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费税改革必须立足于增大社会福利.本文将商品税费调整的福利占优方法从个体数据推广到组数据.在收入边际效用递减且大于零的一般假设下,组数据集中度曲线可以用于表达商品福利占优的基本命题.收入弹性是描述商品福利占优的一个重要性质,这里引入不平等厌恶参数,同时给出精确计算样本拓展收入弹性的组数据方法.利用2013年我国城乡居民八大类消费支出省域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表明,对城镇居民的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及用品、医疗保健消费类别的补贴,对农村居民家庭设备及用品消费类别的补贴都可以提高整体的社会福利水平,这些结果为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商品税费调整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经济转型时期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的长期均衡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燕 《系统工程》2007,25(4):110-113
由于确定性时间趋势项代表了经济发展等的因素对消费的影响,故本文首次基于带有非参数时间趋势项的半参数模型对我国1978~2005年的消费收入进行了协整检验,实证结果表明:转轨时期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与消费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收入是消费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同时趋势项的影响也并不是如很多文章描述的那样具有直线形式.  相似文献   

3.
查冬兰  周德群 《系统工程》2007,25(11):65-71
利用绝对差异法、相对差异法和基尼系数对我国28个省区1995-2005年间能源利用效率的差异性进行了比较;引入Theil指数和Kaya因子,深入研究能源消耗导致的地区间人均CO2排放的差别;进一步将28个省区划分为八个经济区,分解Theil指数为区闭和区内贡献。结果显示(1)各省区能源利用效率存在趋同现象。(2)Theil指数表明2003年后人均C02排放差异性在减弱,Kaya因子中贡献最大的是能源强度指标,其次是人均GDP,碳排放系数贡献相对较小。交互作用因子中能源强度和人均GDP之间表现出较大的负影响,即高收入地区能源利用效率高,人均C02排放也多。(3)八个经济区间的差异要大于经济区内部的差异,且一直占据主早地位。文章结论为节能减排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拓展并运用自组织特征映射(Self-Organizing Feature Map,SOFM)模型,从消费角度研究了中国城镇居民嵌入式碳足迹(Embedded Carbon Footprints,ECF)的空间分异特征,并分析了ECF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城镇居民ECF空间分异明显,呈显著的经济、地理集聚特征;人均可支配收入是ECF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城市发展模式、气候、文化等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最后,基于研究结论给出了启示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保险业发展的经验函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数据统计口径进行调整的基础上,利用全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社会保险福利费、金融价格指数、居民活期存款利率及制度环境对中国保费收入的影响,得出中国保险业发展的经验函数,再用各地区的面板数据来分析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地区差异性。研究发现: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之间没有相互替代关系;政府对保险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三大地区保险业发展呈不同类型,东部地区呈均衡发展型,中部地区呈收入拉动型,西部地区呈储蓄拉动型。  相似文献   

6.
从城乡金融统筹发展视角出发,通过城乡金融资源配置规模、城乡金融资源配置结构和城乡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三维层面构建了城乡金融统筹发展水平,并协整分析了城乡金融统筹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城乡金融资源配置规模对收入增长的拉动影响最大;城乡金融资源配置结构、城乡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对各自地区居民收入增长的拉动相对较大,意味着随着城乡金融统筹发展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会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7.
以国家重大区域规划中的长三角为实证研究对象,分别建立服务业增加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等目标变量关于中央补助收入、中央财政专项拨款、中央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等政策变量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通过过去的数据预测某一特定年份服务业增加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并与该年份的实际值进行对比,评价国家重大区域规划的政策实施效果.通过比较单个不同政策变量增加相同幅度后,相应目标变量的增加值大小,揭示单个不同政策变量对同一目标变量的敏感度大小.实证结果表明,对于作为规划目标的服务业增加值、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中央财政专项拨款的敏感性最大、中央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的敏感性最小.  相似文献   

8.
针对残差绝对值加权和最小准则下的回归估计,提出了"类逐步回归"变量筛选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农村居民收入预测,建立了家庭经营收入模型、工资性收入模型和第一产业收入模型,得到的拟合模型的总体相对误差在1%左右.最后对影响农村居民收入的因素做了分析,对农民增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偏最小二乘回归是一种能在一个算法下同时实现回归建模、数据简化和两组变量间相关分析的新型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因素间相互制约和影响,存在着严重的多重相关性,而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将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方法用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拟合和预测时,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建模简单、计算结果可靠的特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图2,表4,参6。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我国农村教育和农村居民劳动力文化程度的定性分析,建立以所受教育程度衡量尺力资本的卢卡斯人力资本模型,反映我国2007年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文化程度对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的影响。通过模型的分析得到我国农村教育改进的方向。图2,参6。  相似文献   

11.
基于灰色系统的桂西贫困地区农业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西是广西乃至全国贫困人口高度集中的地区,其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广西经济的整体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通过人均劳动力创造的农村社会总产值、人均劳动力创造的农业产值、平均每公顷土地产出的农业社会总产值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个指标,将桂西与广西其它4大经济区有关农业经济数据进行横向对比,引用灰色系统的相对关联分析模型,分析并找出影响桂西地区农业经济的主要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桂西农业经济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可为政府对桂西农业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图2,表1,参6.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乡居民消费乘数效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艳  范金 《系统工程学报》2007,22(3):239-247,322
基于社会核算矩阵(SAM)乘数理论和中国细化社会核算矩阵,本文对中国城乡居民消费乘数效应进行了比较研究.分别测算了按不同收入分组的中国城乡居民关于七类商品的账户乘数效应和固定价格乘数效应.并对账户乘数效应和固定价格乘数效应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潜力,并揭示了其消费需求结构特征和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在消费潜力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相对中央政府对居民消费影响更加直接。本文在对传统消费效用模型拓展的基础上,研究了地方政府投资性支出结构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效应。主要结论:第一,地方政府投资性支出结构对居民消费产生的效应存在差异性,经济建设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挤出效应,而社会公共福利支出则表现出显著的挤入效应;第二,地方政府投资性支出对居民消费挤入挤出效应程度表现出显著的城乡差异性,社会公共福利和经济建设支出分别对城镇居民消费的挤入和挤出效应均大于农村居民;第三,农村居民习惯形成因素对当期消费的影响大于城镇居民,此种消费习惯差异加剧了政府支出效应的城乡差异性;第四,居民消费习惯因素削弱了地方政府支出的挤入挤出效应,总体上阻碍了政府通过扩大支出来刺激居民消费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所建立的2002年江苏农村居民消费细化社会核算矩阵(Social Accounting Matrix,SAM)的基础上,通过SAM乘数的分解,从不同商品及服务消费和不同收入分组两方面对江苏农村居民消费净开放效应进行分析,并将账户乘数和固定价格乘数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主要研究结论:第一,居住、食品和交通通讯是目前江苏农村居民的消费热点,但教育文化娱乐、衣着和医疗保健消费重视程度不足;第二,除最高收入户外,江苏各收入阶层对家庭设备及服务具有较大的消费欲望,消费潜力巨大;第三,中低收入及以下收入阶层对医疗保健和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欲望非常强烈,政府应该在相关福利政策上给予一定支持,以促进这两类消费的良性发展;最后,为继续保持江苏农村居民交通通讯的发展,政府仍然有必要加强农村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改变居民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15.
数字经济发展对收入差距的影响事关包容性增长的整体实现。使用2010~2020年个体与省级层面相结合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低中技能劳动力与高技能劳动力间收入差距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拉大了低中技能劳动力与高技能劳动力间的收入差距,且产业智能化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中国东部地区、非农业户口劳动力群体中,数字经济对收入差距的拉大作用均得以增强;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农业户口劳动力群体中,数字经济对收入差距的作用分别为缩小和无显著影响。同时,数字经济发展前期对低中技能劳动力与高技能劳动力间的收入差距无明显作用,但后期扩大收入差距的作用逐渐显现。研究结论拓展了数字经济与收入差距相关的研究,为政府制定相应政策提供了可操作性建议,有助于为后期数字经济推动包容性增长蓄力。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建筑废弃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形式调查绵阳市居民对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非市场价值的认知以及支付意愿,在此基础上采用条件价值法(contingent value method,CVM)对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的非市场价值进行核算和评估,并分析影响居民支付意愿的因素.结果显示:2015年绵阳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非市场价值为8.29亿元,占2015年绵阳市建筑业总产值的2.19%;城市,农村居民的平均支付意愿分别为584.88元/(户每年)和208.08元/(户每年),分别占家庭年平均收入的0.91%和0.55%.由此可知,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非市场价值巨大,但平均支付意愿在家庭年平均收入中所占比例较低,说明居民对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非市场价值支付意愿还很低.研究发现,居民对建筑废弃物价值的认知程度和政府对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经费的透明化管理是影响城乡居民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强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宣传教育和经费透明化管理,是提高居民支付意愿,改善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现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农户投资性民间金融、非农户投资性民间金融和城镇投资性民间金融对农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展开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农户投资性民间金融加剧了农村收入不平等程度,非农户投资性民间金融和城镇投资性民间金融则改善了农村收入不平等程度。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这种影响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和时间差异:农户投资性民间金融在东部地区降低了农村收入不平等程度,而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则提高了农村收入不平等程度;非农户投资性民间金融在东部地区提高了农村收入不平等程度,而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则降低了农村收入不平等程度;农户投资性民间金融对农村收入不平等的扩大效应在2010~2016年比2005~2009年大幅度减弱;城镇投资性民间金融对农村收入不平等的改善效应在2010~2016年比2005~2009年大幅度增强。此外,农村正规金融对农村收入不平等的扩大效应也在增强。稳健性检验表明本文的研究结论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我国城镇家庭横截面与时间序列结合资料建立了食品消费函数。结果表明地区因素是很重要的食品消费因子。对我国南方与北方家庭进行比较说明,在食品消费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部分南方高收入省区的恩格尔系数比北方低收入省区要高。本文仅用五年数据,引入25个变量,从而消除了时间序列资料不足对经济计量模型应用的局限.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在发达经济体的要素增强型技术向欠发达经济体进行扩散的假设下,发现技术进步偏向性也会呈现出从发达经济体向欠发达经济体扩散的现象.文章利用中国30个省区的相关数据,测算了不同地区的技术进步方向指数,并进一步利用该指数考察各省区技术进步偏向性与北京,上海,广东这三个经济发达省区技术进步方向的关系.研究发现,北京,上海的技术进步方向对其他各省区的技术进步偏向性存在显著的同向影响关系,而广东的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中国存在着资本增强型技术和劳动增强型技术从北京,上海向其他各省区的扩散效应,这也从实证上验证了理论模型中的假设,一定程度地揭示了技术进步方向存在扩散效应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以中国区域层面的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TFP)为对象,探讨了该产业的区域差异、影响因素和高端化战略。通过OP、LP两种方法对各省区TFP进行了测度,对比发现OP方法的适用性更好。就区域差异来看,东部地区企业的TFP最高,而西部地区最低,与社会经济条件相一致。此外,西部地区TFP增长率最高、东部最低,反映各地TFP开始呈现收敛性。在省区分类上,采用以区位为依据的分类,以及以3年TFP值为自变量进行聚类产生的分类两种方式。进而,利用随机效应模型对两种分类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对比发现聚类分类方式更为合理。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表明,TFP与企业规模、研发费用、职工教育费、补贴收入以及出口额之间呈现正向关系,与国资占比呈现负相关,但区域差异较大。基于上述实证结果,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路径以及国家、区域两个层面的政策设计给予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