冬和水质净化.  相似文献   

13.
通过池塘陆基围隔实验,研究了恶劣天气对凡纳滨对虾低盐度养殖水体的影响,早晨7:00平均水温29.2~29.6℃,溶解氧平均3.9~4.6 mg.L-1,pH值平均7.7~8.1,下午6:00平均水温31.5~31.6℃,溶解氧平均5.2~5.8 mg.L-1,pH值平均8.3~8.8,实验期水体平均盐度3~5,水体理化因子组成及变化范围控制在对虾生长最适要求.各围隔养殖水温、溶解氧和pH昼夜差异显著,高温晴好天气水温和pH昼夜差明显加大,台风和强降雨使水温和pH下降.养殖水体化学耗氧量平均10.41~12.64 mg.L-1,透明度平均20cm,二者主要受藻类培养和对虾养殖时间影响.恶劣天气和水体藻相对养殖水体环境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以丁二酸钠为唯一碳源,从土壤中富集、分离及筛选出一株高效的异养硝化菌,命名为HY13。研究菌株HY13的氨氮去除特性以及硝化功能。并将该菌应用于高浓度甲鱼养殖废水的脱氮处理,研究其脱氮特性。实验表明,在培养基中菌株HY13经过96 h培养后,氨氮去除率为61.8%,只有少量的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积累。将该菌接种于甲鱼养殖废水中,经过216 h的培养后,氨氮去除率达到64.3%,大约有58%的氨氮转化为胞内氮。温度、接种量等因素均对养殖废水中氨氮的去除有较大的影响,当温度为35℃,接种量为5%时氨氮去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普通甲鱼(中华鳖)生长缓慢,养殖周期长,成本高,效益低。而饲养“甲鱼之王”——美国甲鱼,其生长速度和经济效益均是普通甲鱼的数倍。据报道,南京浦口高新技术新区养殖场,近两年引进饲养美国甲鱼获得成功,并在不少地区进行推广,取得了成功。 美国甲鱼同中华鳖形态基本一致,最大特点是生长快,年增重在500克以上,最大个体可达8公斤。  相似文献   

16.
1998年10月~12月分别在浙江奉化潮头渡、宁海大佳河进行了羊栖菜养殖试验,结果表明:羊栖菜生长有明显的季节性,10-12月,4-6月份,水温15-23℃为其快速生长期,水层20-30cm生长正常,过浅有烂菜现象,过深生长缓慢,养殖方式以软式浮筏为最佳,在网箱养殖的海域大量养殖海藻能改善水质的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17.
于2016~2017年进行了人工养殖条件下马口鱼规模化人工繁殖试验,并对其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对人工养殖的马口鱼亲本注射混合催产激素,可以促使成熟的雌鱼产卵,在水温17~24.5℃条件下,效应时间为17.5~20.5h,在孵化水温(23±1)℃条件下,从受精卵到仔鱼出膜需52.17 h,孵化积温需要1 199.91 h·℃,胚胎发育过程经过卵裂-原肠、器官形成和出苗期等三个阶段。试验共获得受精卵44万粒,初孵仔鱼29万尾,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83.13%、80.23%和80.95%。马口鱼的卵为圆形,呈桔黄色或浅黄色。马口鱼规模化人工繁殖的成功可为该鱼的人工养殖和人工增殖放流提供了充足的苗种,也为其它溪流性鱼类规模化繁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南美白对虾摄食、生长及存活与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不同水温及水温渐变、突变对南美白虾的摄食、生长、存活以及胃蛋白酶的活力有一定的影响。在水温逐渐变化下,南美白对虾忍受的高温极限为41℃,低温极限为4℃,虽然南美白对虾对水温的适应性较广(6-39℃),但其存活、摄食及生长的适宜水温为18-35℃,最适水温为30-33℃,水温18℃以下时,摄食量减少,存活率降低,水温9℃时侧卧,当水温为18-30℃,日温变化在6℃以内时,南美白对虾在48h内全部存活,且保持正常的摄食能力和较强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澳洲龙虾又名螫螫虾,原产于澳大利亚,是广东省近年引进试养成功的优质淡水虾类新品种。该虾具有个体大(一般个体重100-200克,大者达300克以上)、食性杂、生长快(一年即发育成熟)、适应性广,在水温3-35℃都能生存,县肉质好,经济价值高等特点。据试养,最高亩产可达400公斤以上,经济效益显著。根据澳洲养殖经验及引进试养情况,现将主要养殖方法介绍如下:门)养殖池塘的要求养殖地应选在通风向阳与无污染的地方,每日5-10亩,水深1.5米以上,沙泥底平坦,具有排灌方便和防护防逃措施。在塘中要放入一定数量石块、瓦片等遮蔽物…  相似文献   

20.
1996年汉中市红寺湖、南沙河两水库进行了大银鱼移植增殖技术研究 ,两库养鱼水面积共 3 47hm2 ,移植水温红寺湖水温 5℃ ,南沙河水温 7℃ ,两库各选择岸边水深 2m底质为砾沙底的投放点 5个 ,投放密度 12 96粒 /ha .采用网箱孵化技术 ,1997年底分别在两库进行成鱼标本采集共计 17尾 ,体长 15~ 18 3cm ,平均体长16 65cm ,体重 12~ 18 5g ,平均体重 15 2 5 g ,移值获得成功 .经过与山东天津大银鱼移植生长分析对比 ,两库适应大银鱼生长繁殖 ,大银鱼养殖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但是因为农田用水较多 ,养鱼又与农业生产用水发生矛盾 ,存在一定困难 ,因而应探讨合理开发利用的途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