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此书影响着整个中国文化和国民精神。国外许多翻译者都曾翻译成不同的译本,并在世界上广为流传获得了众多好评。赛珍珠所翻译的《水浒传》是最早的英语全译本,也是争议最大的一个译本。国外对她的争议则是她在翻译中使用了过多中国式的语言,直白的说是作品中的陌生化手法。但不得不承认这种手法改变了西方读者对中国的形象认识,也充分展现了原著的语言文化魅力,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水浒传》的“吃”字翻译谈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被誉为“把《水浒传》推向世界第一人”的赛珍珠的英译本《水浒传》向西方宣传了中国文化,这已被中国和世界所肯定,她本人也被视为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本文从译者对“吃”字翻译的角度探讨她对原作语意、语境及典故的把握程度,尽管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但她在翻译过程中所体现的一名翻译者的态度和精神都是值得读者和译者学习的。  相似文献   

3.
张蓉 《科技信息》2011,(17):I0177-I0177
作为社会人,在翻译时,译者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身所具有的社会化的价值观融入译作之中。其价值观不同,在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肯定也会有差异。因此本文将比较赛珍珠和杰克逊翻译《水浒传》时所持的价值观,进而分析各自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水浒传》中蕴含着大量的习语文化图式、宗教文化图式、典故文化图式和民俗文化图式。因此,在《水浒传》的翻译过程中,赛珍珠不仅仅注意到了语言图式和语境图式,更注意到了文化图式。赛氏主要采用了文化图式移入策略、文化图式置换策略、文化图式补偿策略等翻译方式来翻译《水浒传》文化图式。  相似文献   

5.
赛珍珠翻译的<水浒传>作为第一个英文全译本可谓命运多舛:一方面该译本在西方刚一面世便畅销不衰,风光无限;另一方面在国内却被口诛笔伐,历经坎坷.本文通过对<水浒传>赛译本命运沉浮的解读,围绕我国的文学翻译批评事业进行了反省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由于文化、语言方面的差异,西方各国在翻译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时,书名变得洋腔洋调,有的与原作题目相去甚远。元末明初施耐庵所著《水浒传》,原书早在300多年前就流传到外国。西方最早全译本是德文本,书名《强盗和士兵》,法译本为《中国的勇士》,英译本为《发生  相似文献   

7.
赛译水浒中的主体间性主要体现在译者和翻译活动中涉及的各主体的互相协调、交流、影响的关系上。赛珍珠与水浒原著及作者具有深刻的认同感,她直译的方法从侧面说明了译者、原著和作者之间的交互主体性。赛珍珠直译、意译相结合的杂合译文既让读者体会到异域文化的新奇,又照顾了读者的理解能力,很好地实现了译者和读者的视界融合。赛珍珠和赞助人之间既有矛盾斗争的一面,也有和谐统一的一面。赛译本的顺利推出与出版商的赞助和支持不无关系;赛译本的合作者、中国教师龙墨芗弥补了赛珍珠中文理解上的不足,对原著的版本选择也产生了影响。此外,赛珍珠与中国学者的合作也增加了译文汉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要把这部鸿篇巨制翻译成代表西方文化的英语,其中所遇到的困难是多方面的。迄今为止,《红楼梦》有两个英译版本影响较大:一是霍译本(英国翻译家大卫.霍克斯及其女婿约翰.闵福德合译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二是杨译本(中国翻译家杨宪益与戴乃迭夫妇翻译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由于这两个英文译本的译者采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因而所传递的文化信息也不尽相同。本文通过列举《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的一些译例,比较分析了这两个译本的文化信息翻译以及译者所采用的不同的翻译策略,以进一步探讨译者的翻译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9.
被誉为"把<水浒传>推向世界第一人 "的赛珍珠的英译本<水浒传>向西方宣传了中国文化,这已被中国和世界所肯定,她本人也被视为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本文从译者对"吃"字翻译的角度探讨她对原作语意、语境及典故的把握程度,尽管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但她在翻译过程中所体现的一名翻译者的态度和精神都是值得读者和译者学习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被广泛视为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宝库中最光彩夺目的一颗明珠,小说内容涵盖了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习俗等,有多种语言译本。其英译本中有两个公认比较成功的版本:一个版本为中国翻译家杨宪益及其夫人戴乃迭所译;另一个版本为英国译者霍克斯及其女婿约翰·明福德所译。文章尝试对比这两个译本中关于人物配饰的翻译,从中选取一些包含文化因素的实例进行对比分析,说明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在文化信息传递方面所起的不同作用;进而说明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可以达到译者不同的翻译目的,而达到了翻译目的的译本就是优秀的译本。  相似文献   

11.
《水浒传》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写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也是第一部英雄传奇小说,塑造了一百零八位好汉的形象.值得注意的是每位梁山好汉都有自己的绰号,好比自己的名片,这是《水浒传》的一大特色.本文试图从绰号命名方式及分类、绰号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绰号暗含的感情、绰号产生的原因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使人们更好地了解《水浒传》的这一特色.  相似文献   

12.
《骆驼祥子》有三个著名的英译本:我国著名的英译家施晓箐翻译的CamelXiangzi、通晓中国文化的汉学家詹姆斯的译本Rickshaw以及伊万·金的译本RickshawBoy。三个译本中对小说人名的翻译各有千秋,使用了多种翻译方法,其中最突出的是归化和异化理论的运用,体现了不同译者在不同社会时代对文化输入的不同要求以及译者所持的文化态度、译文读者的文化接受心理。  相似文献   

13.
博大精深的《道德经》面世两千五百多年来一直吸引着无数东西方学者不断地对它做出新的阐释,使之成为除《圣经》以外译本最多的经典著作。1891年,苏格兰汉学家、传教士理雅各的译作历来是海内外翻译家重译《道德经》的重要参考,在翻译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本文以理雅各的《道德经》译著为案例,简述《道德经》的地位、影响和语言特色,综合运用归纳法、比较法、分析法,通过细致的研读提出了理雅各在翻译中对于文化因素处理的三种方式。最后,文章总结理雅各的翻译策略及其意义以期为今后英译中国古代经典提供可资借鉴的技巧。  相似文献   

14.
赵桦 《科技信息》2010,(17):180-182
伯顿·华滋生的译作《太史公书》是《史记》在英语世界传播的重要里程碑。本文系统介绍了该译本的译者、翻译思想和组织架构,并以当代著名译论家劳伦斯·韦努蒂的"译者的隐身"为理论基础,从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权力关系,探讨该译本的特点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孝经》作为中国孝文化典籍的最具代表性作品之一,在典籍英译史上被翻译数次,其中经久不衰的作品之一当属英国著名汉学家理雅各的译本。结合理雅各《孝经》英译本,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原则,以“三维”转换为方法,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来探讨分析孝文化典籍英译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论语》中的关键词是孔子的核心思想,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所在。在儒学西传的进程中,如何将这些关键词的深刻内涵以西方人乐意接受的方式完整、全面地传向西方成为了《论语》英译中的关键问题。本文根据传播学中信息对比性原则,通过对理雅各、韦利、辜鸿铭和安乐哲四个译本的分析,得出适合当代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能力和接受水平的关键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7.
理雅各《尚书》译本的最大特征是直译,在直译的基础上力求与原文一致,做到忠实和准确,当然在译文中也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翻译错误,本文从措词角度,分析理雅各《尚书》译本的直译特征和其中的一些失误。  相似文献   

18.
沙博理在翻译中国文学作品、传播中国优秀文化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结合沙先生的生平和历史背景,梳理其翻译成果,分析其翻译风格和翻译思想,阐述其英译作品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现实意义和学术意义,以深切纪念这位翻译名家,并引起翻译界对我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英译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水浒传》内容之丰富、人物之众多、气魄之恢宏、构思之新奇、语言之精粹、影响之深远,令世人赞叹不已。宋江是《水浒传》的"第一流人物",也是《水浒传》中最有争议的一个人物,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解读,从《周易》的角度,以《鸿雪因缘图记》中《梦芗谈易》篇为基础,对宋江及其绰号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20.
王婵 《咸宁学院学报》2014,(1):97-98,100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来阐释赛译《水浒》的翻译思想,从而说明,赛珍珠直译的思想,以及进步的女性主义思想凸显了中国文化为核心的汉英翻译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