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采用了集中参数的双极性功率脉冲变压器等效电路进行了分析,通过相关的理论和公式推导,建立了一种新型的脉冲变压器的计算模型,最后本文利用该计算模型,选择一个实际变压器的参数,在Pspice软件中建立了相应的脉冲变压器模型,其仿真结果与实验测出波形相一致,证明了本方法的准确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脉冲变压器脉冲波形畸变是影响逆变电源可靠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逆变电源中脉冲变压器因斩波而引起的变压器电压波形畸变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减轻波形畸变的方法,并在实际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并联型开关电源为例,简述了脉冲变压器临介电感的设计和应用,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18脉冲自耦变压器输出电压难以调节的问题,在保持现有18脉冲自耦变压器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降压式18脉冲自耦变压器拓扑结构并对其进行优化.变压器通过每相原边延长绕组与副边移相绕组的连接实现对输出电压的宽范围降压调节.考虑到延长绕组与副边移相绕组连接抽头的位置变化对变压器性能的影响,以变压器降压比及延长绕组连接抽头的位置系数为变量,理论推导不同情况下变压器的通用设计公式,并进行仿真分析,得到相同降压比条件下降压式自耦变压器等效容量最小的最优连接抽头位置.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能够检测电力变压器绕组的微小缺陷,提高压器绕组变形检测的灵敏度,降低误判率,该文设计并研制了纳秒脉冲激励单元及时频响应单元,开发出基于纳秒脉冲法的变压器绕组变形检测系统,并针对变压器绕组的匝间短路、线圈轴向移位等绕组缺陷进行现场实验测试,同时将纳秒脉冲法与频响分析法(Frequency response analysis,FRA)的测试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纳秒脉冲法变压器绕组变形检测系统不仅能有效地检测出变压器绕组变形,而且比传统的频响分析法具有更高的检测灵敏度。  相似文献   

6.
设计了一种抗干扰能力极强的晶闸管触发隔离电路.光耦隔离器件的电源依靠脉冲变压器供电的设计,极大的提高了触发电路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新的高阻抗电弧炉变压器二次电压和最大额定电流的设计方法.熔末升温期“甩抗”后,为保证电效率最大,即电弧电压始终处在泡沫渣下的峰值,且充分发挥变压器能力,就必须对分档电压和最大额定电流进行合理的设计.“甩抗”后,根据泡沫渣最大高度、功率因数、变压器额定容量等约束条件,建立了变压器分档电压和最大额定电流的设计原则,使变压器利用率和电弧功率达到最大,缩短冶炼周期.同时提出了变压器容量和最高、最低二次电压的设计方案.对80t高阻抗电弧炉设计参数和理论运行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分档电压设计在734V为最佳,超过734V时,变压器的最大额定电流成为提高电弧功率的限制性环节.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了旋转变压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晶振脉冲连续计数测量其感应信号周期来细分角位移量的方法,并应用单片微机技术,设计了实现该方法的细分电路.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接地变压器的原理及其对电网可靠运行作用的分析,结合接地变压器的运行特点,对其主要设计参数与普通电力变压器差别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电力变压器运行过程中,短路事故是难以避免的,它将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提高短路变压器的抗短路能力,从分析变压器绕组产生的电磁力入手,探讨了设计、工艺、结构与装配等方面要考虑的问题,对材料的选取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脉冲电晕放电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脉冲电晕放电系统的伏安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以便为脉冲放电系统的实际应用提供依据。推导出了脉冲放电电压、放电电流和脉冲上升时间的理论公式;分析了回路参数对脉冲放电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针对陶瓷体积分数为50%的准脆性SiCp/Al复合材料恒应变率动态压缩实验,研究了入射波整形原则和理想入射波设计方法.结果表明:采用原始透射波和修正后反射波叠加设计的新入射波,通过控制整形器尺寸和子弹初速获得了理想的入射波,实现对准脆性复合材料的恒应变率加载;以测试材料力学特性为基础设计的整形器,可调整入射波形使之与透射波具有相同形状.针对准脆性SiCp/Al复合材料,SHPB实验中应变率只取决于入射波的幅值,而与整形后的入射波加载率关系不大,入射波中平台段实现试样的恒应变率变形;入射波形设计成梯形波,使之与SiCp/Al复合材料的透射波波形相似,实现了对复合材料的恒应变率加载.  相似文献   

13.
可用于多脉冲作用下 AX 弱耦合自旋系统的相干图描述方法,其主要优点是简便明瞭,便于计算机程序编排模拟,而且相干图方法突出了单个脉冲或脉冲序列段的作用,这对于新的脉冲序列的设计具有启发作用。本文将此方法推广至 AMX、AX_2和 AX_3等典型多自旋弱耦合系统,并以 DEPT 实验及同核和异核 Relay 相干实验为例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4.
可用于多脉冲作用下AX弱耦合自旋系统的相干图描述方法,其主要优点是简便明了,便于计算机程序编排模拟,而且相干图方法突出了单个脉冲或脉冲序列段的作用,这对于新的脉冲序列的设计具有启发作用.本文将此方法推广至AMX、AX_2和AX_3等典型多自旋弱耦合系统,并以DEPT实验及同核和异核Relay相干实验为例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5.
基于PSWF的超宽带通信系统最佳波形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脉冲的超宽带通信系统主要以脉冲为信息载体。脉冲的特性影响了整个系统的性能、复杂度和频谱利用情况。以通信系统中波形设计要求为基础,设计了一种可以应用于超宽带通信系统中的正交波形——长球面波(PSWF)。此波形不仅具有正交完备性,同时还可以实现灵活的频谱控制。采用此波形可以设计出满足FCC定义的任意频段、任意带宽的超宽带通信系统波形,同时还可以实现在固定频带内具有灵活陷波特性的波形,从而在波形设计层面上为解决系统干扰和实现频谱兼容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近断层地震条件下,使用弹塑性减震索和黏滞阻尼器组合体系进行横向减震的斜拉桥的地震响应和减震规律.采用等效脉冲模型对实际近断层地震进行最小二乘拟合.人工合成Ⅱ类场地下的模拟近断层地震波3组,以永宁黄河大桥为工程背景,对人工近断层地震输入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得到在不同脉冲周期的近断层地震作用下,减震措施设计参数对于塔梁相对位移等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拟合近断层地震下结构响应与实际地震相差较小,可以满足工程计算需求;近断层地震易造成大位移响应,弹塑性索参数设计时应使结构周期避开脉冲周期;容许减震索进入塑性与保持弹性相比,塔梁相对位移并不会明显增加,甚至在一些情况下会减小.  相似文献   

17.
研究表明睡眠中的脉搏监测可以用来对睡眠质量进行评估分析,而且可以通过测量睡眠者的脉搏变化,判断是否进入有效睡眠状态。设计了一个面向睡眠分析的脉搏监测系统,主要包括放大电路、基线校正电路、滤波电路、整形电路和A/D转换电路等。在LCD上显示测量的平均脉搏和瞬时脉搏,可以作为一个便携式电子脉搏计。同时通过C52的串行通信接口和上位机的USB接口通信,把脉搏信号送入计算机存储和处理,实现波形还原,脉搏监测。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在使用刚性陶瓷过滤器时难以解决其脉冲喷吹清灰的问题 ,利用气体动力学和流体瞬变理论建立了脉冲喷吹系统内气体流动的动态仿真模型 ,从而解决了由于实际管路内气体为非稳态流动而按稳态方法分析其流场会产生较大误差的问题。将由模型计算出的喷吹气体质量流量与热线风速仪的测定结果进行了对比 ,确定出脉冲阀的时间特性参数。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储气罐容积、管线长度、喷嘴直径等参数对喷吹气体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该模型可用于分析脉冲喷吹系统的结构参数和流动参数对喷吹清灰性能的影响 ,且此模型的建立对气体过滤器脉冲喷吹系统的优化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基于频差倍增技术的陡脉冲上升时间测量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高速计数器测量陡(快)脉冲上升时间的原理,提出了基于频差倍增技术的计数方案,实现了由较低频率计数器进行较高频率计数,进而提高陡脉冲上升时间测量精度的目的。把高密度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的外接100MHz晶振作为系统低频时钟,利用D触发器组对时钟信号进行分频、倒相,经过二级倍频后混频器输出200MHz的脉冲作为计数脉冲,将计数精度提高至5ns左右,满足了测量要求且降低了测量成本,并可推广应用于测量脉冲的下降时间、脉冲宽度和周期等.  相似文献   

20.
针对各国不同的超宽带(ultra wide band,UWB)辐射掩蔽要求和传统脉冲设计方法的功率谱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脉冲形成因子的UWB脉冲波形设计方法。通过分析各阶高斯导脉冲函数特征选取前十一阶高斯导脉冲函数作为基函数,根据辐射掩蔽标准自适应的计算出各阶高斯导脉冲函数的脉冲形成因子。以最小均方误差(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MMSE)为准则,采用迭代算法选取权重系数,并对其进行线性组合,以达到最优化脉冲波形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脉冲功率谱最大限度的逼近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FCC)规定的辐射掩蔽标准,标准化有效信号辐射功率(normalized effective signal radiated power,NESP)为95. 23%,比传统最小二乘法(least squares method,LSE)频谱利用率高,且适用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