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在认为淋巴结病相关病毒(LAV)可能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爱滋病)的病原体.其他LAV样病毒[Ⅲ型人类T 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HTLV)及爱滋病相关逆转录病毒(ARV)]都已经分离出,推测它们是逆转录病毒HTLV 族的成员.HTLV 族包括HTLV-Ⅰ、HTLV-Ⅱ及牛白血病病毒(BLV).爱滋病病毒是否真正属于这个族,值得认真考虑.  相似文献   

2.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人员最近在爱滋病患者及爱滋病高发群的人的唾液中发现了对抗爱滋病病毒的抗体。先前,科学家曾在爱滋病患者的唾液中发现了爱滋病毒,但临床上却未见过通过接吻而感染的病例。这项新的发现为此提供了解释;唾液中的抗体  相似文献   

3.
Connor  S  程琮 《世界科学》1989,11(3):42-44
当温莎公爵夫人去世时,大众新闻的大标题这样来描述巴斯德研究所:“公爵夫人把珠宝献给了爱滋病研究室。”在这之前,洛克·赫德森(Rock Hudson)已领导巴斯德研究所走在了与爱滋病进行斗争的最前列。赫德森患有爱滋病,他仅在去世前才去过巴黎的“爱滋病实验室”。实际上,爱滋病的研究只是巴斯德研究所科研工作的很小的一部分。大约有2000多人在巴黎这个研究所工作。这包括800名科学家,其中的一半是访问学者。研究所有九个部系和七十多个科研小组。它们分别从事研究细菌学,真菌学,分子遗传学,生态学,免疫学以及实验生理病理学。另外,还有病毒学——对这一学科的研究使得巴斯德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了引起爱滋病的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相似文献   

4.
当今,爱滋病是一种令人谈虎色变的不治之症。关于这种病毒的起因,人们已经知道得相当多了。它几乎肯定是在七十年代早期的某个时候由中非的猴子而传给人类的。这种病毒与传染给非洲绿猴病毒的相似性,以及爱滋病似乎在非洲传播比在美洲或欧洲更广、更早的这一事实仅是这一理论占上风许多要点中的二点。但是,这种病毒是怎样传给人类的呢?爱滋病并不是一种容易感染的病毒,它需要通过血液或性行为来传播。吃受感染的猴应该是安全的;遭猴子的咬也只能使你得狂犬病。认为人们的血液中有猴血的成份或与猴子有过性行为,这是最令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了对54例带状疱疹性眼病患者所作两年以上的探索性研究.认为:疱疹性眼炎与爱滋病之眼部并发病在成人组中可用免疫学评价鉴别之.包括爱滋病因素的存在,T细胞的聚集和血清γ球蛋白增加.研究期结束后,21%(3/14)的爱滋病潜伏期患者发展成爱滋病,其死亡率为14%(2/14).由于爱滋病感染终致免疫缺陷症.认为:爱滋病潜伏期患者的带状疱疹性眼炎提示了一个早期症状. 带状疱疹眼炎是在儿童期受感,而在60岁~79岁期主要发病.带状疱疹病毒潜伏在神经节内,沿三叉神经分布区出现小泡状疹者因地就医.它可伴睑炎、结膜炎、角膜炎和色素膜炎.发病率为8%~17.5%,胸部带状疱疹居于二位.  相似文献   

6.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是逆转录病毒的一种,是导敛爱滋病(AIDS)的元凶。大约一个世纪前,猿免疫缺陷病毒(SIV)从黑猩猩传播到人,从而引发了HIV/AIDS的大流行。这是在逆转录病毒和其宿主之间长期共同进化斗争中所发生的最近的事件。  相似文献   

7.
1984年的一些重要发现,使我们了解了“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爱滋病AIDS)的病原体是一种后病毒即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Ⅲ型(简称HTLV—Ⅲ)也称为淋巴腺病相关病毒。爱滋病相关后病毒也可能是同一物。发展了一种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它能检测出HTLV-Ⅲ抗体,从而提示人们是否接触过这种病毒。临床研究人员已证实能在体外抑制病毒的复制的各种治疗剂。虽然这些研究的最  相似文献   

8.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缩写AIDS,简称爱滋病)是一种新发现的传染病,其特征为明显的细胞介导免疫缺陷,从而导致机会性感染和罕见肿瘤的发生.198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中心首先报告1名31岁的男性同性恋者发生爱滋病,其后在世界许多地区也陆续发现此病.回顾性研究提示,早在七十年代后期,赤道非洲、加勒比地区和美国已有爱滋病发  相似文献   

9.
爱滋病是新发现的疾病,还没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由于爱滋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患者全身免疫力下降,因此罹患肿瘤的机率很高。《爱滋病与肿瘤》一文就此病与卡普济肉瘤、伯吉特淋巴瘤、类淋巴瘤及成免疫细胞肉瘤的关系作了综述,还就爱滋病的病原学特别是与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这些问题的探讨,将有助于对爱滋病与肿瘤,或与肿瘤有关的病毒的关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0.
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了爱滋病病毒的易感性在遗传方面的个体差异。研究小组确定了一种似乎能降低对爱滋病病毒的易感性和减缓那些被传染者病情发展的遗传蛋白质。  相似文献   

11.
日本鸟取大学的栗村声称已研究出一种便宜和可靠的爱滋病(AIDS,后天免疫性缺乏综合症)诊断方法。用该法鉴别存在爱滋病病毒的抗体的血样是100%正确的,检验员每天可检查200份样品(比目前所用的方法快十倍)。该法是利用荧光显微镜瞄准爱滋病病毒的抗体。它比Blot法便宜、快,而比另一种ELISA法可靠。该法将受爱滋病病毒感染的细胞固定在玻片上并用待检验的血样覆益。如果血液含有爱滋病病毒  相似文献   

12.
科学家最近发现了致使爱滋病病毒急剧繁殖的控制机制,这一机制使病毒以千倍于其它病毒的速度发展,导致爱滋病(AIDS)成为一大绝症。哈佛公众健康学院的海斯汀医生在最近的一期“细胞”杂志上报道了他的上述发现。他说,尽管这一发现不能够给防治爱滋病带来直接的疗效,但从基础研究角度上看,意义显然是十分重大的。  相似文献   

13.
封二、三、底向我们展示了爱滋病病毒的剖析图。科学家对病毒的结构进行了研究,了解了它对人体细胞的破坏机理。封二图1上是从细胞上开始发育的病毒,图1下是侵入细胞的病毒;图2是两组(上、下)  相似文献   

14.
接种疫苗在预防传染病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通过接种牛痘苗,在全球范围内消灭了天花,就是最成功的例子之一。但是,传染病仍然是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约有500万儿童死于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结核、脊髓灰质炎、麻疹等传染病,另有500万儿童因患上述传染病而导致残疾。全世界约有2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1亿5千万人患疟疾,爱滋病(AIDS)的流行正迅猛增多,这些都急需疫苗加以控制。近几年又开始了  相似文献   

15.
乳汁中分泌有活性的人凝血因子Ⅸ的转基因羊的研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人类内源性凝血系统中,活化的因子Ⅸ和因子Ⅷ、磷脂、钙离子相互作用,形成一种复合物,使凝血因子Ⅹ转变成活化的因子Ⅹ,促进凝血酶生成,从而在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人凝血因子Ⅸ(humanfactorⅨ,hFⅨ)缺乏导致一种X_伴性遗传的出血性疾病血友病B,发病率为1/100000[1].血友病B的治疗目前主要靠替代疗法,即注射正常人血浆制剂以补充患者所缺乏的FⅨ.然而,这种疗法存在着血液来源困难以及从供血者传染肝炎病毒、爱滋病病毒等致病因子的危险,故生产“无毒”的hFⅨ制剂长期以来是人们的迫切愿望.虽然通过重组DNA技术已…  相似文献   

16.
奶牛可以成为一种大众防御爱滋病传染的抗体资源。哥本哈根大学的费博说,如果给奶牛注射产生爱滋病的疫苗,奶牛会在牛奶中产生大量的抗体。奶牛生小牛后所产生的初乳中含有较多的抗体,这些抗体保护小牛在它自己的免疫系统未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17.
广角镜     
树皮中发现抗爱滋病毒物质科学家们最近在大树的树皮中发现两种能治疗爱滋病的物质。据外电报道,研究人员在世界各地的森林中搜寻治病新药,结果在阿根廷的一棵大树中,取出一种可攻击爱滋病毒的成分,而在非洲的另一种大树中,则发现一种对付真菌的物质,能治疗经常困扰爱滋病人的口腔发炎问题。研究人员在美国先进科学协会会议上指出,上述发现显示,世界各地的森林仍蕴藏大量可作新药使用的物质,而发展中国家亦能通过本国拥有的天然资源得益。过去,外间一直批评一些大药厂开采发展中国家的药用自然资源,但又没有向这些国家作出补偿。…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卫生运动活动分子正迫使医学界改变把爱滋病患者当作病人的治病方式. 在旧金山参加了由示威运动积极分子召集的爱滋病会议后在返程飞机上、邻座正好坐着二位加利福尼亚州的老妇人,她们猜测地问我是否也在关心爱滋病事务,我表示首肯后,其中一位妇人说:“我不同意所有这些示威活动,我的家庭中有3人死于癌症、但我从未想到要上街去示威。”当然该妇人即使参加过抗议活动对治愈她家人的疾病是不会有明显意义的。但是她的疾病观——把患者当作一件私人之事的观点——已被年青一代所拒绝。  相似文献   

19.
目前有新的理由担忧爱滋病。科学家发现爱滋病病毒正在快速地变化。它正在突变成许多种——也许是成千上万种新的不同种类病毒。专家说,这种情况将导致病毒轻而易举扩散传播的格局改变。或者,病毒对药物治疗的耐受性加强,甚  相似文献   

20.
爱滋病患者女性比男性病情重、死得快。此发现使研究者既震惊,又迷惑。尽管,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还缺乏对男女性别间实验比较方面的全国性资料,但在纽约、迈阿密,加利福尼亚已发现经确诊了的爱滋病中女性患者醒目地比男性死亡快。对此,几位研究者尚不能充分地阐明。他们相信或许男女的此种差异真是那样,而不是简单地由于女性确诊爱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