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通过对刘震云四部具有代表性的新写实小说作品的重新解读,认为焦虑和抗争是理解刘震云小说创作的关键词.强大的现代社会异己力量所带来的经济的束缚和世俗的压力引发了小说中人物对于生存的普遍焦虑感,而社会和世俗这张无形的大网又为克服这种焦虑感所进行的种种抗争带来了充满悖论的结局.刘震云借对生存焦虑的展示和为克服焦虑感所进行的无望的抗争为我们书写了一部转型期社会的生存寓言.  相似文献   

2.
刘震云的小说《我不是潘金莲》自发表以来,引起各界广泛关注,各种评价之词也随之而来,作为新写实中坚作家,刘震云用他的笔深入到人类的生存状态和境遇之中,将目光聚焦在底层的世俗权利之中,以此来展现不为人觉察的缺失,体现了作家深刻的社会关注感。  相似文献   

3.
托尼·莫里森的小说《秀拉》描写了黑人女性秀拉为构建自我身份所作出的不懈抗争。小说再现了生活在种族和性别歧视双重压迫下的黑人女性的悲惨命运,揭示了黑人女性面临的身份困境,并进一步引导读者对生活在社会边缘的美国黑人女性的生存状态和身份建构等问题进行思考。本文将对秀拉的身份建构历程进行回顾,并就其失败的结果分析可能的原因和由此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卡夫卡的荒诞小说十分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命运,它形象地展示了人类被外物和体制所异化的图景及宿命抗争、孤苦无依的生存境遇,表现了作家对社会发展和人类命运的高度关注,卡夫卡荒诞小说的这种异化主题和悲剧主要通过社会与含人、个人与个人、个人与自我的关系等三方面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的小说以冷峻的笔调和现代性的感知直指世俗的欲望和生存 ,从普通人物的日常生活中表现世俗的惰性和对生命的强大钳制力 ,从而在现代文化的阅读语境中深刻透示人情冷漠和人性迷失的状态 ,揭示世俗生命在特定社会政治和历史文化的挤压下生存的悲剧性内涵 ,呈现出苍凉的审美底蕴。  相似文献   

6.
阮籍的《咏怀诗》真诚而不虚伪,坦率而不矫情,热烈而不冷漠,深切而不浮泛,殷切而不绝望地自然流露了他所体验到的惊心动魄的忧伤、焦虑和无处不在的孤独、寂寞。故他的《咏怀诗》第一次如此真诚、如此坦率、如此热烈、如此殷切地表现了那个时代给一个名士心灵带来的震荡,他把自己在生存世界里体验到的刻骨铭心的忧伤感、焦虑感和孤独感、寂寞感进行了审美观照,并把这种审美观照诗意地流露在他的《咏怀诗》里。他的《咏怀诗》所尽情绽放的绚丽多彩、惊心动魄的审美境界就是这种没有伪装的无处不在的无法摆脱的忧伤感、焦虑感和孤独感、寂寞感。  相似文献   

7.
《心灵史》是一部描述伊斯兰哲合忍耶教派形成和发展历史的小说,它的穷人宗教性质,使其从根本上强化了《古兰经》所阐释的伊斯兰文明的“生存意识”。这种“生存意识”在《心灵史》中具体表现为三点:一是追随导师,崇拜拱北;二是为主抗争,血祭乐园;三是苦行拜功,勇担前定。无论是哪种表现,作者都试图在以崇高的精神信仰来对抗现实生存的物质欲望,进而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寻找纯洁神圣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8.
生命个体很难是独立各自的,在认同现实中往往走向文化依附和人格趋同。这一直是刘震云小说所展示的图面。刘的这一人生认识,犀利且近乎刻毒的笔触,又仿佛不是仅用新写实主义的名号所能概括的。刘震云,1958年出生干河南延津,1973年入伍,复员后回乡当中学教员,1978年考入北大中文系学习,1992年开始发表小说,现为《农民日报》记者。这段略带曲折的经历或多或少影响了他创作的风格。那就是对小人物或底层人物的生存境遇和生活态度的关注,并且揭示了琐事中令人震惊的事实。成功把握了文学的一个热点─—关注和探索人的生存状态。“人被…  相似文献   

9.
生命个体很难是独立各自的,在认同现实中往往走向文化依附和人格趋同。这一直是刘震云小说所展示的图面。刘的这一人生认识,犀利且近乎刻毒的笔触,又仿佛不是仅用新写实主义的名号所能概括的。刘震云,1958年出生干河南延津,1973年入伍,复员后回乡当中学教员,1978年考入北大中文系学习,1992年开始发表小说,现为《农民日报》记者。这段略带曲折的经历或多或少影响了他创作的风格。那就是对小人物或底层人物的生存境遇和生活态度的关注,并且揭示了琐事中令人震惊的事实。成功把握了文学的一个热点─—关注和探索人的生存状态。“人被…  相似文献   

10.
对威权的疯狂诅咒是刘震云小说脉络的重点,这种诅咒使得刘震云小说的所有人物都有着强烈的恶谑性,而刘震云看似批判却惟一认同的世界则来自一个并不完美的农村世界。刘震云的这种思想形成,缘起于《一地鸡毛》。于是本文以《一地鸡毛》为例,以“立人”思想为途径,试图分析刘震云威权批判思想的养成,批判刘震云小说虚无化、空洞化,调侃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在阎连科的乡土小说里,底层民众面对生存的绝境和乡村政治人权力的宰制,纷纷做着悲剧宿命的抗争,在角逐权力的过程中被异化的人性、爱情、人生使人触目惊心;面对生存之痛的绝望抗争导致对死亡之美的向往,他们以死抗争,维护生存尊严和做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量表的形式对城乡不同英语学习者的歧义容忍度和焦虑进行了调查分析,探讨歧义容忍度和焦虑的关系,结果发现: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歧义容忍度有显著的城乡差异,来自城市的学生比来自乡村的学生歧义容忍度偏低;不同歧义容忍度和焦虑感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有显著差异,总体而言,高焦虑感和低歧义容忍度的学生英语学习成绩低于高歧义容忍度和低焦虑感的学生;歧义容忍度和焦虑感强相关。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形式并运用量化和质化的方法对20名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展开调查,分析话剧表演能否降低英语口语焦虑,并探讨了英语自信心与焦虑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三个月的英语话剧训练后,学生的英语自信心有所提升,焦虑有所下降,尤其是因英语交流带来的焦虑感显著下降。研究还发现,英语自信心与焦虑程度显著负相关,但经过三个月训练后这种相关性由原来的高相关转变为中等程度相关。研究指出,话剧表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语言自信心,从而降低语言交流的焦虑感。  相似文献   

14.
美国作家赛珍珠发表于1946年的小说《群芳亭》从全方位的女性视角出发,体现了女性内在的生命欲求,谱写了一曲女性自由之歌.作品展示了女主人公吴太太的女性意识在父权社会枷锁重压之下从觉醒到逐步成长的过程,细致刻画了吴太太冲破世俗偏见,在女性抗争之路上逐步获得肉体的解脱和精神的解放.吴太太形象是赛珍珠所塑造的中国女性追求平等...  相似文献   

15.
卡夫卡是现代派小说的奠基人。由于家庭、性格及社会的因素,以及受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的推动和影响,形成了卡夫卡独树一帜的直觉主义创作意识。追寻、焦虑、困境和抗争成为卡夫卡的恒久创作主题。  相似文献   

16.
余华是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在他的作品中读者经常看到的是人类的恐惧、暴力、死亡等人性恶的景观,然而作家真正要呈现的是人类当下的生存状态和与之抗争的进程。在叙述人类当下的生存境遇中,体现了余华对生存困境的关注和积极探索,这不仅带来作家人生观、世界观的变化,也带来作家叙事风格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王朔小说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放在社会关系变革、新阶层涌现以及思想文化变迁的“转型”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加以考察,才能清晰地展示作品的时代风貌和特殊意义。意识形态的松动、文化选择的多样为另类的王朔小说打造了生存的空间;而世俗力量的显现和膨胀则使迎合大众的王朔小说声名大震。  相似文献   

18.
卡夫卡是现代派小说的奠基人.由于家庭、性格及社会的因素,以及受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的推动和影响,形成了卡夫卡独树一帜的直觉主义创作意识.追寻、焦虑、困境和抗争成为卡夫卡的恒久创作主题.  相似文献   

19.
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她以自己独特的女性视角为我们呈示了一系列别具特色的莎菲型女性形象。对社会的反叛与抗争、对自由的渴望与追寻是她们的精神内核。她们共同造就了丁玲小说的创作成就,并以自身的个性特征给丁玲小说带来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作为情感因素之一的语言学习焦虑感对二语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人们通常认为过度焦虑会妨碍英语学习,尤其是听说读写译中的"说"最易诱发焦虑.本文主要研究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中的焦虑表现、成因及对策,以期有助于加深教师对焦虑因素的全面认识和对课堂环境的宏观调控,帮助学生克服情感障碍,提高英语口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