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纳米生物传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传感器(biosensor)是利用生物特异性识别过程来实现检测的传感器件.生物敏感元件包括生物体、组织、细胞、细胞器、细胞膜、酶、抗体、核酸等,而生物传感器是利用这些从微观到宏观多个层次相关物质的特异性识别能力的器件总称.  相似文献   

2.
<正>过氧化氢(H2O2)既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又是生物体内众多酶促反应的产物,其在疾病诊断、生物成像、人类反恐等方面有广泛应用.因此,开发灵敏、快速、可靠检测H2O2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在众多检测手段中,电化学传感具有检测灵敏度高、响应时间短,易于现场、在线检测等优势.目前,H2O2电化学传感器主要包括基于酶的生物传感器和基于纳米材料的无酶传感器2大类.虽然生物酶传感器  相似文献   

3.
基于水溶性导电高分子材料的高灵敏度生物传感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慧  武海萍  樊春海  李文新  张治洲  贺林 《科学通报》2004,49(19):1925-1929
导电高分子材料是一类重要的有机高分子材料,目前已经在很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水溶性导电高分子材料在荧光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是高分子材料科学与生物科学交叉的重要组成部分。导电高分子材料具有很高的光能采集效率和荧光特性,同时又具有“分子导线”功能。利用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光能采集与电子/能量传递作用实现在荧光生物传感中的信号倍增效应可以有效地提高传感检测的灵敏度,并可以实现以此为基础的高灵敏度生物传感器。本论文对水溶性导电高分子材料通过电子传递或能量传递作用实现在基因、抗体、酶等方面的检测应用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实现固相传感和芯片化检测的可能性。在对已有工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讨论了这一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常棉 《科学通报》1988,33(18):1392-1392
一、前言 使用酶分析法定量某一种物质,比如在诊断、治疗、畜牧业、农业、水产、科研和环保等方面已有广泛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酶分析中,常先借助酶反应使被测物质定量地进行转变,然后,测定底物、产物或辅酶物质等变化量。特别用辅酶变化量去定量某些物质时,常以某种条件下吸光度具有最大特征吸  相似文献   

5.
董绍俊 《科学通报》1991,36(11):877-877
酶传感器是最早问世的生物传感器。目前,有关葡萄糖传感器的文献已有不少报道,其中大部分是基于葡萄糖酶催化葡萄糖氧化,产生葡萄糖酸内酯和过氧化氢,同时消耗氧,通过氧的消耗或过氧化氢的产生来间接定量葡萄糖的浓度,但这类葡萄糖传感器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抗生素作为一种基础治疗药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中,但是由于其过度使用导致的抗生素残留也对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抗生素残留会持续通过生态与生物累积危害人与动物健康,因此对环境样本抗生素残留进行有效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纳米酶是一类具有类酶催化活性的功能纳米材料,是新一代人工酶,具有高稳定性、独特的化学性质、易于表面调节和生物相容性等诸多优点,解决了天然酶制备困难、成本高、易失活等问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纳米酶的抗生素传感策略的最新研究进展,着重阐述了不同种类纳米酶的作用机制和在抗生素检测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纳米酶传感器的发展前景作了进一步的展望,可为设计高性能基于纳米酶的抗生素传感装置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的范例,从而为利用纳米酶设计新型传感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纳米酶和铁蛋白新特性的发现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龙  范克龙 《自然杂志》2020,42(1):1-11
无机纳米材料通常被认为是生物惰性物质,但最新研究表明无机纳米材料本身具有与天然酶相似的催化活性。我们将这类具有类酶活性的纳米材料称为纳米酶。纳米酶的发现打破了人们对酶的传统认知,使纳米酶成为酶学领域研究的新热点。铁蛋白作为一种结构均一的天然球型纳米结构,不仅能够通过改造形成新型纳米酶,而且更重要的是天然铁蛋白本身能够特异性靶向肿瘤细胞,是一种十分理想的纳米药物载体。文章简单介绍纳米酶和铁蛋白的相关概念,并根据我们实验室的工作介绍两种纳米材料在环境治理、免疫检测以及肿瘤诊断治疗等多方面的研究,最后对纳米酶在生物医学中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简单展望。  相似文献   

8.
贺卫东  张伟  栗苹 《科学通报》2011,56(20):1585-1592
表面等离激元光子学是研究光和金属表面自由电子耦合所引起金属表面电荷密度振荡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在入射光的作用下产生集体振荡. 在垂直表面的方向上强度呈指数衰减, 使得亚波长金属结构中光场高度局域. 由于独特的光学性质, 使得其具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两个重要的分支为: 表面增强光谱和表面等离激元共振传感器. 表面增强光谱传感器是利用纳米结构的巨大表面增强效应来直接探测表面分子,表面等离激元共振传感器通过检测目标分子对等离激元共振峰的影响进行定性定量检测.这两种优势互补的传感器技术都可以达到单细胞甚至单分子的检测水平. 本文将论述表面等离激元光子学的原理、表面增强光谱和表面增强光谱传感器研究领域的国内外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利用碳纳米管独特的一维纳米管状结构、良好的导电性和大比表面积等特性。进一步发展合成碳纳米管一蛋白质/酶组装体系,将为构建理想的新型生物传感器、生物燃料电池等纳米生物电子器件提供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0.
陆金鑫  马会民 《科学通报》2012,(16):1462-1471
巯基物质是生物体内主要的抗氧化剂,并以多种形式广泛存在.定量检测巯基物质在生化研究和相关疾病诊断方面意义突出.目前,利用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光学探针开展巯基物质的检测研究已成为前沿课题之一.其中,荧光探针由于能够实现活体的原位、实时成像尤其受到关注.本文基于光学探针与巯基物质(主要包括谷胱甘肽、半胱氨酸和高半胱氨酸)的不同反应机理,就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新进展做了较系统的评述.所涉及的反应机理主要有:双键的麦克尔加成、苯环的亲核取代、金属的配位络合、巯基物质参与的氧化反应和成环反应、以及静电作用等.此外,还讨论了检测巯基物质的光学探针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物医学的发展, 科学研究对生物成像技术和成像分辨率的要求越来越高, 纳米技术和材料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生物医学领域中来. 在细胞和生物组织的成像分析中, 纳米金由于其特殊的表面等离子共振特性和优良的生物相容性, 常被用作对比剂、靶向载体、增强剂、示踪剂和传感器而广泛应用于生物成像领域中. 我们将课题组的研究方向与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相结合, 从纳米金辅助细胞及细胞内成像和动物活体成像两个方面就纳米金在生物成像、医学诊断等领域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柔性可穿戴传感器作为穿戴式电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个人健康监护、人机交互体系以及人造电子皮肤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当下最前沿的研究领域之一。文章概要介绍了不同类型的柔性可穿戴传感器的研究现状,简略归纳了柔性传感器中的关键技术参数,同时对柔性传感器大面积阵列制造所面临的挑战及新方法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最后展望了柔性传感器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光导纤维化学发光乳酸生物传感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竹君 《科学通报》1993,38(3):230-230
乳酸是临床化学重要检测项目,也是体育科学中确定运动员最佳训练强度的重要指标。从一滴体液(血清、尿或汗)中快速确定乳酸含量,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已经研究过的酶电极生物传感器性能较差;最近有人报道过一种光纤荧光乳酸生物传感器,取样量大且响应太慢。本文用戊二醛将起分子识别作用的乳酸氧化酶和起换能器作用的辣根过氧化物酶通过共价交联,同时固定在3-氨丙基多孔硅胶上,制成光导纤维的生物催化传感层,在传感膜微环境中乳酸的酶催化氧化反应同鲁米诺的酶催化氧化发光反应相偶合,产生化学发光信号.乳  相似文献   

14.
柔性可穿戴传感器作为穿戴式电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个人健康监护、人机交互体系以及人造电子皮肤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当下最前沿的研究领域之一。文章概要介绍了不同类型的柔性可穿戴传感器的研究现状,简略归纳了柔性传感器中的关键技术参数,同时对柔性传感器大面积阵列制造所面临的挑战及新方法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最后展望了柔性传感器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刘重旭  王玉娟  喻志武  王俊峰 《科学通报》2019,64(8):中插3,773-787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技术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动力学和相互作用最理想的工具之一.近年来,高场NMR波谱仪的使用和NMR实验方法的不断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NMR技术检测的灵敏度和分辨率,使NMR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目前,生命科学与物质科学的交叉融合使生命科学研究从观察、描述性科学转向定量、可预测性科学,多种学科交叉渗透发展已成为科学研究领域十分普遍的现象.在这种趋势下,生物复杂环境下的磁共振谱学研究体系日趋成熟,本文重点回顾和讨论了多学科交叉研究趋势下NMR技术在生物复杂体系中的应用和发展,主要包括复杂膜环境下的膜蛋白研究、复杂细胞环境下的细胞内NMR(in-cell NMR)研究以及骨组织的固体NMR研究等.  相似文献   

16.
传感器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源头,已为广大科学工作者普遍认同和重视。无论从环境保护、医疗诊断、宇宙探索、海洋开发,还是从工农业生产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作为感知、采集、转换、传输和处理各种信息必不可少的传感器已渗入新技术革命的所有领域。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志之一。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将生物敏感元件与物理元件相结合,研制成的分析仪器。它是利用生物敏感元件产生的特异反应及信号,经由物理元件(换能器)转变为光、电、声等容易被检测到的信号,从而间接地得到被测物的有关信息这一基本原理研制…  相似文献   

17.
生物技术把过去毫不相干的工业和生产工艺联系起来,目前正在开发的主要领域有医药、食品和农业,其它可进入商业的领域有微生物开矿、能源生产、废水处理、精细化工产品以及在电子生物传感器中使用生物元件。医药对于人体内自然合成的物质,用化学合成不能胜任,而其它方法也不能批量生产而用于治疗的物质,生物技术却提供了生产的方法,即重组DNA技术及单克隆法。重组DNA技术涉及细胞系的遗传操作,以便生产所需物质;生物技术生产人体生长激素就是用的这种方法。单克隆法可生产干扰素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电子应变传感器大多基于金属和半导体材料,其便携性、柔韧性和可穿戴特性差.随着柔性电子材料和传感技术的快速发展,柔性应变传感器在电子皮肤和机器人等领域的应用引起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由于生物相容性好,同时兼具可穿戴性、实时监测、非侵入式等一系列优点,高弹性和可拉伸性应变传感器的开发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可穿戴式柔性电子应变传感在材料发展、传感机理、集成输出及潜在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可穿戴式柔性电子传感器所面临的挑战做了简单讨论,提出了一系列可能的优化及解决方案,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李景虹 《科学通报》2019,64(26):2661-2663
<正>电化学发光(ECL)是电化学与化学发光相结合的现代分析技术.在ECL分析中,探寻性能优良的ECL发光体对于改善ECL传感器的性能及拓展其应用范围非常关键.目前大多数ECL发光体仍然存在灵敏度低、环境/生物毒性或稳定性差等问题.因此,研究新型高效、生物相容性好的ECL发光体对于该领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  相似文献   

20.
生物的进化,应当用辩证唯物主义为思想武器去研究,特别要从活的生物个体的物质运动去研究。反抗—调整是生物物质发展的基本运动模式,这种物质运动具有方向性,将促进生物个体向那一方面的发展。生物体总是针对环境的变化,增强自身对外界刺激的抵抗力,使之更能适应环境的变化。不同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抵抗力不同,同一个体不同时期抵抗力也不同。生物的“记忆”、习惯、本能、生物钟等,是生物物质“运动惯性”的结果。生物体对外界环境的反抗,生物物质的“运动惯性”及其不同量与质的变化,精、卵细胞各自的运动规律等,都对后代有影响,它们都是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