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物流节能减排政策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物流与经济、能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建立物流节能减排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模型中促进我国物流行业节能减排的政策影响因素,并从增加环保资金投入、转变运输方式及改变物流能源消费结构三方面进行政策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增加环保投入短期内对节能减排效果比较明显;降低公路货物周转,提高铁路及内河水路比重对节能减排效果显著;而增加一定量天然气消费比重,短期内对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效果并不明显,但从长期考虑,意义重大。对模拟效果的进一步分析显示,我国物流业节能减排应重点加大对运输结构调整及运输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两方面的政策投入,具体包括增加铁路、内河水路货运供给能力及清洁能源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化石能源不断减少和环境污染逐步加剧的背景下,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及汽车类型的不断增加,未来中国汽车的节能减排效益值得分析.本文首先引入反映生物种群竞争机制的Lotka-Volterra模型,分析传统汽车、电动汽车及天然气汽车三种车型未来40年的保有量变化趋势;结合汽车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放量、燃料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放量、三种车型的保有量等相关数据,定量分析未来汽车类型变化带来的节能减排效益.结果表明:未来传统汽车和天然气汽车保有量将呈先增后减的抛物线趋势变化,电动汽车保有量呈"S"趋势持续增长;未来汽车的总能耗及碳排放量均呈先增后减的抛物线趋势变化.  相似文献   

3.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解决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的重要方式.目前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补贴政策主要集中在需求侧,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调整补贴政策,有利于促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本文考虑将国家财政补贴调整为向企业提供,并设计产业内补贴,两种补贴同时实施。研究结果发现,将补贴调整为向生产企业提供,也能起到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促进作用;两种补贴同时采用,一方面可以激励传统汽车制造企业加大新能源汽车领域投入,促进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可以激励新进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加大投入,从而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另外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行业内补贴会逐渐消失,具有良好的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燃料消耗量积分和新能源汽车积分"双积分制"下汽车生产商生产决策问题,基于持股比例和内部期权协议建立了传统能源车与新能源汽车联合决策模型,在积分不足、积分富余和积分平衡三种策略情形下求解了最优定价、产量和内部积分协议价,并针对市场积分价格和汽车销售量的实际波动求解了生产计划的鲁棒区间及其应急调整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持股比例主要影响内部协议价形成,持股比例越高,内部协议价越趋近于外部市场价;初始生产计划存在多维非对称鲁棒区间,汽车生产商可通过价格响应机制实现生产计划扰动管理及积分策略切换;控制积分交易限量将改变最优生产计划及其应急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5.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解决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的重要途径, 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动力源. 本文从非线性动力学入手, 将新能源纳入节能减排演化系统, 分析了新能源对能源强度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借助李雅普诺夫指数和分岔图分析了系统的动力学行为, 得到了新能源约束下的节能减排吸引子. 借助神经网络, 得到了满足中国情况实际系统的参数. 对实际系统进行实 证分析, 得到一些与实际符合的分析结果. 结果表明: 依靠新能源自身发展或单纯加大对新能源的经济投入, 并不能很好地控制能源强度. 当经济投入过大时会对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阻碍作用, 甚至给经济带来致命的影响. 加大包 括新能源在内的节能减排等的综合投入, 可以很好地降低能源强度, 当综合投入加大时, 开始对经济的阻碍也大, 但是随着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当新能源发展成熟时, 这种投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也大. 利用数值仿真来展示这些结果.  相似文献   

6.
以旧燃油车换新燃油车(TONF)是汽车行业常见的以旧换新服务.随着新能源车的快速发展,一些汽车品牌商又推出了以旧燃油车换新能源车(TONE)服务.然而,TONF和TONE的并存可能加剧新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竞争.因此,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应在不同的以旧换新策略中做出权衡,并制定出相应的最优定价.基于此,本文在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存在里程焦虑的情境下,构建了一个由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联合开展以旧换新的供应链博弈模型,探讨了经销商仅提供TONF,仅提供TONE和两者均提供的阈值条件,以及相应以旧换新策略下的最优定价决策.研究结果表明,经销商以旧换新策略选择不仅与新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单位生产成本有关,同时也取决于制造商提供的回购补贴大小.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里程焦虑也将对经销商以旧换新策略选择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当单位生产成本居中时,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里程焦虑大小在经销商以旧换新策略的选择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日益增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下,战略性新兴产业被各国政府作为未来产业布局的重点。以新能源车为研究对象,对N-W模型和历史友好模型加以拓展,从产品性能、销售价格和消费支出3个维度表征新旧技术范式,构建包含企业决策、消费者选择和市场竞争的市场选择机制,基于系统模拟方法仿真了新技术冲击下的汽车产业演化过程,考察了公共政策对新能源车企业的扶持效应,结果发现:当传统汽车率先进入市场时,凭借产品性能和销售价格优势成为市场主导,只有少部分新能源车企业能够在市场中生存,但利润水平和市场份额都十分有限;消费补贴有利于降低新能源车的价格门槛,在短期内起到刺激新能源车购买的功能,政策效应较为迅速;基础设施建设则通过提高消费者后续使用的满意程度扩大需求规模,虽然作用效果相对迟缓,但从根本上增强了新能源车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在日益增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下,战略性新兴产业被各国政府作为未来产业布局的重点。以新能源车为研究对象,对N-W模型和历史友好模型加以拓展,从产品性能、销售价格和消费支出3个维度表征新旧技术范式,构建包含企业决策、消费者选择和市场竞争的市场选择机制,基于系统模拟方法仿真了新技术冲击下的汽车产业演化过程,考察了公共政策对新能源车企业的扶持效应,结果发现:当传统汽车率先进入市场时,凭借产品性能和销售价格优势成为市场主导,只有少部分新能源车企业能够在市场中生存,但利润水平和市场份额都十分有限;消费补贴有利于降低新能源车的价格门槛,在短期内起到刺激新能源车购买的功能,政策效应较为迅速;基础设施建设则通过提高消费者后续使用的满意程度扩大需求规模,虽然作用效果相对迟缓,但从根本上增强了新能源车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节能减排系统动力学模型及政策优化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考察并比较不同节能减排政策对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影响作用,从政府、经济、人口、科技、能源和环境等系统要素出发,构建了节能减排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以福建省为例,确定模型参数及主要方程,在各个子系统上分别赋予税收、金融、财政、环保、产业和科技等政策调控因子,动态仿真不同工具的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设定的情景及参数下,政策的调整与实施往往能够促进节能减排,但不能盲目改变政策的实施力度.不同政策其节能减排效果不同,税收、环保和产业政策对节能减排产生的效果最为明显,其中环保政策下环境相对污染度虽降幅不及税收政策,但主要污染物的前端治污效果凸显;而金融、财政和科技政策的节能减排效果较为微弱.  相似文献   

10.
依据收集的1978年至2013年间颁布的1195条节能减排政策,采用统计分析和合著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各节能减排政策制定核心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协同情况.在对各部门制定节能减排政策过程中的协同程度进行量化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模型深层次研究了发改委、财政部及环保部等政策制定核心部门两两协同对节能绩效的影响和对减排绩效的影响,探究了环保部与其他节能减排政策制定部门协同的效果.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节能减排政策制定部门之间的协同逐渐得到了政府的重视,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部门协同现象呈现波动式上升趋势;在节能减排政策制定的协同过程中,财政部、发改委和环保部扮演着环境治理的"铁三角"角色,环保部作为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承担部门,与其他部门协同的程度小于财政部和发改委等掌握权力和资源的部门,且环保部与其他两部门的协同对节能减排绩效的影响尚不显著;节能和减排两大技术领域之间并不存在直接对等的关系,同两部门间的协同对节能的影响和对减排的影响存在显著性不同,相关部门在制定节能减排政策时有待进一步认识二者的差异以提高节能减排的效率.本文还从深化部门合作、强化相关部门作用及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新能源汽车销量“十二连跌”和“新冠”疫情的双重压力下,购置补贴退坡不得不从2020年末延缓至2022年底,与此同时,专注于智能化的车企却异军突起,那么,智能化能否对冲补贴退坡的不利影响,补贴应于何时退坡,亟待回答.通过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生产函数中引入生产过程智能化因子,在效用函数中引入新能源汽车特有的使用过程智能化因子,利用宏观闭合的不同设置模拟供给约束和需求约束两种经济形势,采用中国2018年实际经济运行数据进行参数校准,探讨了补贴退坡的适宜时期以及两类智能化的对冲效应差异与作用边界.研究发现,新能源汽车补贴适宜于供给约束时期退坡,因为该时期退坡可以促进关联度较低部门的发展,并缓解收入不平等,且适度的使用过程智能化既可以对冲补贴退坡对社会福利、新能源汽车部门的不利影响,又不至于完全抵消上述正面影响.而在需求约束时期,上述正面影响均转为负面,且难以被智能化对冲.因此,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退坡决策,应根据经济从“新冠”疫情中复苏的程度,而相机抉择.在经济快速复苏时,可通过使用过程智能化即自动驾驶的适度发展,来对冲补贴的退坡;否则,应暂缓退坡.  相似文献   

12.
新能源车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促进新能源车产业的发展,本文考虑的是政府补贴下的新能源车双向双渠道闭环供应链定价问题,通过模型构建和数值分析发现:从零售价格和批发价格角度分析时,当政府无补贴和政府补贴给整车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回收产品时,零售价格和批发价格较低;而从回收价格角度分析时,政府补贴对整车制造商成本的影响对整车制造商和零售商制定回收价格、政府确定补贴对象的影响较大;从供应链总利润角度分析,当政府补贴对整车制造商和零售商成本的影响在一定范围时,政府补贴给整车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回收产品时,供应链总利润最高,而其他情况下,政府补贴给消费者时,供应链总利润最高。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碳交易制下传统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的联合生产决策模型,分析了碳价格对汽车生产商产量、定价及利润的影响,在配额交易量不受限和受限两种情形下,得到了碳价格波动下生产计划的鲁棒区间及其应急调整策略,建立非线性规划模型求解扰动管理下最优的初始生产计划,最后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文中结论的正确性.研究表明: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碳交易制对生产决策的影响相对较大,随着碳价格升高,新能源汽车的竞争优势逐步增强;初始生产计划存在非对称性鲁棒区间,初始生产计划的优化方向与鲁棒区间的非对称倾斜方向一致;交易限量的存在将改变最优调整策略和生产计划的应急响应区间.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基于智能体建模方法,构建了多类新能源汽车市场扩散系统的仿真模型,并通过情景分析方法揭示了传统汽车主导、两类新能源汽车共存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扩散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学习率的高低、政府的补贴力度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一定水平前不应撤销补贴;另外,社会网络因素对纯电动汽车的扩散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能源汽车在产销量获得突破之后,充电基础设施不足成了制约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依靠新建短期内无法解决,着力提升汽车续航能力成为现实的可行选择.从产业链协调的视角出发,基于消费者续航能力需求,通过构建产业链一体化决策和独立决策模型,研究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电池生产商和汽车生产商的最优决策与协调问题,分别得出了两种决策下的最优策略组合,并分析了消费者续航能力需求对新能源汽车需求和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和价格不仅取决于消费者的续航能力需求,还与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链决策方式有关,产业链一体化决策比独立决策更有效.为更好的实现一体化决策,引入了产业链内补贴机制实现了产业链协调,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能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成为大势所趋。基于集群的视角,利用SCP范式研究了集群中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扩散绩效,主要探讨了集群环境对汽车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集群环境与技术发展的相互关系。同时,从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及企业创新2个方面,讨论了其对新能源汽车技术扩散绩效的影响。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收集了227份调查问卷,利用SPSS和AMOS软件进行了分析处理,研究结果表明:集群环境对企业创新有正向影响;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能够促进其扩散绩效;企业创新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扩散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技术发展与集群环境相互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后补贴时代”的市场化发展,提出建立面向下游消费者的道路交通碳交易机制以接力补贴政策的退坡。以消费者年均综合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建立碳交易机制下的新能源汽车消费选择模型,并计算分析碳交易市场均衡碳价及其影响因素;然后基于福利经济学理论,分析道路交通碳交易机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最后以现实世界中的典型车型作为案例,对模型进行数值验证与情景分析,进而得出相关政策启示。研究结果表明:市场碳价与均衡碳价的关系是影响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的决定性因素,随着市场碳价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在碳排放成本方面优势逐渐显现,理性的消费者将更倾向于购买新能源汽车;降低新能源汽车购置成本与电能碳排放因子,可导致均衡碳价下降,进而提高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占比;通过合理调控初始碳配额与市场碳价可增加社会平均福利。因此,研究从理论上证明了:引入道路交通碳交易机制可有效驱动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选择行为的转变,促进道路交通低碳转型发展,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由卡车运输和甩挂运输构成的公路货运行业运行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甩挂运输对于公路货运业实现节能减排的意义,比较有关政策对公路货运行业开展甩挂运输的影响效果。借助理论分析,构建能够为公路货运业的甩挂运输政策选择提供决策参考的SD模型;借助实例运算,论证现阶段甩挂运输对公路货运业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作用;依托SD模型的政策模拟优势,提供针对公路货运业发展甩挂运输的组合式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黄欣  凌能祥 《系统管理学报》2020,29(6):1150-1160
基于碳排放权交易背景,运用微分博弈理论研究了政府与其所辖多个工业企业之间的Stackelberg减排博弈问题,同时还考察了两个地区进行合作减排对政府及企业的策略影响情况。其中,工业企业在生产排放的同时还进行减排技术研发,政府则对企业研发提供补贴。此外,政府对公共资源部分也进行投入,从而实现一定的减排量。通过构造汉密尔顿-雅可比-贝尔曼方程,运用最优控制理论,分析了地区间减排合作与不合作情况下政府对所辖企业的动态补贴策略、自身减排投入策略以及企业的生产及研发策略。通过研究发现,地区间的减排合作使得均衡状态下政府对企业研发补贴量升高,对公共资源减排投入增加,企业自身的减排研发投入也随之增加,从而使得各地区的实际排放量降低。最后,通过算例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模型结论的有效性,从而为政府间的减排合作以及企业制定生产及减排技术研发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依据中国"低成本"竞争模式,基于"要素价格"和"多产出"的双约束,构建一种新型的全要素能源生产率指数,并沿着"要素价格-成本权衡-区域能源效率变化"的逻辑链条,从成本视角对全要素能源生产率指数解构,探寻中国区域能源效率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根本动因,研究表明:1)要素价格扭曲的"低成本"策略通过技术效率和要素配置效率影响全要素能源生产率的变动,且后者逐渐成为影响我国区域全要素能源生产率指数变动的关键因素.2)就全国而言,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配置效率在节能减排政策实施前后有显著的跳跃性增长,说明市场化进程加快、节能减排政策实施能显著提高我国整体能源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3)东部地区能源利用效率表现较好,但因要素市场扭曲程度较高,能源配置效率相对较低;中西部地区技术水平较低,但要素市场扭曲程度相对较小,短期内市场化改革决定的要素配置效率对区域全要素能源生产率提升更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