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用于核废料处理的岩盐溶腔力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各国研究成果,分析岩盐的蠕变、渗透、防辐射力学效应、盐腔内卤水的热膨胀等力学特性、以及盐层倾角、岩盐溶腔围岩的应力和应变,溶腔的几何形状和溶腔顶板稳定性等影响岩盐溶腔稳定的主要因素,可知岩盐溶腔用于核废料处置是安全的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弋阳腔[江儿水]类曲牌以其特有的腔音列形式,构成了该类曲牌音乐典型的腔韵风格。依据该曲牌类腔韵所用腔音的数量、各腔音之间的音距高低、各腔音的运动规律等特征,确立其腔音列的基本形态及变体形态,揭示该类曲牌音乐原有的风貌,为曲牌音乐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考虑单个二能级原子穿过两个空间分离的单模腔场.由于腔场与原子间的相互作用使得两个腔场间产生纠缠.研究原子质心运动的动能、腔长和腔间距对这种纠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原子的动能较小时,原子通过双腔系统的几率较小,腔场间产生纠缠的几率也小;原子动能较大时,原子更容易隧穿双腔系统,腔场间产生的纠缠几率也较大.  相似文献   

4.
绵羊小腔卵泡卵母细胞的分离及相关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绵羊小腔卵泡及小腔卵泡卵母细胞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获得小腔卵泡及小腔卵泡卵母细胞生发泡的有效分离方法.结果显示,常规的卵母细胞脱水收缩方法、离心方法、其它卵母细胞的电融合方法均不适用于小腔卵泡卵母细胞.  相似文献   

5.
针对在传统的假肢接受腔制作中,残肢形状信息易丢失或扭曲、配制的重复性差、存在测量误差等缺点,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引入了假肢接受腔的制作过程,建立了假肢接受腔制作系统.此系统采用三轴联动方式,高速铣削接受腔阳模,进而制作接受腔,并提出了一种加工假肢接受腔阳模刀位点的新算法,通过试验验证,此算法能够满足加工接受腔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纵向多矩形腔表面等离子体滤波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新型的纵向有多个矩形腔的表面等离子体滤波器,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DTD)分别研究了单个腔、2个腔和3个腔的透射性质,发现单个腔中F-P共振导致了透射峰;在单个腔中间增加一层金属薄膜构成2个腔,原来单腔的透射峰出现劈裂或者消失,劈裂间距受结构参数变化影响;结合近场分布和理论分析,认为长短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导致了劈裂.  相似文献   

7.
通过模腔压力传感器测量模腔压力,研究模具不同部位的模腔压力曲线,测量注塑过程中的模腔压力和塑料制品残余应力,研究模腔压力曲线与塑料制品残余应力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注射压力和保压压力对模腔压力曲线形状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模腔压力曲线和塑料制品残余应力、注塑工艺参数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超燃冲压发动机扩张型燃烧室中,对凹腔内局部补氧的点火强化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高速摄影手段研究了不同的补氧方式对凹腔内火焰分布特征和燃烧强度的影响,并针对并联双凹腔燃烧室构型,研究了在单侧凹腔补氧条件下向异侧凹腔的火焰传播过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凹腔内补氧的方式能调节凹腔内的燃料浓度分布、改善凹腔内的燃烧过程,控制燃烧放热强度;稳态燃烧情况下,观察到凹腔驻留火焰的两种存在特征,分别表现为:由回流区热量反馈机制作用下的凹腔局部驻留火焰和燃烧室全局压力反馈影响下的凹腔剪切层火焰。只有在单侧凹腔燃烧建立了全局压力反馈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凹腔火焰的异侧传播。   相似文献   

9.
以IS 80-50-315型离心泵为研究对象,研究叶轮的轴向位移量对泵性能和泵腔液体压力的影响规律.实验研究表明,随着叶轮轴向位移的增大,泵扬程和效率降低,轴功率增大;前、后泵腔液体压力都降低,但后泵腔液体压力较前泵腔高;在设计流量条件下,测压点半径为146、116、83mm,轴向位移为0时后泵腔液体压力较前泵腔液体压力分别高1.03、0.56、2.52m,平均高1.37m;轴向位移为6mm时后泵腔液体压力较前泵腔液体压力分别高1.02、0.21、2.40m,平均高1.21m.并将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文献[11]给出的泵腔液体压力理论修正公式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废弃盐腔的稳定性,对平顶山盐矿、盐岩、泥质硬石膏岩样进行单轴和三轴压缩试验以及蠕变试验,获得相应的力学特征。对平顶山盐矿某区压裂井、连通井和单井等建库完成后的腔体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盐岩层呈现良好的延性变形特征,含泥质硬石膏岩夹层呈现脆性变形的特征。溶腔形状对腔体位移、应力分析以及稳定性等影响较大,从溶腔废弃开始到运行10a,道1井溶腔的最大位移出现在溶腔顶部靠右侧的位置,D1-2单井溶腔的最大位移出现在溶腔围岩边缘腰部位置,而L3-3压裂井溶腔顶部的位移值过大,溶腔顶部和底部已经坍塌,在泥岩夹层处应力集中现象比较明显。道1井溶腔左上角和右上角位置出现塑性区,D1-2单井溶腔顶部位置出现塑性区,在D1-1和D1-2溶腔群的矿柱之间出现了比较大的应力集中。在储气库运行期间,应该提高储气库的最低运行压力并缩短其在低压下的运行时间。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高功率双包层光纤激光器工作原理及其输出特性的分析,利用半导体激光器光纤模块作为泵浦源,采用星型双包层掺镱光纤与光纤光栅连接制作出全光纤结构的光纤激光器,获得了6.02 W单模连续输出功率,中心波长1 100 nm,斜效率1.7 W/A。  相似文献   

12.
采用1m激光泵浦周期性极化掺镁铌酸锂晶体光参量振荡器(MgO:PPLN OPO),实现了高功率2m近红外激光输出.采用Nd:YVO4激光器产生的1m激光泵浦MgO:PPLN OPO,在泵浦功率为7.2W时,获得了5.3W的2m激光输出,转换效率为74%.为进一步获得更高功率的红外激光输出,泵浦源改用Nd:YAG激光器,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提高了Nd:YAG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和光束质量,用其泵浦MgO:PPLN OPO,在泵浦功率为25W时,获得了9.5W的2m激光输出.  相似文献   

13.
GaN材料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具有十分独特的性能,其发光波段可以覆盖从红外到深紫外波段。GaN材料击穿电场强、发光效率高,使其在显示、照明、通信等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综述了GaN基激光器的发展历程及其失效和退化机制的研究进展。目前最新的蓝光GaN基激光器在3 A电流连续工作时的电压和输出功率为4.03 V和5.25 W;最新的绿光激光器波长为532 nm,在电流1.6 A时,输出功率为1.19 W。进一步阐述了GaN基激光器退化的主要表现,即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激光器发光效率降低、光转化效率降低以及电压升高。总结了四种主要的退化模式,分别为封装退化、静电损伤、腔面退化和芯片失效。  相似文献   

14.
光纤激光器具有转换效率高、光束质量好、散热方便、结构紧凑等优点,是高功率激光器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设计了温控、水冷系统使半导体激光二极管泵浦源稳定在工作波长。通过设计的包层泵浦功率剥除器,有效地剥离了未被掺镱(Yb3+)双包层光纤吸收的泵浦光。采用20w的半导体二极管激光器作为泵浦源,5m长掺镱(Yb3+)双包层光纤作为增益介质,光纤光栅作为腔镜,在泵浦功率为19w时,获得10.42W的激光输出,激光波长1062nm,光一光转换效率约54.8%。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大功率LD脉冲运转泵浦Nd:YAG,以消除连续运转时产生的热效应的影响,采用LBO腔内倍频获得高效蓝光输出。实验比较了不同脉冲占空比及不同脉宽时激光的输出特性,对脉冲泵浦减小热效应进行了研究。在未采取特殊致冷,泵光与腔模不匹配的情况下,在占空比为1:3,泵浦功率为7.2W时,获得239mW的473nm蓝光输出,光-光转换效率达到3.3%。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利用激光二极管泵浦Er,Yb:YAB晶体,实验获得290 mW的连续单横模1.5μm激光输出,激光转换的斜效率为8.5%.在此基础上,利用刀片法实验测量了Er,Yb:YAB晶体的热焦距随泵浦功率的变化关系,泵浦功率5W时,晶体的热焦距仅为10 mm,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基本相吻合.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半导体制冷和风冷混合制冷的方式对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进行恒温工作控制.通过实验研究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温度保持在45℃以内,控温精度在±0.1℃的状态下稳定工作,半导体激光器输出功率达到15.28W.  相似文献   

18.
6.65 W输出二极管抽运双包层光纤单频放大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光纤放大器的耦合效率以及影响输出功率的因素.抽运源为光纤输出976 nm的半导体激光器,增益光纤为长4.4 m的D型掺Yb3 双包层光纤,信号源为自行研制的单块非平面环形腔激光器.抽运光的耦合效率为80%,信号光的耦合效率为44%,入纤抽运光功率为24 W,信号光功率为200 mW时,得到了6.65 W的净输出功率,放大倍数达到33倍.分别对信号光及放大输出的频谱进行测量,结果为1 064 nm的单频放大.实验表明,信号光对放大增益的抽取非常重要,在此实验中信号光尚未饱和,放大功率仍有提高的余地.  相似文献   

19.
本介绍了一种国产LD泵浦的高功率掺YB^3 双包层光纤激光器,泵浦功率2.15W时,得到了54W的功率输出,斜率效率达到86.1%.并对光纤激光器的光谱特性、时域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光纤光栅作为光纤激光器的谐振腔, 利用中心波长为970 nm的半导体激光器(LD)作为抽运源. 对准圆形内包层的掺Yb3+双包层光纤进行泵浦, 其抽运功率为11.8 W, 实现了7.5 W的单模激光输出, 输出波长为1 080 nm, 斜效率6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