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崔蓬克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5(2):19-20
语言与文化、政治的关系密切。语言不仅体现文化、政治,同时也被二者塑造,因此文化和政治通常是语言修辞编码的动因。中国是尊“礼”的“礼仪之邦”,行“礼”必要言“礼”,汉语中包含有许多“礼”字的修辞话语和众多的“礼X”的词语。以佛教词汇中的“礼X”词语和政治话语场中的“礼”字修辞编码行为为例分析它们背后的文化和政治修辞动因。 相似文献
3.
4.
姜楠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6)
《仪礼·射礼》记载了古代定期举办射箭比赛大会的情况。但长期以来,该文似未引起研究者应有的重视。其实,射礼并不只是一种纯粹的射艺,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正如《礼记·射义》所说,“事之尽礼乐而可数为以立德者,莫若射”。本文拟对射礼的起源、流变及其文化内涵作些考察,不当之处,尚祈方家是正。一射礼来源于古代的狩猎活动。在生产力极度落后的原始社会,狩猎是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尸子》载:“庖牺氏之世,天 相似文献
5.
国与国之间从来注重“以礼相待”在汉语中,“礼”这个词,本意指敬神,后引申为表示敬意以及为表敬意或隆重而举行的仪式。在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礼又被用来泛指贵族等级制的社会道德规范。周公为周朝制定种种制度就叫周礼,儒家经典之一的《礼记》更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所以,我国自古以来就看重礼,素称“礼仪之邦”。“礼”在英语里是“etiguette”,意为上流社会中行为规范的法则,或指宫廷礼仪和官方生活中的公认准则。这些解释同古汉语“礼”十分接近。因此在外国人们也是自古以来就看重礼的。礼是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国际交往的发生和发展又产生 相似文献
6.
"趋"、"趣"上古本为同一词的不同书写形式,不同于一般认为的趣趋为通假字。发展到唐代,表示快走、趋向意义的用"趋",表示意趣、志趣的用"趣"。它们各自分担了几个义位,成了不同的词。礼节性快走义随社会的发展变化而消失,快速、使快的意义为别的词语替代了。考察"趋"、"趣"义位之间的关系,除了常说的隐喻、转喻,还有因语法组合而给词增加了新的概念要素;考察以快速义的"趋"、"趣"为中心的词汇系统,有标记的不自然的用法被无标记的自然的用法覆盖而被替换掉;词语读音相近或相同,意义用法相同或一个能包含另一个,词语之间就会发生整合,保留最典型的。 相似文献
7.
朔色俊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8(4):1-3
传统法律文化是法治现代化的特定的语境。只有以正确的态度与策略审视和对待过去,才能建构起法治现代化的大厦。“礼”是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一把锁钥。进行“礼”法关系的研究有其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9.
孙亚丽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1(1):108-113
春秋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孔子面对这种时境,坚持依礼而行,以礼救世,《论语》中就具体的记述了孔子对“礼”的一些观点。在对《论语》中“礼”的集注的基础上采用整体结构分析的符号方法与具体文化语境分析的方法,按照《论语》中对“礼”的源起、发展这一流动过程来进行分类,在集注的基础上对“礼”加以解读,以期望接近孔子的原意。按照《论语》中对这一流程的记载,大致可分为五个方面:一是礼之因革;二是礼之本;三是礼一乐一仁;四是礼之规定;五是礼之实践。 相似文献
10.
11.
杨生照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49-52
礼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的基本特征,其起源问题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广泛重视和研究,同时亦呈现出聚讼颇多、莫衷一是的景象。礼的众多起源说大体归纳为四种,即:一、礼源于祭,二、礼源于俗,三、礼源于交换,四、礼源于人性;但是它们实质上有一个共同的旨归,即:源于生活,又指向生活。 相似文献
12.
13.
礼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的基本特征,其起源问题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广泛重视和研究,同时亦呈现出聚讼颇多、莫衷一是的景象。礼的众多起源说大体归纳为四种,即:一、礼源于祭,二、礼源于俗,三、礼源于交换,四、礼源于人性;但是它们实质上有一个共同的旨归,即:源于生活,又指向生活。 相似文献
14.
作为北宋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李覯之思想非常宏富,而李觏其他方面成就往往为其思想成就所掩。《礼论》虽然只有一卷,却是李覯阅读经籍之后的参悟之文。李覯《礼论》中的核心思想是"礼","礼"之思想也是李覯经学、理学思想的核心部分,李覯所论之"礼"包括了"礼之本"、"礼之三支"、"礼之四别名"等几个方面。李覯"礼"之思想在现实社会仍有一定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环渤海地区“耕地趋减,粮产趋升”成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会义 《科技导报(北京)》2001,(10):57-59,48
一、问题的提出土地资源属于典型的多功能性自然资源 ,随着人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来自各方面需求的压力不断增大。特别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 ,土地资源 ,尤其是耕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和质量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 ,耕地资源正在向其他利用方式转变 ,耕地总面积持续减少 ,质量不断下降[1]。耕地的这些变化进一步激化了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长期存在的矛盾。一方面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 ,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断加快 ,城乡居民居住建设用地大规模扩张 ,不可避免地占用大量宝贵的耕地资源。同时 ,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结构调整也使大量耕地变为林地… 相似文献
16.
马伟红 《武陵学刊:社会科学版》2009,(2):70-70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笔者认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礼”在建设当代和谐社会中能发挥一定的作用。可惜近代以来,“礼”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却越来越被人们忽视,由于“礼”的缺失造成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了社会的和谐。现在需要我们对“礼”进行重新认识,需要我们创建符合时代特征的现代礼仪规范。 相似文献
17.
18.
山东宁阳县因地接曲阜,深受孔孟文化熏染。宁阳的乡饮乡,相传就是孔子率领弟子演习乡饮酒礼的地方,古老的乡饮酒礼虽经历代沿革,仍在宁阳顽强传承,其广泛流行的四八宴席即是生动范例。无论从宗旨和功能上,还是宴席的规制和程式上,四八宴席都较多地体现了乡饮酒礼的初始意蕴。这既为我们了解晦涩的古老礼仪提供了体验标本,也为深入挖掘传统饮食文化,开辟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9.
《大自然的语言》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单元的一首知识性小诗。下面是本课(第一课时)教学预案。
【教学目标】1.认识“蝌、蚪”等4个生字及其结构,会写“搬、逗、雁”等7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天上的白云、地上的蚂蚁”等自然现象像有声的语言能告诵我们大自然的神奇变化。 相似文献
20.
晋代“引礼入律”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秋红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1,22(4):31-33
晋《泰始律》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部较为典型儒家化法典,“引礼入律”是晋代法律发展的重要特点,它在《晋律》中有突出表现:刑罚实用上“准五服制罪”原则的确立;保护士族、官司僚政治、经济特权的政治经济立法以及维护等级秩序的婚姻家庭法律规范等。其产生根源有:从文化根源看,是因为礼有区分贵贱等级、定分止争的功能;从政治学方面看,司马氏所建立的是门阀士族统治,所以任用儒家制订、解释法律;从经济方面看,民本思想是礼的重要内容,“引礼入律”有助于恢复经济、安定民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