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探讨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iterative model reconstruction,IMR)在低管电压、低管电流、低造影剂总量与低流速条件下,在256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中的可行性;并评估其对图像质量以及辐射剂量的影响。将50例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对正常剂量和低剂量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选择120 kV、约220 mA·s、45 mL对比剂、流速4.5 mL/s。低剂量组选择80 kV、约155 mA·s、40 mL对比剂、流速4.0 mL/s,其余扫描条件保持一致。对照组使用滤波反投影法(FBP)对数据进行重建,低剂量组使用IMR算法对数据进行重建。对两组图像进行主观质量评价和客观统计分析包括强化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以及辐射剂量。结果 2名医师对动脉期图像质量评分一致性较高。低剂量组各段血管强化CT值、SNR、CNR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明显低于正常剂量组。说明在头颈部CTA检查中采用低管电压、低管电流、低流速与低对比剂总量扫描模式结合IMR重建技术既可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又可以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和较低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Iterative Model Reconstruction,IMR)在低管电压、低管电流、低造影剂总量与低流速条件下在256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中的可行性,并评估其对图像质量以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方法 将50例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对正常剂量和低剂量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选择120kV、约220mAs 、45ml对比剂、流速4.5ml/s,低剂量组选择80kV、约155mAs、40ml对比剂、流速4.0ml/s,其余扫描条件保持一致。对照组使用滤波反投影法(FBP)对数据进行重建,低剂量组使用IMR算法对数据进行重建。对两组图像进行主观质量评价和客观统计分析包括强化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以及辐射剂量。 结果 2名医师对动脉期图像质量评分一致性较高。低剂量组各段血管强化CT值、SNR、CNR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低剂量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明显低于正常剂量组。结论 在头颈部CTA检查中采用低管电压、低管电流、低流速与低对比剂总量扫描模式结合IMR重建技术即可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又可以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和较低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源CT不同心电门控扫描模式在冠状动脉CTA心律不齐中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对心律不齐120例患者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分为3组,每组各40例,A组行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超快速螺旋100 k V Flash模式扫描,B组120 k V Flash模式扫描,C组行双能量(100 k V,140 k V)螺旋扫描,对3组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20例冠状动脉节段可评价率为97.6%,97.8%和99.2%,平均有效剂量A组(0.80±0.05)m Sv,B组(1.63±0.14)m Sv,C组(8.73±2.95)m S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0 kV Flash模式可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扫描速度快,辐射剂量低,可作为心律不齐低剂量冠状动脉CTA临床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20排螺旋CT低管电压技术联合低碘浓度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将4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使用东芝320排螺旋CT进行冠状动脉扫描,分别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和客观评分,对比有效辐射剂量及碘摄取量.结果 A,B两组的有效辐射剂量及碘摄入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有效辐射剂量低于A组,且有效辐射剂量较A组降低72.95%,B组患者有效碘摄入量较A组减少18.29%,两组图像噪声值、左冠脉开口处强化CT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图像噪声高于A组,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采用"双低"扫描方案能降低有效辐射剂量和碘摄入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比下颈部CT常规扫描、双能量模式扫描、无预设值CARE kV联合CARE Dose 4D自动控制曝光技术,探索下颈部CT扫描抑制伪影的个性化方案.方法:随机选取进行下颈部CT检查的患者99例,分成3组,A组:固定千伏、毫安扫描;B组:无预设值CARE kV联合CARE Dose 4D自动控制曝光技术扫描;C组:双能量模式扫描,分别将图像质量评分、噪声值、信噪比及容积CT剂量指数进行对比.结果:C组图像质量评分(3.70±0.51)高于B组(3.36±0.50),P0.05,B组图像质量评分(3.36±0.50)明显高于A组(3.00±0.59),P0.01;B组容积CT剂量指数(6.38±1.40)mGY明显低于A组(9.29 mGY),P0.01;A组容积CT剂量指数(9.29mGY)明显低于C组(12.58±4.74)mGY,P0.01;C组噪声值(7.51±2.29)明显低于A组(12.03±3.52)、B组(12.18±4.47),两者P0.01;C组信噪比(7.57±2.20)明显高于A组(5.19±1.86)、B组(5.51±1.86),两者P0.01;A、B组噪声值、信噪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86,P=0.52).结论:建议常规下颈部CT扫描使用无预设值CARE kV联合CARE Dose 4D自动控制曝光技术,可获得辐射剂量最低、图像质量较优的影像,而双能量扫描模式能更大程度抑制下颈部伪影,在诊断下颈部疑难病变、定位细微病灶时,或在征得病人同意的情况下,可使用双能量模式获得更高质量的影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低管电压CTA在眼动脉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拟行头颈部CTA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低管电压组和对照组各30例。低管电压组采用100k V联合快速迭代重建算法(idose),对照组采用120 k V,比较2组眼动脉CT值、噪声(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图像质量评分、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用于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评价。结果 (1)低管电压组较对照组眼动脉CT值略有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组在眼动脉CTA图像差异,主观评价无统计学意义,2组图像质量均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客观评价,低管电压组由于联合使用idose,噪声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管电压组的SNR、CNR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低管电压组辐射剂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CTDIvol、DLP、ED分别降低了52%、55%、55%。结论低管电压(100 k V)联合快速迭代重建算法(idose)进行眼动脉CTA检查具有可行性,不仅可获得满足诊断需要的图像质量,同时可明显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7.
燕丽红  黄宝生  张宏  张丽萍 《甘肃科技》2010,26(15):145-147
探索颞骨低剂量扫描方案;随机选择40例受检者分成二组,分别行双层CT的常规剂量(扫描方案设定剂量)和低剂量扫描(采用减低mAs方案),对获得的图像有放射诊断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各1名在保正图像能够满足诊断的前提下分别进行质量评价,对意见不一致者2人协商确定;颞骨低剂量双层CT扫描所得图像质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排CT的曝光毫安由常规剂量70mAs降到50mAs,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由16.07mGy到11.63mGy;双排螺旋CT颞骨低剂量扫描所得低剂量阈值,在保证颞骨解剖结构细节显示的前提下对减少受检者的辐射损伤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80 k V低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算法在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60例行冠状动脉检查的患者,所有患者心率均小于65次/min,体质量指数25 kg/m2,均采用Flash扫描模式,随机分为A组(120 k V)和B组(80 k V),B组根据原始数据重建方法不同分为B1组(传统滤波反投影,FBP)和B2组(正弦确认迭代重建技术,SAFIRE).主观对各组的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分析比较各组噪声(SD)、平均CT值(SI)、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和有效辐射剂量(ED)的差异.结果 A组和B2组主观图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2组的图像噪声显著高于A组(P0.01),SNR和CNR相比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2组的图像噪声显著低于B1组(P0.01),SNR和CNR显著高于B1组(P0.01);A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7.30±0.68)m Sv,B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0.79±0.10)m Sv,B组辐射剂量明显小于A组,平均减少8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相同管电压时,与FBP算法比较,SAFIRE算法能显著改善冠脉的图像质量;对于BMI小于25 kg/m2的患者,采用80 k V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算法可在不影响图像诊断的同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总结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前瞻性心电门控及CarekV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0例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的影像资料,其中前瞻性心电门控及CarekV技术扫描组40例,回顾性扫描组40例,均采用ECG管电流自动调制技术.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对所有冠状动脉节段(直径≥1 mm)进行图像质量评分;统计所有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的辐射剂量.结果:①回顾性扫描组的个人总辐射剂量1.862~9.772 mSv,平均辐射剂量为5.47 mSv;前瞻性心电门控及CarekV技术扫描组的个人总辐射剂量0.862~2.996 mSv,平均辐射剂量为1.27 mSv.②前瞻性心电门控及CarekV技术扫描组40患者评价冠脉543段,能够满足诊断的图像(≤3分)比例为95.44%,评价为优的冠脉节段比例为89.57%.回顾性扫描组40患者评价冠脉576段,能够满足诊断的图像(≤3分)比例为97.82%,评价为优的冠脉节段比例为90.66%.结论: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前瞻性心电门控及CarekV技术应用可提供优秀的、满足临床诊断的影像;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前瞻性心电门控及CarekV技术应用是减少辐射剂量的有效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寻找降低儿童头颈部X射线辐射剂量以及对比剂剂量的方法.方法应用西门子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儿童头颈部血管进行扫描,A组行常规扫描,B组行优化扫描,以降低X射线的辐射剂量.结果运用优化方法后,发现辐射剂量明显低于传统方法.结论优化方式扫描不仅能降低辐射剂量,还可以提高图像质量和组织对比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照研究低剂量与常规剂量顺铂(cisplatin、DDP)联合长春瑞滨(vinorelbine、NVB)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lung cancer、NSCLC)的近、远期疗效及毒性反应,进一步探讨顺铂在老年晚期NSCLC中的最低有效剂量.方法低剂量组:NVB 25mg/m2,静脉点滴,第1、8天,顺铂40mg/m2,静脉点滴,第1天或第1~2天;常规剂量组:NVB 25mg/m2,静脉点滴,第1、8天,顺铂70mg/m2 d1或d1~2.3周为一周期,完成四周期后进行评定疗效.结果入组病例61例,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各32例和29例,用药后均可评价疗效,两组的有效率(RR)分别为31.3%和44.8%,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中位生存期(median survive times、MST)分别为41周和46周,一年生存率分别为36%和38%,远期疗效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毒性反应方面,低剂量顺铂组Ⅲ~Ⅳ度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4(12.5%)、1(3.1%),常规剂量组Ⅲ~Ⅳ度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3(44.8%)、8(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毒性反应较轻,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低剂量顺铂联合长春瑞滨对老年晚期NSCLC的疗效与常规剂量组相似,毒性反应轻,特别适合老年晚期NSCLC患者使用;老年晚期NSCLC的联合化疗中顺铂40mg/m2为有效剂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照研究低剂量与常规剂量顺铂(cisplatin、DDP)联合长春瑞滨(vinorelbine、NVB)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lung cancer、NSCLC)的近、远期疗效及毒性反应,进一步探讨顺铂在老年晚期NSCLC中的最低有效剂量.方法低剂量组NVB 25mg/m2,静脉点滴,第1、8天,顺铂40mg/m2,静脉点滴,第1天或第1~2天;常规剂量组NVB 25mg/m2,静脉点滴,第1、8天,顺铂70mg/m2 d1或d1~2.3周为一周期,完成四周期后进行评定疗效.结果入组病例61例,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各32例和29例,用药后均可评价疗效,两组的有效率(RR)分别为31.3%和44.8%,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中位生存期(median survive times、MST)分别为41周和46周,一年生存率分别为36%和38%,远期疗效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毒性反应方面,低剂量顺铂组Ⅲ~Ⅳ度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4(12.5%)、1(3.1%),常规剂量组Ⅲ~Ⅳ度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3(44.8%)、8(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毒性反应较轻,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低剂量顺铂联合长春瑞滨对老年晚期NSCLC的疗效与常规剂量组相似,毒性反应轻,特别适合老年晚期NSCLC患者使用;老年晚期NSCLC的联合化疗中顺铂40mg/m2为有效剂量.  相似文献   

13.
建立由骨保护素配体(RANKL)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共同细胞因子的小鼠破骨细胞骨髓诱导体系,将不同浓度的番茄红素作用于破骨细胞.受试细胞分为对照组、番茄红素低剂量组(10-8mol/L)、番茄红素中剂量组(10-7mol/L)和番茄红素高剂量组(10-6mol/L),并设立无细胞空白对照组.7 d后取细胞玻片进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观察破骨细胞并计数;取骨片进行甲苯胺蓝染色,光镜下统计骨吸收陷窝面积;测量TRAP活性以及破骨细胞表面NF-κ B活化受体(RANK)mRNA表达量.诱导培养的破骨细胞形态特征明显;番茄红素中、高剂量组在细胞数量、TRAP活性、骨吸收陷窝面积上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番茄红素各剂量组在(RANK)mRNA表达量上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且呈量效关系.研究表明番茄红素可以抑制体外培养的破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4.
探究冠状动脉CTA改良扫描方式并双低技术的临床应用。将60例拟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人,两组均采用碘普罗胺300mgI/mL,A组(22≤BMI≤26kg/m2)为实验组,对比剂总量均为50m L,监测层(ROI)置于左心房中部;B组(体质量无要求)为对照组,对比剂总量按0.8mL/kg计算,监测层(ROI)置于升主动脉,记录不同扫描部位CT值,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客观分析。监测层置于左心房跟踪扫描,有效避开了上腔静脉伪影的干扰,提高了检查成功率。在冠状动脉CTA成像中,监测层置于左心房,使用低浓度及低剂量对比剂,根据不同BMI进行个性化扫描,实验组可以提供与对照组常规扫描相似的图像质量,不但降低了碘摄入量,而且降低了碘对心肾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5.
二膦酸盐不仅特异性抑制破骨细胞,同时对成骨细胞也起一定的作用.用酶消化法取乳鼠颅盖骨进行成骨细胞培养,分为空白对照组、阿仑膦酸钠高、中、低剂量组.从BMP-2/Smads/Runx2/Osterix信号通路角度观察二膦酸盐对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结果显示:比色法结果显示干预2和4d后各剂量阿仑膦酸钠组的碱性膦酸酶(AKP)显著增加,其中中剂量组表达最高,各组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第6天各剂量阿仑膦酸钠组AKP逐渐下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结果显示随着天数增加各剂量阿仑膦酸钠组的BMP-2逐渐增加,其中中剂量组表达最高,各组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干预2和4d后各剂量阿仑膦酸钠组的I型胶原(Collagen Type I)显著增加,其中中剂量组表达最高,各组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第6天各剂量阿仑膦酸钠组Collagen Type I逐渐下降,空白对照组随着天数逐渐增加,但均低于同时期用药组(p0.05);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结果显示BMP-2、Smad1/5、Runx2和Osterix mRNA表达在干预后,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阿仑膦酸钠组的含量高于同期的空白对照组.提示阿伦膦酸钠能刺激成骨细胞增殖,增强BMP、AKP活性,通过BMP-2/Smads/Runx2/Osterix通路上调相关基因表达,促进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6.
采用粒子成像测速技术(PIV)对线-板式静电分离器中微米级别油滴(2μm)的流动特征进行可视化研究,得到在充分发展的层流条件下(进口气流流速0.16 m/s)电流体随施加电压变化的典型流型及速度分布。结果表明:电流体流型和速度的分布随着施加电压的改变而变化;在外加电压低于起晕电压(小于8 kV)时,流场没有明显变化;随着电压的升高(8~12 kV),放电电极附近及分离器的下游油滴在静电力的作用下以喷嘴的形式向两个收集电极移动,径向运移速度和放电电极上游轴向速度随电压升高而升高;当施加电压大于12 kV时,在放电电极上游电流体二次流以两个对称的反向旋转涡的形式出现,涡的大小随着电压的升高而增大,径向运移速度最高可达0.4 m/s,同时在静电分离器下游出现回流,二次流和回流的出现阻碍了流体沿轴向运移;分离效率随着施加电压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鲜皮乙醇提取物(AEDP)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系统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照射对照组(IC)、AEDP低剂量(300 mg/kg)照射组(LI)、AEDP高剂量(600 mg/kg)照射组(HI)、AEDP低剂量(300 mg/kg)组(LD)、AEDP高剂量(600 mg/kg)组(HD),共6组,测定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骨髓有核细胞数、血清中铁含量.结果与照射对照组比较,AEDP高、低剂量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骨髓有核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血清中铁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AEDP可有效缓解辐射对造血系统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丙酮酸钙对摔跤队男性运动员脂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丙酮酸钙对摔跤队男性运动员体重、体脂含量、血脂、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及对无氧运动能力的影响,以天津体育学院摔跤队男性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选取40人,随机分为4组:安慰剂组10人,低剂量组10人(50 m g/kg.d),中剂量组10人(100 m g/kg.d),高剂量组10人(150m g/kg.d),给服丙酮酸钙4周.观察服用丙酮酸钙前后运动员体重、皮褶厚度、血脂、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等的变化.结果表明,中、高剂量组运动员体重、BM I显著低于试验前(P<0.05);高剂量组运动员皮褶厚度显著低于试验前(P<0.05);各组试验前后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L)、血糖(GLU)和胰岛素(IN S)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可变螺距(VHP)技术在320排CT急性胸痛三联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连续收集44例采用320排CT行胸痛三联检查的患者,与54例单独行320排CT主动脉成像、52例肺动脉成像及48例冠状动脉成像患者生成的图像分别进行对照,针对患者基本资料、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差异对比无统计学差异.三联组与对照组中主动脉、肺动脉及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优良率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联组与对照组中降主动脉、右冠状动脉中段、左主干、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段、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左冠状动脉旋支近段及左冠状动脉旋支远段血管强化CT值不同,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上所有血管增强CT值均大于300 HU.两组患者剂量长度乘积、有效剂量结果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VHP技术可以一次扫描完成急性胸痛患者主动脉、肺动脉及冠状动脉的CT血管造影(CTA)检查.与单纯主动脉、肺动脉及冠状动脉CTA成像对比,图像质量无区别,对于急性胸痛病因的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EGCG(Epigallocatechin Gallate)是否抑制骨骼肌组织的TRB3(Tribbles Homologue 3)表达,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骨骼肌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方法:80只SD(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0只)、模型对照组(20只)、EGCG低剂量治疗组(20只)和EGCG高剂量治疗组(20只).模型对照组、EGCG低剂量治疗组和EGCG高剂量治疗组给予高糖高脂饮食6个月后,EGCG低剂量治疗组和EGCG高剂量治疗组分别给予EGCG治疗,治疗4周和8周分别处死各组大鼠各半,检测血清中葡萄糖、胰岛素含量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检测骨骼肌组织TRB3和AKT的表达及AKT的磷酸化程度.结果:模型组中葡萄糖、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p0.05),EGCG治疗4周和8周后,各指标均降低(p0.05);模型组中AKT的mRNA和蛋白质在各组中无差异,但P-AKT(473)在模型组表达下调,治疗后表达上调,8周治疗较4周明显(p0.05).模型组中TRB3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增加(p0.05),治疗后TRB3表达的下调,8周治疗较4周明显(p0.05);结论:EGCG可降低血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RB3的表达,增加AKT的磷酸化程度,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骨骼肌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抑制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