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狄更斯作品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分析——从人物形象入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狄更斯作为一位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讽刺意味浓厚的现实主义作品的背后有着浓浓的人道主义情怀。而能够表现他人道主义思想的文学元素莫过于他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本文在分析了狄更斯作品中的人道主义思想的起源的基础之上,通过对于狄更斯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的剖析,对狄更斯作品中的人道主义思想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英国作家狄更斯作品《大卫.科波菲尔》和中国作家老舍作品《牛天赐传》的创作背景、艺术风格进行比较.并赏析大卫和牛天赐这两个世界文学长廊中熠熠闪光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3.
追风人物     
《世界知识》2014,(18):94-95
<正>狄更斯亲笔签名《双城记》开售英国19世纪文学大师狄更斯亲笔签名和赠言的小说《双城记》近日在伦敦上架出售,标价27.5万英镑。狄更斯在这册送给与其同时代的著名作家乔治·艾略特的珍本上的签名日期为1859年12月,由伦敦市中心专卖珍稀、古籍的彼得·哈林顿书店销售。如果这本书以书商要价售出,那就是迄今为止价格最昂贵的狄更斯作品之一。2009年,佳士得拍卖行在纽约以超过29万美元售出狄更斯小说《圣诞颂歌》付印前的书稿。艾略特1857年发表短篇小说《运气不佳的阿莫斯·巴顿牧师》,狄更斯十分欣赏作品中的"女性笔触",遂将自己的小说《双城记》赠与艾略特表达赞赏之意。  相似文献   

4.
狄更斯作为现实主义创作大师,林纾在对其作品进行译介与研究的过程中,对其现实主义创作特征颇多体会,多方面进行了阐述和推介。林纾在翻译狄更斯小说的同时,以现实主义为中心,对狄更斯的小说创作进行了探讨,牵涉到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文学的社会作用以及叙事艺术等很多基本的理论问题,在当时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社会的批判性分析贯穿狄更斯全部作品的始终.狄更斯作品中所反映的当时的英国社会,工业化和都市化无处不在;工业社会不仅敌视和排斥制度中的个人,而且使人异化.  相似文献   

6.
黄瑢 《科技信息》2010,(30):39-40
林纾的翻译理论主要体现在译作的序跋上,集中在三个方面,即"忠实论"、"文风论"、"比较论"。从林译狄更斯小说可以发现林纾的翻译理论虽然生涩,其中对于狄更斯作品的评价也显粗浅,但还是触及了狄更斯及西方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作品的一些基本特征。林纾的翻译理论产生于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基础之上,结合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小说观,为后来的翻译实践和小说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对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社会的批判性分析贯穿狄更斯全部作品的始终。狄更斯作品中所反映的当时的英国社会,工业化和都市化无处不在;工业社会不仅敌视和排斥制度中的个人,而且使人异化。  相似文献   

8.
现实主义文学源远流长,但一提起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尺度,人们就很自然的会联想到欧洲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兴起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和中国十八世纪曹雪芹的《红楼梦》以及十九世纪末的谴责小说.因为,欧洲在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潮流中产生了大批世界一流的文学大师,如法国的巴尔扎克、司汤达,英国的狄更斯,俄国的托尔斯泰、契河夫等,他们的文学成就是巨大的,他们的作品的进步意义就在于以现实主义的  相似文献   

9.
列维—斯特劳斯作为结构主义的第一代表,被各大学专业在课堂上讲他的结构主义理论和神话研究,但中国学人中能够掌握结构主义的精髓并且有效运用到文学和文化研究中的人实属凤毛麟角。文章小议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期给文学研究带来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圣经文学为中国文学的土壤提供了多种养分,甚至影响了中国现在文学的全貌。本问运用比较文学理论中"传播研究"和"影响研究"划清界限,来印证圣经文学在中国的"传播"这一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海明威作品中体现的与中国文学传统相通的元素。海明威本人及其塑造的硬汉形象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海明威的艺术风格与中国文学传统相通;海明威的自然观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在国外传播的历史回顾认为,长期以来“中国文学对外传播”这一“主动传播”说难以成立,说成“被动传播”,即“国外对中国文学的引进”也许更为恰切,或者至多只能是一种被动传播;同时,也总结出长期以来中国古代文学在国外传播的特点以及缺陷,如:文学作品原旨与韵味的流失,对作家、作品的误解等,在此基础上对未来中国文学的对外传播提出希望。  相似文献   

13.
雨果作品自清末榆入中国,介绍最多的是小说,其次是戏剧,它们受到知识界和广大读的欢迎。评论界对雨果作品也给予了高度评价。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精美的艺术形式是雨果作品在中国广为流传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狄更斯和果戈理是两位举世闻名的作家,他们分别在英国、俄国文学史上都有着杰出的贡献,特别是他们“含笑的眼泪”与“含泪的微笑”的艺术创作风格给人们留下了尤为深刻的印象。狄更斯(1812~1870),十九世纪英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整个英国文学史上,马克思称他是“一派出色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发生了巨大的进步作用,直到现在还为各国人民所珍爱。果戈理(1809~1852),是十九世纪俄国批判观实主义文学大师,他和普希金被人们誉为俄国文学史上的双璧,他以自己不朽的佳作丰富和发展了俄国文学,并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  相似文献   

15.
大众传媒内部格局的变动给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传播生态带来了许多新特点, 报纸不管是对文学新闻还是文学作品的传播,均在反映文学的外在生态层面,而非文学的主体,但它却是文学在社会文化结构中消长沉浮的一面镜子,也是人们感知文学状况的一扇窗口.文学的网络传播冲击了既有的文学传播秩序,网络创作与阅读活动的后现代特征和网络本身极大的发表空间,使文学对期刊、书籍等印刷媒介的依赖有所松弛,但由于作为网络文学的特质的互动性不足等原因,网络文学传播与其应有的革命性相符的文学观念与价值体系来路尚远.  相似文献   

16.
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狄更斯一生共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主要作品有《奥列佛·特维斯特》(又译《雾都孤儿》1838)、《老古玩店》(1841),《董贝父子》(1848),《大卫·科波菲尔》(1850)和《远大前程》(1861),等等。《远大前程》是他创作后期比较著名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查尔斯.狄更斯是英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从不同的侧面向人们展示了他生活的时代,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公道与伪善,表达着他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本文是对他的后期作品《远大前程》中主人公——匹普的性格发展过程进行分析,以达到对作品更好的理解,并更清楚地看到狄更斯的文学造诣。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文学创作有明确的目的,文学活动只是他为改良社会所采用的一种手段.因此,鲁迅的多数创作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除了强烈的反封建这个总主题以外,鲁迅作品的另一个内容是改造国民性,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则是中西合璧的,相比较而言,西洋技巧在其作品中用得更多也更娴熟.这些问题正是理解和把握鲁迅作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文化软实力在西方世界的提升诉求凸显出中国新时期文学的海外译介在提升我国文化传播的深度与广度上的重要性。莫言先生作为新时期文学代表作家获得诺奖是西方文学界对中国文学的充分肯定,同时说明莫氏作品海外译介是我国文学外译的典型的成功案例。在分析比较"熊猫丛书"和"莫氏译介"两次文学外译案例后,本文从译者选择和译介模式角度探索以新时期文学为代表的中国当代文学的理想的译者取向。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文学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还是世界人文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以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为代表的经典文学传播至日韩为时已久。日本、韩国与中国同属亚洲儒家文化圈,有着文化相近性。本文通过梳理日本和韩国对中国古代经典文学的影视改编,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中国本土的古典文学的影视改编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