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长期以来,沿西藏雅鲁藏布江南岸呈东西向展布的恰布林组砾岩,被认为是造山期后磨拉石的产物,而被置于第三纪。由于在屯穷紫色泥岩底部灰绿色粉砂质灰岩中发现腹足类化石Katosirasp.,并结合其他地质证据,可以确定该组时代属于早中侏罗世。结合岩石学特征、典型砾岩中砾石的岩石地球化学和物源区分析表明,恰布林组砾岩的砾石有相当一部分来自蛇绿岩,其特征明显不同于现今的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因此认为雅鲁藏布江存在早中侏罗世之前的古蛇绿岩。  相似文献   

2.
西藏南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沉积-构造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藏南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从晚侏罗世至今可能经历了新特提斯洋的两期俯冲作用,早期俯冲从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以桑日群和恰布林组为代表,雅鲁藏布江古蛇绿岩在此期形成;而晚期俯冲从中白垩世至始新世,以混杂岩、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和日喀则为代表,拉孜-浪卡子断裂可能代表了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碰撞的实际地表位置,由此提出包括新特提斯洋两期俯冲作用在内的五个阶段的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沉积-构造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西藏马攸木金矿床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西藏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 ,其中旅游资源和矿产资源尤为突出。西藏的铬铁矿资源是我国的最重要矿产地 ,地热资源也得天独厚 ,铜矿资源非常丰富。可是金矿资源虽多有报道 ,但其规模不大 ,尤其是岩金矿床尚未有重大突破。1 999年西藏地勘局地热地质大队总工程师多吉院士根据西藏地质特征 ,结合长期从事地热与矿产勘查工作经验 ,认为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成矿条件很好 ,属重要的成矿区带 ,有可能找到具一定规模的金矿床。根据缝合带西段马攸木地区是水热性活动最强的地方 ,并有前人遗留的古采坑 ,因此决定对该区进行野外砂金地质调查。但首次…  相似文献   

4.
达金砾岩是日喀则弧前盆地沉积序列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深海浅海相凝灰质浊积岩和含有孔虫碎屑岩组合.有孔虫主要为Nummulites,Assilina,Alveolina和Lockhartia,与加拉孜砾岩、麦拉砾岩和岗巴、定日地区的有孔虫相一致,其发育时代为始新世.综合分析达金砾岩和青藏高原地区始新世沉积环境变化和有孔虫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始新世海相沉积作用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两侧仍然继续存在;始新世末期该区可能发生构造隆升作用,使得弧前盆地出露海面,由海相沉积渐变为巨厚的陆相沉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青藏高原的深部结构。方法对定日—木孜塔格峰地区的重力场资料进行小波分析,重点对比分析四阶、五阶的小波逼近异常和细节异常。结果拉轨岗日—康马变质核杂岩带在四、五阶小波细节异常图上表现为近东西向重力低,在四、五阶小波逼近异常图上均表现为梯级带;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在四、五阶小波细节异常图及四阶小波逼近异常图上主要表现为重力高,在五阶小波逼近异常图上表现为梯级带;冈底斯岩基花岗岩带在四阶、五阶小波逼近异常和细节异常图上均表现为重力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在四、五阶小波细节异常图及四阶小波逼近图上主要表现为近东西向重力高,在五阶小波逼近图上为梯级带;龙木错—双湖缝合带在布格异常图,四、五阶小波逼近异常图及五阶小波细节异常图上均表现为重力异常分界。结论拉轨岗日—康马变质核杂岩带只存在于浅层;雅鲁藏布江缝合带重力高带的场源存在于中深度层次及以上;冈底斯重力低除了反映浅部大规模的花岗岩带外,还可能反映了深部存在的热熔融体;班公湖—怒江缝合带重力高带的场源存在于中深度层次及以上;龙木错—双湖缝合带是重要的构造分界线。  相似文献   

6.
利用野外实测剖面资料和区域地质资料,在地层划分、对比和构造格局研究基础上,从点-线-面的沉积相分析入手,将中泥盆世分为艾费尔期、吉维特期两个编图单元,进行岩相古地理编图,恢复了东北地区中泥盆世的岩相古地理面貌。研究表明,中泥盆世东北地区艾费尔期沉积环境多为浅海陆棚相碎屑岩沉积及碳酸盐岩台地相沉积;佳木斯-松嫩微板块部分地区及额尔古纳-兴安微板块为古陆;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哈诺敖包一带为滨海沼泽相沉积。吉维特期出现大规模海退,主要表现为:研究区南部沿西拉木伦缝合带一线未见沉积;延寿县马鞍山福兴屯一带发育福兴屯组湖相沉积;兴安海区西南段东乌珠穆沁旗一带的塔尔巴格特组表现为进积-加积型层序,由艾费尔期泥鳅河组浅海沉积过渡为滨海沉积为主。  相似文献   

7.
通过岩相学与矿物化学分析和视剖面图模拟计算对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段地区沉积混杂岩带中多硅白云母石英片岩和黑硬绿泥石片岩的变质特征进行研究。多硅白云母石英片岩峰期矿物组合为多硅白云母+绿泥石+钠长石+石英+榍石,峰期条件为366℃/6.4 kbar;黑硬绿泥石片岩峰期矿物组合为阳起石+绿泥石+绿帘石+钠长石+石英+榍石+钛铁矿,峰期条件为363℃/6.1 kbar,黑硬绿泥石为峰后降温减压阶段的产物。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段地区的沉积混杂岩变质温压条件达到了高压绿片岩相,指示俯冲深度21~23 km,地温梯度15~18℃/km,其变质特征与俯冲洋壳被上部地幔楔刮削进入增生楔系统经历变质作用形成的低级变质岩十分相似。结合前人年代学数据,研究认为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段地区的沉积混杂岩在增生楔深部经历高压绿片岩相变质作用,形成于单一的特提斯洋洋壳向欧亚大陆南缘俯冲的构造体制之下印度-亚洲大陆初始碰撞时期。  相似文献   

8.
位于雅鲁藏布缝合带南侧的柳区砾岩是在印度和欧亚板块碰撞之后伴随造山带的后期演化所形成的一套具有重要大地构造意义的山前磨拉石建造,它对确定印度和亚洲板块碰撞时间上限、探讨陆-陆碰撞后的构造演化及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但长期以来,有关该套磨拉石的时代以及地层对比仍然存在较大争议,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对藏南磨拉石沉积大地构造意义认识的深入,对其形成时代的争议更趋激烈. 笔者等最近在野外考察过程中在该套磨拉石的上部层位重新找到了一批保存相对完整的植物化石,经鉴定确定其时代为始新世中、晚期,从而对该套磨拉石的形成时代提出了新的制约. 文中报道这些植物化石组合及其时代,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探讨其在区域大地构造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西藏达金砾岩沉积环境、有孔虫时代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达金砾岩是日喀则弧前盆地沉积序列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深海-浅海相凝灰质浊积岩和含有孔虫碎屑岩组合.有孔虫主要为Nummulites,Assilina,Alveolina和Lockhartia,与加拉孜砾岩、麦拉砾岩和岗巴、定日地区的有孔虫相一致,其发育时代为始新世.综合分析达金砾岩和青藏高原地区始新世沉积环境变化和有孔虫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始新世海相沉积作用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两侧仍然继续存在;始新世末期该区可能发生构造隆升作用,使得弧前盆地出露海面,由海相沉积渐变为巨厚的陆相沉积.  相似文献   

10.
经过研究证实,在雅鲁藏布江蛇绿岩的南北两侧,有两套形成于雅鲁藏布江洋底盆地的沉积组合,它们不但形成于不同时代,而且属于不同构造环境下的产物。时代属于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的南侧沉积组合为放射虫硅质岩-层状玄武岩,其沉积特征类似于太平洋洋隆类型,反映了它可能是属于西藏特提斯快速扩张的产物。根据最近所发现的圆笠虫化石确定北侧一套的时代属于中白垩世,它是蛇绿质碎屑岩-枕状玄武岩组合,反映了一种类似于大西洋洋脊类型的、慢速扩张的板块构造环境。它是正常沉积接触关系覆于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套之上。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套是这个时期形成的洋壳的残留体。在晚白垩世时,雅鲁藏布江蛇绿岩被捕获在北部的冈底斯山弧前并且变为冈底斯南缘弧前盆地的基底。随后日喀则群浊积岩在其上堆积。  相似文献   

11.
对西藏雅鲁藏布缝合带东段朗县混杂岩中的辉绿岩和玄武岩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SHRIMP锆石年代学研究.在早侏罗世(大约191 Ma B.P.)和侏罗纪最晚期到白垩纪最早期(大约146~148 Ma B.P.)分别有2幕岩浆活动;侵入于191.4±3.7 MaB.P.的变辉绿岩,是迄今为止在雅鲁藏布蛇绿混杂岩带发现的最...  相似文献   

12.
西藏雅鲁藏布江水质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雅鲁藏布江的水质分析发现,在6~10月,溶氧值低、水温较高、12月~次年2月高,溶氧值高、水温较低、8月悬浮物含量高;下游较中游的pH值和悬浮物含量低.拉孜、怒各沙和羊村水质属于Ⅲ类,曲水、米林和怒下河段为II类水.检测水质除雅鲁藏布江上游的拉孜、怒各沙和中下游的羊村水质属于Ⅲ类外,其它河段为II类水.雅鲁藏布江下游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但雅鲁藏布江干流中上游江段Cu含量、整个干流8月份的水体悬浮物含量超出渔业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3.
基于HHT的雅鲁藏布江径流变化周期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Hilbert Huang变换对雅鲁藏布江干支流上的10个水文站1956-2000年天然径流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了雅鲁藏布江流域年径流变化的近似周期及其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雅鲁藏布江全流域范围内存在约3、6~8、9、11~13、16~17及22~24 a的近似周期。同时研究还发现,雅鲁藏布江干支流在20世纪60年代左右径流量较大,但在进入60年代中后期之后,年径流量呈逐渐减小的趋势,这种趋势在80年代附近达到极小值,此后径流量逐渐回升,并在90年代后逐渐进入相对丰水期。  相似文献   

14.
雅鲁藏布江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之一,拉萨河作为雅鲁藏布江支流中流域面积最大、最长的河流,更是西藏自治区水利开发的重点,但拉萨河流域水文模型应用研究甚少。本文介绍改进的TOPMODEL,并应用该模型和新安江模型对拉萨河流域进行水文模拟,结果表明:两模型都取得了较好的模拟效果,弥补了雅鲁藏布江拉萨河流域水文模型应用研究的不足,为开展缺资料地区的水文模型应用研究进行了一定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拉萨河是雅鲁藏布江的主要支流之一,是拉萨河流域广大居民最主要的生产和生活用水的水源。对于拉萨河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拉萨河流域水质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流域几十万居民的生产、生活质量和安全。但是,随着拉萨河流域采矿、选矿等矿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它们排放的废弃物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拉萨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应该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文章通过对拉萨河流域选矿厂的分布情况以及河段水质指标的调查研究,发现目前为止拉萨河流域水质没有受到污染,但是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对拉萨河流域水体产生污染。  相似文献   

16.
雅鲁藏布江的演变受到水流泥沙的影响外,地壳运动、高原抬升、气候变化等对其作用显著,多重叠加作用下的演变较为复杂。根据收集研究河段的水文泥沙、实测地形及历史卫星影像等资料,分析雅鲁藏布江中游游荡型河段的洲滩变化、主槽与支汊的变化和河相关系,探索雅鲁藏布江中游游荡型河道的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雅鲁藏布江中游游荡型河道河谷的宏观边界基本由高山控制;雅鲁藏布江的游荡不仅与宽深比有关,河岸的约束性、河道比降及床沙粒径对游荡型河道影响也较大;根据河相关系分析,拉萨河口至泽当段稳定性稳定性较差,进一步游荡的趋势明显,米林至尼洋河口段则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7.
尕尔穷铜金矿床的夕卡岩矿体之下陆续发现花岗斑岩脉,该花岗斑岩与夕卡岩存在密切的成生联系.通过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年龄测定技术,确定其成矿年龄为86.79 Ma,成矿时代是晚白垩世,矿床形成于班公湖—怒江洋盆向南俯冲碰撞和雅鲁藏布江洋盆向北俯冲碰撞的间歇期;狮泉河结合带在晚白垩世处于同碰撞期,大量中酸性岩浆岩侵位事件...  相似文献   

18.
雅鲁藏布江加查峡谷河段古洪水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雅鲁藏布江加查峡谷河段古洪水平流沉积物进行了野外调查与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其野外沉积除具备一般的特征外,还常表现为细颗粒物充填巨砾的特殊堆积形态;其粒度特征表现为分选性较好,分选系数在1.2以下,以砂质、粉砂质颗粒为主,中值粒径在3~4之间等,且与谷坡沉积物、滩地泛滥沉积物的粒度特征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其重矿物组合特征与沉积类型及沉积物的搬运条件等相关;通过孢粉特征分析,确定了研究区域在大约距今3 000 a的气候条件与近现代气候条件具有较明显的一致性,为研究河段古洪水分析计算,以及藏木水电站的设计洪水确定提供了基础资料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