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常中子星     
方励之 《科学通报》1978,23(2):106-106
1974年,李政道等提出反常核态理论,他们预言当核子的数密度大于某个临界值n_c(其值略大于通常原子核内的核子数密度)时,将发生正常核态向反常核态的相变。由中子星结构的计算知道,这种星内的中子数密度恰好在n_c附近,已具备了中子态相变的条件。因此对于中子星自然会提出如下一些问题:(1)在某些中子星内是否已经发生了由正常中子态到反常中子态的相变?(2)是否可能存在有一种新型的致密星体——反常中子星?(3)是否可能有亚稳的致密星体,例如,亚稳的正常中子星或亚稳的反常中子星?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性流弱作用的存在和Schwinger的同步回旋辐射理论,中子作圆周运动时会有中微子的同步回旋辐射;中子星内部的中子随星体回转时就会有这种效应。  相似文献   

3.
2017年10月中旬,科学家宣布探测到时一空组构中的涟骑——引力波,而这些引力波来自于一对死亡恒星——中子星的相互碰撞。这是科学家首次目睹两颗中子星的合并。这一发现或许有助于破解几十年来的一大奥秘:宇宙中的许多重元素是怎么产生的?  相似文献   

4.
喻传赞 《科学通报》1980,25(16):768-768
中子星质量至今尚不能通过实验来确定.根据广义相对论,中子星表面发射光子的红移量为:  相似文献   

5.
张承民 《科学通报》1994,39(19):1756-1756
中子星磁场的起源与演化是当前讨论热点.近年发现X射线中子星磁场衰减与吸积质量成反关系,于是Shibazaki等提出了场衰减经验公式.本文从理论模型出发,推出这个反关系和经验公式,并给出场-周期关系.  相似文献   

6.
许多星体酷似我们的太阳。它们是炽热的燃烧气体的巨球,体积比地球大成千上万倍。但是,同样也存在体积比地球小成千上万倍的星体。它们甚至比太阳更热、更亮,但它们不是由熊熊燃烧的气体原质构成,而是固体。这些就是中子星,是星体演化的终末阶段表现。  相似文献   

7.
曲钦岳 《科学通报》1981,26(23):1436-1436
在文献[1]和[2]中,我们已经论证了可能存在两类中子星——由正常中子物态构成的正常中子星和由反常中子物态构成的反常中子星。文献[1]和[2]用的都是均匀星体模型近似。文献[3]讨论了非均匀星体模型,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 按照李政道等所提出的反常核态理论,自然界可能存在一种强作用的同位标量O~ 介子,它与核子间的耦合相当于将核子的静止质量由m_n换成  相似文献   

8.
许梅 《科学》2004,56(5):17-17
据美国Mercury,2004(3/4):8报道,美国天文学会近来对磁力星(magnetar)进行了学术研讨。磁力星是磁场极强的中子星。以2003年7月发现并命名为XTEJ1810-197的磁力星为例,这个距离地球15000光年的、位于人马座方向的小天体在无地磁场屏蔽的情况下能将地球上的一张信用卡消磁。  相似文献   

9.
在文[1]和[2]中,我们已经论证了可能存在两类中子星——由正常中子物态构成的正常中子星和由反常中子物态构成的反常中子星。文[1]和[2]用的都是均匀星体模型近似。文  相似文献   

10.
方励之 《科学通报》1979,24(4):167-167
在文献[1]中我们已经证明,可能存在两类中子星,由正常中于物态构成的正常中子星以及由反常中子物态构成的反常中子星。当星体质量M<0.8M_⊙时,正常中子星是稳定的,反之,当M>0.8M_⊙时,反常中子星稳定。还指出,在M>0.8M_⊙及M<0.8M_⊙两区域,分别还有亚稳的正常中子星及反常中子星,并估计,稳定星与亚稳星之间的能量差约为10~(-2)M,所以,当整个星体发生相变时能放出10~(52)尔格的能量,这恰恰是超新星爆发的能量量级。因  相似文献   

11.
徐峰  岳友岭  徐仁新 《自然杂志》2007,29(4):200-203
关于观测到脉冲星的本质目前存有两种看法:中子星和夸克星。本文简述了相关的研究历史以及这些天体的基本性质和可能观测表现。展望了我国在此研究方向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许梅 《科学》2002,54(2):7
据英国New Scientist,2001,172:12报道,近日天文学家发现一些中子星也有类似于地粒的天气变化.  相似文献   

13.
天将破晓,朝廷天文官杨惟德目睹在东方地平线上升起一颗光辉夺目的物象,亮度远远超出金星,而且比他见过的任何一颗星也都更加光亮。这位熟谙天象的中国天文官立刻意识到当夜金牛座里定有异常变故。据官方记载,这一天乃是“(北宋)至和元年五月己丑日”,即公元1054年7月4日。时至今日,人们确知,杨惟德当时实际上目睹了一颗中子星的诞生。天文学家们现正借助于许多这样的中子星去探究某些极其神秘莫测的天体。杨惟德当时曾翔实记录了他对这次异常事件的观察和看法:  相似文献   

14.
利用非对称核物质状态方程,基于β平衡及电中性条件,通过求解Tolman-Oppenheimer-Volkoff方程给出了常规中子星(n,p.e^-和μ^-组成)各组分的比例关系及其径向分布,发现常规中子星内部存在一个半径大约为3.5km的纯中子物质芯,在半径大于3.5km时,质子,电子及μ^-子比例随半径先增加然后减小,在半径为8km处达到最大值,这些知识为进一步研究中子星的电磁性质及热力学演化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5.
自1967年发现射电脉冲星以来,迄今已发现了三百多颗脉冲星.它们都发射短暂而规律的射电脉冲,脉冲周期短而稳定.不久,人们就认识到,它们是一种高速自转的中子星,其发射脉冲的周期正好等于它的自转周期。脉冲周期的稳定性反映了中子星自转周期的稳定性.至于观测上发现脉冲星的这种周期都在  相似文献   

16.
正如其名称所指的那样 ,中子星几乎是由中子构成的。但这些由恒星演化而来的体积极小密度极高的星体的核心却有可能隐含着包括奇异物质在内的新的物质态———  相似文献   

17.
齐天大圣孙悟空一路降妖伏魔,全靠金箍棒为武器。在《西游记》中描写“龙宫借宝”,孙悟空见到了“镇海神针”:霞光艳艳,瑞气腾腾,乃是一根铁柱子,两头有金箍,镌有一行字:“如意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这个宝贝可以随意变化长短粗细,大圣平时使用时,只有一人多高,碗口粗细;还可以继续变细变短,变成一根绣花针,塞在耳朵眼里藏下。这神奇的“如意金箍棒”,让我们利用现代科学知识,认真研究一下其中的秘密,可以得到许多有趣的科学知识呢!“镇海神针”金箍棒龙宫中“镇海神针”金箍棒是什么物质做的?东海龙王介绍:“那是大禹治水时,定江海深…  相似文献   

18.
杨国琛 《科学通报》1982,27(19):1171-1171
中子星内部有很强的磁场,表面场强可达10~(12)Gs。这样强的磁场是物质处于什么状态形成的?最近不少作者提出超密态物质当密度充分高时会转变为由渐近自由的夸克构成的夸克相。现在我们建议:超密态物质的强子相与夸克相之间,还可能存在由非色单态夸克集团构成的夸克集团相。而中子星的核心部分可能处于夸克集团相。  相似文献   

19.
陆由俊  郭潇 《科学通报》2022,(22):2610-2615
<正>2020年1月5日,美国的地基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 LIGO)探测到首例中子星-黑洞并合事件GW200105.这是继2015年9月14日探测到双黑洞并合引力波事件GW150914、2017年8月17日探测到双中子星并合事件GW170817之后,人类首次探测到中子星-黑洞并合事件(图1和2).  相似文献   

20.
中子星内壳层是由原子核与其周围的自由中子气和电子气共存而构成的非均匀物质.天文观测表明部分中子星内部可能存在高达10~(18)G的强磁场.因此中子星的内壳层结构会受到强磁场的明显影响.本文采用相对论平均场理论描述核子间相互作用,并考虑了质子和中子的反常磁矩.利用Wigner-Seitz近似描述中子星内壳层中的非均匀分布物质,并采用自洽Thomas-Fermi近似方法处理在强磁场环境中WignerSeitz原胞内的核子以及电子分布,从而研究强磁场对中子星内壳层中的非均匀相结构以及壳核相变等性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与无磁场情况相比,内壳层中非均匀物质的每核子结合能、原子核pasta相结构和壳核相变密度等性质在磁场B≤10~(17)G的环境中不会发生明显变化.而B≥10~(18)G的强磁场会对中子星内壳层中的pasta相结构产生重要影响,使各种pasta相的每核子结合能降低,非球形原子核出现的阈密度和壳核相变密度减小.随着磁场强度B的增加,球形Wigner-Seitz原胞的半径减小,同时原胞内的核子分布变得更加弥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