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转型以来,中国传统民俗节日的文化留存及其在民众中的影响力日渐衰微,七夕节也进入濒临消亡状态.但西方的情人节在中国土地上风靡之后,七夕节被作为"中国情人节"重新提出来.在这场对七夕节文化涵义进行"改造"的活动中,传媒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客观看待大众传媒对七夕"中国情人节"的炒作,并解析"中国情人节"流行的原因,对我们具有相当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人们通常把七夕佳节和牛郎与织女的传说故事联系起来,认为七夕是牛郎织女的传说衍生出来的节日。然而从文字记载来看,七夕节要早于牛郎织女传说数百年。从七夕风俗上看,七夕节不仅包涵了牛郎织女传说所表达的文化内涵,更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另一方面,七夕节日又因牛郎织女传说而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并借以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3.
在中日两国的节日文化中,祭祖是其中重要的一个传统习惯,她反映了两国人民对祖先和故人的无限追思与崇敬。日本的节日文化如端午节,七夕节等深受古代中国的影响,但却未导入形成于唐代的清明节,而是接受了佛教孟兰盆会的影响,以此来祭奠祖先,缅怀逝者。反之在中国最隆重的祭祖活动英过于流传至今的清明节。对此现象,笔者试图从形成年代,宗教信仰等方面分析其中的原由。  相似文献   

4.
学界对七夕节的研究并不多,主要集中在七夕节形成的时间及原因的探讨上,都有着各自的观点和论述。本文就这两个问题深入探究分析论证,厘清了一些模糊不清的表述,明确了七夕节最迟产生于魏晋时期,并详细阐述了七夕节形成的动因,阐明了七夕节独特的民俗意义,牵牛织女传说迎合了社会民众的内心需求和愿望。七夕节与乞巧节并不完全等同,二者形成的时间有先后之分。本研究力求在逻辑分析、论证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5.
《世界博览》2013,(17):10-10
中国农历的七月初七是七夕节,传说牛郎织女每年只能在这一天相会。而人们庆祝七夕的方式则随着社会发展在逐渐改变。  相似文献   

6.
白族地区自古以来稻作农耕十分发达,形成了许多与农事相关的节日习俗,主要有开秧门、绕三灵、火把节、尝新节等。在日本,也有许多与白族相似的农事节日,它们都有祈求神灵保佑和感谢神灵赐予丰产的内在意蕴,但它们也有一些不同之处,类似的节日在这两个地区有着不同的发展取向。本文通过白族农事节日和日本农事节日异同的对比,试图更好的揭示这些农事节日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今年的8月13日是一年一度的"七夕"。"七夕"即农历七月初七,又称"重七"、"七月七"、"乞巧节"。近年来,为了与西方的情人节对应,又被人们说成是中国的"情人节"。这是一个由天上的星星和神话故事打造成的传统节日。牛郎织女的故事初秋的傍晚,在头顶附近,可以看到一颗很亮的白色星星,这就是织女星,它在银河的西岸;从织女星朝东南跨过银河,可以见到三颗星,大致均匀地排在一条线上,中间的一颗也很亮,它就是牛郎星,又叫牵牛星,两颗星隔河相望。我们的先人为这两颗星编出了  相似文献   

8.
传统节日承载着一个民族历史进程中积淀下来的性格、信仰、观念、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民族文化内涵,是民族精神在特定的社会土壤上长期孕育的结果和重要载体。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作为民族文化载体的传统节日,处在相互融合与相互碰撞中。中国七夕节和西方情人节则是中西传统节日文化相互碰撞与冲击的典型例子。对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七夕节和西方情人节进行对比,有利于筛检其在固有的价值观念、情感心理和文化符号方面所负载的积极因素和精神蕴含,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历史内涵,增强其文化传播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日本僧人圆仁所著嵌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记载了他在中国游历九年多所见闻的唐代社会生活,节日习俗是其中的一个侧面。该书所记载的节日有除夕、元旦、元宵节、立春、寒食节、清明节、三月三、五月节、中元节、立秋、冬至等。他还将中国节日与日本节日加以比较。他对新罗侨民八月十五节的记述尤为引人注意,并引起了中秋节源头之争。所记节日生活都是作者的个人经历和亲身见闻,真实可信,细节丰富,是研究唐代节日民俗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0.
洪昇的七夕诗与《长生殿》[日]竹村则行著清风译[按]本文译自日本东方学会《东方学》第68辑(1984年7月发行)日文版.为节省篇幅,译文行款做过调整,注释也略有合并.作者竹村则行先生,为日本著名中国学专家.九洲大学文学部中国文学专业助教授(副教授),...  相似文献   

11.
外刊概要     
<正>1莫斯科的日式夏日【俄】《星火》2017年7月10日J-FEST日本文化节已经连续八年在莫斯科举行,由于去年活动参观人数达到2万,因此本届文化节将首次在高尔基公园露天举行。本次文化节的主题是盂兰盆节,这是一个日本通常会在7月或8月举行的节日庆典。但这个原本寓意祭奠亡灵的节日在俄罗斯少了些神秘,变成了莫斯科全民夏季节日。首都居民可以在此观赏日本  相似文献   

12.
瑞典的仲夏节本来是古老的传统宗教节日,但是现在已与宗教没有联系。瑞典当局还将原来的宗教节日时间作了小的改动,把它定为六月二十日至二十六日之间的星期五和星期六。在瑞典农村,未婚的少女在仲夏节前夕摘来七种野花,放在自己的枕头底下,据说就可以梦见未来的理想丈夫。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上有一个地方,假期特别多。在那里,中国传统的节日,像春节、端午、重阳、中秋都放假;西方传统的节日,像耶稣受难节、复活节、圣诞节也都放假;外加英国女王生日和日本投降后的“重光纪念日”等,一年有17个假之多,这便是香港。在香港,这些假是法定的,老板不能不放。你不信  相似文献   

14.
盂兰盆节在中日两国都是重要的传统节庆,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之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传入日本之后与本土文化融合的过程。通过对中日盂兰盆节在称呼、意义、民俗娱乐等方面的对比研究,阐述中日盂兰盆节的传承,论证传承间具有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岁时节日民俗,主要指与天时、物候的周期转换相适应,在人们的生活中形成不同的民俗事象传承。西藏的岁时节日民俗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不仅反映出我们的祖先对自然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同时也从包罗万象的节俗活动显示出雪域高原各个历史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文章通过对西藏岁时节日民俗的由来、节日的分类、节俗产生的内动力、节日的发展演变规律的释析,探讨西藏节日习俗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瑞士人口不多,节日不少,除了全国性的节日外,各州、市还有自己独特的节日,比如苏黎世的送冬节,日内瓦的日内瓦节,巴塞尔的斋戒节,卢加诺的葡萄节,伯尔尼的葱头节等等。笔者几度目睹葱头节的盛况,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关于葱头节的起源有两种传说。一种传说是:1405年5月14日,伯尔尼发生了一场有史以来最大的火灾,烧掉了500多间房屋。灾后,伯尔尼附近的弗里堡派来了  相似文献   

17.
移民节是一个被建构起来的节日,广泛存在于中国的非自愿移民中.在搬迁初期,移民节的举办促进了移民对安置地生产生活的适应.但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中,移民节呈现出的形态不一,发挥的功能不同.传统时期,移民所处村庄缺乏变动,移民节通过强调移民的既有文化因素,发挥着教化、交往、整合、认同等社会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安置地居民与移...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时代,很多原先普普通通的日子被赋予新的寓意.在网友们的集思广益下,涌现出了诸如“光棍节”、“吃货节”、“卖萌节”等网络节日. 网络节日是在网络时代背景之下,网络与传统习俗碰撞和融合的产物,它与传统节日一样,承载着人们精神生活与社会生活的真实片段,不同的只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是一种新兴的媒体,是一种崭新的文化表达形态.网络节日的兴起,使人类社会活动的格局为之一新.所谓“世上本没有节,过的人多了便成了节”.在创造节日上,网友们总是能脑洞大开,产生奇思妙想.流行的网络节日中,既有温情的“5·20网络情人节”、“9· 12示爱节”,也有喜感十足的“5·17吃货节”,甚至还有颇具戏谑意味的“8·18八卦节”、“10· 10卖萌节”、“11· 11光棍节”等.网络时代,像这样由网友创造的节日花样百出,数不胜数.  相似文献   

19.
苗旸 《科技信息》2010,(26):171-171
近年来,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认为春节"节味"不浓,没意思,没有圣诞节这个"洋节"有趣,认为圣诞节是个用来狂欢、娱乐和购物放松的机会。这是对这两种节日的误解。本文旨在分析中西两大节日的传统和特色以及相同点与不同点,强调它们各自的重要意义,清除误解。  相似文献   

20.
哥伦比亚是一个节日很多的国家,几乎月月过节。这些节日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农作物节(也称集市节)、狂欢节和美女皇后节。农作物节最多。哥伦比亚土地上种植的农作物几乎都有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