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SARS中文名称的建议——萨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3年 3月 12日WHO昭告世界严重疫情时使用了“非典” (AtypicalPneumonia ,ATP)的称谓 ,但是 3天以后WHO意识到它的不准确而改为SARS。[1] 4月 12日WHO确认新的冠状病毒为SARS病原。[2 ] SARS描述了疾病的严重、急性和呼吸道三个重要特征。SARS的命名原则和艾滋病的英文名称AIDS类似。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准首字母缩写。艾滋是AIDS的音译。根据NLM医学百科全书“非典”的定义 ,“非典”和SARS是两个具有完全不同病原学术内涵的术语。[3 ] “非典”不是SARS的音译或意译 ,也不是SARS的别称 ,更不是中…  相似文献   

2.
中国卫生部公布的中国大陆目前已知最早的经实验室确诊的人禽流感病例病例发生在2003年,比此前公布的第一例病例的时间提前了两年。卫生部追溯诊断的结果证明,2003年11月底的一个不明原因发热、肺炎病例事实上是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确诊病例。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发言人沃雷·罗迪亚说:“这是在当前这一轮禽流感疫情中全球发现最早的人禽流感病例。”2006年6月22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8位中国科研人员的文章,他们对2003年11月底的一个不明原因发热、肺炎病例(患者史某某,男,24岁,解放军某部士官)标本进行回顾性研究,提示…  相似文献   

3.
55年医学经历、41年公共卫生职业生涯,74岁的曾光被无数次问及2020年初的武汉之行有什么遗憾.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公共卫生专家曾光两次被派往湖北武汉了解疫情,第一次是2020年1月9日,第二次是1月18日.  相似文献   

4.
当前 ,全国人民正在奋力抗击“非典”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随着疫情的发展 ,研究的进展 ,SARS一词也渐渐见诸媒体并有不断扩大之势。这就迫使人们选择 ,在表述这个病时是说写“非典”(FD) ,还是说写SARS(萨斯 )。窃以为应该尽量使用前者避免后者。首先 ,此病最早发现于中国 ,时间在 2 0 0 2年 11月 ,罹病者是中国人 ,发现者是中国医学家钟南山 ,发病地、发现地是广东佛山 ,随后才发现于亚洲其他地区主要是东南亚地区。我认为 ,最早发现地、最早发地、与疾病起源地是很有区别的 ,不必讳言也是有密切联系的。退一步说 ,即使二者一致 ,那…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22,(3):56-57
1月8日24时,天津市新增2例本土病例确认为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9日7时起,天津启动全员核酸检测.10日,河南省安阳市确认当地此前发现的2例病例为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与天津疫情属同一传播链.  相似文献   

6.
正发生疫情的省级兽医部门,立即启动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日报告制度,暂停发生疫情县区的生猪及相关产品调出。相关省份开展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和排查工作。近年来,非洲猪瘟出现了从非洲老疫区向东半球长距离传播的趋势,与我国接壤的俄罗斯等国不断有疫情暴发,对我国边境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带来巨大威胁。8月,中国确认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后,农业农村部根据《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启动Ⅱ级应急响应。  相似文献   

7.
从不同中发现——和青年同志谈从事科学研究的点滴体会张文佑光明日报 1963年7月14日工程实践过程就是认识的深化过程冯大彬广西日报 1963年8月13日认真分析工程实践中的矛盾现象冯大彬广西日报 1963年10月9日施工总工程师工作的一些体会翁长溥水利与电力 1963年10期毛主席思想指引着我不断前进——三年来坚持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收获和体会邓福才冶金报 1963 年11月 488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初步体会刘歆健康报 1963年11月6日尝到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甜头王开明鞍山日报 1964年1月3日学习毛主席著作的五年间黄玉英吉林日报1964 年1月9日  相似文献   

8.
46岁的意大利籍医学专家卡洛·乌尔巴尼是世界上最早为SARS命名的人,也是世界上第一位以身殉职、牺牲在抗击“SARS”前线的医务工作者。临危不乱命名SARS 乌尔巴尼长期为世界卫生组织工作。他是一名传染病学专家,去世前一直在越南、老挝和柬埔寨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 2003年2月28日,河内的越法医院打电话到世界卫生组织代表处,希望请一位专家给一名美籍华裔商人会诊。乌尔巴尼是第一个赶到该医院的专家。他的生活从此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位名叫约翰尼·陈的商人得的是一种非典型性的肺炎,发烧、咳嗽并吐出带血丝的黏液。通过每  相似文献   

9.
2003年3月12日WHO昭告世界严重疫情时使用了“非典”(Atypical Pneumonia,ATP)的称谓,但是3天以后WHO意识到它的不准确而改为SARS。[1]4月12日WHO确认新的冠状病毒为SARS病原。[2]SARS描述了疾病的严重、急性和呼吸道三个重要特征。SARS的命名原则和艾滋病的英文名称AIDS类似。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准首字母缩写。艾滋是AIDS的音译。根据NLM医学百科全书“非典”的定义,“非典”和SARS是两个具有完全不同病原学术内涵的术语。[3]“非典”不是SARS的音译或意译,也不是SARS的别称,更不是中国人发明并适合中国环境从而值得坚持使用的独特名称。放弃“非典”而使用SARS称谓是科学“与时俱进”的必然。即使“非典”称谓已经形成习惯,不合理的习惯不应该改变吗?SARS,作为一种疾病的名称和学术名词的缩写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内为全世界家喻户晓,在人类科学发展历史上创造了一个科学名词国际化的“吉尼斯”纪录。造成人们对它确信无疑而敢于大胆使用的科学支撑是权威学术刊物,而超速传播的媒介为因特网。国际权威学术刊物发表了许多使用SARS的文章。有些是代表SARS突破性进展的重要文章。Lancet于4月8日发表我国香港科学家发现SARS冠状病毒的论文[4],Science出版SARS联机专刊[5](可以免费下载),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于5月15日出版联机专刊[6](可以免费下载),Nature发表了50多篇使用SARS的文章,包括Erasmus医学中心病毒学科最后确认SARS冠状病毒的论文[7],加拿大基因科学中心于4月12日在世界上首先完成SARS冠状病毒的基因测序,4月29日发布的最后版包括29751个基对。他们通过网站发布研究快报和供自由下载的测序的编码数据[8]。这些权威学术刊物高质量研究文章,大大加快SARS被全世界接受的速度。目前SARS已经成为国际上事实上的标准称谓。笔者于5月29日利用Google搜索引擎对SARS和非典的英文名称Atypical Pneumonia进行了搜索,说明SARS的使用绝对压倒非典(英文),也看到WHO在和这个新的传染病作斗争中的主导作用。搜索结果如下表所示。实际上,在我国的抗疫斗争中,政府官员、科学家以及媒体文章中使用SARS称谓越来越多。非典称谓有逐渐被取代的趋势。但是,还没有出现合适的中文名称。造成许多畸形的不对应现象。例如,科学家写的文章使用的是SARS,但媒体发表消息就使用“非典”。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厅舞台上的大标语是向SARS宣战,可是播讲人却使用“非典”,造成从内涵和名称上SARS就是“非典”的错觉。新华社的英文网站以及对外发布的新闻使用SARS称谓,意味着对“非典”称谓的放弃。但是为了照顾已经习惯的“非典”用法,出现不得已的畸形不对应。今后,党政机关的文件、领导同志讲话需要使用恰当的中文名称,占国人口绝大多数但不熟悉英语的人也需要有一个SARS的中文科学称谓。从国内、国外、大陆境外的接轨和称谓的统一性考虑,设计SARS的中文名称是合乎逻辑的而且迫在眉睫。笔者对世界华文媒体的称谓作了不完全的调查,得到的结果如下:①北美最大的华文报纸World Journal使用SARS。②BBC、VOA中文网站使用萨斯。③台湾地区的中国时报、“中央社”、ETToday等使用SARS。④加拿大华侨时报SARS和“非典”并用。⑤新加坡联合早报SARS和中文音译名沙斯并用。引用大陆报纸时用“非典”。⑥香港特区大公报使用“非典”;文汇报“非典”、沙士和SARS并用;苹果日报使用“沙士”。⑦澳门日报使用“非典”。不难看出,中国大陆关于SARS以及对应的称谓的使用对于世界华文媒体是有影响的。目前,在华文媒体已经出现的SARS中文名称萨斯、沙斯和沙士究竟哪一个比较好呢?①萨斯作为译名发音和重音都和原文一致,而且发音有爆发力和节奏感。念读起来顺口。②沙斯和萨斯类似,沙字笔画少,但是沙在汉语中的发音为平声,读音不够有力。③沙士的笔画很少,除了沙字有以上提到的缺点以外,士的发音shi不如斯的发音和英文原文贴切。基于以上分析和权衡,建议采用萨斯作为中文译名。当然,只要不影响理解,直接使用SARS也未尝不可。在学术研究场合可以再加上SARS的意译: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因为是综合征,典型症状不是一个,很难在名称中体现症状或发病部位。从历史上看,疾病的命名也是复杂的,反映人类对疾病的认识过程。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缩写,英文或拉丁文名称为Influenza。1658年意大利威尼斯城的一次流感大流行使6万人死亡,惊慌的人们认为这是上帝的惩罚,是行星带来的厄运所致,所以将这种病命名为“Influenza”,意即“魔鬼”。霍乱(Cholera)是19世纪最大的传染病,在中国古代又叫“扁螺痧”,这是形容患者在极度脱水的情况下,十指螺纹皆扁而命名。至于用科学家名字命名疾病就更是屡见不鲜了,如帕金森病等。愿抗萨战早日夺取最后胜利。在这场战争中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和智慧将大放光彩。  相似文献   

10.
正滩坪村山大人稀,住户偏远分散。春节返乡217人,其中武汉返回50人。疫情暴发后,年近六旬的大山村医谭复华每日奔走山间,投身疫情防控。年近六旬的大山村医谭复华,自从疫情暴发就日复一日奔走在崎岖山间,走村入户,重复着单调却繁忙的疫情防控工作。他所在的宜昌市兴山县昭君镇滩坪村至2月10日没有发生一起感染和疑似病例。2月9日,天刚蒙蒙亮,群山起伏的滩坪村一片静谧。村医谭复  相似文献   

11.
建议用“萨斯”作为中文译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11月,我国广东出现传染性肺炎,由于其病因不明、临床表现和病程特殊、有别于细菌性肺炎,而被命名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后来用得更多的是“非典型肺炎”,并进一步被简略为“非典”。2003年3月初世界卫生组织将这一新出现的呼吸道传染病命名为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意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英文缩写为“SARS”,于是在我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其他华文地区便有该缩略词的不同中文译名,如“萨斯”、“沙士”、“沙斯”、“萨丝”、“沙氏”、“沙示”等等。“非典型肺炎”不是新名词,传统上指因感染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贝纳立克次体和病毒等而发病,传染性不强,临床症状不典型,与胸部X线表现不一致的一类肺炎,是相对于感染肺炎链球菌而发病的典型性肺炎而言的。可见,“非典型肺炎”是一个概念较为宽泛的病名。我国当初称“非典型肺炎”,事出有因,但时至今日,科学界对这一新出现的传染病已有一定的了解,如世界卫生组织4月宣布科学家发现这次发病的病原体是新型冠状病毒等,再使用概念宽泛的“非典型肺炎”已经不合适了。“SARS”最先是由世界卫生组织意大利籍传染病专家卡洛·厄巴尼(Carlo Urbani)命名的。他不幸染病,于3月29日在曼谷以身殉职。为了纪念他,世界卫生组织将这次出现的传染性肺炎命名为“SARS”。目前国外学术界、新闻媒体已基本接受并开始使用“SARS”这一名词。它的中文译名可借鉴于“艾滋病”的翻译。艾滋病英文全称为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意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为“AIDS”,中文译名一度也有“爱滋病”、“爱之病”、“艾滋病”等,最后统一为“艾滋病”。因此,“SARS”也可以根据缩略词来音译定名。在目前几种中文译名中,“萨斯”比较符合中文发音。所以,建议目前使用“萨斯”作为中文译名。其实,SARS也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从术语学来看,病名若能按照科学性、系统性、简明性、国际性、单义性、约定俗成等原则来命名;确定的中文病名,要符合中文的语言,能“望文生义”,反映出该病的特点,那是最为理想的。众所周知,SARS爆发以来,仅有半年时间,尚有许多未知数,如发现新型冠状病毒,但尚不能排除其他病原体;对SARS的病因、传播途径和源头、发病过程、致病机制的认识尚不清楚,因而从严格意义上说,SARS还不能算是一个理想的病名。当然,如果SARS(萨斯)继续沿用下去,也就约定俗成了。 (2003年5月底)①王永炎院士是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②朱建平研究员是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  相似文献   

12.
3年前的1月中旬,一种名叫SARS的病毒开始肆虐中国。据卫生部公布的数据,中国共有5327人被感染。2003年,中央财政支出了13亿多元SARS防治基金,各地方累计投入超过100亿元。  相似文献   

13.
正雷暴性哮喘是一种气象学家刚刚开始有所了解的现象。较高的花粉量、多个风暴中心以及不具破坏性的强风是其发生的可能原因。2016年11月21日,一场傍晚的雷暴袭击了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这是一起发生在春季的正常事件,后果却很异常。上千人经历了呼吸窘迫,并且被紧急送往医院。最终至少有9人死亡。雷暴性哮喘再次来袭。在上世纪90年代首次得以确认的雷暴性哮喘是一种气象学  相似文献   

14.
当前,全国人民正在奋力抗击“非典”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随着疫情的发展,研究的进展,SARS一词也渐渐见诸媒体并有不断扩大之势。这就迫使人们选择,在表述这个病时是说写“非典”(FD),还是说写SARS(萨斯)。窃以为应该尽量使用前者避免后者。首先,此病最早发现于中国,时间在2002年11月,罹病者是中国人,发现者是中国医学家钟南山,发病地、发现地是广东佛山,随后才发现于亚洲其他地区主要是东南亚地区。我认为,最早发现地、最早发地、与疾病起源地是很有区别的,不必讳言也是有密切联系的。退一步说,即使二者一致,那么中国也是无辜的受害者,不应负任何道义责任。其次,中国是疫情受害最严重的国家。中国是抗击“非典”的最主要战场。第三,中国还是对此病防治水平最高、科学研究领先的国家之一。第四,中式名称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汉语拼音Feidian,缩写为FD)较好地反映了该病的临床症状。我们知道,典型肺炎或传统肺炎中最常见的为大叶性肺炎,多由肺炎双球菌引起。其他较常见的还有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休克型肺炎(又称中毒性肺炎)等。上述肺炎有个共同的显著特点,即基本不传染或传染性极弱。新出现的非典型肺炎的传染性极强,有较高的死亡率(相对于典型肺炎)。正是基于这种新型肺炎与典型或传统肺炎迥然不同,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呼吸疾病研究所研究员钟南山为首的中国医学家才最早把它命名为非典型肺炎(据钟院士说,最初曾称过不明病因肺炎、传染性肺炎等)。现在还有少数专家如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流行病室的曾光认为应该称“急性病因不明肺炎”。第五,SARS为英语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的缩写,可音译为“萨斯”,意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这个名称由意大利医师厄巴尼提出。他是“无国界医生组织”意大利分部主席。2003年2月他在越南河内“法国医院”工作时发现了一例“非典”患者,他随即命名为SARS,并向国际卫生组织汇报,后得到批准。在医治病人的工作中,他也不幸染上了“非典”,于3月29日在曼谷不幸光荣殉职。但笔者认为这个名称的表述不如中式名称科学。人的呼吸系统中最关键的器官是肺。“非典”患者虽整个呼吸系统都有症状和反映,但肺部发炎是最明显、典型、核心的症状,是否有多叶损害也是确诊此病的基本标准。所以“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语义相对模糊,“非典型肺炎”则一语中的。再者,厄巴尼的发现和命名也晚于钟南山。第六,西方国家目前疫情很轻微,而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疫情较重。我国台湾地区现在仿效SARS的日语译文“重症急性呼吸器症候群”,称其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香港地区则一般也称为非典型肺炎,有时也夹用SARS。其他有疫情的东南亚国家并非都称该病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本国语)。只是在国际交流和合作中,鉴于英语的影响和作用,才用SARS这个词来沟通和统一认识。我们在对外报道、国际交流和合作中,当然无妨用SARS,但完全不必在汉语文中夹杂使用SARS。第七,从语文的角度看,“非典型肺炎”比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更简扼。有人或许说,后者可缩写简称为SARS;但前者也可缩写简称为“非典”甚至“非”,例如说:不要谈“非”色变。它的汉语拼音为Feidian,甚至可缩写为FD。FD也比SARS更简扼。在汉语文中不夹杂外语词汇也践行了国家的语言文字方针政策,维护了民族语言文字的纯洁、科学、尊严和优美,继承和发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这方面,中共中央做出了很好的表率。“十六大”的全部文件均没夹用一个外文词。所以我们应当学习和跟进。第八,从疾病史、医学史的角度看,一种新病的出现、流行,被正确认识、正确命名、广泛接受,都有一个发展过程。其中,也蕴含着一种医学文化和民族文化,也存在着一些公平竞争。综上所述,由于此病发现于中国,可能起源于中国,中国的防治和研究水平领先,中式名称早于西名,中名比西名更简扼,病名也蕴含着医学文化和民族文化、包含着公平竞争。为维护民族语文的纯洁、科学、尊严和优美,为捍卫中国医学家的发现权、发明权、术语权,我们在汉语文中应大说特写“非典”(FD)而不说不写“萨斯”(SARS)。(2003年5月)  相似文献   

15.
建议称为“沙司”或“萨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ARS”一词是CarloUrbani医师提出的 ,时间是 2 0 0 3年 2月 2 8日 ,他是WHO的专家 ,也是第一位死于SARS的专家。 3月15日 ,WHO正式采用此词。目前 ,此词已被全球科学家广泛接受。据此 ,正式拟定一个中文名确有必要。我想 ,可参考AIDS的译法 ,即采用音译 ,以利于国际学术交流。我建议译为“沙司”或“萨斯”。沙司的优点是发音接近 ,笔画少 (共12画 ) ;萨斯的优点是发音更接近 (注 :沙字的汉语拼音为sha ,萨字的汉语拼音为sa) ,但笔画较多 (共 2 8画 )。再查 ,抗菌药物sarpicillin已译为沙匹西林 ;肠道细菌salmonella早已译为沙…  相似文献   

16.
卫生部日前发布我国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今年4月底以来,广东省部分地区先后发生乙脑疫情,目前这些地区的疫情已得到控制。截至6月份,全国乙脑发病率维持在一个低水平。但从历年发病情况看,每年仍有一定数量的人发病,而且少数地区还有流行或暴发流行,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正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宣称,由其团队创造的世界首例能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诞生。这是第一次有经过基因编辑的胚胎细胞发育成人,但我们还远没有做好迎接的准备。人类曾在小说和电影中无数次幻想经过基因编辑的人类出现,但都不是现在这样。2018年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宣称,由其团队创造的世界首例能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诞生。这则消息尚未经过业界专家确认,研究也还没有经过同行评议或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某种程度上真  相似文献   

18.
正7月12日清晨,唐山发生5.1级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通报确认为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的余震。7月12日清晨,唐山发生5.1级地震,北京、天津等部分地区震感明显。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通报确认为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的余震。专家认为,唐山地区余震活动持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是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19.
《科学大观园》2020,(4):38-43
正这场疫情,本质上是人类与一个新物种的战役,我们一定要赢也必定会赢。冠状病毒并非第一次成为人类的劲敌,这一病毒家族,究竟是怎样的?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造成武汉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 oV)"。该病毒与17年前导致"非典"的病毒同属于冠状病毒。目前国内外的医学专家们正在积极寻求攻克这一病毒的武器。小小病毒为何具有如此巨大的杀伤力?冠状病毒又是如何被发现的?  相似文献   

20.
张荣富 《科学大观园》2010,(3):I0001-I0001
2010年1月4日,高达828米的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正式落成,全球约有20亿人观看揭幕盛况。迪拜塔将继续奢华风格,即使离爆出迪拜危机不到2个月时间。在迪拜塔的建设大军中有许多中国人的身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