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水稻沼肥栽培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贵州省贵阳市息烽县西山乡柏香山村进行了以沼渣作底肥、沼液浸种、沼液叶面喷施3种因素,8个处理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沼液浸种具有明显的催芽、壮苗和增产作用。出苗率、平均绿叶片数、平均枯死叶片、秧苗平均白根数、苗高分别比常规浸种高7.3个百分点、多0.33片、少0.13片、多0.59条、高0.31 cm。2)沼液的叶面喷施对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二化螟等病虫害的防止有一定的效果。3)大区设置的沼液浸种种植比常规浸种略有增产,但增产效果不明显;沼液叶面喷施两次比不喷施沼液新增产量24.7kg/666.7m2,增产6.33%。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水稻种植技术在国际上也具有领先地位,水稻旱直播技术是目前我国较为普遍的一种水稻种植技术,在水稻种植中如何有效提高除草的效率以及质量将会直接影响稻田的生产量,因此文章变针对旱直播田中具有代表性的杂草的生长特点进行了总结介绍,并论述了相应的化除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更好的突进旱直播田除草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沼液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寻求出一条节本增效的农业生产措施,为此,按照市农业局的安排,我们进行了水稻利用沼液浸种和沼液作基肥以及喷施的简比试验。  相似文献   

4.
从沼液在水稻上综合利用试验中得出,沼液浸种、叶面喷施可以提高秧苗素质,大田中作底肥和叶面喷施可以提高水稻的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最终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增产。  相似文献   

5.
根据对多效唑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试验,探索和总结多效唑在水稻育秧时浸种芽,播种时喷施和秧苗期使用的浓度和方法.分析了多效唑在培育水稻多蘖壮秧.促进增产的效果.提出了水稻使用多效唑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聚天冬氨酸锰(Ⅱ)对植物抗旱性的影响,使用不同浓度的聚天冬氨酸锰(Ⅱ)分别对菠菜种子和幼苗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模拟干旱条件下,用0.1 mg/L聚天冬氨酸锰(Ⅱ)浸种,在试验浓度范围内促进菠菜发芽的效果显著。浸种及叶面喷施使菠菜叶片宽度、SOD、POD和CAT酶的活性均有增高,并且对MDA的产生有抑制作用。在试验浓度范围内12.5 mg/L浓度的聚天冬氨酸锰(Ⅱ)对菠菜叶面喷施效果显著。用聚天冬氨酸锰(Ⅱ)模拟物作为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菠菜浸种和叶面喷施能有效促进菠菜发芽和提高幼苗期菠菜抵抗干旱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杂交水稻威优 35、威优 49的抽穗期 ,从始穗起每隔 4天对其叶片SOD活性测定 1次 ,并测定其用氯仿 -乙醇抑制后的活性 ;用Cu2 +、Zn2 +混合液对大田进行喷施 ,从始穗第 16天开始 ,分析其Cu2 +、Zn2 +离子在大田栽培条件下对水稻叶片SOD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氯仿 -乙醇能够抑制杂交水稻抽穗期SOD的部分活性 ,有可能在杂交水稻叶片中存在MnSOD ;抽穗期叶片喷施Cu2 +、Zn2 +混合液可提高SOD活性  相似文献   

8.
在杂交水稻威优35、威优49的抽穗期,从始穗起每隔4天对其叶片SOD活性测定1次,并测定其用氯仿-乙醇抑制后的活性;用Cu2 、Zn^2 混合液对大田进行喷施,从始穗第16天开始,分析其Cu^2 、Zn^2 离子在大田栽培条件下对水稻叶片SOD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氯仿-乙醇能够抑制杂交水稻抽穗期SOD的部分活性,有可能在杂交水稻叶片中存在Mn SOD;抽穗期叶片喷施Cu^2 、Zn^2 混合液可提高SOD活性。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多种外源激素的不同浓度对水稻叶片衰老的影响情况,采用野生型水稻日本晴(NIP)和早衰突变体(esd1)为试验对象,通过外源喷施多种外源激素,包括生长素(2,4-D)、脱落酸(ABA)、赤霉素(GA3)、水杨酸(SA)、细胞分裂素(KT-30)、油菜素内酯(GR24),检测了NIP和esd1叶片中与衰老相关的生理指标(包括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灌浆期,喷施2,4-D会增加NIP和esd1叶片中的w(叶绿素a∶叶绿素b),喷施GA3和低浓度的KT-30会降低NIP和esd1叶片中MDA的含量,说明喷施外源激素2,4-D、GA3和低浓度的KT-30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且都对esd1的延缓作用更为明显;而喷施ABA会降低NIP和esd1叶片中的w(叶绿素a∶叶绿素b),说明具有加速衰老的作用,对NIP的作用较明显;幼苗期喷施SA,发现NIP和esd1的叶片中SOD酶活性下降,但变化程度不明显;另外,喷施GR24对叶片衰老没有起到延缓的作用,但发现esd1对这2个激素敏感反应更大.本研究发现喷施外源植物激素对水稻延缓衰老具有可行性,这为探究激素生理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对水稻生产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薄壳山核桃1年生实生苗为材料,研究了施锌对薄壳山核桃幼苗生长的影响及锌元素在植株各器官中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低质量分数ZnSO4促进了薄壳山核桃幼苗的生长,ZnSO4质量分数过高时幼苗的生长反而受到抑制;用ZnSO4浸种也表现出"低促高抑"的效应;两种施锌方式下,随着ZnSO4质量分数的升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均呈现出"下降—增加—迅速下降"的趋势;经叶面喷施后锌在薄壳山核桃各器官中的比例大幅增加,其中以叶片富集锌的量最多,茎次之,根系最少;而ZnSO4浸种后,以茎中锌积累的量最多,叶片次之,根系最少。综合试验结果认为,以0.4%ZnSO4叶面喷施对促进薄壳山核桃幼苗营养生长及光合作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通过用多效唑对冬小麦浸种和各时期不同浓度的叶面喷施证明,在冬小麦上拔节期前4—5天,喷施多效唑196ppm为最合适。并从群体器官结构水平揭示了多效唑的作用,表现在能增强植株的抗倒伏能力;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厚度;稳定后期叶面积;改善产量因素结构。增产率小区试验(对照倒伏情况下)30.75%,大区试验为10.7—11.9%。  相似文献   

12.
干旱胁迫下外源钙对麻疯树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0.01,0.05,0.1 mol/L CaCl2溶液浸泡麻疯树种子及以0.01 mol/L Ca(NO3)2喷施麻疯树幼苗叶片.测定了不同条件和处理时间下种子萌发率、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考察麻疯树在干旱胁迫下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aCl2溶液浸种提高了干旱条件下叶片相对含水量和Pro含量,降低了叶片的MDA含量;低浓度CaCl2溶液浸种(≤0.05 mol/L)能促进麻疯树种子的萌发势和萌发率,其中以0.01 mol/LCaCl2溶液浸种效果最好.叶片喷施Ca(NO3)2显著提高了PEG胁迫下麻疯树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和Pro含量,降低了MDA含量.因此,外源钙能提高麻疯树幼苗的抗旱性,增强干旱胁迫下的渗透调节作用,保护细胞质膜的结构,调节干旱胁迫导致的生理反应.  相似文献   

13.
试验采取大区简比试验方法,探讨研究了杂交水稻沼液浸种、清水浸种以及大田配套的施肥方法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沼液浸种和大田施沼液肥配少量化肥的处理A产量最高,亩产为687.5kg。其次为清水浸种和大田施沼液肥配少量化肥的处理B,亩产为653.7kg,最低是清水浸种和大田只施化肥的处理C,亩产为598.4kg。沼液浸种A比清水浸种B亩增产33.8kg,增产5.2%,沼液浸种A比大田施化肥C亩增产89.1kg,增产14.9%.清水浸种B比清水浸种大田施化肥C亩增产55.3kg,增产9.2%,由此看来,采用沼液浸种,能提高水稻的秧苗素质,增加水稻的产量,水稻大田施肥采用沼液肥施用,效果好。可作为大面积生产上推广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丰宝”植物生长促进剂处理小麦、水稻、玉米种子,可以提高幼苗绝对干重。大田拌种、浸种、叶面喷施,可促进植株粒数、数重、千粒重增加,平均亩增产15%左右。  相似文献   

15.
在干旱条件下,比较了不同质量浓度的腐殖酸钠及高岭土处理对丹参抗旱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下利用5g/L腐殖酸钠溶液对丹参种子进行浸种能够显著提高其萌发率;喷施1g/L腐殖酸钠可明显使丹参幼苗气孔收缩,从而降低蒸腾速率,使丹参幼苗抗旱性得到显著提高.60g/L高岭土悬浮液的叶面喷施可增强丹参幼苗对强光的反射,降低叶片的蒸腾速率,从而减弱丹参叶片由于强光照射造成的水分丢失.生理检测表明,5g/L腐殖酸钠溶液的喷施可明显提高丹参幼苗的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这可能是丹参抗旱能力得到提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导了用不同浓度矿质元素浸种处理早稻品种广陆矮四号的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使用不同浓度的矿质元素浸种,对水稻种子萌发,地上部分干物质重以及几种酶活性均有影响,其中以使用250PPm 以下的尿素浸种对水稻幼苗干物质增重和酶的活性有较好的效果,使用全溶液和单独硼溶液浸种较尿素为差,通过比较试验认为:使用矿质元素浸种,对促进水稻幼苗生长是有一定作用的.  相似文献   

17.
以通荞二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硒溶液浸种和喷施硒溶液两种施硒方式对荞麦抗氧化酶系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硒浓度的增加,SOD、POD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始终高于对照组,浸种、喷施浓度分别在J1(J1=2 mg/L)、P1(P1=2 mg/L)处理下活性达到最大;而MDA含量变化呈现相反趋势.在不同施硒处理下,荞麦产量也呈现了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浸种、喷施浓度分别在J1(J1=2 mg/L)、P1(P1=2 mg/L)处时,荞麦产量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8.
三十烷醇和磷酸二氢钾混用对水稻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三十烷醇(TA)处理水稻,结果表明:TA能促进水稻种子萌发,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促进光合速率。不同时期、不同质量浓度的TA对水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不同,以幼穗分化初期喷施0.5mg/LTA 0.2%KH2PO4的效果最明显,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水稻幼穗分化初期、孕穗期和灌浆期喷施TA均能提高光舍速率,且以1mg/LTA和0.2%KH2PO4混和喷施效果最佳,该结果为水稻生产上喷施TA质量浓度和时期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一种受旱水稻抗旱栽培新技术,其特点是通过优化水稻品种布局,充分利用有效灌溉动力与水利设施,全力抗旱救苗、保苗,喷施"旱地龙"等叶面肥抗旱剂,复水后,抓紧追施氮肥和复合肥,插秧后5~7 d应立即施足促蘖肥,加强病虫防治的过程,可以实现提高水稻产量、降低损失的目的,适应于受旱水稻。  相似文献   

20.
代梅  付勤 《汉中科技》2009,(1):27-28
杂交水稻不同米质浸种时间的长短与发芽率差异明显:试验表明,多数情况下,浸种时间愈长,发芽率愈低;优质米稻种浸种时间不宜超过2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