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前人评苏词,多以“人生空漠,无所寄托”①论之。实则不然。苏词体兼众妙、风格绝殊、豪放婉约兼之。虽然也有豪雄气少、清旷情多的词作,但绝大多数都重旨蕴籍、寄意遥深。现以苏轼美人词和杭州密州词为例论之,以展示其人格精神与寄意。  相似文献   

2.
黄志基 《中国西部科技》2010,9(16):89-90,61
苏词在题材、意境、风格和语言上的创新,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开拓了宋词发展的新境界,并对后世词作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和“以诗为词”的词学观念,“以诗为词”构成了苏词的本质特征。这一特征真正成熟是其密州词。密州词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一、名篇佳作迭出;二、基于密州词作,他提出了词“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和“以诗为词”的词学观念。密州时期其“以诗为词”的创作已经非常自觉、成熟,成为黄州词论的先期实践,为此后苏轼词呈现出“自是一家”的面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密州词是他改革词体迈出的至关重要的一步,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词论中对于苏东坡词的评价,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审美观照发展历程的一束折影。两宋时期,由持论各异到褒扬之声占主流地位;南宋末暨金源,显露出词派论评端倪,有“豪放”并驾“婉约”曲体,拓宽词作发展创造空间的理论见解,昭示苏词“以诗为词”的创造意义:发展到明清,在偏重词派论评的基础上,步入“正”、“变”论辩,与诗骚传统的内在沟通,揭示出东坡词儒化的现实意义。东坡论绵延数百年,日趋切要,既是苏词本身的意义决定,更反映出文学审美观念历史形成的漫长曲折,以及我们民族富有理论思维的审美创造力。  相似文献   

5.
辛弃疾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重要地位。在诸多的词作中,他的写酒写醉词作也别出心裁有所托,为人称道。因为在醉词中,其醉态是假,醉意是真,同样抒发了壮志难酬、立功无名的悲怆情怀,体现了与众不同的世界观和蓬勃向上的人格精神,具有独特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6.
历代词论中对于苏东坡词的评价,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审美观照发展历程的一束折影。两宋时期,由持论各异到褒扬之声占主流地位;南宋末暨金源、显露出词派论评端倪,有“豪放”并驾“婉约”曲体拓宽词作发展创造空间的理论见解,昭示苏词“以诗为词”创造意义;发展到明清,在偏重词派评论的基础上,步入“正”、“变”论辩,与诗、骚传统内在沟通,揭示出东坡词儒化的现实意义。“东坡词论”绵延数百年,日趋切要,既要苏词本身的意义决定,更反映出文学审美历史形成的 漫长曲折,我们的民族同样富有理论思维的审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7.
婉约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其审美内涵既是对正宗词家的审美追求及其词作的审美特性作出的理论概括,也是中国农业文明时期人的生命境界中自然、本真一面的审美升华。运用中国传统美学的观点,以正宗婉约词为依据,具体分析其审美规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词心,似水柔情的审美宣泄;二是词境,托迹闺房的意象体系;三是词格,俗、丽、清、雅的多彩画卷。  相似文献   

8.
杨忠 《长春大学学报》2001,11(4):52-55,61
豪放词是苏词中的精华,但是他的豪放词并不是偶然形成的,而是基于其人生豪气的积聚以致勃发而形成的,苏轼的人生豪气经过了初生与初步形成期,发展与挫折期和回转与勃发期三个阶段的漫长积聚之后,才勃发为豪放词。  相似文献   

9.
张炎试图在词中着力构建一个世外桃源式的隐逸世界,不过那仅仅是一种表象,在这表象的后面所透露出的却是作者现实与设想之间的内在矛盾.华屋山丘的变故使他的词作染上了一层悲凉之雾,四处奔走无处安身的人生境遇昭示着他选择的痛苦与无奈.可以说,他的隐逸词真切地反映出作者在社会鼎革时期的悲凉、无奈和力求超脱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0.
南唐后主李煜与清代纳兰性德都擅长写愁恨词。可以说他们悲剧性的人生,以及对此共同的悲剧性体验,是他们愁恨词创作的生活基础,二人在词作内容、写作手法上既一脉相承,亦有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11.
辛弃疾现存的629首词中涉及女性的词作共183首.这些词和辛弃疾的其他爱国词分属不同的范畴.就是这些关于女性描写的词作不但充实了辛弃疾词作的内容,同时也更全面地表现其真性情.在梳理、分析辛弃疾女性词的内容及其内涵的同时,我们看到他女性词作中所蕴涵着的丰富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2.
辛弃疾的词作中一半以上与酒有关,在他身上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固有的诗酒情结。这种诗酒传统源于中国文化中的非酒神型特征。辛弃疾的“四位一体”诗酒人生范式正是中国精英知识分子诗酒人生的典型代表,具有强烈的悲剧意味。  相似文献   

13.
倪鸿是广西临桂(今桂林市)人,生活于清代道光至光绪时期,系晚清粤西重要词人,传世有一卷《花阴写梦词》,收录词作48首。他寓居、游宦广东三十余年,其词的创作地点以岭南为主,故其词作富有浓郁的岭南风韵。倪鸿创作有纪游词、咏物词、题画词、酬赠词等,描绘粤东的风景名胜,赋颂南国物产,表现南疆人文。倪鸿填词取法浙西词派,瓣香姜夔、张炎,词风清空豪旷。《花阴写梦词》产生于独特的岭南,体现了近代岭南文学的繁盛,具有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辛弃疾现存的629首词中涉及女性的词作共183首。这些词和辛弃疾的爱国词分属不同的范畴。就是这些关于女性描写的词作不但充实了辛弃疾词作的内容同时也更全面地表现其真性情的完美性格。而在梳理、分析辛弃疾女性词的内容及其内涵的同时,我们看到他女性词作中所蕴涵着的作者不同于时人独具特色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5.
欧阳修词集中有《玉楼春》三十余首,大都是感时伤别之作。《尊前拟把归期说》一首,表面上写的也是词人跟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感受,但凭着诗人的敏感,却从儿女柔情中,得出了某些人生之谜的哲理性解答。  相似文献   

16.
苏轼作为一位独具魅力的作家,尽管命运多舛,但始终坚持自己独特的人生追求。苏轼的词作也常常表现出一种融合了儒、佛、道精神的人生境界,这种境界正是他能坦然笑对人生,并从容跨越种种风雨,走向一个又一个辉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蒋士铨《铜弦词》的内容,较多为纪游抒怀、题赠迎送、记事咏物之作。艺术上也有自己的个性。他的词完全摆脱了词为艳科的束缚,不作花前月下、歌儿舞女之吟;不为绮旎婉丽、偎红倚翠之语。出于慷慨激昂的个性,他的词意境浑厚,用语豪健,虽然内容多为应酬交往之作,而所抒发多为社会冷暖、人生际遇、身世沉浮、官场污浊之感情。他具有诗人、戏曲家的双重身份。他擅作传奇,曲之于词,更细腻,更深于情,更能打动人心。他写诗的才能与写曲的技巧常常融合在一起,使他的词也在豪健之中,频添出委婉细腻之风。他的亲情词便具有这种特点。清代词论家中,徐珂、陈廷焯、谢章挺、胡薇元、李宝嘉、丁绍仪等人都对蒋词作过评价。其褒贬不一,本文就三种意见而辨之。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抗战词坛上,刘永济先生的词作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其词作真切再现了抗战时期历史的风云变化,故被标举为"以词纪史"的典范。但其除着力书写了一代学人忧患深重的家国情怀外,更突出刻绘了一己的身世遭际、志业追求、人生坚守等,客观上达到了"词为心史"的效果,具有文学与文献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19.
辛弃疾被称为豪放词人,他词作的内容主要是抒发壮志未酬的情感,风格以豪放雄杰见长,然而作为宋代词坛中的杰出代表,他的词作内容又是多方面的,在抒发报国之志的同时也写下了不少吟咏山水之作。他的山水词或带有比兴寄托,余味无穷,或讴歌祖国山河,壮丽秀美。这些词作凝聚了稼轩特有的感受,是构成稼轩词多种艺术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试论纳兰边塞词的时代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兰性德在中国词史上是个特异的存在。他那与其出身、身份、教养等极不相称的词作风格,引起人们多方的分析与揣测。笔者试图以边塞词作为切入点,探求他这种不相称的由来和表现。纳兰边塞词这种抑郁感伤的情绪与他所处的时代是分不开的。清朝不同于唐王朝和宋王朝,社会上弥漫的晚明遗民情绪与满族旗人特有的感伤情绪相交织,在满汉思想文化冲突的大背景下,构成那个时代特有的悲情色调,体现于纳兰的词作中,形成挥之不去的凄迷与逃避的情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