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胶东海岸野生玫瑰(Rosa rugosa)的濒危现状与保护策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玫瑰是具有重要种质和生态价值的濒危植物,胶东海岸是玫瑰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区之一.通过野外调查和种群特征分析,基本查清了该区域内现存的玫瑰野生分布区(点)及主要分布区的生境特征、玫瑰种群的数量、空间格局,揭示了人为导致的生境破坏、玫瑰种子传播受阻是导致野生玫瑰种群数量持续减少、有性繁殖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该区域的野生玫瑰种群采取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利用性保护相结合的多途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2.
该文研究了黄喉噪鹛繁殖地月亮湾自然保护小区乔木树种和草地监测样地的维管植物物种组成,植物科、种区系分布类型等,对生态监测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月亮湾自然保护小区植物科数占江西的14.49%,占全国的9.2%,种数占江西的0.94%,占全国的0.16%,总体较单调,以单种科为当地区系的主要构成部分;植物区系分布类型广布种占41.94%、泛热带占35.48%、北温带占22.58%,具有明显的过渡型特点。  相似文献   

3.
构建任意生境破坏结构下集合种群动态的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生境破坏的空间结构对集合种群全局密度及局部密度的影响.该模型不仅包括了生境破坏的空间结构,而且能够描述集合种群的空间分布模式.模型结果表明:生境破坏的空间结构复杂地影响着集合种群的全局密度和局部密度;生境破坏的混合分布增大了集合种群灭绝的风险;生境破坏的聚集分布降低了集合种群灭绝的风险.在生境破坏比例较小或较大时,集合种群全局密度和局部密度随生境破坏比例的增加而加大,随生境破坏聚集度的增加而减小,且生境破坏比例对集合种群动态的影响要大于生境破坏聚集度的影响.但在特定的情况下,即生境破坏比例在55%左右时,生境聚集度的增加可能会使集合种群的全局密度和局部密度都减小.此外,发现集合种群的局部密度存在一个阈值,当集合种群局部密度低于此值时,集合种群将无法续存.这意味着在生物保护中不能仅仅考虑生境的恢复、斑块的质量,还需要考虑生境破坏的空间结构和被保护物种的局部密度.  相似文献   

4.
影响野生扬子鳄生存的环境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被保护物种生存环境的分析是探知该物种灭绝和种群数量下降的重要手段.2002年9月间,作者在参加南陵县野生扬子鳄栖息地生境的考察工作的基础上,以安徽省南陵县野生扬子鳄生存环境作为对象,对野生扬子鳄的生存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影响野生扬子鳄生存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为食物、隐蔽条件和水体以及人的活动.在安徽省南陵县二个官方指定的保护点中长乐点尽管食物、隐蔽条件和水三大生境基本要素都较为理想,但因为没有足够的栖息地因此这里并不适合野生扬子鳄种群的生存.比较而言,如对楂林点野生扬子鳄的生存环境进行一定的人工修饰,此地应该有着较为合适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5.
基于具有生境破碎作用下的集合种群模型,建立了存均匀场假设下的微分方程模型,充分探讨了具有生态位构建效应的有机体活动对破碎斑块修复产生的生态结果.通过稳定性分析与元胞自动机方法模拟表明:集合种群的续存条件不仪依赖于侵占力与灭绝率之间的平衡,而且也包括集合种群的生态位构建能力与生境自然消耗率之间的平衡;当灭绝率大于侵占率时,集合种群也可以在低水平上续存,并且在该过程中集合种群依赖于两个阈值条件,分别是生态位构建能力和集合种群的初始状态.集合种群的大小与其生态位构建能力成正比,即构建能力强者,集合种群数量相应增加.因此,对环境具有较强的正效应的有机体或种群在维护牛境的有效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婺源县地处江西省的东北隅,天然常绿及落叶、阔叶林面积很大,保存也相对最完好。婺源县风景优美,野生动物资源颇为丰富,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黑麂、白颈长尾雉,还有世界著名的珍稀鸟种黄喉噪鹛。近一两年来,华南虎出没的消息在婺源县一些乡村时有所闻。为此,我们走访了部分目击者。在距县城25公里的一个乡村,我们找到了—位现年41岁的程姓村民,他为我们讲述了一段奇遇。2000年4月中旬的一个夜晚,这位村民邀另—位村民一道去田间捉蛇。他  相似文献   

7.
能源禾草的初步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野生禾草作为能源禾草的潜力,在辽宁省范围内对几种野生禾本科草类植物的自然种群特征进行了调查,包括种群的盖度、密度、生物量及其生境中的土壤指标,结果表明虽然在自然条件下芒和狼尾草的生境土壤较贫瘠,但它们却具有生物量高、密度大的特征。野外调查的同时将这几种禾本科草类植物引种到试验园,测定了其在同一栽培条件下的生长速度和光合效率等指标。综合分析表明,狼尾草和芒具有高的产量,而高的净光合速率和生长速度则是其高产的生理生态学基础,它们符合能源禾草的要求,应进行深入研究并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8.
从两物种竞争模型出发,提出了集合种群上3物种的食物网机制,构造了一个捕食者和两个猎物(似然竞争)受生境破坏影响的新模型;基于微分动力系统的数值模拟和网格模型的元胞自动机模拟,研究了生境破坏对集合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发现:集合种群似然竞争模型系统对生境破坏非常敏感,生境破坏导致了更不稳定的动态,而且发现具有较小捕食者侵占率的猎物受生境破坏影响较大,进而表明了猎物对捕食者的敏感度与受生境破坏的影响之间存在负藕联关系;适当的生境破坏有利于劣势物种的生存;捕食者通过猎物受到生境破坏的间接影响,而且在生境破坏生态过程中捕食者是脆弱的.该研究结果为物种续存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保护鸟类,是当代国际上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保护大自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鸟类是人类的朋友,任何一种鸟和其它生物资源一旦走向绝灭,人类生命能否延续顿成疑问。全世界共有鸟类约9200种,其中只有3000种的种群是稳定的或者增长,而有6000种的种群在不断减少。在减少的种群中,约有1000种已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我们应当清醒地知道:20世纪是人类有史以来创建最多,但对自然界的破坏损失也最为严重的一个世纪。重要鸟区的产生背景  相似文献   

10.
黄缘闭壳龟属世界珍稀濒危物种,中国重点野生保护动物.20世纪70年代前野生黄缘闭壳龟曾广泛分布于中国的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浙江、江苏、广西、台湾等省和琉球群岛,野生资源十分丰富,仅河南信阳大别山区的分布面积多达39万hm~2,野生种群数量约40万只.但自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盗猎强度的加剧,黄缘闭壳龟的分布区和栖息地遭到地毯式的搜索,猎捕手段的多样化及其过度猎捕致使黄缘闭壳龟野生资源日益枯竭.目前只在河南大别山区、安徽皖南山区、安徽皖西山区等地还有少量野生个体生存,稳定的黄缘闭壳龟野生种群仅分布于台湾和琉球群岛.导致黄缘闭壳龟野生资源濒危的原因主要是其性成熟周期长、种群繁殖力低、栖息地遭受干扰破坏等因素,另外,人类贪婪无尽地对其野生资源的索取是导致黄缘闭壳龟自然种群濒危灭绝的重要原因.加强黄缘闭壳龟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加大打击盗猎行为,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开展自然种群的恢复与重建是拯救黄缘闭壳龟濒危灭绝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朱鹮就地保护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保护机构的建立、栖息地保护与改善、野生种群监护、野生种群现状、濒危等级下降、野化放飞和再引入几个方面综述了27年来中国朱鹮就地保护的成就。在1999-2007年朱鹮繁殖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朱鹮繁殖区扩散、巢区植被变化、营巢地海拔变化和营巢树种变化等近年来朱鹮繁殖生态出现的变化。针对目前朱鹮繁殖区分布现状和朱鹮繁殖生态的变化,分析了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崇明东滩保护区生态修复工程区位于候鸟东亚-澳大利亚的迁徙路线上.不同的鸟类对栖息地水深条件要求各异,鸟类栖息地的水深管理需基于目标鸟种的食性特点与空间分布进行合理规划并设置不同的生境区块,维持各个区块适宜的水深是候鸟保护区管理工作重点.针对生态修复工程区南部C区中不同生境区块,生境区水深大于最大临界水深时,向随塘河排水,低于最低临界水深时,从随塘河引水.随塘河通过涵闸在水位低于临界水位时从崇明东滩引水.综合考虑蒸发、降水、植物蒸散和土壤下渗,基于水量平衡原理,计算出各个生境区水位和水深、随塘河水位变化,生境区补水和排水、随塘河从崇明东滩引水的时间和水量.研究成果可为生态修复工程区水量生态调控提出切实可行的补水方案,为鸟类栖息地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根据对四川攀西德昌、米易两县野生番石榴的实地考察。论述了野生番石榴自然繁殖的特性。野生番石榴的自然繁殖可分为有性繁殖和营养(无性)繁殖两种基本类型,番石榴种群的繁殖延续就是这两种基本类型共同作用的结果。文中还对自然繁殖特性在野生番石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上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采用同工酶电泳技术,聚类及主成分分析程序,对分布在井冈山的长柄双花木(Disanthus cercidifolius var.longipes H.T.Chang)5个种群在同工酶水平上的生态遗传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柄双花木总体生态遗传分化程度很低,基因分化系数Gst仅为0.12,有约88.0%的遗传多样性来自于种群内部;推算种群间的分化时间4.1万年到65.3万年不等;由于生境破碎,该物种趋于"岛屿状"分布,如果其生境保护不当,该物种将有灭绝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采用同工酶电泳技术,聚类及主成分分析程序,对分布在井冈山的长柄双花木(Disanthus cercidifolius var.longipes H.T.Chang)5个种群在同工酶水平上的生态遗传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柄双花木总体生态遗传分化程度很低,基因分化系数Gst仅为0.12,有约88.0%的遗传多样性来自于种群内部;推算种群间的分化时间4.1万年到65.3万年不等;由于生境破碎,该物种趋于"岛屿状"分布,如果其生境保护不当,该物种将有灭绝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大象是当今地球上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也是野生动物保护的旗舰物种,更是全世界人民的挚爱,其保护管理工作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全球现存两种大象,亚洲象在历史上曾广布于西亚、印度次大陆、东南亚和我国的长江流域,但是目前仅以孤立的种群散布在13个亚洲国家,野生种群的变动情况不详。据估计,2003年亚洲象的野生种群数量只有41410~52345头。其中,中国有200~250头。非洲象分布在37个非洲国家,野生种群下降很快,1979年大约有130万头,1989年下降到大约63.2万头,1995年进一步下降到28.6~58万头,2003年又恢复到40~66万头。威胁亚洲象的因…  相似文献   

17.
《大自然》1992,(4)
最近,本刊记者访问了林业部刘广运副部长,请他回答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的几个问题:记者问:为什么说野生动植物是人类的宝贵资源?刘广运尉部长答:野生动物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任何一个野生物种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绝灭,就无法再生,对全人类是无法挽回的损失.充分发挥它们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对于保护、拯救濒危物种,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促进资源的良性循环,丰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和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内蒙古土默特平原(40~41°N,109~112°E)由于生境变化引起的草原沙蜥(Phryno-cephalusfrontalis)种群特征的变化作了研究.在植被盖度<10%的沙地生境,草原沙蜥密度较高,当沙地种植柠条(Caraganakorshinskii)7~8年后,植被盖度变为>40%且食物较以前丰富充足,其密度下降,低年龄组死亡率增高是种群衰退的主要原因.营养生态位宽度指数增大,但沙蜥对鞘翅类昆虫的取食频次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大鸨(Otis tarda)的一系列野外研究数据,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探讨了大鸨的濒危机制,并提出相应保护对策.大鸨的濒危内因主要体现为繁殖力低下、变通性差和行为表现上的神经质;外因主要体现在人为干扰和破坏上,人为无节制的活动导致大鸨繁殖成功率下降、生境片断化和生境质量退化.因此提出保护对策如下:严格控制并约束草原上的人为活动,尽可能保证大鸨栖息生境的优质化和完整化;加强人工繁殖及野化实验,壮大野生种群.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全球鸟类濒危问题日益严峻,濒危鸟种增加。栖息地破碎化给鸟类生存带来的影响是生态学家及保护生物学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栖息地破碎化对鸟类的生态效应体现为面积效应、隔离效应和边缘效应,主要通过影响鸟类的分布、基因交流、种间关系、种群动态、生活习性等,导致其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宜,最终影响鸟类的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