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立没有美国参加的“拉丁美洲共同市场”的建议,是拉丁美洲各国代表在1957年8月到9月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的泛美经济会议上正式提出的。此后,拉丁美洲国家会议在1958年和1959年间曾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但迄今仍无结果。由于在成立这个“共同市场”方面遇到了许多困难,这些国家便想成立一些区域性自由贸易区作为第一步。这样的贸易区在中美洲已在建立中。南美洲的阿根廷、巴西、玻利维亚、智利、巴拉圭、秘鲁和乌拉圭七国也在今年9月30日签订了一项成立共同市场的协定,这项协定将在拉丁美洲国家  相似文献   

2.
今年三月一日起在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举行的第十届泛美合议,已于同月二十八日结束了。在这次会议上出现了历届泛美会议所未有的情况,即明显地标志出两条对立的路线——美国的路线和拉丁美洲各国的路线。美国熟衷于在反对“国际共产主义侵入”的幌子下,达到其公开干涉拉丁美洲各国、首先是危地马拉内政的卑鄙目的,而拉丁美洲各国则急欲讨论并解决它们所面临的经济问题。合议虽然通过了美国所提出的一个反共提案,但却通过了好几个不利于美国的、为拉丁美洲各国提出的有关经济问题的提案。那末,问题的真相究竟何在呢?  相似文献   

3.
“泛美部队”古巴革命胜利后,美国一直想拼凑一支鎮压拉丁美洲革命运动的“常設泛美部队”。早在一九五九年四月,美国参議員斯馬瑟斯就提出美国要接受古巴巴蒂斯塔政权倒台的教訓,成立一支“泛美警察部队”。肯尼迪上台后,继續策划建立“常設泛美部队”。今年四月,美国出兵侵略多米尼加后,为使其侵略軍披上合法外衣,于五月六日操纵美洲国家組織外长会議,以所謂三分之二法定票数(包括已經不存在的多米尼加“政府”代表)通过了建立“泛美部  相似文献   

4.
美国侵略集团向拉丁美洲国家——美国把它们看作是自己的直接的后备力量——施加压力,企图把它们拉入准备战争的各种计划里去。拉丁美洲无限丰富的原料、矿产、石油产品、农产品和畜产品,一直是外国垄断资本掠夺的对象或者是预定掠夺的目标。美国的战争机器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为了要开发这些资源,不惜采取最卑鄙的手段。拉丁美洲国家无数的政变和政府的更换,绝大部分是大垄断资本阴谋策划的结果。而今天的新殖民主义——这个新殖民主义在中近东是以艾森豪威尔主义的姿态出现的——还在策动一个庞大的计划,其目的在于促使拉丁美洲国家直接参加到原子战争的准备中去。这个计划,是在华盛顿通过以美国谢泼德将军为首的泛美军事委员会策动起来  相似文献   

5.
美洲各国人民为了谋求本身的和平繁荣,从来就有团结合作的理想。早在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就提出了美洲各国合作的口号。但后来,泛美合作的旗帜却被美帝国主义利用了。美帝国主义提出的门罗主义的实质就是企图排除其他国家的势力,在泛美利益的幌子下,对拉丁美洲各国的政治和经济进行控制和干涉。“美洲国家组织”是在美帝国主义操纵之下,于1890年成立的。参加的有除加拿大以外的美洲二十一个国家。最初定名为“美洲各国商务局”,1910年改称“泛美联盟”,1948年改组为“美洲国家组织”(Organization of AmericanStates)。组织机构为:(1)美洲国  相似文献   

6.
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里顿森林召开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上,通过了一个《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根据该协定,1945年12月27日成立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nternationalBank for Reconstructionand Development,又称世界银行),在1946年6月25日正式开业。该行行址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批准它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截止1963年6月底,该机构的会员国共有八十五个。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原核定资本为一百亿美元,分为十万股,每股票面额十万美元,由各会员国认购。1958年银行董事会决定会员国的股本普遍增加一倍。截至1963年6月30日为止,资本  相似文献   

7.
去年3月间在加拉加斯举行的第十届泛美会议表明,拉丁美洲各国为摆脱它们的经济困难,曾和美国展开了尖锐的斗争。一年多以来,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状况仍未见改善,而且还进一步恶化了,它们与美国之间的矛盾也更加尖锐了,这首先表现在对外贸易问题上。以几个主要的国家为例:1953年巴西输出总额为三百二十亿四千余万克鲁赛罗,1954年减至二百八十六亿七千余万克鲁赛罗;而输入则自二百五十一亿五千余万克鲁赛罗增加到三百零七亿四千余万克鲁赛罗。这就是说,1953年巴西的对外贸易还有顺差六十八亿九千余万克鲁赛罗的话,而1954年就出现了二十亿六千余万克鲁赛罗的逆差。根据最近的统计,1955年第一季度的逆差已经激增至三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最近几年来,世界政治形势的一个重要发展就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争取民主运动的不断高涨。在一向被美国视为禁脔的拉丁美洲,这种情况也变得愈来愈加明显了。美国侵略集团曾企图利用今年三月的第十届泛美会议来加强对拉丁美洲日益增长的反对帝国主义和争取民主运动的镇压,以便进一步奴役拉丁美洲人民。但是,事实的发展却出乎华尔街老闆的如意算盘之外。尽管美国强迫与会的大多数拉丁美洲国家勉强通过了所谓「团结一致维护美洲国家政治完整抵抗国际共产主义干涉宣言」(「加拉加斯宣言」),但在政治上和道义上美国却遭到了严重的失败。在许多重要问题上,若干拉丁美洲国家  相似文献   

9.
大事日志     
2月27日古巴政府照会拉丁美洲各国政府,揭露美国策划颠复古巴政府的新阴谋。 28日周总理接见以山本熊一为首的日本经济友好访华代表团。南朝鲜大丘市三万名学生举行集会和示威,反对“韩美经济及技术协定”。塔斯社报道,  相似文献   

10.
所谓“睦邻政策” 1933年,美国总统佛兰克林·罗斯福提出了“睦邻政策”。从那时以来,美国在同它的拉丁美洲邻国打交道时总是扛着这块招牌当法宝。罗斯福总统提出的所谓“睦邻政策”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1929—32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严重地打击了美国。美国国内工业生产锐减,信用危机,金融混乱,银行、企业倒闭,贸易萎缩。因此,扩展国外市场、转嫁危机后果成为美国的迫切要求。但是,由于美国政府连年对拉丁美洲各国进行频繁的军事干涉,经济掠夺,已激起拉丁美洲人民的广泛仇恨;另一方  相似文献   

11.
美洲国家组织——美国侵略拉丁美洲的工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洲国家组织是美帝国主义侵略、掠夺和控制拉丁美洲各国的一个重要工具,也是美帝国主义整套新殖民主义手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帝国主义在“泛美合作”和“共同防御”等虚伪口号的掩盖下,通过美洲国家组织实现其对拉丁美洲的经济渗透、政治控制、军事扩张以及用“拉丁美洲人打拉丁美洲人”的阴谋。美洲国家组织成立始末美洲国家组织是在1948年3月30日到5月2日举行的第九届美洲国家国际会议上正式建立的。但是,它的前身一直可以追溯到1889年10月到1890年4月第一届美洲国家国际会议成立的美洲共和国国际联盟和它的常设机关美洲共和国商务局。1901年10月到1902年1月召开的第二届美洲国家国际会议决定把美洲共和国商务局改为美洲共和国国际局,由美国国务卿为该局理事会的当然  相似文献   

12.
最近,美国在第二次泛美外长特别会議上,除加紧拼凑“常設泛美部队”外,还宣布延长所謂“爭取进步联盟”計划原定的十年期限。但是,“爭取进步联盟”計划早巳彻底破产了。哥伦比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美国一直使劲要把哥伦比亚装扮成“爭取进步联盟”計划的一个“展覽橱窗”。的确,哥伦比亚是得到联盟“援助”最多的拉丁美洲国家;但是,美“援”越多,美国的掠夺也越严重,哥伦比亚人民也越貧困,哥伦比亚的經济也越发加速地走向崩潰。下面摘譯的两篇文章提供的一些事实证明,“争取进步联盟”計划对拉丁美洲各国說来,有百弊而无一利。——編者  相似文献   

13.
成立经过 1889年美国以“泛美主义”为名,在“共同利盆”的幌子下,纠集了除加拿大以外的南北美洲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了第一届美洲国家会议(又称泛美会议),会上成立了常设机构——“美洲共和国商务局”。1901年第二届美洲国家会议把美洲共和国商务局改组为“美洲共和国国际局”。在1910年召开的第四届美洲国家会议上,这个组织改称为“泛美联盟”。1948年第九居美洲国家会议上,又将“泛美联盟”改名为“美洲国家组织”。  相似文献   

14.
“国际金融公司”是个什么机构?它的任务和活动如何?国际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简称IFC)是根据美国的建议,由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一部分会员国组成的,是美国控制的这家银行的附属机构,1956年7月成立,次年同联合国订立协定,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公司地址设在华盛顿,另外在伦敦和巴黎各设办事处一处。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努力也开始逐渐伸入英国在阿拉伯半岛的这一保护国。1956年,美国与卡塔尔政府签署了协定。根据此协定,美国在阿兹—扎班修建军事基地,使用期为九十九年。处于英、美帝国主义的枷锁下,卡塔尔在同其它国家的关系中,不能执行独立自主的政策。英国竭力阻挠它与邻国发展友好关系。但是在亚、非、拉丁美洲各国人民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的影响下,卡塔尔人民正在逐渐觉醒之中。尽管帝国主义者和卡塔尔的封建集团千方百计地阻碍这种趋势,但是卡塔尔人民已被卷入争取独立发展、要求民主权利、反对外国公司统治的斗争之中。1962年2月  相似文献   

16.
紧缚在美国的战车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统治集团就与美帝国主义勾结,对内对外执行了一系列倒行逆施的政策。1947年它接受了杜鲁门主义,签订了美土军事协定。1948年又接受了马歇尔计划,签订了美土经济合作协定。接着又在1949年和美国签订了美土文化合作协定。1952年2月,土耳其正式宣布参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4至1955年,在美国的操纵下,又先后同巴基斯坦和当时的伊拉克王国签订双边条约,建立了臭名远扬的“巴格达条约”组织。土耳其的军队由“美国军事援助联合使团”来训练。土耳其领土上密布着美国的军事基地和雷达站(见下图)。  相似文献   

17.
美国总统约翰逊通过他选拔的新泛美事务助理国务卿托马斯·曼,在拉丁美洲推行所谓“强硬路线”。但是推行“强硬路线”的结果,却使美帝国主义在拉丁美洲处于更加孤立的地位。因此美国统治集团内部,最近展开了主张推行“强硬路线”和仍以“争取进步联盟”为基础的外交政策辩论。美国参议院民主党副领袖、参院外交委员会成员汉弗莱在今年7月号的美国《外交季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出他的主张。汉弗莱在文章里承认,由于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以及西欧反对美国控制斗争的发展,对于美帝国主义来说,保持住对拉丁美洲的控制具有生命攸关的重要性。他特别耽心古巴的革命影响,耽心拉丁美洲人民同亚洲、非洲人民一起结成强大的反对美帝国主义的统一战线。汉弗莱主张,美国对拉丁美洲政策的基础,应当仍然是“争取进步联盟”。他并且认为,在采取“强硬路线”时,要更注意伪装,更隐蔽些,以免激起拉丁美洲国家人民更强烈的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怒火。他主张能利用美洲国家组织施加压力时则利用之,否则美国尽可以放开手单独行事。汉弗莱的文章和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政策辩论表明,面对着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蓬勃高涨的局势,美国统治集团焦虑不安,并且意见纷纭。事实早已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争取进步联盟”也罢,“强硬路线”也罢,并没有本质的不同,它们都不能挽救美国侵略拉丁美洲政策从失败走向失败。汉弗莱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主张对拉丁美洲更多强调美国私人投资和更注意进行文化欺骗和收买。这一部分从略,下面是该文的节译。  相似文献   

18.
拉丁美洲国家保卫国家主权、保卫民族经济的浪潮一天比一天高涨。把拉丁美洲视为“后院”的美帝国主义,感到万分惊慌,正在加紧对拉丁美洲国家采取各种侵略行动,图谋遏制这种浪潮。下面从美国报刊节译的三篇文章,表明了由于美国采取的种种阴谋策划,美帝国主义同拉丁美洲国家的矛盾更趋尖锐,美国约翰逊政府在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眼中越来越臭,越来越狼狈不堪。文章还透露了,美国政府将进一步对拉丁美洲国家施加经济压力和从事颠复活动。不久前发生的巴西反动军事政变就反映了美国对拉丁美洲政策的一个动向。  相似文献   

19.
美国银行资本在60和70年代作为金融国际化的开路先锋四处出击,其分行和子公司在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夺得不小的市场,将大把的利润汇回美国。然而,近年来美国银行逐渐在全球退却:1984年美国有163家银行在海外有917个分行,1988年底美国只有132家银行在海外有849个分行。美国海外银行业务量的变化更能说明问题:1981年底共有资产  相似文献   

20.
拉丁美洲是美帝国主义的“大后方”。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帝国主义的魔爪加紧伸进了拉丁美洲各国。它逐步排除了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在拉丁美洲的势力,独占拉丁美洲各国的资源并进行无止境的榨取。它还控制了它们的对外贸易和国内的经济命脉,在政治上不断地制造反动政变,扶植各国的亲美独裁政权。它又强迫各国政府同它订立军事协定,企图把拉丁美洲各国卷进帝国主义阵营疯狂备战、肆行侵略的反动浪潮当中。但是,在同一时期中,拉丁洲各国人民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存在和发展壮大的条件下,以及在亚洲、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不断胜利和发展的推动下,已经坚决地站起来向美帝国主义和它扶植下的傀儡政府作不断的斗争。美帝国主义所倚赖的“大后方”今天已经是极其不稳的了。在拉丁美洲各国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