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混凝土碱含量是诊断和预测混凝土碱集料反应(AAR)破坏的重要基础数据之一。为比较不同途径和方法获取混凝土碱含量数据的相关性,分别采用酸溶法和热水浸出法研究不同碱含量的实际混凝土构件芯样的总碱含量和水溶性碱含量,比较了计算碱含量与实测碱含量的相关性,并探讨了细集料对碱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对实际混凝土构件芯样,配合比计算碱含量与测定碱含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碱含量测试样品制备过程混入的细集料,以及细集料中的部分含碱矿物在测定过程中的碱溶出是最重要的干扰因素。因此,为高效和经济预防AAR,需要进一步系统研究混凝土配合比计算碱含量与实际测定碱含量的相关性,以及细集料中含碱矿物种类、含量等对测定结果影响的量化关系。  相似文献   

2.
为准确从碱与活性集料反应的角度掌握碱集料反应(AAR),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赋予有效碱更进一步的定义,将进入活性集料中的碱称为有效碱.采用火焰光度法对有效碱含量和混凝土孔隙溶液碱离子浓度进行了测定,并据此分析了粉煤灰抑制AAR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掺加粉煤灰后,混凝土基体孔隙溶液碱离子浓度降低,从而减少了活性集料中的有效碱,而粉煤灰掺入改变基体扩散系数对有效碱的影响则是次要的.因此可通过测量早期孔隙溶液碱离子浓度变化来评价粉煤灰对AAR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3.
低Ca/Si比的C-S-H凝胶产物在抑制AAR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碱是混凝土发生碱-集料(AAR)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多资料报道低Ca/Si比的C-S-H凝胶对碱有强烈的吸附作用.从C-S-H凝胶的组成出发,指出低Ca/Si比的C-S-H凝胶在抑制AAR中的作用,解释了低Ca/Si的C-S-H凝胶对碱的吸附能力强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为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掺加混合材来抑制AAR反应,提高混凝土耐久性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梁振明 《太原科技》2003,(2):54-55,57
介绍了砼碱—集料反应的原理,通过分析砼材料及碱--集料反应生成的条件,探讨了如何防治砼碱--集料反应,并从设计及选用低碱水泥、低碱外如剂、低碱活性骨料和活性细掺和料5方面阐述了防治砼碱--集料反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测试了压蒸条件下两种天然长石在水及饱和Ca(OH)2溶液中碱溶出情况.结果表明长石在水中碱溶出量比较少,溶出的碱主要是钠碱.长石在饱和Ca(OH)2溶液中碱溶出量比较多,溶出的碱包括钠碱和钾碱.集料碱溶出对混凝土碱含量影响比较小.  相似文献   

6.
碳酸盐反应活性的新快速鉴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研究了大量具有不同化学组成、结构和地质特征的碳酸盐集料,并选择加拿大Kingston的碱活性碳酸盐集料作为标准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内容涉及集料的化学组成、矿物分析和岩相检验,集料不同颗粒大小的碱碳酸盐反应动力学,探讨并否定了80℃下晶体热致膨胀因素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提示了一种新的评价碳酸盐集料碱活性的方法。方法的主要试验参数为:集料尺寸5-10mm、水泥中碱质量分数1.50%(等当量Na2O)、水灰比0.3的小混凝土试件在80℃、1mol/L的NaOH养护溶液中养护14d的试件膨胀率大于0.10%。  相似文献   

7.
马吉春 《黑河科技》2003,(4):103-103
混凝土碱-集料反应对混凝土构筑物的使用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阐述混凝土碱-集料反应的原理、发生条件及危害提出防止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根据我国目前对水泥混凝土碱-集料反应(简称AAR)的分析和研究,不少结构破坏由此而产生,如果控制不当,危及结构使用安全,大大减短结构寿命,引起工程建设者们极大关注。为此本文将水泥混凝土碱-集料反应机理、危害及控制措施与大家作一下交流。  相似文献   

9.
本文详细论述了“碱—集料反应”对砼的危害及其作用机理、破坏特点、发生条件、判定方法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患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王志杰  龙奕 《科技资讯》2007,(18):12-13
本文从提高混凝土结构的碱-集料反应这一耐久性问题入手,做了抑制混凝土碱-集料反应的实际工作,对混凝土工程发生碱-集料反应的内在本质和作用机理进行了部分研究.粉煤灰对碱-集料反应的抑制作用,结合平顶山地区的建筑工程预防碱-集料反应发生的实际应用,为今后该地区同类工程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流态混凝土高效减水剂CAN与水泥适应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解决流态混凝土试验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从配合比设计及施工工艺的角度研究了流态混凝土工作性能和质量,认为流态混凝土的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是影响流态混凝土品质的关键因素。通过高效减水剂CAN与水泥适应性试验,分析石膏形态、水泥凝结与坍落度损失的关系、碱含量对水泥水化的影响、高硅酸二钙水泥与坍落度损失关系的基础上,阐明了水泥不适应性与外加剂的品种、作用机理、原材料的选用和制造工艺、胶凝材料的成份、细度、水泥磨细阶段的差异有关,同时还受环境温度、加料方式和外加剂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不同养护制度下混合水泥反应程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试各混合水泥试样结合水量和掺合料反应程度.研究了不同养护制度对混合水泥水化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早期较高的养护温度可加快混合水泥的反应速率,提高其反应程度.但对后期标养条件下混合水泥反应程度的增长有影响;早期低温养护情况下混合水泥的水化受到抑制。其反应程度相当低,但后期标养条件下有一定增长。养护温度升高有利于混合水泥中掺合料反应程度的提高.但在后期长时间标养条件下,奇试样中掺合料反应程度趋于接近。  相似文献   

13.
从聚羧酸减水剂的分子结构、分子量、掺入方式、吸附性能、水泥精细度、熟料组分、碱含量、硫酸根离子含量等因素对聚羧酸减水剂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探索提高聚羧酸减水剂性能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橡胶轻集料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不同橡胶集料掺量、水泥用量和不同矿物掺和料的轻集料混凝土基本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普通轻集料混凝土中掺入一定质量的橡胶微粒可以有效的改善轻集料在混凝土中的分布状况,通过调整橡胶集料的含量和加入一定质量的矿物掺和料可以配制出和易性、坍落度均优且强度满足CL30的结构用橡胶轻集料混凝土.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首先选取活性外加剂硅灰,采用内掺法将其掺入水泥,然后对不同硅灰掺量的净浆与混凝土进行了宏观力学试验;分别对比了硅灰对净浆与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改善结果,并分析了其产生改性结果差异的原因;最后结合SEM与XRD微观试验技术探究了其改性机理。结果表明:硅灰的掺入对水泥净浆的力学性未有明显改善;基于界面改性的水泥混凝土其28d抗压强度提升幅度较大,当硅灰掺量为10%时,较未改性混凝土其抗压强度提升了26.4%,可以推断出硅灰改善了混凝土界面从而提高混凝土整体力学性能;对比界面改性前后混凝土扫描电镜图,硅灰不仅提高了水泥基体的密实度,还改善了混凝土界面的结构与密度,以及界面处水化产物CH的排列方式;硅灰具有填充效应、促进二次水化反应及与CH发生火山灰反应等特性,随着硅灰的掺量的增加,其CH含量减小,C3S和SiO2增加,利用硅灰与水化产物间的物理、化学作用,达到改善改性后混凝土综合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不同矿物掺合料对轻骨料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Ⅱ级粉煤灰、超细粉煤灰、磨细矿粉以及钢渣粉等量取代水泥,制备了轻骨料混凝土.并采用加速碳化试验和混凝土孔溶液pH值测试技术,研究了其碳化特性,分析了不同矿物掺合料对轻骨料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掺II级粉煤灰和钢渣粉的试样各龄期碳化深度均高于基准样,且不同深度处的混凝土孔溶液pH值也低于基准样;而...  相似文献   

17.
从收缩可逆性的角度,通过测试标准干燥养护后再水养护的砂浆试件收缩值的变化情况,对碱矿渣水泥砂浆的干缩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碱矿渣水泥砂浆的干缩明显大于同条件下普通水泥砂浆的干缩,水玻璃矿渣水泥砂浆、NaOH 矿渣水泥砂浆14 d干缩值分别为普通水泥砂浆的5.5倍和2.2倍;碱矿渣水泥砂浆干缩中绝大部分是不可逆的,标准干燥养护14d再水养护的水玻璃矿渣水泥砂浆、NaOH〖KG-*6〗矿渣水泥砂浆不可逆收缩分别占总干缩的86%和68%。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利用工业废渣粉煤灰和天然原料石膏等制作的绿色低碱混凝土膨胀剂的方法。通过膨胀性能试验、X-rag衍射分析、扫描电镜(SEM)分析及差热(DTA)分析,研究膨胀剂与水泥发生的水化反应。结果证明,水泥中的C3S、C2S水化生成C-S-H凝胶形成强度组分,同时生成的Ca(OH)2与膨胀剂中的活性Al2O3、铝酸钙矿物及石膏反应生成钙矾石而膨胀,属于钙矾石类混凝土膨胀剂。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净浆、砂浆、混凝土徐变规律的相关性,在温度为(20±2)℃、相对湿度(60±5)%的试验条件下,测试了33%荷载水平,水胶比为0.37,磨细矿渣和粉煤灰分别以0%、30%、60%等质量替代水泥时水泥基材料的徐变度。试验结果表明:水泥净浆缺少骨料对徐变的抑制作用,其与混凝土的徐变演变规律存在较大差异。水泥砂浆的时变特性与混凝土非常接近,除粉煤灰掺量为60%以外的各组,矿物掺合料对砂浆徐变的影响程度与其对混凝土徐变的影响程度存在一致性结果。矿物掺合料与基体界面结合情况的SEM图像表明,除粉煤灰掺量为60%时,粉煤灰与基体的界面结合较差,其他4组的界面区无明显缺陷。因此,在研究矿物掺合料等因素对徐变性能的影响规律时,可用砂浆模拟混凝土,但要注意界面结合情况,当界面结合较差时,会对徐变规律的研究带来不可预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